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解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达芬奇解码-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些传说中,上帝对人类犯下的罪孽恼恨已极,后悔不该造出如此顽劣不堪的生灵。两位理解上帝难心之苦的天使——阿撒泻勒和舍玛萨伊,主动请命到世间劝导人类多行善事。上帝允准了这项请求,但他们一与人类相处,便染上了典型的凡间恶习。舍玛萨伊甚至设法诱引200名天使,与尘世女人们同居。他们结合而生的子女,影响人类犯下更大的罪孽。事态如此发展自然惹怒了上帝,他告诉舍玛萨伊若不纠错改良,他将发遣一场巨大的洪灾去毁灭人间。
  舍玛萨伊纠改了自己的恶行,但仍然深感羞愧。他把自己倒吊在天地之间,以避免与上帝照面。【这可能与世上许多文化中流行的传说相关,一位英雄缒绳从天而降,为人类传送真知灵悟,诸如伊斯兰教中的“玛鲁特”、佛教中的“摩拉”、苏丹传说里的“图勒”和东非的“伊玛纳”。西方传统的塔罗牌中,画有倒悬天使的那张牌就称为“被吊者”。——作者注】此时的阿撒泻勒并无忏悔赎罪之意,继续着他的淫欢荡乐。结果上帝忍无可忍,用滔天洪水惩罚了人类和那帮堕落的天使。
  很多人会看出这段故事与《以诺书》中对堕落天使的描写几乎没有两样,只是这卷经书把他们称作“守望者”。《以诺书》起初得到基督教会的接受,但后来却被拒纳。它的内容涉及玄功魔法和天文星象。对《以诺书》发表过最时新分析的圣经学者麦克尔·布莱克说:“这本书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堆混乱重叠、荒诞离奇的传统习俗杂汇,其中包括陈情、叙事和严肃交谈……《以诺书》就像是个刁钻设制的拼图谜戏,或可说是成套这样的谜戏,当你已用其中的主要彩块拼出全图后,手中还剩下无处需求的某些组块,就连聪明透顶之人也没法将它们摆成相互吻合的整体……寻不见那条引导(读者)走出‘以诺’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守望者”传奇的残段甚至可见于《圣经·创世记》第6章,文中把堕落的天使们称为“上帝的儿子”,把他们背弃圣洁而养育的后代称为“巨人”或“半神”。显而易见,这就是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所率一众堕落天使故事的本源。事实上,罗斯林公爵所著的《罗斯林教堂》曾毫无掩饰地阐明,倒悬天使的雕像代表的就是魔鬼撒旦。
  有数位研究者提出,这场凡人与天使的杂交生育,是《圣经·旧约》中所述人类先祖们的真实本源,进而也是欧洲圣杯血统的真实本源。由此而来,《以诺书》把诺亚(基督的一位祖先)勾绘成“守望者”们的后代之一。所以当诺亚出生时,书中有过如下描写:
  ……一个孩子,他的肌肤洁皙似雪,又艳如玫瑰;他头上生着羊毛般的柔白长发,一双眼睛美丽动人。他睁开眼时,好像太阳照亮房间,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光彩。
  诺亚的父亲拉梅克曾有评说:“他看上去仿佛不属于我,而属于那些天使。”
  有趣的是《达·芬奇密码》用上了这个典故——书中人物塞拉斯从另一位人物的口中听到:
  你还不知道诺亚就是个白化病人吗?……和你一样,他的皮肤像天使一样白。
