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证治准绳·幼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35-证治准绳·幼科-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身热,或身冷,或四肢热,或口鼻冷气,面色淡白淡青,眉唇间或青黯,其脉沉 
迟散缓。盖由急惊过用寒凉,或转太骤,传变成之。又有吐利不止而成者。有气虚 
暴吐泻而成者。有夏月脾胃伏热大吐泻,当解暑热不可专曰固阳。有脏虚洞泄成者。 
有久痢气脱而成者。有下积取泻成者。有吐血泻血而成者。有伤寒传变阴证成者。 
有得之久嗽作痫者。有得之发痫不已者。有得之虫积冲心者。有得之卵肿疝气腹痛, 
其或汗出太过,脾困烦渴,四肢浮肿,大小便闭,走马急疳,并传慢候。惟吐泻积 
痢成虚致之,则证变甚速。凡才经吐泻,便是慢惊,须用温中扶里。或搐来紧急, 
乃慢惊初传,尚有阳证,不可误作急惊用药。世言搐慢为慢惊,非也,若泥此, 
往往指慢脾为慢惊矣。凡慢惊,男子以泻得之为重,女子以吐得之为重。又,吐有 
五证,泻有五证,各明所因主治,古云∶病家怕惊不怕泻,医家怕泻不怕惊,如因 
泄泻不止,且先治泻,若更治风,则惊风愈甚。如因他证例,当循原施治也。其慢 
惊候若从急惊传来,只可截风调胃,均平阴阳,不可全用阳药,使阳归阳,复作急 
惊之候,用药施治,无过、不及,可也。急惊以关格不通,略施脑麝开通,定其搐 
搦尚可,慢惊阴重阳亏,诸经已虚,不宜通关又凉其脏,易作慢脾风。慢惊危急, 
如眼睛昏定,定而眨,虽眨,不左右顾或窜视,四肢厥冷,汗出如流,口面黪黯, 
指甲黑,四体垂 ,至重。慢惊证眼半开半合,似睡不睡是也,其脉或浮或沉,身 
或热或凉,或吐或泻,或不吐泻,或食乳,或阻乳,名半阴半阳合病,即如伤寒半 
表半里也。治法,大要审问源流施治,不可概曰慢惊证,如因吐泻得之,用汤氏 
醒脾散之类,他证可以类推,次第于后,然慢惊已传属阴,亦须准较阴阳亏盛浅深, 
不可温燥之剂太过。〔钱〕慢惊因大病后或吐泻,或只吐不泻,变成脾胃虚损,遍 
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螈 ,昏睡露睛,此无阳也,宜栝蒌汤主之。东都 
王氏子吐泻,诸医用药下之至虚,变慢惊,其候、昏睡露睛,手足螈 而身冷。钱 
曰此慢惊也,与栝蒌汤,其子胃气实,即开目而身温。王疑其子不大小便,令诸医 
以药利之,医留八正散等数服,不利而身复冷,令钱氏利小便。钱曰不当利小便, 
利之必身冷。一二日果身冷矣,因抱出,钱曰不能食而胃中虚,若利大小便,则脾 
胃俱虚,当身冷而闭目即死,今幸胎气实而难衰也。钱氏用益黄散、使君子丸 
四服,令微能饮食。至日午,果能饮食,所以然者,谓利大小便脾胃虚寒,当补脾, 
不可别攻也。后又不语,诸医作失音治之。钱曰既失音,何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 
紧而口不噤也,诸医不能晓。以地黄补肾,钱曰此因用凉药利小便,致脾肾俱虚, 
今脾已实,肾尚虚,故补肾必安,治之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洁〕慢惊者,阴 
证俱,脏受病,盖小儿吐泻病久,脾胃虚损,若不早治,则成慢惊,名曰螈 ,似 
搐而不甚搐也。因脾胃虚损,故大便不聚,当去脾间风,先用宣风散导之,后用益 
黄散、使君子丸、平之,则其利自止,既已失治,则脾胃俱虚,致被肝木所乘,是 
为慢惊,当用温补,羌活膏主之。〔垣〕阎孝忠编集钱氏方,以益黄补土,误矣。 
其药有丁香辛热助火,火旺,土愈虚矣,青橘皮泻肺金,丁香辛热大泻肺与大肠, 
脾实当泻子,今脾胃虚,反更泻子而助火,重虚其土,杀人无疑矣。其风木旺证, 
