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冬,邓骘又派任尚、司马钧率诸郡兵击羌,在平襄 (甘肃通渭西北)与数万 

滇零羌人激战,汉军大败,损失8000多人。之后,滇零羌人在北地郡(宁夏 

吴忠西南)自称“天子”,并广泛招集其它羌人反汉,向四周的汉地进攻, 

东击赵魏(山西、河南境)、南入益州(陕西中部),杀死汉中太守,抄掠 

三辅(陕西中部),阻断陇道。汉军难以制服,邓骘不得不打道回朝。 

     羌人势力日益强大,继续攻汉。永初三年 (公元109年)春,诸羌攻打 

三辅,汉派骑都尉任仁督诸郡屯兵前往解决。多次战斗均处不利。第二年春, 

羌人又反复进攻褒中 (陕西勉县东南),汉中太守郑勤急于反击,率兵大战 

羌人,结果大败,3000人被歼,自己也战死沙场。永初五年(公元111年), 

羌人又不断进攻汉地,攻入河东(山西部分地区)、河内(河南部分地区), 

汉军无力制胜于羌,不得不采取消极防御办法,在赵、魏以及常山、中山(河 

北部分地区)大建坞堡作为屏障,先后“缮作坞候616所”①,屯兵20余万。 

边郡官吏也无心守战,纷纷内徙,同时割禾折屋,强徙居民,不少人死于内 

徒过程中,致使内徙边民起义反抗,与羌人联合反抗东汉王朝,甚至成为羌 

人首领,杜季贡即是。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廷遣左冯翔司马钧和校尉庞参各率8000 

