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之谜-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见,有两只平时亲密无间的小狗,一旦中间投下一块肉,其友谊立刻踪影
全无。虽然人不是狗,但在当今世界金钱的诱惑下,许多人恐怕连狗都不如。

故而,笔者郑重提出,“君子之交谈如水”只是一种特殊性,不具普遍
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朋友,只有用金钱才能衡量出来,一个不坑骗朋友,
在金钱面前不损害朋友利益,不为金钱而与朋友争得面红耳赤的人,绝对是
君子,是靠得住的朋友。只有这种人才会在你倒霉的时候不离开你,在你失
意的时候帮助你,在你饥饿的时候分出自己的口粮,在你危急的时候不落井
下石。

金钱,人格的镜子,犹太人对金钱的重视很值得中国人借鉴。


第五章“现在我们都成了狗娘养的”

——犹太人与原子弹、氢弹之谜

1945 年5 月8 日,盟军攻入柏林,纳粹德国投降,轴心国只剩下日本还
在负隅顽抗。

1945 年8 月6 日,美国空军把一枚绰号叫“小男孩”的原子弹扔到日本
广岛;8 月9 日又把一枚绰号叫“小胖子”的原子弹扔到日本长崎。这是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把原子弹直接用于军事目的。其时
美国只造出三颗原子弹,一颗实验用了,剩下的那两颗全部扔到了日本,给
10 万人带来了死亡。

日本政府于8 月14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的结
束,原子弹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原子弹的出现却和饱受希特勒屠戮的犹
太人是截然分不开的。犹太人不仅造出了原子弹,同时也为缔造世界的和平
做出了贡献。

一、“真正的原子弹之父”爱因斯坦

1921 年初,爱因斯坦在布拉格讲学,遇到一个青年人。这位青年对他说:
“教授先生,您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公式E=mc2,我发明了一种巧妙的机器,
能把上亿个原子所蕴藏的能量,统统释放。到那时候。。”爱因斯坦对他的
话不以为然,这类称有“新发明”的人,他见得多了。当时的物理学还远没
有发展到这样的地步,能把E=mc2这个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多数物理学家
认为,把原子的质量中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那是100 年以后的事情。有人
干脆说,那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事情,E=mc2 只不过是个理论假说。可是,
18 年以后,幻想似乎就要变成现实。 1939 年1 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从一本
杂志上得知,德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铀裂变,而且取得一定进展。不久,他
的老朋友,著名犹太物理学家玻尔告诉他,按照E=mc2公式计算,每个铀核
分裂的时候,会发出两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爱因斯坦感到惊讶,陷入了沉思,
难道18 年前,跑到布拉格大学来找我的那个激动的年轻人。。难道那不可能
发生的事情即将发生?E=mc2,无穷无尽的能量,原子能即将出现在人间。

与此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里,费米教授正进行铀核裂变的实
验。实验表明:如果每个铀核裂变的时候放出几个中子,引起一系列铀核裂
变,这样像一条链子,铀的裂变就能一直进行下去。亿万卡热量就将冲出来,
凶猛异常。。可见铀的链式反应就是炸弹!它的威力,比普通炸弹不知高出
多少倍!刹那间,能把千万生命烧成灰烬。想到这些,费米不禁打了个寒噤。
他是意大利人,妻子是犹太人,为了逃避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迫害,携妻子
来到美国。如果让德意法西斯拿到这种炸弹,后果将不堪设想。费米教授决
定去拜访海军部,报告关于链式反应的研究情况。可是,他们没有理他。

还有一个人,也和费米一样忧心忡忡。他就是匈牙利犹太人西拉德。西
拉德在柏林当过爱因斯坦的学生,还和爱因斯坦在一起搞过发明。后来,西
拉德逃难到美国,专门研究链式反应。在哥伦比亚大学西拉德教授工作的实
验室里,链式反应正在渐渐地从理论变为实际。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就


能将链式反应用到军事上,制造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新型炸弹。如果让希特勒
德国抢在前头,那。。,太可怕了。

西拉德马上行动,找到爱因斯坦,呈述了铀核研究的重要性,劝爱因斯
坦出面敦促美国政府重视研究铀的问题。于是,爱因斯坦起草了给罗斯福总
统的信,要求总统重视铀的研究工作并迅速制造出原子弹,赶在德国的前面。
爱因斯坦的信引起罗斯福总统的重视,他立即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研
究原子弹。

