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证治准绳·幼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35-证治准绳·幼科-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曰干疳,曰疳渴,曰疳泻,曰疳痢,曰疳肿胀,曰疳劳,曰无辜疳,曰丁奚,曰哺 
露。证状非一,可不举宏撮要而条析之乎。五疳出虫者,疳伤之源,虽起于乳 不 
调,然脏腑停积已久,莫不化而为虫,其虫或如丝发,或如马尾,多出于头项腹背 
之间,黄白或赤者,可医,青黑则难疗也。蛔疳者,失乳饭早,食肉太早,或肠胃 
停蓄甜腻,化为蛔虫,皱眉多啼,呕吐清沫,腹中乍痛,肚胀青筋,唇口紫黑,肠 
头齿痒是也(蛔虽食虫,虫不可动,从口鼻出者难治)。脊疳者,虫蚀脊膂,身热羸黄,积中生热, 
烦温下痢,拍背如鼓鸣,脊骨如锯齿,或十指皆疮,频啮爪甲是也。脑疳者,胎中 
素挟风热,生下乳哺越常,头皮光急,满头饼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 
腮肿囟高是也(临产多欲亦然易损儿眼)。干疳者,瘦悴少血、舌干多啼,其病在心,目不转 
睛、干啼少泪,其病在肝,身热尿干、手足清冷,其病在肾,声焦皮燥、大便干结, 
其病在肺,搭口痴眠、胸脘干渴,其病在脾,总为五干疳是也。疳渴者,脏中夙有 
疳气,加之乳母恣食五辛、酒面、炙爆,使小儿心肺壅热,日则烦渴引水,乳食不 
进,夜则渴止是尔。疳泻者,毛干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是尔(勿用热 
药止之)。疳痢者,挟受风寒暑湿,或冷热不调,或停积宿滞,水谷不聚,频下恶物是 
尔。疳肿胀者,虚中有积,其毒与气交并,故令腹肚紧胀,由是脾复受湿,故令头 
面、脚手、虚浮是尔(法当磨积调气)。疳劳者,潮热往来,五心烦热,手足心及胸前,热 
而发疮,盗汗骨蒸,嗽喘枯悴是尔,或渴而复泻,饮水恶食,肚硬如石,面色如银, 
断不可活。无辜疳者,脑后项边,有核如弹,按之转动,软而不疼,其间有虫如米 
粉,不速破之,则虫随热气流散,淫蚀脏腑以致肢体痈疮,便利脓血,壮热羸瘦, 
头露骨高是尔(针刺破膏药贴),或浣濯儿衣,露于檐下,为雌鸟落羽所污,儿着此衣,虫 
入皮毛,亦致无辜之疾,儿衣已晒,须微火烘之。其若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 
体痿,腹大脐突,号哭胸陷,或生谷 ,是为丁奚。虚热来往,头骨分开,翻食吐 
虫,烦渴呕哕,是为哺露。丁奚哺露,皆因脾胃久虚,不能化水谷以荣血气,故肌 
肉消铄,肾气不足,复为风冷所伤,使柴骨枯露,亦有胎中受毒,脏腑少血致之,此 
皆无辜种类之疾,病而至此,不几殆哉。又有小儿久患肾疳,内虚不食,甚者天柱 
骨倒,治法当用钱氏地黄丸加驱疳等剂,仍与贴项强筋,若不识证,谓之五软,非 
也。天柱骨倒,凡有三种,有吐泻日久,羸弱成者;有肝胆伏热,面赤唇红,忽变 
此者;有伤寒不及发表成者;是皆风邪入肝,以致筋络舒弛,吐泻者当调胃气,肝 
热者随轻重以凉肝,并与强筋贴项。惟伤寒天柱骨倒者难疗,故并及之。 
《庄氏家传》小儿二十四候 第一候,泻脓血,日渐瘦,是冷热疳。第二候, 
脚细肚高,胸前骨生,爱吃泥土酸咸,日久通身黄,时时吐逆下痢,腹内疼痛,是 
脾疳。第三候,鼻下赤烂,爱揉眼,兼血痢,是肺疳,乃因吃着承热物,或病奶所 
损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凉冷药过多,便上热下冷,渐渐昏沉,日夜烦哭。第四 
