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医学实在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5-医学实在易-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炼蜜丸,每服三钱,米汤下,日二服。 
按∶原注云∶“春伤于风,邪气流连,至夏发为飧泄,至长夏发为洞泄,阴生于午,至 
未为甚,长夏之时,脾土当旺,脾为阴中之至阴,故阴气盛,阴气既盛,则生内寒而洞泄矣 
。” 
x千金温脾汤x 治积久热痢赤白。 
大黄(四钱) 人参 甘草(各二钱) 熟附子(一钱) 炮干姜(二钱 
水煎温服。 
冷痢去甘草,加桂心三钱,倍人参、姜、附,减大黄一钱。 
《灵枢》云∶“中热消脾,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热,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 
,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胀,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张石顽注云∶世医治病,但知热以寒治,寒以热治,外此总不讲也。设病中热消脾,而 
见悬心善饥,洵为热症无疑,然必审其脐以上皮热,方是胃中热气蕴隆。若出黄如糜,不但 
胃中有热,而肠中亦为热邪奔迫可知。倘脐以下皮寒,而见腹胀,有似乎实热固结,实为胃 
中虚寒之候,或见肠鸣飧泄,非特胃有寒,且移寒于二肠矣。盖热泄则肠垢黄赤,寒泄则 
溏清冷,此病机之最显著者,可以明辨。况有胀而泄利,此胀为胃寒阳气不布之胀,泄为肠 
热便垢之泄,复有消谷易饥,小腹胀痛之病,岂非胃中有热,肠中有寒之一验乎。若此种种 
,苟未明仲景三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干姜人 
参半夏丸等法,必不可以语至治也。 
x乳豆丸x(方详本论 

卷五
秘结症
属性:x脾约丸x(一名麻仁丸 
浓朴(姜制) 枳实(面炒) 芍药(各八两) 大黄(蒸焙,一斤) 麻仁(别研,八两) 杏仁(去皮尖, 
炒,五两半 
上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温水下,大便通利则止。 
按∶权量尺寸,古今不同,此方各家折和,不能合一。 
x三承气汤x(见《伤寒论》 

卷五秘结症
膈症反胃方
属性:x左归饮x(方见头痛) 此方加生地、当归,能滋阳明之阴,以去胃口伏邪之燥火,去茯苓者 
,恐其旁流入坎,不如专顾阳明之速效也。 
x三一承气汤x(见瘟疫) x附子理中汤x(即理中汤加附子 
x真武汤x 治少阴呕逆,腹痛溺短,及治一切水症。 
云茯苓 白芍 生姜(各三钱) 白术 附子(各二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生姜之辛温以利气,气化则水行矣。时医疑生姜发汗,而以干姜代之,岂知干 
姜守而不走,大失此方之本旨。若再炮黑,或加肉桂,更为无知妄作矣。 
x吴茱萸汤x(见上头痛) x(大、小)柴胡汤 五泻心汤x(俱见《伤寒论》 
x越鞠丸x(丹溪) 治一切郁病。 
香附 苍术 抚芎 栀子 六神曲(各等分)或丸或煎随宜 
x大半夏汤 
半夏(洗去涎,六钱) 人参(三钱) 白蜜(八钱 
水三杯半,和蜜扬二百四十遍,煎八分服。 
此方用水之多,取其多煮白蜜,去其寒而用其润,俾粘腻之性,流连于胃,不速下行, 
而半夏人参之力,可以徐徐斡旋于中,非参透造化之理者,不能悟及。隔咽之间,交通之气 
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冲脉不治,取之阳明,仲景以半夏降冲脉之逆,即以 
白蜜润阳明之燥,加人参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饮,古圣之经方,惟仲景 
能用之。 
x不换金正气散x 杨仁斋曰∶“脾气虽强,肾气不足,故饮食下咽,大肠为之飧泄也,煎 
不换金正气散,吞下安肾丸。” 
苍术(泔浸) 陈皮(各二钱半) 浓朴(姜制,二钱) 甘草(蜜炙) 藿香(各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 
钱半 
上用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吞下安肾丸。 
x安肾丸x 治肾气不足,饭后即泄。又《金匮翼》云∶“喘因肾虚,气吸不下者,或因气 
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但经微劳,或饥时即发,宜以六味补阴之属,壮水配火。若足冷面热 
者,须以安肾之属,导水归元。” 
川乌(炮去皮脐) 辣桂(各四两) 白茯苓(去皮) 白术(土炒) 石斛(酒炒) 白蒺黎(炒) 桃仁(去 
皮 
尖,炒) 萆 干山药 巴戟天 破故纸 肉苁蓉(酒浸,各十二两 
上各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盐汤送下。 
肾气不足,故用温补诸药以安之。方中桃仁、萆 、蒺黎三味,非思议可及,方意与 
八味地黄丸同。但八味地黄丸长于利水,未免减其温补之力,而此则用专而力更大也。 
x二神丸x(方用肉豆蔻以补脾,破故纸以安肾,故称二神) 治饭后随即大便。 
肉豆蔻(四两,生) 破故纸(半斤,炒 
上各为细末,用肥大细枣取肉研膏,和药杵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 
饮入盐送下。加木香二两,名三神丸,加茴香一两,名四神丸。 

