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君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母子君臣-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所谓“情”,当然是指友情,盛昱叹口气说:“人生会少离多,最是无可奈何之事。何况星海又是踽踽独行!”    
    文廷式没有答话,内心深深悔恨,自己做了一件极错的事,当初应该劝龚夫人随夫同归,即令做不到这一层,亦不应该接受梁鼎芬托妻之请。    
    “今天没有事吧?找几个人来叙叙如何?”    
    文廷式当然表示同意。于是盛昱坐书桌后面,吮毫伸纸,正在作简邀客时,听差来报有客。    
    这也是个熟客,名叫立山,字豫甫,是蒙古人,但隶属于内务府,因而能够放到苏州当织造。    
    “织造”是个差使,向例一年一任,立山却一连干了四任。这当然因为他是李莲英的好朋友,但也由于他本人能干。织造衙门专管宫中所用的绸缎,“上用”衣料,花样古板,亘数十百年不改,立山却能独出心裁,绣成新样。有一种团花,青松白鹤梅花鹿,颜色搭配得非常好,尤其是鹤顶一点丹红,格外显得鲜艳而富丽,同时锡以嘉名,用鹿鹤的谐音,称为“六合同春”。这一款衣料,进奉慈禧太后专用,果然大蒙奖许。加以李莲英的吹嘘照应,所以能由苏州调京,派为奉宸宛的郎中,修理三海工程,由他一手经办,是内务府司员中一等一的红人。    
    立山虽是意园的常客,但文廷式却并不熟,又怕他们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话说,因而便问主人:“我该避一避吧?”    
    “避什么?”盛昱答说,“此人还不俗,你不妨见见。”    
    立山的仪表,却真不俗。穿一件蓝纺绸大褂,白袜黑鞋,潇潇洒洒地走了进来,看见盛昱,一甩衣袖,抢上两步请个安,步履轻快,衣幅不动,仿佛唱戏的“身段”似的,漂亮极了。    
    “豫甫!”盛昱指着文廷式说,“见过吧?萍乡文三哥,”    
    “久仰,久仰!”立山抱着扇子,连连作揖。    
    于是彼此通了姓名,立山很敷衍了一阵,才向盛昱谈到来意。    
    “熙大爷!”他问,“有件事非请教你不可。‘北堂’是怎么个来历?”    
    “你是说蚕池口的天主教堂?”    
    “对了。”    
    盛昱熟于掌故,但提到这个位于西苑金鳌玉东桥以西,出西三座门,位于西安门大街路南,俗称“北堂”的天主教堂,却一时无以为答。略想一想,又拣出一本《康熙实录》来翻了翻,才点点头说:“我想起来了。是康熙四十二年的事……”    
    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生了一场伤寒病,由伤寒转为疟疾,三日两头,寒热大作,颇感困顿。因此降旨征药,不论何人,皆可应征,特派御前大臣索额图,大学士明珠及以后为世宗公然尊称为“舅舅”的隆科多,还有一位宗室,负责考查。    
    应征的人不少,然而所进的药物,让患疟疾的病人服用以后,全无效验。最后有两名法国天主教士,呈进一种白色的药粉,说是刚从本国寄到,名为“金鸡拿”,专治疟疾。四大臣询明来历、制法,认为不妨一试。    
    于是找了三名正在打摆子的太监来试验,第一个是病发以后服用,第二个在正发病时服用,第三个未发即服,结果都是一服而愈。    
    圣祖本来就相信西洋的一切,他自己亦深通西洋的天算之学,所以一听四大臣奏报试验结果,立即便要服用“金鸡拿”。    
    可是皇太子却大不以为然,责备四大臣冒昧,万一异方之药,无益有害,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自古以来,遇到这样的疑难,有个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亲尝汤药,而且四大臣听法国教士说过,金鸡拿不但能治疟疾,亦是补药,所以四个人各取一剂,用酒吞服。一夜安眠,精神十足,见此光景,皇太子的疑虑消失无余。    
    圣祖亦由近侍口中,得知有尝药之事,所以一早召见索额图,问明经过,深为欣慰,当时便服用了一剂。到了下午三点钟,照算应是发病的时刻,居然未发,于是天语褒奖,群臣称颂,论功当然要行赏,圣祖决定在皇城内赏给进药教士第宅一区,以为酬庸。    
    赐第是由圣祖亲自检阅皇城舆图所选定的,就在三座门外街南的蚕池口。三座门内,西苑的西北一隅,在明朝是世宗玄修之地的仁寿宫,宫侧则是皇后亲蚕之处,有先蚕坛、采桑坛、具服殿、蚕室等等建筑。洗桑浴蚕有池,由宫墙外引西山之水入池的口子,即名为蚕池口,那里有一座云机庙,是明朝宫人织锦的工场,入清之初,大半废弃,却留下好些当年侧近之臣的赐第。圣祖挑了一座最好的,赏给法国教士,而且指派工部的司官和工匠,照教士的意思,修改成天主教堂的式样,题名“仁慈堂”,表示感戴圣祖的仁慈。    
    到了第二年,法国教士因为仁慈堂西侧有一段三十丈长,二十丈宽的空地,起意修建大教堂,上奏说道:“蒙赏房屋,感激特甚,惟尚无大天主堂,以崇规制。现住房屋,固已美善,而堂为天主式凭,尤宜壮丽严肃。敢再求恩赐,俾得起建大堂。”圣祖接奏,并不嫌教士得寸进尺,指派大臣勘察,将那块空地恩赏了一半,等起建大堂开工,又赏了一块金字石匾:“敕建天主堂”。此堂就是所谓“北堂”。


第一章天主教堂(3)

    盛昱娓娓言来,恍如目睹,讲完始末,接下来便问:“豫甫,你怎么忽然打听这段掌故?必有所为吧!”    
