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之谜-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誉为犹太教的天使、柏拉图的理念和斯多葛派的“世界灵魂”三者结合,兼
备了上帝的智慧、权能和意志,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指
出斐洛“是基督教的真正的父亲”。犹太——希腊哲学学派还认为,犹太教
的经典汇集了人类的智慧,给希腊人以知识和启示。

16 世纪的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成果之
一。由于马丁·路德过于推崇犹太《圣经》,而被教会斥为“半个犹太人”。
一本攻击宗教改革运动领导人加尔文的书,干脆定名为《加尔文派犹太教
条》。确实,路德在改革之初是赞扬犹太人的,他在《耶稣是一个犹太人》
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可以血统自夸,犹太人是应属于基督的了。。我们
要很仁爱地对待他们。。。”这样,犹太人的守信、敢于冒险、喜好预言、
刻苦坚忍的传统与人本主义的思想不谋而合,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
得到复兴。

犹太《圣经》是一座神奇而夺目的文化宝藏,欧洲艺术家则是发掘这宝
藏的常客。其中的许多情节被作为教堂的壁画,甚至带有强烈天主教色彩的
哥特艺术中也少不了犹太《圣经》的内容。此外,当时的许多著名画家诸如
基伯尔、多那特罗、伦勃朗、巴萨诺、奎尔查、马萨乔、米开朗滇罗等大多
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作画和雕塑。大卫、扫罗、摩西、犹滴、以斯帖
等犹太英雄纷纷成为艺术的主题,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更成为永恒的创作主题


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犹太圣经中古老的祖先、久远的岁月和神奇的传说,
使全世界的人都如醉如痴,足见希伯来文化的魅力、底蕴和对世界文化的贡
献。

日耳曼民族优越论的鼓吹者,德国著名政论家张伯伦也不敢无视犹太民
族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他在著名的《19 世纪的基础》一书中认为,欧洲文化
有五大来源或要素:1。古希腊的艺术和哲学;2。罗马的政治和法律;3。从罗
马天主教中分裂出来的基督新教;4。条顿民族的组织和创新才能;5。犹太教
及犹太人的影响。

三、犹太教和基督教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其教义教规对每一个犹太人都有约束
力,其典籍的思想影响着每一个犹太人,犹太人的智慧与之有直接关系。可
惜的是,长期以来犹太教一直被披上神秘的面纱。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其创始人耶稣和保罗都是真正的犹太人,其典籍《圣
经》也是源子犹太人的《旧约全书》,其产生及发展和犹太教密不可分。但
几千年来,两个宗教之间相互排挤、相互迫害,不断上演着“水火不相容”
的悲剧,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些都是读者感兴趣的问题,本节将帮您解开谜团。

□犹太教及其教义、教规
犹太教系犹太民族的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神教,其产生至今己有
3000 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古代犹太教、拉比犹太教、中世纪犹太教与近现代
犹太教四个发展阶段。

犹太教的信仰对象称雅赫维(中文译“耶和华”),被尊奉为宇宙中唯
一的神。对于犹太人来说,犹太教不仅是宗教信仰,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
式,既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点,也表现为习俗、社会体制和独特的文化。

犹太教的教义依据是《旧约全书》,进入拉比犹太教时期,还有从2 至
6 世纪编纂的口传律法集,称《塔木德》,是仅次于犹太《圣经》的第二经
典。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包括:信仰宇宙独一真神雅赫维,他主宰并创造宇宙
万物;犹太人是从先祖亚伯拉罕与雅赫维立约的选民;犹太人必须格守雅赫
维通过摩西所传的十条诫律和其他律法;世界末期将有救世主来拯救犹太
人,新的大卫王将重建以色列国于耶路撤冷,用正义、公正和真理实行统治,
建立神圣的国度。

犹太教的教规还规定,男孩出生后第八日必须行割礼,男孩和女孩满13
岁时要到犹太会堂行成年礼;周六为安息日(从周五下午太阳落山起到次日
太阳落山止),不做俗事,要守安息日所定的礼节;犹太人的食物,按律法
《利未记》的规定,有洁净与不洁净之分,凡不洁净的食物不得食用和接触,
产妇和患有麻风病的人被视为不洁净;严禁偶像崇拜;犹太教徒不得与未受
割礼的外族人通婚;外族人皈依犹太教必须接受割礼等。犹太教的节日主要
有:逾越节、收割节、住棚节、普珥节、吹角节、赎罪日等。

