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之谜-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舌头这个东西,说它好,没有比它更好的;说它坏,没有比它更坏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态度,管理自己的舌头,否则言语不慎会惹出
大祸。

那么,一旦出现了言语不慎失和的情况,犹太人一定会主动赔礼道歉。
问题是,对方接受了赔礼道歉并表示了宽恕,那自然一切了结;要是对方不
接受赔礼道歉,那又该怎么办呢?

犹太人自有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他们会转而去问
10 个与此毫无关系的人,只要是这10 个人能够原谅他,他就勿须再道歉了,
不管当事人是否同意,失言者也勿须再于心不安,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大家的
原谅。那么,犹太人为什么偏偏要规定10 个人呢?

这是因为在犹太人看来,9 人以下都是个人,而10 个人就是集体。所以,
10 个人的态度就是集体的态度, 10 个人的原谅就是集体的原谅,足见犹太
人对集体意见的重视和集体权威的崇拜。换句话说:犹太人个人所做的一切,
同时也就是犹太民族的所为。不妨读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艘船载着许多人在海上航行。旅客中有一个人拿起锤子在自己的座
位下凿了个洞。

旁边的旅客见状大惊,纷纷谴责他。

他却说:“这是我的位置,你们管不着。”

结果没多久,水从洞中注入,整艘船沉入海底。

所以,《塔木德》教导说:“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言行会给民族整体带
来什么影响的角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那么,朋友,您注意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了吗?

□“这是狗奶”

上小节中,那个卖人生秘诀的小贩告诫我们,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舌头。
就此,再讲一个犹太人的寓言,以飨读者。

却说从前有个国王,得了一种世界上罕见的奇病。经医生诊断,此病只
有喝了狮子奶才能痊愈。可是怎样才能得到狮子奶呢?大家都一筹莫展。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子得知此事后,想出一个办法。他每天跑到狮子洞穴
的附近,给母狮子送上一只小狮子。到第10 天,他和母狮子很亲密了,终于
顺利地取到了一点狮子奶,可以给国王当药用。

可在去王宫的路上,他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却吵起架来,闹得不可开交。
吵什么呢?原来是争论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取奶的过程中最重要。

脚说:“如果没有我,就走不到狮子洞,自然就取不来奶。”

手说:“如果没有我,拿什么取奶?”

眼睛说:“如果没有我,看也看不见狮子,怎么取奶?”

这时,舌头也突然加入进来,说:“如果不能说话,你们一点用处也没
有。”

身体各部位一听,更不服气,群起而攻之:“你舌头没有骨头,完全没
有价值,别再妄自尊大。”

舌头一看情势不妙,赶紧闭口不语。

进了王宫,舌头又开口说:“到底谁最重要,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国王面前,男孩子献上狮子奶,国王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奶,便问那
男孩子。

男孩子回答说:“这是狗奶。”

这时身体各部位才知舌头的重要,连忙向它道歉。于是,舌头才改口说:
“不,是我说错了,这是货真价实的狮子奶。”

从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观必然性,此一时无用彼
一时也许就有用。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总是各有长处各有短处,选择好合
适的位置,长处就显示其优点,没有合适的位置则只见其短处,所以我们应
学会如何扬长避短,否则大业难成。当然,本则寓言的一个深刻寓意还在于
告诉人们发言权的重要性。

美国律师中犹太人的比例之高和新闻王国中犹太人的垄断地位,足见犹
太人对发言权的重视。而作为争取发言权的努力之最高形式,当数美国犹太
人院外集团的活动,其代表就是每年预算超100 万美元的“美以公共事务委
员会”。

该委员会是一个强有力的院外活动集团,它有48 名说客,并且可以指望
在100 名参议员中争取到大约25 名,在428 名众议员中争取到75 名。白宫
决策人一旦表现出可能于犹太人、特别是于以色列不利的姿态,常常就会有
近千只电话、近百张抗议电报在几天之内涌进白宫。尝到过这种滋味的前总
统卡特说:“我宁愿政治上自杀,也不愿伤害以色列。”当然这和犹太人操
纵美国经济命脉,而总统的竞选经费又大部分由犹太大亨提供有很大关系。

对于这种院外活动,不管美国政治家作何评价,一个占全美人口不到3%的小民族,竟被抨击为“使别人不敢讲话,以致在美国政坛上只能听到和
感知他们的声音”,这种言辞虽有点言过其实,却也说明犹太人在今日世界
之地位和争取发言权的成功。相比之下,美国华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声言不就
太微弱了吗?


