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否则我们会错了意思,佛菩萨还喜欢这一套,他贪瞋痴还没有放下,我们把佛菩萨看作凡夫了。佛菩萨真的不要这一套,就世间人喜欢这一套,所以我们做,不能做得不认真,一定很认真、很庄严,才晓得道场种种设施布置是替佛招生的。因为佛是师道,这个要懂得,他是老师的身分,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尊师重道。古时候再高明的老师决定没有招生的,现在学校招生,古时候没有。那招生,这个老师太狂妄,自己认为我很了不起,我可以教你们。
  在古时候,你看连释迦牟尼佛、连孔子都不敢自称为老师,都非常谦虚。夫子说他没有东西教人,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他是个很普通的人,「述而不作」。我所学的,我所听到的,我所修学的,我能教的,我能够传的,古圣先贤的东西,不是我自己的,是述说古圣先贤的,述而不作。自己的态度「信而好古」,我对古人的东西相信,不怀疑,我很喜欢。孔子如是,释迦牟尼佛也如是,但是讲孔子的有人,讲释迦牟尼佛的我都没听说。我在什么地方知道?我在《华严经》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看到的,在经题上清凉大师介绍,释迦牟尼佛也是述而不作。而且引经据典,佛自己说的,他一生所讲的这些经都是古佛所说,自己不敢在古佛所说的添加一个字。这比孔夫子讲得更是干净俐落,不敢加一个字,这教我们什么?谦虚、谦卑。佛说这个话是真话吗?一点都不错,古佛是什么?古佛是自性。你明心见性,从你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佛佛道同。每个见性的人,他从自性流露出的智慧是相同的,没有两样的,所以叫佛佛道同。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你所见的、你所说的,跟释迦牟尼佛肯定完全相同。你要不相信,你看看《六祖坛经》,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学过佛法,但是他所讲的跟释迦牟尼佛真的没有两样。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流露出来,这就不是你新的有什么发明创造,没有。所以我们要学孔老夫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真的能开悟,真的能够反璞归真。庄严道场所有一切设施,是为了接引大众的,是为他们做的,绝不是为自己;为自己,真的古人说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那是真的。众生在迷,要恒顺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去接引他,等他悟入了他就明白。明白之后,他要接引初学,一定还是用这种方式,所以这个意思要懂得。
  「表法者,自加行也」,庄严道场,以神力庄严此殿就是我们讲庄严道场,这是自加行。自加行里头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大慈大悲,帮助佛接引大众,这是一个意思;第二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使自己向上提升,帮助自己向上提升,有这两个意思在里头。下面一句说「安置普光明师子之座者,亦有二义」,第一个「约位置座」,第二个「约帝释自德根堪」。十住会,无论在家、出家,不论什么身分,只要能参与这一会,他的地位就是住十住位。为什么?你不是同等的程度,你不能入这个班级。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这个学校是大学,你一定是大学的程度你才能够进入,你中学生不能进入。这个班级是硕士班,一定是有大学毕业的程度,你才能够进入。那一个班是博士班,必须有博士的程度,才能够进到这个班里面听课,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能够在忉利天宫善法堂,听释迦牟尼佛讲十住法的那些人,全都是十住菩萨。程度不齐,因为从初住到十住,这就是程度不齐,但是他们是同班同学,全是十住菩萨,这要明白。
  「一约位置座者,约此十住位中法位也,为十住中,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之藏,於一切法自在无畏,故置此座」。这就是就我们今天讲席次,排这个席次的意思,这里面全都是已经在学习十住的法位,什么条件?十信心满。前面是十信,十信心满是贤首菩萨代表的,十信毕业,升级了,升到十住了。我们在讲席里面,将十信位比喻作一般的学校,从初信到第六信好比是小学;从七信、八信,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比喻作中学;九信位是菩萨,十信位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比喻作大学。十信心满,佛教大学毕业了,毕业升到研究所,十住是研究所。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这里头没有硕士班,全是博士班,大学升研究所全是博士班。为什么?初住菩萨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他的妄想要不断的话,他进不了初住位,这要知道。