人和7000人分道击羌。庞参的队伍行至勇士(今甘肃榆中)东,被杜季贡击 

退;司马钧率军攻拔丁奚城 (宁夏宁武南),杜季贡迎战;先率众佯逃,司 

马钧的部将不听其令,纵兵追击,结果被羌人伏兵攻击,3000余人全部被歼。 

     汉军每战不利,羌人屡战屡胜,汉廷开始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失败原因 

是以汉步兵追击羌之骑兵,“执不相及”。于是开始“罢诸郡兵”,“捨甲 

胄,驰轻兵”②,以轻骑抄袭羌人庭帐所在地,使杜季贡失败,损失400多 

人和数千头牛马羊。 

     元初三年(公元116年),汉遣邓遵率南匈奴骑兵万名进攻零昌羌人, 


… Page 96…

在灵州(宁夏灵武北)拉开战幕,羌人战败,被歼8000余人。与此同时,丁 

奚城也被任尚率军击败,700羌人被歼,杜季贡被任尚收买羌人刺杀。随后, 

汉军向北地进军,袭击狼莫部羌人。任尚与马贤合兵攻羌,迫使狼莫部羌兵 

引退,双方僵持60多日,最后战于富平(甘肃庆阳西南),羌人失利,汉军 

获胜,歼灭5000余名羌兵,俘虏1000余人,并得牲畜10余万。狼莫羌人退 

走,西河虔人种羌共1。1万人投降汉朝。至此结束了10多年的汉羌战争。 

     此后,汉羌之间的小战仍未间断。但从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起,又 

开始了大规模的战争。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汉政府委派到弘农,并州、 

凉州的官吏苛刻无比,经常烦扰百姓,再次激起羌人反抗。 

     永和五年夏,且冻、付难两部羌人首先起兵,攻下金城(甘肃兰州西北), 

再与其他羌人联合,进攻三辅,攻杀郡县长吏。汉廷“发京师近郡及诸州兵 

讨之”,马贤为征西将军,领兵10万驻守汉阳,并于“扶风、汉阳、陇道作 

坞壁300所,置屯兵”①。且冻羌人分兵作战,抢先开向武都(甘肃西和西 

南),火烧陇关。次年春,马贤率五、六千骑兵镇压羌人,在射姑山(甘肃 

庆阳北)被羌人重创,马贤及其两个儿子战死。之后,巩唐种羌人又攻向陇 

西,3000余骑焚烧陵园,杀入关中。武威太守赵冲率兵镇压,歼灭400余名 

羌人,羌降者2000多人。与此同时,罕种羌人千余人又攻占北边,诸羌八、 

九千骑再次攻战武威。东汉政府为避其锋芒,不得不再次将安定、北郡二府 

内迁,并派军队屯驻三辅。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汉以赵沖为护羌校尉。 

赵沖抚剿并举,招降罕种羌人5000余户,又围剿在安定郡的烧何种羌人,歼 

灭1,500人,击败诸羌4000多人,追杀8000多人,诸羌3万余户投降凉州 

刺史。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汉将马玄率羌人逃亡出塞,赵沖领兵追击。 

在建威鹯阴河 (甘肃兰州以北)渡河时,汉军中600余名胡兵叛逃,赵沖追 

赶逃兵,遇羌人伏击而死。 

     至此,第二次大规模的汉羌战争告一段落。在此期间,汉军吸取前一阶 

段的教训,剿抚并施,击败羌人。尽管如此,东汉政府仍付出巨大代价,耗 

资80多亿,士卒死亡无数,“白骨相望于野”。 

     汉羌第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开始于延熹二年(公元159年)。这一年,羌 

人烧当、烧何、当煎等部起兵袭击汉朝的陇西、金城,汉护羌校尉段颎率领 

1。2万多骑兵攻击西部羌人诸部,很快破羌,并迅速追击,在罗亭 (今青海 

化隆境)歼灭2000余人,俘虏万余人。第二年春天,烧何羌等部向张掖进攻, 

段颎率兵迎击,击败羌人,并乘胜追击40余里。随后,段颎又向塞内诸羌用 

兵,羌死数千人。延熹六年 (公元163年),羌人又发起攻势,段颎于次年 

组织万名汉兵袭击当煎、勒姐羌军,获得胜利,歼灭并俘虏羌人千人。延熹 

八年 (公元165年),段颎率兵继续击羌,万名汉军随他进至湟中 (今西宁 

一带),结果被当煎羌人打败,被围3日。后段颎指挥部下夜晚潜出,攻击 

羌人侧背,羌人始料不及,终被击溃,汉军乘胜追击,西部诸羌败散。 

     建宁元年 (公元168年)春,汉廷命段颎统兵攻击西部羌人,万名汉军 

在逢义山 (今宁夏西吉东北)与先零诸羌交战。段颎以强兵布阵,正面为三 

行长矛兵,其间配有强弩,两翼部署骑兵,并以功名激励士兵齐心作战。汉 

军士气高昂,奋力冲向羌兵,羌人大受损失,被歼8000余人,损失牲畜28 

万头。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夏,段颎遣部将田晏带兵5000击羌,田晏兵 

攻入羌人聚屯的凡亭山 (今六盘山),随后设寨扎营,诱使羌人出击。羌军 

果然出战,两军撕杀激烈。最后,羌人渐处不利,向东奔去,聚守射虎谷(今 


… Page 97…

甘肃天水西),扼守关口。段颎派人在南路设障40里,堵羌南退之路;同时 

密遣7000兵夜上西山,在距羌一里之处结营掘堑;再派3000人去东山,因 

此对羌形成东、南、西三面包围之势。羌人发觉汉军进逼,乃猛攻西山,段 

颎趁机攻入谷口,东西两面汉军紧密配合,齐击羌军。羌人难以抵挡,迅速 

溃败,被歼1。9万人。东部诸羌基本被击溃。 

     第三次大规模战争期间,汉军有了前两次战争的经验,并主动寻战,穷 

追羌兵,拥有制羌优势,最后将东西诸羌基本击溃。但东汉也付出极大代价, 

耗资巨额,损失无数,加剧了国内社会矛盾。 


… Page 98…

                               11。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朝廷腐败,宦官与外戚交替执政,昏庸无比;对 

羌战争历时数十年,耗资近400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豪强地主又肆意兼 

并土地,迫使农民失地破产;加之自然灾害持续不断,水旱虫蝗风雹连年侵 

袭,出现万民饥荒、人相食的悲惨景象。农民走投无路,唯有暴动起义,以 

求生路。先是小规模农民起义不断出现,遍及全国,最后终于发展成为声势 

浩大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钜鹿(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张角是道教的一支 

——太平道的首领,起义前收徒传道,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 

8州有众徒数十万,并按地域将之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他向广大人民宣告东汉统治即将完结,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 

子,天下大吉” (简称“黄天泰平”)的口号,并决定在甲子岁(公元184 

年)甲子日 (3月5日)发动起义,后因叛徒泄露机密,起义提前一个月爆 

发。 

     中平元年二月,起义者头裹黄巾以作标志,在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 

领导下起兵反抗,7州28郡同时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和准备较严密 

的农民战争——黄巾起义爆发。 

     起义爆发后,按地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波才领导的颍川 (河 

南禹县)黄巾;二是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等人相继领导的南阳(河南 

南阳)黄巾;三是彭脱等人领导的汝南(河南汝南)、陈国(河南淮阳)黄 

巾;四是卜已领导的东郡黄巾;五是张角、张宝、张梁兄弟领导的钜鹿黄巾; 

六是戴风等人领导的扬州黄巾;七是在今天的北京地区的广阳黄巾。其中,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领导的队伍在北方形成革命中心;张曼成自称神上使, 