右关脉洪大,掌中热,腹皮热,岂可以助火泻金。如寒水来乘脾土,其病呕吐、腹 
痛,泻痢青白,益黄散圣药也。今立一方,先泻火补金,大补其土,是为神治之法, 
以黄 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加白芍药一钱,此四味皆甘温能补元气,甘 
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酸 
味能泻肝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虚,风木何由而来克土,然后泻 
风之邪。夫益黄散、理中丸,养神之类,皆治脾胃寒湿大盛,神品之药也,若得脾 
胃中伏火、劳役不足之证,及服热药巴豆之类、胃虚而成慢惊之证,用之必伤人命。 
夫慢惊风者,皆由久泻脾胃虚而生也,钱氏以羌活膏疗慢惊风,误矣。脾虚者,由 
火邪乘其土位,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实其木,木旺故来克土,当于心经中 
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更于脾土中补金以酸凉,致脾土中金旺 
火衰,风木自虚矣。〔海〕惊啼,手足螈 ,睡卧不稳,四君子加全蝎去尾尖毒炒, 
钓藤、白附子炒,等分,同煎。脾胃虚弱,生风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没石 
子、等分,为细末,入冬瓜子少许,同煎服。〔丹〕频吐泻,将成慢惊,用钱氏白 
术散加山药、扁豆炒,肉豆蔻面煨,各一钱,入姜一片,煎服。若慢惊已作,加细 
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个去稍,白附子八分面煨。惊而泻,用参、苓、芍药酒 
炒、白术、姜煎,夏月加黄连、甘草、竹叶服之。〔曾〕治慢惊者,考之古书,亦 
无所据,惟载阴痫而已。盖慢惊属阴,阴主静而搐缓,故曰慢,其候皆因外感风寒, 
内作吐泻,或得于大病之余,或传误转之后,目慢神昏,手足偏动,口角流涎,身 
微温,眼上视或斜转,及两手握拳而搐,或兼两足动制,各辨男左女右搐者为顺, 
反此为逆。口气冷缓或囟门陷,此虚极也,脉沉无力,睡则扬睛,谓两目半开半合, 
此真阳衰耗而阴邪独盛,阴盛生寒,寒为水化,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 
胃为脾之府,故胃中有风,螈 渐生。其螈 证状,两肩微耸,两手垂下,时复动 
摇不已,名为慢惊。宜以青州白丸子、苏合香丸,入姜汁杵匀,米饮调下,虚极者 
加金液丹,次用冲和饮同七宝散,水煨姜煎服,使气顺风散,少解吐泻,间以胃苓 
汤救其表里,若吐不止可投定吐饮,泻不减宜服六柱散或曰生汤去胃风、定螈 、 
清神气,五苓散导其逆、调荣卫、和阴阳,若痰多唇白,四肢如冰,不省人事,此 
虚慢之极,用固真汤速灌之以生胃气,胃气既回,投醒脾散、沉香饮、调理。〔薛〕 
慢惊之证,吐泻痰鸣气喘,眼开神缓,昏睡露睛,惊跳搐搦,乍发乍静或身热身冷, 
面淡青白或眉唇青赤,其脉迟沉而缓是也,禀赋不足,或久病脾虚,及常服克伐之 
药者,多致此证。若因土虚不能生金,金不能平木,木来侮土而致前证者,以五味 
异功散加当归、酸枣仁,佐以钓藤饮子补土平木。若脾土虚寒者,用六君子加炮姜、 
木香,不应,急加附子以回阳气,盖阴血生于脾土,宜四君子、当归、酸枣仁。凡 
元气亏损而至昏愦者,急灸百会穴,若待下痰不愈,而后灸之,则元气脱散而不 
救矣。 

集之二·肝脏部惊
慢脾风
属性:慢脾风之候,面青额汗,舌短头低,眼合不开,睡中摇头吐舌,频呕腥臭,噤 
口切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身温而四肢冷,其脉沉微,阴气极盛,胃气极虚, 