  往后这四十二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以总共四十二个位次。四十二个位次是平等的,我们在前面介绍得很清楚,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为什么不能说有?因为他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还有什么位次?初住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到四十二个位次究竟佛果,也是不起心、不动念,他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没有差别为什么又说四十二个阶级?清凉《疏钞》里头讲得好,这四十二个位次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尽,无始无明的习气厚薄程度不相同,所以说四十二个位次,这个道理要懂。这四十二个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初住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佛果没有两样。他有能力在遍法界虚空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像《普门品》里所说的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应该给众生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他没有一定的身相,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完全是应机施教。像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说的一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感,这些佛菩萨他有应。所以天台大师讲,圆教初住以上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不像十法界,十法界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佛,像佛,不是真佛。初住是真佛,不是相似佛,所以这要懂得。今天他们已经入佛位了,当然要给他们设席位。他们这些人「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之藏」,这个得是讲恢复,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所以叫得。这个智慧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相同的,智慧相同,德相也相同,「於一切法自在无畏」,所以这个座位是无畏之座。
  后面十行位里面,「如十行位中,於夜摩宫中化作宝莲华师子之座,此约行位」。这个还没讲到,在后面,通常有很多话都是把这三十个位次,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合在一起讲,因为这三个它有密切连带的关系。约行位,行,实在讲非常著重自修,修行在哪里修?在六道、在十法界,历事炼心你才能把习气淘汰尽。所以我们见到善人、见到好事,习气会不会冒出来?会。什么习气?欢喜的习气,喜怒哀乐爱恶欲,你看到欢喜;看到人行不善,瞋恚的习气就会冒出来。这个东西怎么除掉?常常接触、常常看、常常提醒自己,用这个方法才能把习气淘汰尽。所以菩萨教化众生叫自行化他,帮助众生这大家知道,自行是什么?淘汰自己的习气。菩萨教化众生,有的时候遇到逆境也会发脾气,习气发作了!他是不是真的有不满?没有。要到什么时候?要很长的时间,慢慢这个习气减弱,减到最后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了是究竟佛果,也就是说等觉菩萨还有一点非常微薄的习气,那种微薄的习气,一般人决定不能够觉察到。
  在一般理上讲的话,大概八地菩萨以上,他们那个习气就一般人见不到。不但我们人见不到,声闻、缘觉、菩萨都见不到,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我们最容易觉察的是阿罗汉,因为他习气很严重、很明显,辟支佛以上我们凡夫见不到,阿罗汉可以见到。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的习气,大概是阿罗汉见不到,辟支佛可以见到。这个事情,用波动的原理我们能够理解,波动,非常微弱的波动,就要很敏感的仪器它才能接收到,一般都接收不到。愈是细微的波动,愈要精密的仪器,非常微弱的波动,它能够接收。像无线电波一样,看长波、短波,我们从这个道理上能体会得到。所以心浮气躁是大病,心浮气躁什么都不能接受,这是自己真的要明了,如何让自己心定下来,这个气平和下来,心平气和你就能接受。心浮气躁,自己有成见、有疑惑、有顾虑都不能成就。圣贤教诲就是心性之学,你没法子,真的是一分功夫你有一分的体会,没有功夫是体会不到的。
  在这段里面,大师后头一句话说得好,在行位里头「在一切生死,具大悲,行万行,以理智体得无染故,以是义故,以莲华为座体」。所以莲花是表法的,在一切生死那就是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的生死很明显,因为它两种生死都具足,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它统统具足,六道里面;四圣里面,分段生死没有了,只有变易生死。他在这个境界是两种生死都没有了,你就可以看到这功夫之深,讲定功;换句话说,他心多么清净,定功的功夫就是清净心的功夫。智慧现前,他能照见;具大悲,这是自性的性德,大慈大悲。行万行,这个万行是帮助众生的,众生需要什么,就用什么来帮助他,尽心尽力。可是帮助众生里头,佛菩萨绝对不会疏忽帮助众生觉悟,这就是佛法。所以佛法住在这个世间,示现在世间,无论用什么方法救苦救难,里头必然有帮助众生觉悟。如果没有这一点那叫世间法,加上这一点那就叫佛法,这一点怎么加?有慈悲心,有这个意念,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只有他开悟他才能离苦得乐,他要不悟永远不能离开。