其义军是南阳的革命主力;波才、彭脱等是东方的革命主力。起义者从北东 

南三个方向威胁京师洛阳。 

     为了对付义军,东汉王朝首先加强都城洛阳的防守力量,于三月命外戚 

何进为大将军,将兵屯守洛阳都亭,守备甚严,同时又在函谷、太谷、广成、 

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8个险要处增设八关都尉,以加强洛阳的 

外围防御。为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应付危局,东汉政府又大赦天下党 

人,诏敕州郡加强守备,修制器械。随后调兵遣将,“远征三边殊俗之兵” 

镇压黄巾军。 

     张角吸取以往起义军被统治者各个击破的教训,采取“内外俱起,八州 

并发”,同时出击的战略,在各地一起打击封建统治者。官军则采取重点进 

攻,同时令各地世家豪族挖堑筑堡以配合行动。四月,两军在京师洛阳附近 

的颍川交战,皇甫嵩、朱军率官兵4万向波才的黄巾军猛扑,义军击败来 

犯官军,并将黄甫嵩围于长社 (河南长葛东北)。但因波才缺乏战斗经验, 

使义军“依草结营”,致使皇甫嵩军深夜纵烧义军营地,再与朱联合进击 

义军,后又有骑都尉曹操率援军参战,使波才义军寡不敌众,在阳翟 (河南 

禹县)失败。官军乘势向东,击败汝南、陈国的黄巾军,因此使东汉朝廷摆 

脱了京师之围,并能腾出手来对付其他义军。八月,皇甫嵩“又进击东郡黄 

巾卜已于仓亭”,义军失利,卜已被俘。 

     在河南重镇宛城(河南南阳),义军张曼成部自三月以来便以重兵攻城, 

遭南阳太守秦颉抵抗。双方激战,相持百日。六月,秦颉趁颍川义军失败之 


… Page 99…

机,勾结当地富豪武装疯狂反扑,冲破义军包围。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任统 

帅,率10余万兵攻克并据守宛城。不久,朱在镇压颍川义军之后南下援助, 

与秦颉等地方军合围宛城义军。义军英勇战斗,多次击退官军,坚持3个月。 

之后,赵弘阵亡。赵忠被义军推为统帅,众义军继续奋战。朱久攻宛城不 

克,乃施一计:鸣鼓佯攻西南,诱义军奔彼全力以赴,自己则率兵乘虚攻破 

义军东北,迫使义军退保小城。官兵连攻小城不克,又佯装撤围,同时却暗 

布伏兵。义军中计出城,追击敌人,结果被伏兵攻击,万余将士阵亡,赵忠 

降后被杀。义军余部又迅速退守宛城,以孙夏为师,但很快被击败。十一月, 

宛城陷落,南阳义军失败。 

     起义斗争中心迅速转至河北地区。张角三兄弟发起全国起义之后,攻克 

广宗 (河北威县东南),占据下曲阳(河北晋县西),控制了河北腹地,威 

震汉廷。三月,汉灵帝命涿郡大姓卢植猛攻广宗,被义军击败,不得不改派 

率领羌胡军队的董卓镇压义军。然而,董卓仍未能取得速胜。八月,汉廷改 

派皇甫嵩进攻钜鹿。由于颍川、汝南、东郡义军的失败,张角兄弟处于不利 

境地,遭到官军主力的全力围攻。不久,张角病逝,张宝继任统帅,坚持斗 

争,使官军久攻广宗不克。皇甫嵩“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义军由此放 

松警惕。官军乘机“潜夜勒兵”,包围义军营地,并对之突袭。义军仓促应 

战,以凌晨战至傍晚。张梁牺牲,3万义军战死,5万义军投河以示不屈,车 

重3万余辆被焚。十一月,皇甫嵩攻破下曲阳,张宝等10多万义军被杀害。 

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被统治者镇压下去。 

     黄巾起义组织周密、规模巨大、实力雄厚,但最终仍归于失败,原因在 

于:义军在全国同时起义后,各自为战,未能积极配合,会师一地,集中兵 

力对付统治者的军队,以致被各个击破;义军中缺乏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将 

才,因而义军攻下一地之后,多据守城池而不积极寻机攻敌,遭到官军围困, 

最终耗尽力量;军事经验不足,因此被官军火烧营地,并为官军的佯退和闭 

营休战等所迷惑。 


… Page 100…

                            12。秦汉的军事思想 



     秦汉时期战争频繁,规模巨大,双方投入的人力和耗费的财力都是空前 

的。为了打败对方,夺取胜利,当时的某些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悉心研 

究,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治国、治民、治军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 

验。 

      (1)秦代军事思想 

     秦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吕不韦于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左右写成《吕 

氏春秋》一书,该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3部分,其中在 

 《十二纪》的《孟秋纪》和《仲秋纪》中,各有4篇专论军事,阐述了作者 

对军事问题的认识,作者希望自己的著作成为秦国以至整个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