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第5届-张平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5届-张平抉择-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在这些年里,在李高成手里曾有过多少令人难忘的大举措、大建设。 

  市内二环路三环路的兴建; 

  市中心大街的拓宽; 

  六座市内立交桥的动工; 

  五十公里过境高速公路的建设; 

  …… 

  在这一系列的工程和建设中,他曾遇到过多少难以想象的阻力和挫折。在二环路三环路的建设中,曾有上百家拒绝搬迁的“钉子户”在省委门口示威告状,扬言要把李高成告倒告臭;拓宽市中心大街时,由于触动了一个集体企业的利益,于是这个企业组成了一个上千人的上访团体,在市政府门口静坐示威,造成主要干道交通堵塞近十个小时;市内立交桥动工时,有几户拒绝搬迁的“钉子户”,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拦住了他的轿车,围攻和谩骂达数小时之久…… 

  面对着这一切,他从来没有退缩过,更没有被吓倒过,也从来没有同这些人记过仇。在心底里他从来也没有真正恨过这些人,而这些人也同样没有在心底里恨过他。没有别的,因为以后的事实证明,他李高成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想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他理直气壮、泰然自若,就因为他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说实话,那时候他在心底里真正怕过谁?又有谁说过他自私、滑头、怯懦?谁又敢说他没有魄力、胆小如鼠? 

  而如今,却是自己的妻子,竟然当着自己的面,竟然如此斩钉截铁、一点儿也不含糊地说他自私,说他软弱,说他是懦夫,说他是滑头!以至于说他没有魄力、胆小如鼠! 

  妻子骂他任何话似乎都可以接受,唯有这样的话让他感到痛心不已。他痛心的并不是他想计较这些话的内容,而是这些话让他感到了一种认识价值上的彻底颠倒和是非观上的完全错位。 

  把保护错误和包庇犯罪当做一种勇敢和魄力,甚至是一种男子汉气概,反过来,如果对这种错误和犯罪进行指责和抨击,却反倒成了一种自私、怯懦的行为。 

  当你真正想为这个国家、为这个家庭负责任时,却反而不被理解,甚至被人当做小丑、当做滑头;而当你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的是在摧毁着这个国家,摧毁着这个家庭时,却偏偏得到满堂喝彩,甚至于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 

  真正的责任感被视为不负责任,而根本不负责任的行为却被视作一种极有人情味的负责任…… 

  尤其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同是党员,当你在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之间进行选择时,更多的却是在同情后者…… 

  如果任由这样的人充斥于党内,那我们这个政党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又在哪里? 

  这样浅显而又明白的一个道理,如今到底有多少人能时时处处想到它? 

  …… 

  当护士送来午饭时,李高成才知道医院的大门口又有很多工人在等着进来看望他。 

  李高成让护士扶着站起来,走到窗口往外看了看。 

  他的眼泪一下子便涌了出来。 

  他没想到竟会有这么多想来看望他的人,他大致估了一下,至少也有上千人! 

  李高成明白,工人们在这个时候来看望他,是有其更深一层的含义的。工人们是在以一种道义上的关怀,来向社会和政府表示他们的立场和好恶:我们工人支持李高成这样的市长;反过来,这里头当然还包括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希望你这个市长也能同他们站在一起,希望你能顶住,希望你不要改变你的立场,也不要改变你的态度…… 

  李高成胡乱吃了几口饭,然后坚持要下去同工人们见见面。大夫和护士一再劝说,但都没能说服他。李高成对他们说,工人们在这儿等了那么久,他无论如何也应该下去看一看,何况他得的又不是动不了的病,就是他真的动不了了,那抬也要把他抬下去。 

  工人们既然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们的态度,那他也应该给工人们一个旗帜鲜明的答复。 

  往下走的时候,李高成才感到自己真的是这样的虚弱,呼吸短促,浑身乏力,心跳加快,一阵阵的头晕和恶心,尤其是让外面的冷风一吹,几乎连站也站不稳。 

  等走到医院大门口时,他才发现等在大门口的人要比他想象中的多得多。也许是因为在下班期间,聚集在大门口的人足有三四千人。 

  等他走近人群时,忽然看到省电视台和市电视台的记者正在这里采访。 

  他犹豫了一下,想避一避,然而却已经来不及了。 

  “李市长出来了,李市长看咱们来了……” 