1945 年夏天,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消息传来,
爱因斯坦一声痛苦的呼叫,瘫倒在沙发上。爱因斯坦感到悔恨和耻辱。因为
他的公式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封
信,开启了原子研究和创造。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原子弹的研制,但他确实
是“真正的原子弹之父”。

二、揭开核裂变秘密的人尼尔斯·玻尔

在寥若宸星的历史巨人中,尼尔斯·玻尔是其中极为灿烂的一颗。虽然
他没有爱因斯坦那样声名显赫,但真正懂得物理学的人都深知,他完全可以
和爱因斯坦并驾齐驱,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与合作者,爱因斯坦毕生不可缺少
的备受尊敬的挑战者,他是许多卓越科学家如:海森堡、泡利、狄拉克、奥
本海默的良师益友,也是全世界所有物理学家的领袖。正是他揭开了核裂变
的秘密,从而引发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科学发展到20 世纪30 年代中期,核物理成了热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几乎都转向了这个领域,致使核物理学飞速发展。其中,玻尔的研究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

玻尔认为:原子核具有复合成分,因此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
闯入的中子和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或中子碰撞。不过,这个粒子不会被撞出
原子核,相反它将撞击另一个粒子,这另一个粒子也会撞击别的粒子,直到
所有的粒子都运动起来。这时,闯进来的那个中子原来所具有的能量,就转
移到了这些粒子上面,接着这个系统就要采取一种行动,以摆脱这部分多余
的能量。他又一次发现了原子的结构,又一次发现了并协原理。他提出了如
何验证这一设想的所谓“复合原子核”的方法。对复合原子核这一概念,花
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过,正像牛顿和达尔文的发展一样,
突如其来的见识与长时间的审核事实,再一次创造了科学史上又一个最伟大
的进展。

玻尔继续向前展望,如果原子核受到了更猛烈的冲击,可能导致原子核
的爆炸。

1938 年,玻尔去美国同爱因斯坦合作,在途中和抵美不长的一段时间
里,又完成了解释原子核裂变现象和裂变碎片具有放射性的实验。他写出了
概论性的论文,对整个过程的理论进行了推导和说明,不久,他又揭示了铀
的复杂现象,提出:只有质量数为235 的这种稀有同位素才能由慢中于引起
裂变;而质量数为238 的半度同位素则不能。这种差别仅仅是由于两种同位
素含的中子数不同。这个发现,直接提出了释放出巨大核能的链式反应的可
能性。

1939 年9 月3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1940 年4 月,德国占领了丹麦,玻尔落入德国人手中。

纳粹急于想利用玻尔尽快研制出原子武器,所以继续让他从事研究,并
且从中索取秘密。但是,有关原子弹的研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实际中因为
存在许多困难,例如难以提炼大量的铀,难以控制反应速度等,所以认为原
子弹难以造成。就在这种情况下,玻尔指出慢中子裂变应归于稀有的同位素
铀235,又是玻尔发明了有效分离同位素的方法,这就使得制造原子弹成为
可行的事情。

战争仍在大规模进行着,英国、美国、法国万分焦急,深恐德国抢先制
造出原子弹。他们得知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子科学家玻尔已落入德国人手中,
德国在挪威的重水工厂每年将生产1500 公斤重水,这足以进行原子弹试验。
又由于玻尔一贯主张把他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就在德国占领丹麦之后,他
仍不改初衷,继续向德国人讲授原子的威力,这使英、美更加坐立不安。美
国总统罗斯福向谍报人员发出命令把玻尔带出来,参加曼哈顿计划;英国首
相丘吉尔也听取汇报,亲自部署夺取玻尔的秘密行动,劝说他为盟方效力。
因为玻尔天真地反对一切暴力,甚至想托人或直接找希特勒说情,以停止战
争和迫害,所以,他起初拒绝逃往盟方。与玻尔的愿望相反,纳粹的恐怖浪
潮席卷了整个丹麦,并直接威胁到他的实验室。他的幻想破灭了,只好选择
了逃往同盟国的道路。德国总部很快获悉了这个消息,立即下令:逮捕玻尔!
然而晚了一步,玻尔已在秘密组织的帮助下到了中立国瑞典。