候,皮虚皱,面无颜色,身上燥痒,心烦。第五候,毛发稀疏,鼻生疮,是肺疳。 
第六候,头生疮,毛发稀焦,是肝疳。第七候,牙变黄赤不定,是肾疳。第八候, 
头发焦干,鼻下疮生,是肺疳。第九候,咬指甲,毛发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 
第十候,肚上筋生,齿虫蚀,是骨槽疳。第十一候,吐逆腹胀是胃疳,又名奶疳。 
第十二候,齿断臭烂,面无颜色,心不思食,是脾疳,又名口疳。第十三候,爱合 
面卧,多睡如醉,腹胀气急,盖是因曾吃生肉如此,腹内有虫,是心脾疳。第十四 
候,鼻内干痛,口中臭气,齿根有鲜血,是肝肺疳。第十五候,脚细肚高,并肚上 
有青脉,是脾疳。第十六候,非时生疮,爱吃冷水,是热疳。第十七候,皮肤上 
生粟子,粪中米出,是脾冷疳。第十八候,气满腹胀及口干,是心胃疳。第十九 
候,爱餐生米面炭砖瓦,是脾胃疳。第二十候,揉鼻揩眼,及咬指甲,爱饮水,是 
肝渴疳。第二十一候,多寒热,爱卧不起,是骨热疳。第二十二候,爱饮水,眼 
目不开,是肝疳。第二十三候,肌体或热或凉,发渴无时,是急疳。第二十四候, 
齿龈黑,唇懒开,开则赤,是心疳积热。 
《圣惠》凡小儿疳在内,眼涩腹胀,痢色无常,或如泔淀,日渐羸瘦,此候可疗。 
若鼻下赤烂自揉,鼻头上有疮生痂痛痒,渐渐流引,绕于两耳,时时目赤,头发稀 
疏,脑皮光紧,头大项细,肌体羸瘦,亦可治也。若唇口被蚀,齿龈作五色,或尽 
峭黑,舌下有白疮,上 有窍子,口中时有臭气,齿龈渐染欲烂,亦可治也。若下 
部开张,有时赤烂,痒不可忍,下痢无常,亦可治也。若疳蚀脊膂,十指皆痒,自 
咬指甲,头发作穗,脊骨如锯,有时腹胀,有时下痢,若急治之,无不瘥也。 
《圣惠》凡小儿肝藏疳,若目睛带青脉,左胁下硬,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气 
所冲,不可治也。心藏疳,若爱惊啼,常好饮水,便食辛味,耳边有脉,舌上有黑 
靥者,不可治也。脾藏疳,若肚大唇无血色,人中平满,下痢无度,水谷不消,好 
吃泥土,皮枯骨露,不可治也。肺藏疳,若咳逆气促,多泻白沫,身上有斑生如粟 
米大,色若黑者,不可治也。肾藏疳,若爱食酸咸,饮水无度,小便如乳,牙齿青 
黑,耳脑干燥,肩竦骨枯,不可治也。又五疳有五绝候,一,衬着脚中指底,不觉 
疼。二,抱着,手足垂 无力。三,病未退,遍身不暖。四,脏腑泻青涎,及沫不 
止。五,项筋舒展无力。如此之候,皆不可治也,凡医用药,切在审详也。 
〔洁〕疳者,小儿病癖或久吐泻,医者妄投转过之药,小儿易为虚实,致令胃虚 
而亡津液,内发虚热,外消肌肉,一脏虚则诸脏皆弱,其病目胞肿,腹胀,痢色无 
常,渐加瘦瘠,久不痊可,是肠胃有风积,法当宣风散(痘发热)导之,后各根据本脏,补其母。 
〔钱〕诸疳,皆根据本脏补其母,及与治疳药,冷则木香丸,热则胡黄连丸主之。 
疳在内,目肿,腹胀,利色无常,或沫青白,渐瘦弱,此冷证也,使君子丸主之。 
疳在外,鼻下臭烂自揉、鼻头上有疮不着痂,渐绕耳生疮,治鼻疮烂兰香散,诸疮 
白粉散主之。肝疳,当补肝,地黄丸主之。心疳,当补心,安神丸主之。脾疳, 
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肾疳,当补肾,地黄丸主之。筋疳,当补肝,地黄丸主之。 
肺疳,当补脾肺,益黄散主之。骨疳,当补肾,地黄丸主之。大抵疳病当辨冷热 
肥瘦,其初病者,为肥热疳,久病者,为瘦冷疳,冷者木香丸,热者胡黄连丸,冷 
热之疳,尤宜如圣丸(疳泻)。故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凡 
有可下,量大小虚实而下之,则不至为疳也。初病津液少者,当生胃中津液,白术 
散主之,惟多则妙。〔杨〕热者凉之,冷者温之,冷热者温凉之,此其要也。热疳, 
