《当爱情遇上婚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爱情遇上婚姻-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求偶欲望的差异,其中一种却是不可见的,那就是心理需求的不同,导致需要求偶的时机与数量的不同。也可以说,对爱情或是婚姻的需求,因个人特殊的成长经验,而形成差异颇大的需求与动机。    
    最早给予我们爱的人,大概都是父母。如果老是觉得父母给的爱不够多,老是觉得有匮乏感,自然会想办法在其他地方找替代物来补充,替代品大约就是友情与爱情了。    
    倘若原生家庭给他的爱与支持一直都很充足,外在于家庭的爱情对他的吸引力在相对上就没那么大;如果原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结是疏离淡漠,甚至充满伤害,在外面频频招手的爱情即使像一台快要报废的烂车子,他也会迫不及待地跳进去,以寻求渴望的爱与关怀———他可能同时或连续搭乘多台破车,或是对一台破车从一而终。    
    所以,我们常常见到家庭功能不佳的孩子,容易在外面成群结党,依靠友谊彼此取暖。    
    渐渐长大后,爱情又被认为比亲情与友情更滋养生命,因此,为了追求一生难遇的真爱,可以抛弃父母出卖朋友,甚至为爱铤而走险吸毒犯法,因为在有生之年找到一个愿意给予你爱情的人,是多数人所认定最重要的目标。    
    对爱情滋养性的认定,男女是不太相同的。基本上,刚刚说的为了爱情而抛弃父母、财产或是出卖买朋友的人,男人占少数(如果有男人如此,一定被广为传颂),因为男人的生命中还有更重要的滋补品,那就是事业成就。为了事业,千古风流的男性们即能展现断腕的气魄,大刀一挥割去羁绊他的爱情、亲情与友情。虽然爱情是女人的终极追求,男人也是很需要爱情的。事业尚未发达之前,需要爱情站在背后,替他烫衬衫、洗袜子、煮宵夜、生孩子,外加孝顺父母;发达之后,则需要更多女人作为装饰用的红玫瑰。    
    爱情既是每个人不可缺的生命必需品,可是,没事人家干嘛要给你爱情?爱情是很珍贵的,可不能随便乱给,越珍贵的东西价值当然就越高,必须根据爱情游戏规则来交换;因此,男人与女人的老爸老妈,就从小认真地以教养的名义,为子女累积求偶游戏所需的交换筹码。    
    


第二部分欲望伟大还是爱情伟大?

    求偶,到底在求些什么?希求得到一个人吗?还是求这个人给你。你些什么?给的又是什么?是给的东西重要?还是给东西的那个人比较重要?    
    大家一定会理直气壮地说,求的就是爱啦!那个给爱的人,或是你给他爱的人就叫做爱人啊!    
    然而,爱是啥名堂啊?爱人又是什么东东?有谁可以说清楚呢?    
    话又说回来,你追求的到底是这个人给你的爱?还是这个人?    
    如同王尔德故事“渔夫与他的灵魂”中,渔夫在夜夜倾听美人鱼的歌声中爱上了美人鱼。    
    他是爱上了美人鱼?还是爱上美人鱼的歌声?抑或是爱上美人鱼纯美的歌声对他心灵深层的触动?    
    渔夫对所谓爱上美人鱼的诠释,其实是来自上述的第三种感知。    
    美人鱼绝美的歌声对渔夫心灵的深度触动,可以说开启了他从末曾感受过的至福感,这种至福感也同时让他领悟到自我的完美存在,自我的完美感又再次激发至福感,至福感又相对能够驱动自我的完美认知,这两种感知对于一个每天必须忙于营生的平凡渔夫,绝对不是时常出现的,但是两种感知合并的绝美滋味,却令所有尝过的人回味无穷,希望永远都可以沉浸其中。对这般滋味的眷恋,让渔夫产生了期望永远且随时聆听美人鱼歌声的欲望,他想要拥有美人鱼,以便得到她的完美歌声,让自己持续沉浸于美妙的感知当中。于是,渔夫朝也想,暮也想,想得垂头丧气,想得失魂落魄,渔夫以为自己无药可救地爱上了美人鱼!为了伟大的爱情,渔夫宁愿放弃灵魂,只为与美人鱼长相厮守。然而,是渔夫的爱情伟大?还是他的欲望伟大呢?丹尼今天早上提着一个小纸袋,在学校门口,像是布好陷阱的猎人般,静默等候敏方。    
    三天前,清晨七点四十一分,他们在捷运车厢上短暂相遇过。    
    一阵颠簸,拼命挤出车门的敏方踩到丹尼,高跟鞋狠狠地戳进丹尼裸露在凉鞋外的脚指头,敏方不知所措地拼命道歉:“对不起,我赶着参加学生的早自习,你有没有受伤?”    
    丹尼在惨叫之后,闪着狡狯又带点欣赏的眼神问:“你是老师?不像嘛?”    