  《以诺书》中的故事情节,既有真实经历的讲述,也有旨在说教的寓言。在后一种形式下,从天坠地之堕落天使们的后代,被象征描述成一颗从天坠地之星。这看来与中世纪诗人沃尔夫拉姆·封·埃申巴赫的描述相同,他没把圣杯说成酒盏,而比作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具体而言,是在反叛天庭的争斗中,撒旦冠上的一颗宝石被碰掉而落入尘寰。自此以往,它成为人类最为珍视的宝物。从某种角度看,它不只表明了堕落天使们的来处,还意味着堕落天使就是圣杯血统的“生物”源祖。“天降之石”或“灼星”的符形,是共济会和通常玄秘教派的谜团核心。【灼星的符形,蚀刻在莱纳堡教堂的入口上方。——作者注】鉴于此点,“罗斯林”可能表达“从天坠落之星”一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除了异教、基督教、犹太教、共济会甚至撒旦魔教的符形系统外,罗斯林教堂还有大量关于圣卡莱尔家族自身历史的珍品和密码。公元1329年罗伯特一世驾崩后,圣卡莱尔家族中担任邓凯尔德主教的威廉,受命取出罗伯特一世的心脏并放入银制棺盒,前往耶路撒冷下葬。途中经过安达卢西亚,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向他们求援以合力抗击伊斯兰萨拉森人,结果威廉·圣卡莱尔和他的人马惨遭屠杀。萨拉森人敬佩骑士们的英勇气概,为此将心脏交还给苏格兰(这回装在绿宝石盒内),而它被埋葬在梅尔罗斯修道院(该地与圣殿骑士有着紧密的
  历史关联)。威廉·圣卡莱尔的头骨和腿骨,最终被埋葬在罗斯林教堂。
  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在教堂内各种描绘花草树木的雕图中,许多物种原仅生长于美洲大陆(譬如玉米和真本芦荟)。罗斯林的石匠们不应见过这些植物,因为教堂的建造比哥伦比亚发现美洲早出将近50年。然而,他们可能通过圣卡莱尔家族了解到这些植物。某些历史学家深信不疑的是,亨利·圣卡莱尔(别名“航海家亨利王子”)曾早在1398年率领12艘船驶达美洲。这次航行遗留下几丝残迹:(加拿大)新斯科舍的布雷顿角岛上,至今还有一尊圣卡莱尔舰队所使用的火炮。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西塞城,既可见到亨利·圣卡莱尔手下一位骑士的坟墓,又有一幅在石壁凿出的14世纪骑士雕像。罗得岛州的新港市还有一座苏格兰特色的中世纪型双层圆塔。塔的外观与(苏格兰)奥克尼岛上12世纪修建的奥菲尔教堂非常相似,而且又是圣殿骑士教团的建筑风格。
  有个特殊传说,讲的是每当圣卡莱尔家族有人去世,罗斯林教堂的石头就会散洒上一层光辉。关于这种现象的最近报道,发生在该家族一位年轻成员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丧生后的第五天。【有关该事件的报道相当可靠。罹难者当时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作者注】华尔特·司各特勋爵【苏格兰小说家和诗人,1820年受封男爵,晚年就住在上文所提的梅尔罗斯修道院附近。】在他的《吟游短诗》(TheLayoftheMinstrel)中也曾描述过这种神奇现象:
  在罗斯林阴郁笼罩的夜色中,
  一道奇幻的灼光凌空闪现;
  光芒覆盖远胜守夜人的篝火,
  也比最亮的月色更加红艳。
  有关罗斯林教堂最为扣人心弦的传奇,讲述的是隐匿在那里的某桩宝藏。探索者们发现了一座纵深和高度都与教堂等同的地下密室,但眼下的通道只有一条非常古旧的楼梯,其中却填满了细沙。威廉·圣卡莱尔(尊号“端庄者”)从圣地带回来了“圣物”或叫“血刑架”——号称是真正十字形架的一个部分,并浸透过耶稣的鲜血。“圣血十字架教堂修道院”就是遵循这件遗物命名的。