病多在外,鼻下赤烂,头疮湿急名 
曰疳虚。泻痢频并名曰疳积。五心虚烦名曰疳热。毛焦发穗,肚大青筋,好吃异物, 
名曰疳极(受病传脏已极)。热发往来,形体枯槁,面无神采,无血色,名曰疳劳。手足细 
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肚胀脐突,名曰丁奚。食加呕哕,头骨分开,作渴引饮, 
虫从口出,名曰哺露。此皆疳候。又因多食生冷,甘粘肥腻,积滞中脘不化,久亦 
成疳。治疳之法,量候轻重,理其脏腑,和其中脘,顺其三焦,使胃气温而纳食, 
益脾元壮以消化,则脏腑自然调贴,令气脉与血脉相参,壮筋力与骨力俱健,神清 
气爽,疳消虫化,渐次安愈。若以药攻之五脏,疏却肠胃,下去积毒,取出虫子, 
虽曰医疗,即非治法,盖小儿脏腑虚则生虫,虚则积滞,虚则疳羸,虚则胀满,何 
更利下,若更转动肠胃致虚,由虚成疳,疳虚证候,乃作无辜,无辜之孩,难救矣。 
〔薛〕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涸而患,在小儿为五疳,在大人为五劳,总以调补胃气为主。 
后列诸方,其证候庞杂,不能名为何等疳者,即于通治诸疳方内检之,若证候 
的与五疳等条下证候对者,即检本疳方,分寒热虚实,择而用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集之八·脾脏部(下)疳
肝疳
属性:杨氏云∶肝疳者,由乳食不调,肝脏受热所致也。若乳母寒温不调,滋味不节, 
或外感风寒,内伤喜怒,邪气未散,遽以乳儿,多成风疳。肝者,眼之候,上膈伏 
热,痰涎壅滞,以致肝风入眼,赤肿翳生,眵泪烂眶,痛痒揉擦,昏暗雀盲,甚至 
经月合眼,亦名疳眼。外证摇头揉目,白膜遮睛,眼青泪多,头焦发竖,筋青脑热, 
甲痒筋挛,燥渴汗多,下痢疮癣是也。钱氏以地黄丸主之(肾)。杨氏以天麻丸、生 
熟地黄汤、主之。曾氏调肝,用 归汤。 
x天麻丸x 治肝疳、风疳、疳眼。 
青黛 川黄连 天麻 五灵脂 夜明砂(微炒) 川芎 芦荟(各二钱) 龙胆草 防风 
蝉蜕(去足。各一钱半) 全蝎(二枚,焙) 麝香(少许) 干蟾头(炙焦,三钱) 
上为末,猪胆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x生熟地黄汤x 治疳眼闭合不开,内有朦雾。 
生地黄 熟地黄(各半两) 川芎 赤茯苓 枳壳(炒) 杏仁(水浸,去皮) 川黄连 半夏曲 
天麻 地骨皮 甘草(炙) 当归(各二钱半) 
上锉散。每服二钱,生姜三片,黑豆十五粒,水煎,温服。 
x 归汤x 治小儿禀赋素弱,豆疮出不快者。及肝虚目视不明。 
黄 (一两,蜜水涂炙) 当归(酒洗焙干) 白芍药 川芎(各半两) 甘草(三钱,炙)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张涣〕x熊胆天麻丹x 治风疳羸瘦,摇头揉目,百脉拘急。 
天麻 羌活 真熊胆 蝉壳 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各一两) 芦荟 干蟾(酥炙黄,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荆芥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x乌蟾丹x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黄) 干蟾(酥、炙黄) 蛇蜕皮(烧灰。各一两) 胡黄连(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 
次用) 真芦荟 麝香 熊胆(各二钱半并细研) 