    关门的鸣声已经响起,敏方快速跨出车厢。丹尼不知道敏方何姓何名在何处工作。敏方在忙碌了一天又坐上捷运车厢,又想起早上那个眼神,从来没有男人如此地看着她,约会了三个多月的维新,也没出现过这种眼神。    
    敏方感觉到一股奇异的不安,疲倦地闭上眼睛,却觉得早上车厢内那双眼睛仿佛出现在紧闭的眼帘内,说着:“我想要你!”敏方觉得小腹下方微微一紧,有种不知名的亢奋与恐惧窜上心口。    
    自从十几岁的时候爸爸晴雄离家出走,敏方便更努力扮演乖女儿的角色,支持着骤然被父亲离弃而成为单亲的妈妈,她也是妈妈转移怒气的对象。    
    她是个无私欲无妄想的女孩儿,这十年多的锻炼,让她的气质显得比同年龄的女孩儿要沉稳、内敛,外表看起来中规中矩,比同龄女孩儿要端壮成熟,加上谈吐不俗,外貌打扮又不落俗套,很容易被男性看上眼,更容易有捏着红丝巾踩着媒婆步的亲朋好友逼着她去相亲。她是交过几个男朋友的。敏方大多维持她一派的有礼貌有教养的模样与男人交往,然后,男人突然在某一天说了一些“我配不上你,你太好了!你应该去找比我更好的男人……”这类的话,意思就是说“我受不了你啦!我决定要跟你分手啦!”    
    为什么说是突然,敏方在过去两年内听到三次这种话,都是在男孩子小心翼翼说出之后,敏方才突然觉察到自己正在跟这个男人交往的事实,然后她也不悲伤难过,反而有种说不出的解脱感,很诚恳地告诉那个无缘的男人“祝你幸福!”再用无怒无悲的眼神,目送那个诚惶诚恐的男士离去。    
    常常,敏方觉得自己不是自己。如果不做老师,敏方觉得自己一定会去做服装设计师或是类似的艺术工作,但是这只是一个潜藏着的梦想。    
    敏方看起来无风无浪的表象,其实是假的,是妈妈湘芷雕刻出来的分身。敏方的本尊早就紧紧地被包藏在分身里面,很少有机会现身。    
    真正的本尊是骚动的,像山里出生的河流,有时缓慢流动,向天地显露清澈无染;有时陡然直下恣意宣泄,展现如千年水妖的魔力。或许就是这股包藏在端壮贤淑之下的魔力,让敏方更具一股不可说的魅力。可见的敏方是湘芷用负面情绪雕刻出来的。    
    妈妈生气起来有时会骂敏方“你就跟你爸一样!”这一类的话,这句话比任何责骂都要伤敏方的心,为何像自己父亲的同时,又是最下三滥的?    
    敏方想恨离弃她的父亲,却不能真正地恨。如果要敏方认定父亲是十恶不赦,就如同将她打入十八层地狱;倘若又听到自己就如同父亲这类的怒骂,敏方就像被打入三十六层地狱一般痛苦。    
    这类的怒骂使她最深层的自我认同就如同被猛然电击,先是一阵慌乱,然后一刹那之间觉得自己肮脏污秽,是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人,接着又想捍卫自我的完整性,同时有个理智的声音告诉自己:“我不是这样,就算像爸爸,也没有那么差!”两个声音开始对打,敏方的脑袋突然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到,傻傻地杵在那儿让妈妈骂到气消。    
    当敏方念大学,开始学会打扮自己,开始有男同学打电话来家里,妈妈又找到一条用来骂敏方的名目,心情好的时候口气还可以听,更多的时候都是大骂敏方不要脸、不知检点。    
    “我养你这么大,不是让你穿这样去招蜂引蝶,不是让你像狐狸精一样去勾引男人!”敏方也承受着母亲对那个女人的怨恨,那个所谓勾引父亲的狐狸精。    
    面对妈妈的情绪,敏方一直以来都是默默承受,因为回嘴只会招来更多辱骂,不如乖乖被骂,早点解脱。关于念书与工作,敏方也是听从妈妈的安排,念的是公费的师范大学。如果可以不是家中的经济负担,被骂的事端将少一条,她也多占一条功劳———弟弟补习重考与念私立大学的学费都是敏方负担的。    
    


第二部分爱情鼻子的嗅觉

    在爱情的路上,敏方遇见过几个路人,总是因为她的若即若离而离去。她不是没有渴求。敏方在心理上是早熟的,加上生理上的早熟,小学时候就懂得爱情的滋味,但是她不敢允许自己去爱,因为爱情除了付出,还有被爱与满足,敏方不敢让自己满足,觉得自己不值得享受被爱,她只敢付出,默默地付出。    
    自从认识维新,敏方才逐渐敢于接受被爱,或许因为维新是个精神科医师,这让她多一些安全感。她“假设”维新应该比较能够理解她包容她,应该可以看见敏方内心压抑的波涛;更重要的是,她想从维新身上确认自己不是如妈妈所骂的一样,她相信身为精神科医生的维新,一定可以看见她的好,因为她自己已经不太看得见自己的美好了。    