    “自然。”立山答道,“修理三海的工程动工了,皇太后的兴致好得很,三天两头,亲临巡视。每一次望见北堂就皱眉。北堂太高,俯视禁苑,实在不大合适。太后的意思,想把北堂拆掉。”    
    “这可得慎重!”盛昱正色说道,“中法交涉,好不容易才了结,一波甫平,一波又起,未免太划不来!”    
    “是的。这当然要请总署诸公去交涉。”立山皱眉说道,“北堂的来历如此,只怕交涉会很棘手,圣祖仁皇帝敕建的天主堂,如果现在管堂的教士硬不肯拆,还真拿他没办法。”    
    “洋人并非不可理喻的。”文廷式插嘴说道,“如果善言情商,另外觅一块适当的空地,让他们拆迁,照情理说,亦没有坚持不拆的道理。”    
    “见教得是!”立山连连拱手,很高兴地说,“今天真不虚此行了。”    
    “豫甫!”盛昱问道,“修三海的工款多少?”    
    这是问到机密之处,也是触及忌讳之处,立山略想一想答道:“还没有准数目,看钱办事。”    
    立山对于修三海的工程费数目,始终不肯明说。盛昱知趣,不再往下追问,文廷式当然更不便插嘴,所以这个话题,并无结果。    
    为了敷衍盛昱,立山虽是个大忙人,却好整以暇地一直陪着主人闲谈。盛昱不好声色,立山便谈字画古玩,这恰恰中了他之所好,谈得非常起劲。然后话锋突地一转,谈到近来为忧时伤国之士所关注的大办海军一事。    
    “这件大事,”立山毫不经意地说,“照我看,因人成事而已。”    
    “因人成事这四个字很有味。”盛昱看着文廷式,“你以为如何?”    
    文廷式笑笑不答。他要引出立山的话来,不肯胡乱附议,如果表示同意,则一切尽在不言,没有什么消息好听了。    
    “听说张制军预备大张旗鼓干一下子。”立山说道,“我跟张制军不熟,不敢瞎批评,只觉得他是热心人。”    
    张制军自是指张之洞。听立山话中有因,盛昱便即问道:    
    “你是说他不切实际,还是纸上谈兵?”    
    “我不敢这么说……”    
    “但说无妨。”    
    “那我就信口雌黄了。”立山慢吞吞地说,“不但是不切实际,而且是纸上谈兵,实是两者兼而有之。”    
    “你说因人成事,自然是指大办海军,必得依仗北洋李相。然而,何以张制军就不能有所主张?”    
    这有点为张之洞辩护的意味,立山很机警地笑笑:“我原是信口雌黄。”    
    盛昱颇为失悔,自己的语气有咄咄逼人之势,吓得立山不敢再往下说,当时便放缓了语气解释:“豫甫,你别误会我是站在张制军这面,有意回护他,就事论事,不妨谈谈。你刚才所说的话,必是有所据而云然。上头是怎么样一个意思?你总比我们清楚得多,试为一道!”    
    “是!”立山放出平静从容的词色,“我先请问,张制军奉旨‘广筹方略’,他是怎么个主张,熙大爷知道不?”    
    “他好像还没有复奏。我不知道。”盛昱说道,“不过以他的为人,就如你所说的,当然主张‘大张旗鼓干一下子’。”    
    “是的。我听说张制军已经先有信来了,他认为我中华幅员辽阔,海军不办则已,一办就要办四支:北洋、南洋、闽洋、粤洋。每支设统领一员,或者名为提督,由总理衙门统辖四支。光是这一层,就见得张制军还没有摸着门道。这四支海军,即使设立了起来,也不能归总理衙门统辖。”    
    “你是说预备另立衙门?”    
    立山又是笑笑。“这我就不敢瞎猜了。”他说,“再论经费,一条铁甲兵轮两三百万银子,熙大爷,你想想,四支海军该要多少?”    
    说铁甲船每艘要两三百万银子,未免过甚其词,向德国定造,即将驶来中华的“定远”、“镇远”两舰,每艘造价不过一百六十万两银子。另外第三艘钢面快艇“济远”,造价更低。但话虽如此,四洋并举,也得千万以外,一时哪里去筹这笔巨款。    
    “然则上头是怎么个意思呢?”盛昱问道,“既谓之大办海军,总不能敷衍现成的局面啊!”    