此外,《犹太教父训言》是《塔木德》中《密西拿》一书中的一卷,其


中汇集了65 位拉比的思想,对犹太人的影响也很大。拉比约西说:“让你的
家门敞开,使贫穷人作你的常客,不要与有夫之妇闲谈不休。”拉比希列说:
“不要说等我空闲时我就读书,也许你将永远没有空闲”;又说:“无教养
的人不怕犯罪,粗俗的人不敬,害羞的人学不成业,急躁的人教不好书,纠
缠事务的人不聪明。在无人之处应谨慎为人。”拉比便亚宰说:“不藐视凡
人,勿糟蹋天物,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拉比以利亚撒说:“嫉妒、
贪欲和野心,驱人与死地。”某拉比说:“有四种人,一种人说:‘我的是
我的,你的是你的。’这是平凡人;一种人说:‘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
这是庸俗人;一种人说:‘你的我的全是我的。’这是邪恶人;一种人说:
‘我的你的全是你的。’这是敬虔人。”还有的拉比说:“有四种人坐在大
圣面前,一种人像海绵,一种人像漏斗,一种人像过滤器,一种人像筛子;
海绵吸收一切,漏斗一边吸取、一边漏掉,滤器滤去好酒,留下渣滓,筛子
筛掉糠秕,留有精华。”

此外,近现代犹太教进入19 世纪后,形成了正统派、保守派与改革派三
个派别。严格格守犹太教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的一派为正统派。与正统派
对立的为改革派。介于正统派、改革派之间为保守派。

□有趣的犹太婚姻
犹太教中将婚姻看作是人最自愿的状况,认为婚姻是上帝在造物时所创
造的社会群合。《圣经》上说,婚姻的目的,一是男女互助,二是性亲近,
三是延续和繁衍人类。

在《圣经》时期,婚姻按照父母之命完成,但是有时候也征询未婚妻的
意见,因爱情而结婚并不罕见。犹太人严格禁止同外族人通婚。但生育多在
《圣经》中被认为是大福,不生育被认为是悲剧和耻辱。一旦夫妻之间的和
谐失去平衡,尤其是在妻子失节的情况下,离婚是可以的。

《塔木德》将不婚看作是一种违反自然的情况,有罪的是未婚的人,不
婚的男人不是完整的男人。性欲不是有罪的或可耻的,由婚姻调节和控制的
性欲服务于善良的目的,因为没有它谁也不能盖房、结婚和养育儿女。妇女
与其不嫁,不如忍受不幸的婚姻。不应为金钱而结婚。男人应寻找性格温柔、
委婉、谦逊和勤劳的妻了,妻子应该美丽、年纪相仿、出身于受尊敬的家庭。
在订婚前男人一定要见到未婚妻,结婚的最佳年龄是18 周岁。丈夫应供给妻
子衣、食,并与她同床。若夫妇互敬互爱,上帝就与他们同在;若夫妇不和
睦则是吞没自己的大火。

男女结婚前要签订订婚协议,订婚协议是男女双方允诺结婚,以及说明
与婚配有关的条件。协议中要指明婚礼的地点和时间,双方的财务责任、新
娘的嫁妆,以及没有充分理由而解除婚约的一方所应该支付的罚款数(一般
为嫁妆款数的一半。)

婚礼前,新郎新娘要互赠礼品,新郎还必须到教堂诵读《托拉》,新娘
必须沐浴。此外,还有一系列有趣的结婚仪式。

结婚后,丈夫对妻子(及双方的孩子)有十种义务和四种权利。十种义
务是:(1)保障妻子的生存手段;(2)供给她衣服和住所;(3)和
她同居;(4)保证履行婚书中的财务责任;(5)在妻子生病时保证医
疗和护理;(6)如果妻子被俘,就要设法赎出她;(7)如果妻子先于


自己去世,要安葬她并建墓碑;(8)在自己死后而妻子仍然是寡妇的情况
下,要保障妻子的生存手段,以及妻子在他住宅里居住的权利;(9)在他
死后保障对他们结婚所生子女的抚养,直至这些子女结婚或成年;(10)。。 
若妻子在丈夫以前去世,要保障儿子们的财产继承权。丈夫的四种权利为:

(1)利用妻子的劳动;(2)占有她偶然的薪资或者她所获得的物质价值;
(3)有权利用她的财产和来自于她的进款; (4)有权继承她的财产。
当然,犹太人的婚姻观中也不乏糟粕,我们应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犹太教和基督教
基督教是关于基督耶稣的宗教,但就其基本构成,它实际上应该被称为
使徒保罗的宗教。《福音书》在说到耶稣夏活的时候,并未提及他有意要补
全他的12 使徒。亲眼见过他复活后形象的是余下的11 个门徒。犹大因其出
卖的罪行已从12 门徒的行列除名,并于某一日暴病身亡。补选使徒剩下空缺
的问题是由成书于《福音书》之后的《使徒行传》提出的。众门徒在彼得主
持下,靠抽签方式补选了马提亚为使徒。当时,保罗还是迫害基督教徒的急
先锋。他本人是虔诚的犹太教徒,并属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利赛人。可是几乎
是在一夜之间,保罗突然变成了基督教的狂热信奉者。保罗之所以由犹太教
徒转变为基督徒,一是和耶稣显灵后的逼迫有关,二是很可能是一场秘密交
易,交易的条件可能是封保罗为使徒,并让他在基督教会中拥有一部分权力。
这样,保罗便成了耶稣之后基督教真正的使者。

