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4-征程军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04-征程军魂-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革军委,建议:留五军团保卫中央苏区,集中一、三军团和七、九军团,向闽浙赣边界进军,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南京、上海、浙江等地,支援十九路军的福建事变,推动当时正在全国掀起的抗日运动,借以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然而,“左”倾领导人无视这一难得的机会,对彭德怀提出的建议根本不予理睬。中革军委的领导人博古说:这个建议是脱离苏区的冒险主义,为此彭德怀遭到了批评,并被撤掉了中革军委副主席一职。“左”倾机会主义者还警告彭德怀,要切实执行军委的整个战略部署,不得提出与军委相左的意见。    
    如果当时的中革军委能采纳彭德怀等人的建议,与福建人民政府联合,不仅可以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而且还可以加强革命力量,推动反蒋力量的发展,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全面发展。如果这样,以后的长征也就完全有可能避免了。可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1934年初,蒋介石镇压了福建事变后,再次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4月,蒋介石以11个师的兵力,正面向中央苏区北部重镇广昌推进。中革军委为了保住这个重镇,调集中央红军9个师的兵力集结于广昌,准备与敌人血战到底。博古、李德亲临前线指挥督战。    
    广昌位于抚河西岸,周围都是些平坦的开阔地,没有可利用的掩蔽物,红军没有重武器,在优势敌人的进攻面前,无法坚守广昌。担任广昌战役总指挥的彭德怀再三提醒李德说:广昌无法坚守,就算是红军建立了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在敌军优势装备面前,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敌军很快就能用飞机、大炮将红军的工事全部摧毁。如果要一意固守广昌,少则两天,多则三天,三军团的12000人将全部毁灭。    
    然而李德置若罔闻,坚持要保卫广昌,并要求红军在广昌建立永久工事,进行死守。    
    结果敌军动用所有的重武器对广昌进行了疯狂的轰炸,不到半天时间,李德命令建立起来的所谓“永久工事”全被轰平,守卫在工事中的一营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在敌军的步步进逼和疯狂进攻下,李德又要求红军战士对敌军阵地发起短促出击,企图打退敌军的进攻。然而仅凭红军手中劣得无法再劣的装备,是根本打不破国民党军在德国老资格的将军冯·西克特指导下修建的堡垒的。红军的进攻无疑如鸡蛋碰石头,第一天就伤亡1000余人。    
    红军指战员在优势敌人的夹击下,苦战一天,最终未能击退敌军的进攻,许多红军战士纷纷倒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下。广昌无法坚守了,红军被迫放弃广昌向西退却。


“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彭德怀拉着政委杨尚昆喝酒(2)

    广昌血战一结束,带着满腹怒气的彭德怀找到李德,当面质问:你总是让我们组织火力,请问,没有子弹,怎么组织火力?你总是强调短促出击,请问,在敌人密布的堡垒下,我们搞了那么多的短促出击,为什么每次都失败,而且我们的战士牺牲了那么多?    
    彭德怀越说越生气,他索性放开来说道:“你们指挥作战从开始就是错误的。我们从第四次反‘围剿’以后,就没有打过一次好仗。团村战斗,若一、三军团不分离作战,集中兵力,就能消灭敌军3个师15个团,而你们却坚持分兵,打成了消耗战。你们坐在瑞金,在地图上指挥战斗,连追击炮放在哪个位置上,都规定得死死的,几乎造成一军团全军覆没。若不是红军有高度的自觉精神,一、三军团早就被葬送了。”    
    说到激动处,彭德怀站起来指着李德的鼻子:“中央苏区开创到现在已五年多了,一、三军团活动也四年了,可见创建根据地是多么困难,现在却要被你们给葬送掉,你们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啊!”    
    翻译把彭德怀的话转达给李德,李德听了暴跳如雷,在中央苏区还没有人敢这样指责他这个军事顾问,他当即大叫道:“封建!封建!你是对被撤掉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不满。”    
    彭德怀听了李德的诬蔑,气得满脸发紫,他大声吼道:“你无耻!”说完就愤然而出。    
    事后,彭德怀把自己唯有的一套旧军衣收拾在包中,随时准备被抓到瑞金,接受公审、开除党籍,甚至被杀害。李德虽然对彭德怀的责骂怀恨在心,但他不敢公然处理这位勇猛善战的军团长,打仗还得需要彭德怀,他不能将彭德怀撤职,只好给彭德怀加了一顶右倾的帽子。    
    就是在这样一个十分偏执、顽固的洋顾问指挥下,中国的工农红军苦苦地奋战了一年时间也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而红军却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中央苏区也不断缩小,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许许多多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开辟出来的苏区就这样被葬送了,对中央苏区有着深厚感情的彭德怀和杨尚昆的心情怎能不难受呢?