1943 年10 月6 日,是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一架英国的蚊式轰炸
机在斯德哥尔摩机场降落。玻尔坐到了弹舱里,因为只有这个地方能容纳这
位特殊的乘客,当飞机升到最大高度时,驾驶员告诉玻尔打开氧气开关,而
玻尔没有听到这一指令,因为飞行员的帽子戴在玻尔的大脑袋上实在是太小
了,耳机没能贴在耳朵上。这位出逃的科学家不一会儿就缺氧而昏迷了。驾
驶员从冒着这么巨大的危险由纳粹手中救出的这位著名教授那里听不到回
答,还以为他死了呢。幸好,飞机一会儿降到了较低的高度,玻尔苏醒了过
来,安全地飞到了伦敦。

到了伦敦,玻尔很快会见了丘吉尔,同意加入美国研究原子弹的行列。
他说:“时代不好,为了抢救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我只得违背原则了。”

玻尔在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又秘密地来到了美国的研制原子弹基
地。同费米、奥本海默、西拉德等人共同合作,努力工作,终于使原子弹成
形。

三、“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1939 年,当犹太人奥本海默收到有关铀的裂变及由此而释放出巨大能量
的有关消息后,他心中就有了关于原子弹的概念,并进行了原子弹爆炸所需
的临界质量的近似计算。但是差不多过了两年,他才被聘从事有关铀方面问
题的最早的秘密研究工作,1941 年秋,应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康普顿的邀请,
出席了国立科学院专门委员会召开的有关商议军事利用原子能的会议。会
后,奥本海默又回到教学工作上,但从此他再也放不下对这一问题的考虑,
他被这个问题深深迷住,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来测定进行一次原子爆炸所必需
的铀—235 的数量。

到1942 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激烈的拉锯时期,美国的原子弹研制


规模日益庞大时,奥本海默被要求专门从事原子弹的设计工作。同年7 月,
一个小组在奥本海默的主持下,就原子弹爆炸理论讨论了几个星期,取得了
一些显著成就,进展顺利。1942 年也是原子弹计划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
的一年。美国原子弹研究的最高控制权已由科学家们手中转由军政委员会来
掌握。该委员会的成员有三名军事机关的代表:斯太厄将军、珀内耳海军上
将和格罗夫斯将军;还有两名科学家代表:布什博士和康南特博士。从1942
年8 月起,给全部计划起了一个代号,叫做“曼哈顿工程”。格罗夫斯将军
被任命为最高行政领导人,负责协调原子弹制造的各项工作。

在工作中,奥本海默提出了建立一个中央实验室的必要性,这反映了他
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他是一位卓越的组织者。

这个建议得到了支持,并有人提议让他来担任这一最高实验室的领导。
这个建议引起了格罗夫斯将军的注意,他认为奥本海默的想法是一个好主
意。 1942 年秋天格罗夫斯将军第一次会见了奥本海默,两人设计了未来实
验室的蓝图,并为实验室选了地址。

奥本海默卓越的才能给格罗夫斯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力排众议任
命奥本海默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负责人。

曼哈顿工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庞大工程,据说总共约有20 万人从事这项
工作。

奥本海默在招兵买马时,还特别强调“德国将要造出原子弹”,来激励
那些科学家们为人类的正义而斗争。奥本海默善辩的口才是令人有口皆碑
的。他的文学素养极高,在谈话中经常能够引经据典,使人佩服。他的招兵
买马获得了很大成功,在原子弹爆炸前,有几千人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

奥本海默管理着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他也为此而拼命工
作。

在技术上,奥本海默也与大家共同商量、设计,甚至提出许多具体建议。
他善于帮助别人澄清思想,而澄清的程度竟常常使他们大吃一惊。同时,做
为原子弹的卫道士,还要防止让科学家们在精神上和现实相抵触,他使人们
觉得,他们是在为了进行一场正义的事业才不得不制造消灭成千上万人的武
器。一句话,就是要免除科学家们在制造这种可怕武器过程中的负罪感。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工作在奥本海默和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朝
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到1945 年初夏,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第一次能把原
子炸药凑成一个临界量,能进行第一次原子爆炸。又经过一段时间,实验室
的工作基本上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原子弹武器被制造出来。 1945 年
7 月16 日早晨5 时29 分,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默果尔多
沙漠爆炸了。

奥本海默也在现场,在爆炸前,他非常紧张,以至格罗夫斯将军不得不
来安慰他,让他安静。他当时彷徨于两种思想的冲突中,既担心实验可能会
失败,又害怕实验会成功。

当倒数计时报告员报出“到!”时原子弹准时起爆,先是出现可怕的刺
目闪光,接着就是巨大的爆炸声,两秒钟后,人们才能看一眼爆炸中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