囗“为了你,我输掉了400 元钱”

犹太人可以说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民族,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坚韧不拔
的忍耐力,他们绝不可能经历2000 多年的流散和摧残而不灭亡。他们在恶劣
的环境下和腹背受敌的攻击中,常常表现得从容自信,练就了一种特殊的心
理素质,能忍一切不可忍之事,这就是犹太人成功的真谛之一。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许多人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许多本来很好的事往往因泄一时之痛快
而告失败,事后再后悔的时候已晚矣。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如此,处理家庭关
系如此,处理商战亦如此,只要能克制自己的愤怒,而保持带微笑的大将风
度,那么将无往而不胜。

忍耐是一种高等文化的象征,不能忍耐的结果往往不得不需要更长久的
忍耐。
据说,犹太史上最伟大的拉比希雷尔就是一个堪称忍耐典范的人,不妨

作一借鉴:
一次,有两个人打赌,说好谁能让希雷尔拉比发火,就可以赢400 元钱。
这天刚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尔正在洗头。
这时,有个人来到门前,大声喊道:
“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赶忙用毛巾包好头,走出门问道:
“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那就请讲吧,孩子。”
“为什么巴比伦人的头是圆的?”
“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熟练的产婆。”
那个人听完,就走了。
过一会儿,他又来了,大声喊道:
“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拉比连忙又包好头,走出门来问道:
“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那就请讲吧,孩子。”“为什么帕尔米拉地方的居民都长烂眼睛?”
“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沙尘飞扬的地区。”
那个人听完,又走了。
“为什么非洲人长的都是宽脚板?”
。。那个人听完了,没走,又说道:
“我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怕惹您生气。”
希雷尔干脆把身上都裹好了,坐下来说:
“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吧。”
“你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以色列亲王的希雷尔吗?”
“不错。”
“要真是这样的话,但愿以色列不要有许多像你这样的人。”“为什么

呢?”
“因为为了你,我输掉了400 元钱。”
希雷尔问明情况后:对他说:
“记住了,希雷尔是值得你为他输掉400 元钱的,即使再加400 元也不


算多,不过希雷尔是决不会发火的。”
希雷尔没有发火,恐怕我们倒要发火了。
忍耐是痛苦的,它压抑了人性本能的欢乐,赤裸着身躯在铺满荆棘的道

路上滚爬,鲜血布满了脸也全然不顾。忍耐是人类最伟大的品质之一。
有压力必有反击,有忍耐必有反击。
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就是学会不做那种一时痛快但终生遗憾

的事。
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会忍耐,也要经常注意到别人的忍耐。

囗适度的享乐适度的工作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
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才发现船的位置不对,同时大家也发现
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作短暂的休息。
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

丽的绿荫,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于是,船上的旅客自然分成五组。
第一组旅客,因担心正好出现顺风而错过起航时机,便不管岛上如何美

丽,静候在船;
第二组旅客急急忙忙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盛景,立刻回来;
第三组旅客也上岛游玩,但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时急忙

赶回,丢三落四,好不容易占下理想位置;

第四组旅客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船帆是否扬起,而且认为船长不会丢下
他们把船开走,故而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起锚时才慌忙爬上船来,许多人
为此而受了伤;

第五组旅客留恋于美丽的风光,充耳不闻启航的钟声,被留在岛上,结

果,有的被猛兽吃掉,有的误食毒果生病而死。
那么,亲爱的读者,假如您是旅客,您会是哪一种呢?
犹太人认为,第一组对人生的快乐一点也不体会,人生缺少乐趣;第三

组、第四组人由于过于贪恋和匆忙,吃了很大苦头;只有第二组人既享受了
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这是最贤明的一组。
犹太人提倡的就是“适度的享乐适度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才是丰满、
充实而有意义的,中国古人的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嘻”正是这个道理。

正是出于这个道理,犹太人认为享受人生乐趣是人类的特权和义务,漂
亮的衣物、漂亮的家、贤惠的妻子、聪明的儿子,这会使人心情愉快,工作
中也是力量倍增。所以,拉比们把发誓不喝酒的人认为是“罪人”和“傻瓜”。

但拉比们在对酒的态度上也体现了犹太人那种掌握适度的分寸感,故而
他们也认为,酒这种东西最忌过度,一喝多了,麻烦就来了;“只要不沉溺
酒杯,就不会犯罪”。想一想生活当中那些因烂醉如泥而丢尽脸面的人,更
觉犹太人的态度非常有道理;有的醉鬼,因饮酒过度而冻死在大街上,更觉
可惜。

所以犹太人认为,当魔鬼要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的时候,便会派酒作
自己的代表。
当年挪亚种第一棵葡萄树时,魔鬼撒旦跑来问,“你在干什么?”