“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站在湘江岸边,让彭德怀心潮澎湃(1)

    站在湘江岸边,出生在这条江边的彭德怀不禁心潮澎湃    
    从中央苏区撤出来后,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作为全军的右前锋,与左前锋一军团并肩齐进,杀出一条血路。进入湘南后,三军团遇到了何键的湘军在汝城建立的第二道封锁线。    
    对于对手湘军,彭德怀是再熟悉不过了。从1916年他成为湘军的一个二等兵到1928年的平江起义,12年的湘军生涯,使彭德怀对湘军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有不少战士还是平江起义时湘军的旧官兵,这些士兵经过改造后,都成为红军队伍中冲锋陷阵的勇士。如今,彭德怀率领由旧湘军改造而成的红三军团,与军阀何键率领的湘军狭路相逢,鹿死谁手,这就要看谁更为勇猛了。    
    为了攻克汝城,替前进的红军打开通道,彭德怀将三军团分成两路,向汝城包抄过来。    
    11月6日,三军团对汝城发动了全面的进攻。毫不示弱的湘军依托着碉堡工事,负隅顽抗,红三军团的几次攻击均未得手。    
    彭德怀十分焦急,他来到第一线,见在敌军阵地上的几个碉堡据点挡住了去路,便命令炮兵发炮摧毁敌据点。当他看到炮兵连发几炮均未击中敌军的碉堡,遂走上前去,指挥炮兵调整炮位,然后亲自执炮,只一发,就将敌军的碉堡轰上了西天。    
    三军团的战士们,见军团长亲自操炮射击,并击毁了敌军的据点,顿时士气大振,战士们乘势冲了上去,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敌军见赖以依靠的碉堡被摧毁,顿时乱了阵脚,当红军冲上来时,虽然敌军官督促敌军士兵拼死抵抗,但终难挡住红军战士们的猛烈攻击,敌人溃不成军,从汝城落荒而逃。    
    三军团夺取了汝城,从右边为中央红军打开了通道。随后三军团乘着胜利的势头,又向湘军据守的第三道封锁线席卷而去。    
    时值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崎岖难行,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的红军战士们急速地行进在南岭的山间小路上。红三军团的全体战士以夜行60公里的速度,赶至敌军第三道封锁线上的重要据点——宜章城下,扼守在宜章的国民党士兵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么快。    
    在敌人尚未知觉当中,彭德怀即指挥三军团,对宜章城发动了突袭。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三军团就占领了宜章城。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11月6日至11月11日,仅五天时间,连克敌军两道封锁线,为红军的西行打开了通道。彭德怀和三军团的这一神奇的勇猛作战精神,受到了中革军委通电嘉奖:“赞扬三军团首长彭德怀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行动。”    
    红军相继突破三道封锁线,令蒋介石大为震怒,他当即赶赴南昌行营,部署堵截红军西行的第四道封锁线。他利用潇水、湘江,调动湘军、桂军、粤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约40万的兵力,向湘江扑过去。    
    11月14日,蒋介石给何键发去了《消灭共匪于湘水以东地区电》,在电文中说:    
    现在匪已窜过一、二两线,今后倘再不幸窜过第三线(即湘江封锁线),则扑灭更难,遗(贻)害国家不堪设想。希芸樵(即何键)兄督饬两李(李云杰、李韫珩)各部扩军队、民团,并会同粤、桂两军,妥为部署,分别严密追堵,务歼灭窜匪于湘水以东……    
    根据蒋介石的意图,南昌行营又制定出《关于湘水以西地区“会剿”共匪的计划大纲》,并电告何键。大纲中写道:    
    查赣匪倾巢西窜,我大军正分头追堵,期于湘水以东地区将匪扑灭,唯虑该匪一部或其残部万一漏网,突窜湘、漓水以西,不能预为歼灭之计,兹特拟定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    
    (一)方针    
    防西窜之匪一部或其残部,如窜过湘、漓水以西,应不使其该匪能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萧合股之目的,围剿该匪于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以消灭之。    
    (二)纲领    
    (1)应于匪未窜渡湘、漓水以前,于永、宝、武、黔、锦、黎、洪、胜、桂线上,赶筑工事,先择定重要城镇,构成据点,然后逐渐加强、增密。    
    (2)于上述地区内,预为坚壁清野之准备,使匪窜过湘江时,进无所掠。    
    (3)先于上述地区内,严密组织民众,布成侦探网,并由湘、黔、桂军于上述工事线上,分布民众团队扼守,并扼要控制有力部队,预为区划守备地点。    
    (4)一旦匪若窜过湘、漓水以西,各军即迅速就预定之地域,相机堵剿。    
    (5)原任追击之部队,即穷匪所至,追截抄袭,与各守备部队联合兜剿。    
    ……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调动湘军、粤军、桂军、黔军、中央军在湘江沿岸设下一道坚固的封锁线(即第四道封锁线),一举将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面对如此严重的敌情,博古、李德仍然毫无知觉,捧着坛坛罐罐如同蜗牛般地行进在南岭山区。    
    担任掩护任务的彭德怀心急如焚,敌军从四面追逼而来,而红军的行动却是如此的缓慢,他不禁仰天长叹:“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是打仗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看出红军如果继续向湘江行进,形势将十分危险,会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高度的责任心驱使他再次致电博古,建议让红三军团乘敌不备,改变行军路线,向郴州、宁远、湘潭间行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的运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迫使蒋军改变部署。三军团在湘潭一带牵制住敌军,中央则率领红军主力进占溆浦、沅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的进攻。否则,红军将被迫进入湘桂边界的西延山区,同桂军作战,其后果十分不利。    
    然而,彭德怀的建议再次被“左”倾机会主义者否定,中央红军仍然按原计划进军湘西,准备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阵阵秋风时紧时松地刮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从苏区退出来的红军战士的身上,透着阵阵寒意。    
    中央红军蜗牛式的行军为桂军、湘军、粤军、中央军的赶到提供了时间,国民党军已经在湘江布下了一个口袋阵,红军只有夺路而走了。    
    11月25日,在接近湘江时,中革军委下达了作战命令:我军分兵两路渡过湘江,渡河地点选在界首和凤凰嘴之间,以一军团为右翼,三军团为左翼,五军团为后卫,八、九军团为侧应,从后卫和两翼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    
    中革军委明白,完成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在下达这个命令的同时,又发布了一道政治命令:为胜利地进行这次战役,要求野战军全部人员坚决、不顾一切地行动。进攻部队应果断地粉碎前进路上一切抵抗,并征服一切天然的和敌人设置的障碍;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