卷五秘结症
腰痛
属性:x肾着汤x 治腰痛而重,如带五千钱。 
茯苓 白术(生用,各三钱) 干姜(二钱) 炙草(一钱 
水煎服。 
《金匮》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术各二两,姜、苓各四两,药品与此方同,而轻 
重不同耳。盖以腰者,肾之府也,腰痛自当补肾。腰痛而重,是寒湿之邪,不在肾之中间, 
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燥土以胜湿,若用桂附则反伤肾阴矣。 
x五积散x(见历节) x桂附八味丸x(见痰饮) x六味丸x(见厥症) x二陈汤x(见痰饮) 

卷五秘结症
不寐症
属性:x酸枣仁汤 
酸枣仁(八钱,生用不研) 甘草(一钱五分) 知母 茯苓(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水三杯三分,先煮酸枣仁至二杯,入诸药再煎八分服。 
尤在泾云∶“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故以枣仁补敛之 
。然不眠由于虚烦,必有燥火痰气之扰,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 
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 
x小半夏汤x 
半夏(五钱) 生姜(八钱 
水煎服。 

卷五秘结症
不能食
属性:x消食丸x 治数年不能食。 
麦 曲(各一升) 干姜(炮) 乌梅(焙,各四两 
蜜丸,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亦治反胃。 
x又方x 神曲(炒黄) 麦 (炒黄,各二两) 乌梅(四两) 干木瓜(五钱) 茯苓 甘草(炙,各二钱 
五分 
蜜丸樱桃大,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白汤下。一方无木瓜,有人参、干姜。 
徐灵胎曰∶“方中在木瓜,乌梅之巧。” 
x又方x 豉心(一升,熬末) 麦芽 曲(各一两,熬) 川椒(一升,炒出汗) 干姜(一升末 
上五味筛,以蜜拌,食后酒服方寸匕。 
以上三方,并治胃虚冷不能食之剂。 
x资生丸x 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 
白术(米泔水浸,用黄土拌,九蒸,晒去土,切片焙干,三两) 橘皮 山楂(蒸) 神曲(炒, 
各二两) 白茯苓(人乳拌,饭上蒸晒干,一两五钱) 人参(人乳浸透,饭锅上蒸透,三两) 白豆 
蔻(微炒) 桔梗(炒,五钱) 扁豆(炒) 莲肉(去心、炒,各一两) 麦芽曲(炒) 山药(炒) 芡实(炒, 
各一两五钱) 薏苡仁(三两,炒 
上为末,炼蜜丸,每服二钱,细嚼,淡盐汤下。 
x温脾散x 收敛胃气,清凉肌表。 
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各一钱五分) 扁豆 知母 生地黄 粳米 甘草(各一钱) 淡竹 
叶地骨皮 麦冬(各五钱 
上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钟,食远服。 
x二神丸x(见上反胃 
x沉香汤 
沉香 白术(土炒) 紫浓朴(姜汁炒,各一两) 人参 白茯苓 半夏(姜制) 木香 草豆蔻 
甘草 陈皮 黑干姜 生姜 大枣 
水煎三钱温服,日二服。 

卷五秘结症
食亦症
属性:x甘露饮x 治胃热善食,不生肌肉。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片苓 石斛 甘草 枇杷叶 枳壳 茵陈(各等分 
水煎服三钱。 

卷五秘结症
黄疸症
属性:x理中汤x(见心腹痛 
x建中汤x 
芍药(六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饴糖(一合) 大枣(四枚 
上六味,以水三杯,煮取一杯,去滓,纳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日三服。 
x茵陈蒿汤x 治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此方主之。 
茵陈蒿(六钱) 栀子(三钱) 大黄(二钱,去皮 
上三味,以水三杯,先煮茵陈,减一杯半,纳二味,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小 
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x栀子柏皮汤x 治伤寒,身发黄发热。 
栀子(三钱) 甘草(一钱) 黄柏(二钱 
上三味,以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日再。 

卷五寒症
霍乱吐泻
属性:x理中汤x x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x(见《伤寒论》 
x五苓散x 治霍乱吐泻而渴者,太阳症悉具,口渴呕逆,小便不通等症,水肿症借用颇验 
。 
泽泻(二两) 白术 茯苓 猪苓(各一两) 桂枝(七钱 
共为末,以米饮调下三钱,多饮暖水以出汗。今人作小剂,水煎服。 