  什么叫悟?须陀洹就算悟了。也就是说,知道事实真相,虽然知道不多,它起作用了,不再执著身是我,不再执著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我所有,他没有这个执著,这个人是须陀洹。须陀洹能舍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能舍、欢喜舍,决定没有吝啬,能舍身,在《华严经》里面是初信位的菩萨。如果我跟我所有放不下,你到不了这个地位,没有入门;能舍我、我所有,入门了。我们讲《华严》,入《华严》之门,能舍,他能放下。这是执著里头初分一点点,然后逐渐再去扩大,把见思烦恼统统放下,就是贪瞋痴慢疑全放下了,六道就没有了,证阿罗汉果,在我们这个经上是七信位的菩萨,超越六道了。六信呢?六信还在四禅天,五不还天也叫做净居天,在那里修行。只要把见思烦恼全断尽,他还有习气在,习气没有关系,习气到四圣法界,自然就断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六道才算是离苦得乐,六道生生世世轮回,冤冤相报的苦没有了,我们学佛最低的目标要订在这个地方。我们来生还搞不搞六道轮回?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一生的修学不及格。不及格怎么样?不及格,好的留级,来生再到人道继续修,来生再得人身是留级。你要修得好,不升级了吗?生到天上去了,怎么会留级!如果学得太差,造的恶业造得太多,降级,你要晓得,人道一降级降到哪里去?下面是饿鬼、地狱、畜生,你降级了,跟念书一样。所以眼光总要看远一点,不要看现前,至少你要看到来生到哪里去。来生最殊胜、无比的殊胜是极乐世界,但是你要想想,极乐世界是佛的世界,我们心善、行善,做了好多好事情,也念佛,也求生净土,最后能不能去?分别执著没放下去不了,但是去不了你会生天上。
  天上,你看这是忉利天宫,忉利天主是虔诚的佛弟子,常常请佛菩萨到天宫里面来讲经说法,接著再干,很不错!什么人能真正往生?真正能放下身心世界的人决定往生,凡是往生的人都具足这个条件。念佛堂堂主的口头禅,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向专念」,这是念佛人,这个人决定往生。身心世界放不下想往生,他有障碍,这些东西障碍他。所以要舍,欢喜舍,统统放下舍尽了,没有累赘,到极乐世界没有障碍,这才能去得了,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即使弘法利生、护持正法住世,都要舍!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就像忉利天主一样,请佛来说法,布置宫殿,样样都做得非常认真,心里有没有?没有,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所做的庄严道场,接引大众,让每个来听经的听众都生欢喜心,都生对於佛陀尊重之心。
  敬佛就是重道,尊师是重道,天主做表率带头,他头一个礼敬,后头人都跟著恭敬了。如果他不做,叫别人去做,派代表去做,这个不行,这个不可以的;一定要自己去做,表演给大家看。我们每个学人都时时刻刻要懂得,随时随地表演给别人看。没有人,没有人也要做得很认真,为什么?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众生,我们看不到他,他能看到我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很恭敬、很谨慎,那些无形的众生对你都尊敬,对你都拥护,他做你的护法,他不会害你。要自己做得好,自己不是个好样子不行,鬼神不尊重你,鬼神不护持你,这都要知道。所以这句很重要,「在一切生死,具大悲,行万行,以理智体得无染故」。理智我们简单的来会这个意思,就不是感情用事,这样讲大家都很容易懂。凡夫情执太深,这是坏事,这是让你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不能往生真正的原因,情执!太可怕了。所以学佛要明理、要有智慧。
  实在讲,理智跟情执是一桩事情,迷了,理智就变成情执,迷的时候;觉悟了,情执就变成理智,它是一桩事情,它会转变。所以情执不能断,情执要断了,理智就没有了,它一体的两面,转情执为理智,你把它转过来就对了。它是性德,理智是性德;情执是迷了性德,性德扭曲了,变成情执,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你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情执有染,染著;理智就不会染著,是清净心。因为这么个道理,所以用莲花做座体,这个座位上真的雕刻成莲花,有这个图案,四面都看到,这个座位是坐在莲花上。不是真的莲花,让你看到莲花就想到出污泥而不染,在六道不染六道,在四圣法界也不染四圣,这就对了。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染?我们也想做到,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