    所以,敏方就一小片一小片撤离了心灵的围篱,不过这一切仍就如同敏方的分身气质,按部就班缓缓进行着。关于敏方对维新的“假设”,既是假设,就未必是真的。爱情鼻子常常抓到一些线索,就自以为已经嗅到自己要找的东西。某些骗局是对方故意秀出假的线索以骗取想要的,有些则是爱情鼻子的嗅觉不太灵光,老是把臭的嗅成香的,有时根本没味道,却妄自想像闻到浓浓扑鼻的香味,有时明明是香味,却嗅成是臭的。    
    这是敏方对爱情对维新的期待,也可以说是自身深层心理需求所引发的幻想。    
    这段爱情的开始是敏方的爱情鼻子嗅到了维新有她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其实她自己也不太清楚;反正爱情鼻子大概是根据维新的条件与敏方的感觉,作出哔哔哔的许可诠释。    
    维新看似温文内敛,口才极好却不急不徐,不让人有压迫感,很会用不着痕迹的方式赞美别人,不管是哄人感动,还是哄人大笑,都是那么自然,所以在聚会中,维新老是成为社交宠儿,但是他又总是表现出一副极力内敛想隐藏自己的姿态。    
    同事朋友都很喜欢维新,只有敏方的同事弄芹说,她老是觉得维新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好像只是在突显自己的口才与专业能力,泛滥着炫耀与自恋的味道。敏方不以为然,觉得那是弄芹的忌妒心作祟!在敏方认识维新的时候,弄芹也正在交男朋友,但故作神秘地连好友敏方都不知道那是何方神圣。    
    维新在敏方那儿又嗅到什么他希冀的味道呢?维新曾以他的专业敏感度问过自己,敏方好像有一股不可言喻的神秘感,吸引着维新想更靠近她,渴望掀开遮盖,看清楚藏在里面的瑰丽秘密。维新一直隐隐觉得敏方的生命深处,有个珍贵如宝石般的礼物在等着他,这引发他强烈想猎捕的驱力,想拥有敏方,于是维新如探险家一样,凭着听来的传说在丛林中披荆斩棘,只欲求得梦想中的宝物。    
    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包藏着如宝石般闪闪发亮的自我,但是维新所臆想的敏方,是不是真正的敏方?与真正的敏方有多大差距?这就很难说了。    
    敏方的宝石对维新而言,算不算是宝物呢?如果是,维新愿意同时接纳包里在如宝石般自我之外的石头与杂质吗?维新会不会在发现越来越多杂质之后,越发失望,努力以他的专业能力“帮助”敏方消除杂质?这些“帮助”将对他们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交往三个月了,确实是越来越熟悉,但是敏方是非常“守分寸”的女孩儿,说穿了就是敏方其实是有处女情结的。敏感的维新当然知道,他知道如果太早逾越界限,无非是给自己找麻烦,他的工作就是在处理别人的麻烦,所以,在生活中他自然养成绝不让自己惹上麻烦的习惯。    
    维新也认定敏方是那种不会麻烦别人的女孩儿,这也将是个不会成为负担的爱情。敏方与她的朋友们到目前为止都以为维新是个谨守道德分寸、重情义不重性爱的好男人,姊妹们一致认为,急着与女友上床的男人,大都不是什么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    
    关于这一点,这些不经世事、罗曼史又看太多的女孩儿,着实预料错误。    
    维新可不是这样的人。这个看起来安全不是帅哥型的男人,也是性欲很强的,特别是维新属于高阶的社会身份,是很容易有女孩儿自动示好,甚至投怀送抱的。在与敏方交往中,维新依旧保持与其他女友的交往。对于敏方这个新猎物,维新采取的策略是耐心的等待,因为他认定这是个特别的礼物,反正性需求其他女人可以给他,所以维新自然在敏方面前一派“点到为止”的姿态,这正是勾引稀有猎物的最上乘手段。    
    敏方也安于待在维新为她布的这个爱情棋局中,期待这是一段终成眷属的天作良缘,直到那天丹尼不期地出现在敏方的校门口。    
    丹尼是学剧场艺术的大学生,也是个剧场演员。他惯常在工作、课业与日常生活中恣意展现舞动的生命,似乎正好与敏方刻意包藏的本尊相呼应。    
    那在刚好轮到敏方在校门口担任导护,乍看到丹尼,尚未意会到他是谁之前,一股触电的感觉早已通满周身,脑袋一片空白,心中却是鼓涨着不知名的悸动,敏方被自己的反应吓得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此时,丹尼已经站到敏方的面前,帅气地将棒球帽往后一转,说:“老师,这是你的快递早餐,请签收!”一手送上早餐袋,一手送上纸笔。敏方似乎被一股魔力摄住,竟然乖乖地签下名字。丹尼跟着又说:“也请写下电话号码,以便作顾客追踪!”敏方看了他一眼,突然醒了,问他:“我又没订什么早餐啊!我想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