    “我也是听来的消息,不知真假,上头的意思,正就是敷衍现成的局面。”    
    “既然如此,又何必专设衙门。”    
    立山笑道:“熙大爷连这一层都不明白?不专设衙门,七爷怎么办事?”    
    “啊!”盛昱恍然大悟,“是在军机、总署以外,另外搞一个有权的衙门。”他又蹙眉说道:“总署本来专办通商事宜,后来变成办洋务,军机之权日削。现在再设一个衙门来削军机、总署之权,这样子政出多门,不要搞得一团糟吗?”    
    “熙大爷,”立山低声说道,“新设的衙门,不但削军机、总署之权,还要削内务府之权。”    
    这话骤听费解,仔细想去,意味深长。修理三海的工程,现在由醇王主持,有了新设衙门,此事必归新衙门管理,岂不是削夺了内务府之权?    
    所谓大办海军,原来是这么回事!盛昱和文廷式相顾无言。立山看着他们两人的脸色,深感不安,便用很郑重的神色叮嘱:“这些话我没有跟别人说过,不足为外人道!”    
    “你放心好了,”盛昱答说,“我们决不会泄漏消息来源。”    
    “请问,”文廷式接着问了句很切实的话,“这些打算,何时可以定局?”    
    “快了!各省奉旨筹议海军的折子,大致都递到了,只等合肥陛见,必可定局。”


第一章海防重任(1)

    降旨命李鸿章陛见,是七月初的事。谕旨中说他“遵议海防事宜一折,言多扼要。惟事关重大,当此创办伊始,必须该督来京,与在事诸臣,熟思审计,将一切宏纲细目,规划精详,方能次第施行,渐收实效。”不必有所褒奖,而倚重之意,溢于言表。相形之下,十天以前左宗棠之被“传旨申饬”,荣枯判然,益觉难堪。    
    左李二人,一直是冤家对头。多少年来明争暗斗,到了这年五月间中法成立和议,外患暂息,内争即起,终于到了算总账的一天。    
    发难的是刘铭传。防守基隆的一年,刘铭传受够了台湾道刘的肮脏气。刘是左宗棠嫡系,驻扎台南,勒兵扣饷,处处跟在前敌的刘铭传为难。由于左宗棠督办福建军务,杨昌当闽浙总督,刘铭传无可奈何。不过,他的委屈经由李鸿章的传达,朝中完全明了,只以强敌当前,毕竟要靠左宗棠保障闽海,不便降旨整饬纪律,自乱阵脚。如今外敌已退,自然可以动手了。    
    当然,这也要怪刘太不知趣,禀请左宗棠在所借的洋款内拨发一百万两,办理台湾善后,而且派委员到福州坐提。刘铭传得到消息,一个电报打到北洋,随即转到京里。醇王得报大怒。办海军要钱,修三海要钱,南漕预备恢复河运、治理运河要钱,而台南各地未经兵燹,并且刘径收厘金,绝少接济刘铭传,库中应有大笔款子,居然还要在借来的洋款中,提取百万之数,简直是毫无心肝了。    
    因此,发了一道电旨,严饬左宗棠不准擅发。这还罢了,坏的是还有一段告诫的文字:“左宗棠到闽后,每于调人差委,未经奏明,辄行派往,殊属非是。嗣后遇有用人拨款等事,务当先行奏报,候旨遵行;不得再涉轻率,至于专擅之咎!”接着又有一道电旨,命左宗棠和杨昌,查明所借洋款,还剩多少?“迅奏候旨,不得轻率拨用。”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明明见得左宗棠的帘眷已衰。    
    于是刘铭传不客气下手了,以“奸商吞匿厘金,道员通同作弊”的理由,运用福建巡抚的权力,将刘撤任查办,同时飞章入奏。    
    手段虽狠,却还是试探,所以对刘只是“撤任”。朝廷复旨,“着即撤任,听候查办”,是充分支持的表示,那就更可以放心大胆地穷追猛砍了。刘铭传紧接着便又狠狠参了刘一本,指他“贪污狡诈,不受节制,劣迹多端。开单列款,请革职查办。”    
    结果,不仅“革职查办”,竟是“革职查抄”。军机处承旨,连发两道“廷寄”,一道给刘铭传:“刘革职拿问,交刘铭传派员妥为看守,听候钦派大臣,到闽查办。”刘在任所得的资财,责成刘铭传派廉干委员,严密查抄。一道是给湖南巡抚,张佩纶的第二位老丈人卞宝第,去抄刘在原籍的家。    
    此外还有一道明发:“命刑部尚书锡珍,驰驿前往江苏,会同卫荣光查办事件。”向来钦差大员查办要案,多用假地名隐饰,明明是往四川,偏说到湖北,像这样的障眼法,原是瞒不住人的,明眼人一望而知是查办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