挪亚说:“我在种一种非常好的植物。”

撒旦表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植物长的什么样子。

挪亚便告诉他:“它会结一种非常甜而可口的果实,喝了这种果实的汁
后,人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撒旦一听,来劲了,非得加入这种幸福行列来。于是,他跑去抓来羊、
狮子、猪和猴子,把它们一只只杀死,拿它们的血作肥料浇下去,葡萄长出
来了,最后变成了葡萄酒。

因而,人们刚开始喝酒的时候,温顺得像只羊;再喝一点,就会有狮子
那样的强大;再喝下去就会像猪一样肮脏;喝得实在是太多了,就会像猴子
一样唱啊跳啊,全无一点自制力。这就是撒旦送给人类的“幸福”。

当然,完全放弃享受,一味地拼命工作也不应提倡。所以,犹太人推崇
真实,顺其自然,即使有不好的念头但只要不去做就是高尚的人,这才是真
正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人为造出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有一个男人一心想和隔壁的太太做一次爱。有一个晚上,他终于在梦中
和她做爱了。

犹太人认为,这是一种尽量抑制自己犯罪动机的行为,所以是一件好事,
如果说这个男人一心想和隔壁太太做爱,但又羞于启齿,梦中又没有梦到,
压抑久了,就有可能发生强奸案。一个重虔信、重情操的民族能够有这样一
种合乎人性人情的见地,比那种装模作样地追求道德上尽善尽美丽实际上又
无法无天的假道学家们高尚得多。

囗1 米高的墙胜过100 米高的墙

《圣经》上说,当年上帝发大水淹没不义之人时,曾预先告知义人挪亚,
让他造好一只大船,全家避难于船上,并将所有动物按一公一母配齐,各带
一对。当时,“善”闻讯后也急急忙忙跑来找挪亚,要求登舟避难,挪亚说:
“我只能让公母各成一对的上船。”

“善”只好跑回树林,寻找可以和自己成为一对的对象,结果找到“恶”,
便成双成对地登上方舟。

从此以后,有善的地方就必有恶的存在,这正说明犹太人把恶看作很正
常的事。犹太人有句名言:“如果人类没有恶的冲动,应该会不造房子、不
娶妻子、不生孩子、不工作才对。”所以,犹太人认为:恶,只要正常疏导,
就可以变为善举,这要比单纯压抑恶的冲动有效得多。当然,犹太人对恶的
防治有时也特别紧。

不过,犹太人总的来说,还是相信对恶“防范不如疏导”。有句犹太谚
语“1 米高的墙胜过100 米高的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犹太人对高墙大院中的僧侣和不结婚的人不以为然,认为这种人的正常
欲求得不到疏导,就会越来越强,墙越高则越容易坍塌,最终必使恶的冲动
泛滥而出。所以,犹太人认为,一个人短时间里不做爱是办得到的,但一生
不做爱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她)生理上不能。因而犹太人只要求人们在一
定的时间,比如月经期、安息日前夕等时间不做爱,更重要的是不发生婚外
性行为,过不上正常性生活的人迟早会出问题。所谓“凡教师不能没有妻子,
凡拉比不能不结婚”,真是智人快语。要是为人师表者只顾“高筑墙”,还
如何教育学生?要是聪明人不传宗接代,人类岂不越来越蠢?


正因如此,犹太人历来主张把罪恶和犯罪之人区别对待。罪恶是人与生
俱来的,即任何人也难免会犯错误,但犯罪的人是客观环境使然,经过学习
和改造还可以改正。因此,犹太人与其说寄望于恶人遭报应,勿宁说更希望
恶人消除罪恶。

从前,有几位拉比碰上一群坏人,这群人无恶不做、凶狠残忍,其中一

个拉比忍无可忍,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