上件,同拌匀,以粟米饮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薄荷汤下,乳前。 
《庄氏家传》治小儿风疳,顺肝气,进饮食。x芦荟丸x 
芦荟(一钱,别研秤,或只以皂角水磨) 草龙胆(一两,净洗,锉、焙干秤) 
上件药一处捣罗为末,用不 皂角三铤,以水二升 汁,用生绢滤去滓,入银 
器内慢火熬成膏,入前二味药调和得所,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薄荷汤吞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风疳,气攻项下生核子。x皂角膏x方 
皂角(大者、一茎,烧,存性) 糯米(一合,炒黑色) 草乌头(二钱,生) 黄皮(一钱,炒黑色) 
上为末。每用不拘多少,以井华水调贴。如未安,须用水精丹取后,用调气、 
观音、人参散、等药补,仍再贴,兼与疳药相间服。 
x神妙观音散x 补虚,调胃气,进乳食,止吐泻,久不进食。 
白扁豆(微炒) 石莲肉(炒,去心) 人参(焙。各一分) 茯苓(一钱半,焙) 甘草(炙) 香白芷 绵黄 
(捶碎,用蜜水拌炙) 木香(炒。各一钱) 神曲(二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用水一药注或半银盏,枣 
子半片,煎十数沸,服。 
x人参散x 补虚,谓胃气,进乳食,止吐泻。 
人参 茯苓 莲肉(去心、炒。各一分) 黄 (半两,捶,蜜水拌炙) 甘草(二钱,炙)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以水一药注或半银盏,入 
枣子半片,煎十数沸,服。 
庄氏第六候头生疮,毛发稀焦,是肝疳方 
肉豆蔻 蟾灰(全者。各一个) 桔梗(炮) 茯苓(煨) 大黄(煨。各一两) 龙脑 麝香(各一钱) 
上,为末,软饭丸,如麻子大。粟米饮下三丸。只可两服。 
治小儿手足动,眼目不开,有时语笑,或即嗔怒,兼多惊,手指甲青,状形似死,妄称天 。 
x通神丸x 
茯苓 龙齿(各。煨半两) 铅丹 胡黄连(各一分) 银箔(五片) 麝香(一钱) 钓藤(一两,煨) 
上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十丸,米饮下。(庄氏第二十二候用此方) 
第三风疳,小儿手足拘挛,眼目不开,有时自笑,或嗔怒惊叫,手爪甲青,状似鬼 
形,已似天 。须服x金箔茯苓散x 
金箔(五片) 茯苓 牛膝 胡黄连(各一两) 龙骨(一分) 木香 麝香(各一钱) 
上件为末。每服一字,米饮下,日二服。忌油腻。 

集之八·脾脏部(下)疳
心疳
属性:杨氏云∶由乳食不调,心脏受热所致也,盖其血气未定,乳哺有伤,易生壅滞, 
内有滞热,未得疏通,故心神惊郁,而作惊疳之候。外证身体壮热,脸赤唇红,口 
舌生疮,胸膈烦闷,小便赤涩,五心皆热,盗汗发渴,啮齿虚惊是也。钱氏,安神 
丸主之。薛氏,用安神丸以治心,异功散以补脾。杨氏,以茯苓丸、钱氏安神丸主 
之。曾氏,宁心用茯神汤。 
x朱砂安神丸x 治心疳,怔忡,心中痞闷。 
朱砂(四钱) 黄连 生地黄(各半两) 生甘草(二钱半) 兰香叶(二钱,烧灰) 铜青 轻粉(各五分) 
上为末。干敷上。 
x茯苓丸x 治心疳,惊疳。 
茯神 芦荟 琥珀 黄连(净) 赤茯苓(各三钱) 钓藤皮 远志肉(姜制,焙干) 虾蟆灰(各 
二钱) 石菖蒲(一钱) 麝香(少许) 
上为末,粟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x茯神汤x 治心气不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