卷五寒症
鼓胀单腹胀方
属性:x胃苓散x(见泄泻 
x圣术煎x 治脾虚作胀,及久患吐泻等症。 
白术(微炒,一两) 陈皮(二钱) 干姜(三钱) 肉桂(二钱 
水煎服。虚甚,加附子。 
白术补脾,脾得补则善运,善运则食消而胀去。欲其运多于补,则生用;欲其补多于运 
则熟用。凡药生则行速,熟则行缓,自然之理也。若炒焦,则全失其本性,反令损脾增胀。 
陈皮达结气于外,干姜祛寒气于中,肉桂化太阳之气于下。下焦气化,而上中二焦之气亦治 
,此景岳新方中之第一方也。 
x连理丸x 治腹胀如箕,时吐酸水者,又治久泻如神。 
人参 白术 干姜 川连(各二两) 炙草(一两 
蜜丸,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日两服。 
喻嘉言云∶“酸水时吐时生,为单腹膨胀,及心、胸、腹、胁俱痛,不用八味地黄丸, 
为柔中之刚,而用此丸为刚中之柔,取其大苦大辛,能变胃而不为胃变也。”愚按∶以白术 
易苍术,其力更大。 
x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x 治气分,心下坚大能如盘,边如旋杯。 
桂枝 生姜(各三钱) 炙草 麻黄 细辛(各二钱) 附子(一钱) 大枣(四枚) 
水三杯二分,先煮麻黄至二杯二分,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温服,日夜三服,汗出如虫 
行皮中即愈。 
此症是心肾交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日积月累,如铁石难破。方中桂枝、甘草、生 
姜、大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 
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也。 
x枳术汤x 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而不如旋杯,邪尚散漫未结,虽坚大而不满痛也 
,水饮所作(《金匮》特提水饮,所以别于气分也。 
枳实(二钱) 白术(四钱 
水煎服,日三服,腹中 即当散也。言水饮所以别于气分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有 
形以苦泄之,方中取白术之温以健运,枳实之寒以消导,意深哉。胃为阳,阳常有余;脾为 
阴,阴常不足;胃强脾弱,则阳与阴绝矣。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水饮作矣。方中用术以 
补脾,用枳以抑胃,脏腑分理,所以治水饮之原易,老逞其庸浅之见,变汤为丸,只认为一 
补一消之法,学人切勿述此陋语,为有识者笑。 
x四七汤x 胀而属七情所致者,宜此汤主之。 
半夏 茯苓(各三钱) 浓朴(二钱) 苏叶(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此方妙在紫苏叶一味以散结,香以醒脾,而顺气消胀行水乃其余事。 

卷五寒症
疝气
属性:x五苓散x(方见吐泻) 此方治疝气以白术为君,以桂枝换肉桂,再加小茴香、木香、木通、 
川楝子、附子方效。 

卷五
厥证
属性:x当归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七气汤x(俱见心腹痛。 
x四逆散x 治阴阳不相顺接,四逆厥冷,并治痢症后重。宜照法重加薤白 
。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三钱,米汤调下,日三服。 
x白虎汤 承气汤x(俱见伤寒) x桂附八味丸x(见痰饮 
x六味地黄丸x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嗽发热,口疮吐血,淋浊遗精,腰痛等症。 
熟地黄(四钱) 山茱肉 怀山药(各二钱)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改钱作两,炼蜜如梧子大,名六味丸,治同。 
x还魂汤x 救卒死,救忤死。 
麻黄(三两,去节)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诸感忤。 
按∶今法马,每两折三钱零,每升折一白盏,一剂分三服。御纂《医宗金鉴》云∶中风 
客忤,便闭里实者,仲景用备急丸。可知无汗表实者,不当用备急丸通里,当用还魂汤以通 
表也。通里者抑诸阴气也,通表者,扶诸阳气也。昧者不知,以麻黄为入太阳发汗之药,抑 
知不温覆取汗,则为入太阴通阳之药也,阳气通则魂可还矣。 
x白薇汤x 治妇人气厥、血厥如死人者。 
白薇 人参 当归(各二钱) 炙草(一钱 
水煎服。 
x蒲黄酒方x 
蒲黄(一两) 黑豆(三两 
先将黑豆炒香,以温酒淋下,取酒饮一杯。 
x二术二陈汤x(见湿症) 治湿盛生痰。 
x平胃散x(加减详本论) x五苓散x(见吐泻) x防风通圣散x(见中风) 


卷七
属性:x大青龙汤 麻杏甘石汤 白虎汤 承气汤x(俱见伤寒 
x九味羌活汤x 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项强、恶寒、恶风、身痛。代麻黄桂枝青龙 
各半等汤。 
羌活(入太阳) 苍术(入太阴) 防风(各一钱半,周行通身) 白芷(入阳明) 川芎(入桂阴) 黄芩 
(入少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