  不知是哪一个人这么喊了一声,庞大的人群立刻便围拢了过来。电视台的记者也不失时机地抢到他的面前。 

  李高成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数以千计的工人守候在这刺骨的寒风中来看望他时,省台和市台的电视记者,却像事先策划好了似的把镜头对准了他。 

  向来反对领导干部出风头的李高成,面对这他根本不曾想到的情况,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在平时,他会让人转告电视台的记者让他们走开。然而现在他却没有任何办法,也根本来不及有任何举动。一来他跟前并没有像平时那样前呼后拥的随从,二来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他再去做什么事情,三来眼前的情景也已经让他无法再做出什么其他的事情。 

  眼前这么多熟悉却又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面孔,这么多感情真挚、毫不做作的工人们,使得李高成完全沉浸在了一片感情的波涛里,同时也很快就使得他完全忘却了电视镜头的存在。 

  当领导这么多年了,这样的情景还真是第一次:他居然会没有意识到电视镜头的存在! 

  晚上当他看到自己在电视新闻里的“表演”时,他甚至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表现而深受感动,以至于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又多么令人久久难忘的场面! 

  在将近零下二十度的嗖嗖嗖的寒风里,有那么多的手朝他伸了过来。 

  有年轻人的手,也有老年人的手;有工人的手,也有知识分子的手;有在车间干了一辈子维修工的粗糙而又布满了硬茧的手,也有在织布车间、纺纱车间接了几十年线头的干瘦而又皲裂的手…… 

  每一次的握手,都让他感到是这样的激动而又沉重,亲切而又感伤。 

  语言在这里完全是多余的,所有的表情,所有的举止,所有的眼神和所有的感觉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都是那样的真诚敦厚。 

  等到他被工人们劝说回去,等到他被护士们扶着拥着终于离开了这越围越多的人群,等到电视台的记者开始了对群众的采访时,他又被工人们那些朴实而真挚的语言一次一次地深深打动,一次一次地热泪盈眶。 

  记者:听说在李市长病了的这些天里,天天都有你们中纺的工人守候在这里,有的工人甚至两天两夜都没有回家,是不是这种情况?而且我看你们还带了不少礼品,我想李市长不会也不可能接受你们这么多的礼品。请问,这些礼品都是你们自己买的吗? 

  工人:那还有假!像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不买,还会有什么人给我们买吗?现在什么东西都有假的,只有这种东西没法子造假。其实你随便在这人群里转转,看看这一张张的脸,看看这一身身的土,再看看这一双双眼睛,你就清楚这些是真还是假。除非有些当官的糊弄国家和老百姓,我们老百姓什么时候干过那些糊弄人的事? 

  另一工人:我们又不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干部,给领导送礼还得单位报销。 

  另一工人:要真是那种送法,我们就不会来了!给李市长这样的领导送点东西,花自己的钱我们心甘情愿。 

  记者:你们来这儿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或者是单位派你们来的? 

  工人:你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糊涂?像这种事情单位上还会派人来?就算他想派派得来吗?他派得出这份感情吗?如果是一个让老百姓痛恨的领导干部,老百姓会来吗?就是打也打不来呀! 

  另一工人:我们来看望老厂长,还用得着让人来组织吗?要是领导来组织,我们还真不会来呢! 

  另一工人:领导才不会组织我们来这儿呢!我们来看望老厂长,在位的头儿说不定早已经把我们恨透了! 

  另一工人:要说有组织,那也是有组织的,如果没组织,没有人劝说,中纺的几万工人都会到这儿来的。如果那样,还不把这里的几条大街都给堵死了?告诉你们,来这儿的都是我们中纺工人派来的代表…… 

  另一工人:不对!来这儿的并不都是中纺的,我们几个就不是中纺的工人。不过我们那儿的情况和中纺差不多,所以我们也来了。 

  记者:你们来这儿的原因能给我们说说吗?据我们所知,在,我们市里好多年了,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李市长以前也生病住过医院,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工人:那还用说吗,就因为像李市长这样的好干部越来越少了! 