“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站在湘江岸边,让彭德怀心潮澎湃(2)

    根据这个命令,三军团的任务是在左翼进至界首一带,坚守界首、新圩等要地,阻击由南面北上的广西军阀白崇禧的第七、十五军,保证全部红军的左翼安全,保护中央、军委纵队过江。彭德怀深知任务的艰巨。为此,他对全军下达了铁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守三至四天!    
    三军团昼夜行军,利用白崇禧桂军害怕红军进入广西后撤的机会,进至湘江岸边,并在界首附近强占了渡口,与红一军团一起控制了约30公里宽的渡河地段。    
    站在湘江岸边,面对滔滔江水,彭德怀这个出生在湘江边易水湾的农家娃子,不禁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在湘江岸边脱险的那一段经历。    
    1921年冬,23岁的彭德怀,代理一连连长,随湘军六团开往长沙,在离长沙35公里的一个地方驻防。一天,特务排排长奉团长的命令率一个班前来捉拿彭德怀。徐排长见到彭德怀后,谎称团长有事要找他,请他去团部。就在去团部的路上,事先埋伏在路旁的一班士兵,一拥而上,将彭德怀团团围住。    
    徐排长对彭德怀说:“彭连长不要见怪,是团长命我们前来捉拿你的,团长也是出于不得已,是奉赵督军(湖南省军阀赵恒惕)的命令行事,听说区高参向赵督军告发你杀了他的弟弟区盛钦及其全家。”    
    彭德怀听了后,神态自若地说:“杀区盛钦确有其事,不过没有杀他全家。区盛钦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不抵赖,你们绑吧。”    
    在将彭德怀押送长沙的途中,彭德怀对士兵们说:“这次犯法,是为了救穷人,不让他们受恶霸的欺压。区盛钦横行乡里,为富不仁,倚仗其兄的权势欺压百姓,霸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