十救一二。盖由慢惊之后,吐泻损脾,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惟脾所受,故曰脾风, 
若逐风则无风可逐,若治惊则无惊可治,但脾间痰涎,虚热往来,其眼合者,脾困 
气乏,神志沉迷,痰涎凝滞而已。然慢脾之名,又曰虚风,小儿或吐或泻之后,面 
色虚黄,因虚发热,才见摇头斜视,昏困额汗,身亦粘汗,声沉小而焦,即脾风之 
证,不必皆因急慢风传次而至,又当识之。又,慢脾之候,言脾而不言胃何也,盖 
胃为腑属阳,非若脾乃阴脏也,故小儿病传在腑多自愈,在脏不可不治,盖小儿纯 
阳之气,在腑为顺,在脏为逆,古人皆理其脏,未言治腑也。又,肾一脏,常主虚, 
不可攻治,若肾脏有患,但清心肺,缘心与肾,即既济也,肺与肾,又子母也,无 
与肾药及诸补药也。慢脾惟吐与泻,积与痢传入,慢候其证变至速,虚又速也,治 
必循次平和,无令速愈之理,药和且平,调脾养胃,不可过剂也,钱氏有黄土汤以 
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以脾土为本也。治法,大要生胃回阳,若眼半开 
半合,手足不冷,证候尚在慢惊,则勿用回阳,或已入慢脾而阳气未甚脱者,亦未 
可即用硫黄、附子、等剂,手足渐暖,仍以醒脾散等调之。 
曾氏用青金丹、天麻饮灌服,或六柱散、固真汤。 
〔钱氏方〕 
x栝蒌汤x 
栝蒌(二钱) 白甘遂(末,一钱) 
上同于慢火上炒焦黄,研匀。每服一字,麝香、薄荷、汤调服。 
上栝蒌汤,钱氏治慢惊法,脉有力者宜用,盖湿痰积于膈中,使风火不得开 
发而身冷,故用栝蒌汤劫去湿痰,使风火得伸而身温搐止,若脉无力者,不宜用 
之,盒饭补脾及温白丸、羌活膏之类。 
x青州白丸子x 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 
半夏(生,七两) 南星(生,三两) 白附子(生,二两) 川乌(生,半两,去皮脐) 
上为末。以生绢袋盛,井花水摆出,如未出者,更以手揉出,如有滓,更研, 
再入绢袋,摆尽为度。于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晓,撇去旧水,别用井花水搅,又 
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法。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 
晒干后,如玉片。研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 
瘫风,酒下。并无时。 
异功散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食。(方见吐泻。) 
x温白丸x 治小儿脾气虚困,泄泻瘦弱,冷疳洞利,及因吐泻或久病,成慢惊螈 。 
天麻(生,半两) 白僵蚕(炒) 白附子(生) 天南星(锉,汤洗,焙干。各一两) 
干蝎(去毒,一钱) 
上为末,汤浸寒,食面为丸,如绿豆大。仍于寒食面中养七日,取出用。每服五 
七丸至二三十丸,空心,生姜米饮下,量病势渐加丸数服之。(寒食面,谓寒食日煮吃面, 
取之,以焙干贮用也。) 
x钓藤饮子x 治吐利,脾胃气弱,虚风慢惊。 
钓藤(七钱半) 蝉壳 防风(去芦) 人参(去芦) 麻黄(去节) 白僵蚕(炒黄) 
天麻 蝎尾(炒,去毒。各半两) 甘草(炙) 川芎(各二钱五分) 麝香(一钱,另研) 
一方,有蜣螂三个,去头足炙黄。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温服,量多少与之。寒多者加 
附子半钱,服无时。 
x羌活膏x 治脾胃虚,或吐泻后为慢惊者。亦治伤寒,无不效。 
防风(去芦) 川芎 人参(去芦) 白附子(炮) 赤茯苓(去皮。各半两) 天麻(一两) 