保罗在传教中用他所熟悉的斐洛的思想重新解释耶稣的言行,并且宣布
基督的教义属于一个新的宗教。他遍游各地,依靠动人的演说征服了众多的
非犹太听众。保罗对犹太人信仰的根本(律法书)的猛烈抨击,使基督教和
犹太教彻底决裂了。他把基督当作是律法的化身,进而用耶稣代替律法,因
为基督是上帝与人类之间的中介。正是保罗使基督教成为一个世界性宗教。

保罗对犹太教的叛变,激起了许多犹太教徒的强烈愤慨,也激起了一些
信奉基督却并不想完全脱离犹太教的教徒的敌视,因为耶稣从未声称要创立
一个新的宗教。但是,保罗的说教也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他们成为了真正
的基督徒。当然,基督教的成功传播,也充分利用了犹太教所能提供的一切
便利条件。在没有任何新的宗教文献的前提下,一部《旧约》使基督教占据
了很大优势,因为“在罗马帝国领域内,没有哪一个宗教有这样一本雄辩而
令人信服的《圣经》,所以与其竞争者相比,基督教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
在当时,犹太《圣经》广为流传,这才使得保罗等早期基督教徒的使命能够
顺利实施。尽管基督教逐渐变成了一个非犹太人的宗教,但犹太人的历史对
其产生具有伟大的意义。

早期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远比其代表人物一般愿意承认的要密切。基
督教的神学家和正统的犹太教徒都低估了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血缘”关
系。其原因当然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自始至终不可调和的互为否定的关
系。基督教从一创立就是在同犹太教的斗争中求生存,接着又在与犹太教的
敌对中缔造独立的宗教,以后这种敌对更是有增无减。当然,一些犹太教的
极端分子也大肆报复和迫害保罗,使保罗经常东躲西藏。而在后来基督教得
势后,也是大肆迫害犹太教徒。这种相互迫害连续不断。

当然,几乎在每个时期,敌对双方都有几个智者试图唤醒人们的理智,


以求平息这种无谓的矛盾。薄伽丘在《十日谈》里“三个戒指”的故事就反
映了这些智者的思想:

故事讲,埃及的苏丹萨拉丁因连年穷兵黩武,致使国库空虚,急需一笔
巨款。于是,他便找到了以放高利贷著名的犹太富翁麦其思德,问道:“在
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这三者之中,哪一种才算最正宗?”萨拉丁认为
这位犹太人既想偏袒自己的信仰,又不敢得罪他苏丹的信仰(伊斯兰),便
不怕榨不出钱来。可麦其思德却讲了一个“三个戒指”的故事。他说,从前
有个大富翁,他希望自己最心爱的又是极名贵的一个戒指成为子孙万代的传
家之主,便立下遗嘱:凡得到这枚戒指的便是他的继承人,其余的子女便要
尊他为一家之长。那戒指传了好几代,遇上了一位有三个儿子的家长,这三
个儿子都很有才德,而且对父亲都很有孝心,个个都深受父亲疼爱。年迈的
父亲的内心很矛盾,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儿子。几经思索,他私下让工匠仿
造了两枚戒指,和原来的一般无二。临终时,父亲将三枚戒指私下分别传给
了三个儿子。父亲死后,三个儿子都要当家长,但由于每个人都有一枚戒指,
而且真伪难辨,于是这件事至今仍是一桩悬案,麦其思德接着说:“所以,
陛下,我认为,天父所赐三个民族的信仰也和这件事类似。你问我哪一种才
算正宗,大家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的信仰才是正宗的。这问题之难于解决,
仿佛三只戒指的悬案一般,让人无从判别。”

智者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未动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极端分子们顽石一
般的信念,他们宁愿让他们的信仰沦为世俗的争斗,让他们的宗教沾染他人
的鲜血,来满足他们凶残的天性。因此,自基督教徒出现以来,在两个宗教
之间留下了一部漫长而血腥的对抗史,虽然就实质而论,它们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可在它们并存于世的历史上,却经常是各自抱定了有你没我、有
我没你的极端敌意。当然从历史上看,犹太教徒的命运要悲惨得多,他们一
直像早期的基督徒那样被驱逐、被迫害和被杀戮,屈辱地生活了许多个世纪。
显而易见,任何宗教偏见都会有碍对犹太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