  另一工人:请你们一定不要把我们的话给删掉!我们之所以要来这儿看望李市长,就因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李市长来看望过我们!如今的领导,个个都嫌贫爱富,整天就知道往有钱的地方跑!吃香的喝辣的不说,还给自个儿脸上贴金呀!有钱才是政绩呀,像我们这些穷工人,当官的谁还会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的领导要是都能像李市长这样,十冬腊月的还能一个人在我们工人堆里跑来跑去,你说我们这些工人还会发不了工资…… 

  另一工人:如今的事全都颠倒了,像李市长这样的干部,要是我们工人说好,那些当官的肯定就不会说好!为啥?就因为显不着他了!其实现在是领导干部最忙的时候,忙什么?得忙着送礼呀!年关了,不给领导进东西,那官位坐得稳吗!我们的李市长可好,别人在忙着送礼,他倒忙着到我们工人家里扶贫!你想想这样的领导干部,他的上级领导会说他好吗!实话给你们说,我们几个可不是中纺的,我们来这儿只是想替李市长这样的好干部鸣不平!冲着李市长能在年关时节领着干部到亏损企业去看望工人,我们就不能不来看望李市长!就算见不着李市长,哪怕是在这儿站一站,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有李市长这样的领导在,我们这些国有企业的工人就觉得放心,就觉得踏实! 

  记者:这位老工人,我看你年龄这么大了,身体看上去并不太好,天气又是这么冷,有这么多年轻工人来这儿表达你们的心情也就足够了,你为什么也要这么一直亲自等在这儿?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心里真实的想法? 

  老师傅: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我是中纺的工程师,还当过多年的车间领导。我来这几代表的不只是工人,还代表着知识分子和大多数已经离退休了的干部和群众。我还要告诉你的是,我今年已经84岁了,李市长来中纺的时候,我就已经退休了,我并不认识李市长!我还要告诉你的是,自从李市长病了后,我已经在这儿整整等了三天了!你说我为什么要来这儿,一句话,想来!想看看李市长!中纺这个厂子我清楚,要是李市长在,那就一定垮不了!为什么?因为他爱这个厂,他爱这个厂里的工人!这些年,好像都没人这么讲了,说有什么人爱厂如家,就好像说傻子一样。要是一个厂长连他管的工厂也不爱,他还能管好这个厂?我还要告诉你的是,如今的一些领导干部,都还不如国民党那会儿的厂长经理!我在这个厂里干了整整一辈子,军阀混战那会儿,民国那会儿,我都干过。我说的都是实话,那会儿的厂长老板,哪个敢像现在的厂长经理这么干?要是敢像现在这样花天酒地、胡作非为,那他们的脑袋早掉几百次了!那会儿这个厂也一样算是公家的,可为什么就没能垮了?没有别的,就是严刑峻法,刀快不怕你脖子粗!要是查出哪个家伙贪了二十块大洋以上,一点儿不含糊,拉出去就毙…… 

  另一位老人:我认得李市长,可李市长并不认得我。不瞒你说,我这个人一辈子都没出息,逆来顺受,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事情也不敢做。可我今天要给你们敞开说一说,我受够了!也气够了!若再要眼睁睁地看着那伙败家子把这个工厂给糟蹋了,我死也不会瞑目!我们为什么要来这儿看望李市长,就是希望李市长千万别在这会儿倒下来!我老了,什么也不在乎了,窝囊了一辈子,如今也没什么可顾忌的了。我告诉你们,我来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了我的儿子和老婆,我们到这儿来,就是要让一些人好好看看,谁要是想在这会儿搞垮李市长,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不答应他…… 

  记者:来看李市长的人,每天都有这么多吗? 

  工人:这还少了呢,头一天光我们厂来了就有两千多,后来有人说这样不好,说不定还会给李市长带来麻烦,所以我们就轮流着来了…… 

  另一工人:来这里的绝不是我们一个厂的工人,刚才有人统计了一下,只今天就有12个企业的工人来过…… 

  记者:据说李市长一直昏睡不醒好几天了,你们每天守在这儿,李市长并不知道,你们…… 

  工人:你以为我们来这儿就只是为了让李市长知道吗?这也太小看我们工人啦!要是想让李市长记住我们,要是想谋个什么事情,那我们就直接到他家去啦,何必到这儿来? 

  工人:我们来这儿图的可不是想让李市长知道,我们只是为了表达我们的一点儿心意。我们就是想让社会上的人都知道,我们工人拥护的就是李市长这样的领导干部! 

  工人:我老婆说了,在这个地方,别的什么人都可以不来,但李市长这儿说什么也得来!李市长是为了咱们工人才病成这样的,就为这个,咱们国有企业的工人一辈子都应该记着他……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