白僵蚕(汤浸,炒黄) 干蝎(炒,去毒) 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分) 川附子(炮去皮脐) 
麻黄(去节。各三钱) 肉豆蔻 沉香 母丁香 藿香叶 木香(各二钱) 轻粉 真珠末 牛黄(各 
一钱五分) 龙脑(半字) 麝香 辰砂 雄黄(各一钱。以上七味各另研) 羌活(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作剂,旋丸如豆大。每服一二丸,食前服,或薄荷汤、或麦门 
冬汤化下。实热急惊,勿服,性温故也。 
x海脏返魂丹x 治小儿诸癫痫,潮发螈 ,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牙关紧急,目直上 
视。及诸病久虚,变生虚风多睡者,因荏苒不解,速宜服之。 
乌犀(锉屑,二两) 水银 天麻(酒洗,焙干) 槟榔(各半两) 僵蚕(去丝嘴,微炒) 
硫黄(半两,研末,入水银,置磁石盏内,慢炒成沙,火要看紧慢) 白附子(炮) 川乌(炒通赤,留 
烟少许,入碗内,以一盏子盖上,新土围之,待冷取出) 独活(去芦) 干蝎(炙) 萆 (炒。 
各一两) 肉桂(去粗皮) 当归(酒浸,焙干,炒) 细辛(根) 防风(去芦) 天南星(姜汁煮软, 
炒黄) 阿胶(杵碎,炒) 藿香(洗去土) 乌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 沉香 槐胶 
羌活 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 麻黄(去根节) 半夏(姜汁浸三宿,炒) 羊 
角(镑) 陈皮(去白,炒。以上各一两) 天竺黄(研) 木香 人参(去芦) 干姜(炮) 茯苓 
(去皮) 蔓荆子(去白皮) 晚蚕砂(微炒) 败龟板(醋酒炙黄) 本(去土) 桑螵蛸(炒) 
白芷 何首乌(米泔浸一宿,煮,焙) 虎骨(酒醋涂,炙黄) 砂仁 白术(泔浸一宿,切,焙) 
枳壳(炒,去白) 丁香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各三分) 蝉壳(炒) 川芎 附子(水浸泡,去皮尖) 
石斛(去根) 肉豆蔻(去壳,微炒) 龙脑(另研) 雄黄(研,水飞) 朱砂(研,水飞。各一两) 
腻粉(另研) 麝香(另研。各一钱) 乌鸡(一只,去 
嘴翅足) 狐肝(三具。二味,腊月内入瓦瓶固济,火 赤,候冷,取出,研用) 金箔(三拾片,为衣) 
上药五十八味,炮制如法,炼蜜合和,捣三五千下,丸如桐子大,金箔为衣。 
每一岁儿,温薄荷自然汁化下。无时。 
上,阎氏、宗钱氏治慢惊法,脉无力者宜之。其法以青州白丸子兼异功散、羌 
活膏、温白丸、钓藤饮子之类,服之至有往往死中得生者。 
〔汤氏法〕 
凡吐泻成虚风慢脾,先用夺命散、青州白丸子末、煎如稀糊,入蜜调,控下涎 
后,服祛风醒脾等药。 
x夺命散x(方见后通治急慢惊下) 
治虚风x八仙散x 风盛者服之。 
白天麻 白附子 花蛇肉 防风 南星 半夏 冬瓜子 全蝎(各等分) 加川乌 
上 咀。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二片,枣半枚,煎二分,热服。加薄荷尤佳。 
x醒脾散x 昏困者服之。 
白术 人参 甘草 橘红 茯苓 全蝎(各半两) 半夏 木香(各一分) 白附子(炮,四个) 
南星(炮,两枚) 陈仓米(二百粒。一方无白术、半夏,加莲肉一钱,亦可)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二片,枣半个,煎二分,渐惭服之。不可顿服, 
顿服必吐。 
x酿乳方x 
人参 木香 藿香 沉香 橘皮 神曲 麦芽(各等分) 丁香(减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