  圣血十字架和斯昆命运石【公元843年,肯尼斯一世统合皮科特和斯哥特人,建立苏格兰国。他把“命运之石”带到都城斯昆,由此成为加冕圣坛。1296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将此石移置威斯敏斯特教堂。700年后,英国首相梅杰宣布将它还回苏格兰。作者在前文曾说,它是圣经中天梯边的雅各在睡梦中所枕的石块;另有传奇说它来自古埃及或古爱尔兰。】在苏格兰王室加冕礼所用宝物中当属最为珍贵的两件。16世纪宗教大改革期间,威廉·辛克莱勋爵收存了许多苏格兰王室的宝物,而人们相信他把东西藏进了罗斯林教堂。果真如此,它们今天就极有可能还在地下密室中。此外,圣殿骑士们在天主教廷搜审期间从法国运到苏格兰的宝物中,有些据信也藏在这座密室之内。它里面还可能存有公元1世纪耶路撒冷萨道克【又称为萨杜赛派,公元前1世纪形成的犹太学派。他们在政治和宗教上,反对保守拒外的法利赛学派。因为拒信复活、个体永生和天使圣灵,按圣经记载他们曾与“伪善”的法利赛派一同遭到耶稣的驳斥。公元70年圣殿被烧后该派消失。】祭司们撰抄的经卷。按推想罗斯林教堂应为我们展现的所有宝物中,这或许是最为珍贵的一件。它可能也是威廉·辛克莱勋爵所撰铭文的隐喻之物——那段铭文用拉丁语镌刻在“学徒之柱”旁边的一根楣石上:
  酒力强大,国王之力更大,女人之力又在其上,但真情至理能够征服一切! 
                                  
                                 …40…
 

圣殿教堂

  正如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所述,圣殿教堂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185年。虽然原始结构的平面布局没有改动,参加修复的人——尤其是19世纪的修复者——确保如建筑家沃尔特·高德弗雷所说的:“每处古老的表面都被拆除或翻新。”常理认为,这座圣殿骑士们在修筑自居广厦的同时建造的教堂,不仅像布朗声称的那样以耶路撒冷的耶稣圣墓为模型,还参照了“圣岩穹顶神殿”的环形设计。【耶路撒冷的伊斯兰神殿,建在《圣经》所述亚伯拉罕将儿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上帝的那块岩石上。初建完成于公元691—692年之间,成
  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处伊斯兰朝觐圣地。】
  教堂的建造体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风格。施工过程中,毫无拘限地使用了大量采自英格兰南部多塞特郡的普尔贝克大理石。教堂的封圣典礼由耶路撒冷辖区大主教赫拉克利乌斯主持,到场的还有国王亨利二世,而接受敬奉的是“圣恩佑护的玛利亚”。另外修建的一座小礼拜堂,敬奉圣女安娜。如今留存下来的只有它的地下密室,那里是昔日举行秘密入会仪式的地方。1950年发现的另一处地下礼拜堂,被认为是圣殿骑士教团的金库。教堂中还有个忏悔囚室,“单身汉”沃尔特——教团在爱尔兰的首领,因违背教团大师的命令,就被关在那里活活饿死。
  随着圣殿骑士教团在14世纪的衰败,他们的房地产被转让给救护教团【十字军远征期间,与圣殿骑士同享盛名、并时有冲突的军事教团。因在耶路撒冷沦陷后固守马耳他岛,亦称马耳他教团。】。救护教团将圣殿教堂租给律师们,直到亨利八世接管它。不列颠国王詹姆斯一世将教堂的自主产权交给律师,条件是要他们永远维护教堂并保持提供各项宗教服务。时至今日,委派教堂神职总监或大师的特权,还掌握在王室而不是伦敦大主教的手中。
  被丹·布朗说成是“圣殿教堂最知名赞助人”的克里斯托夫·雷恩勋爵,1682年奉诏“美饰”圣殿教堂,那些雉堞和扶垛就是这回添置的。在此期间律师们占用着教堂,神殿的管理员约翰·普雷福德却在西侧门廊开设了一家乐器店,而日记名家塞缪尔·佩皮斯【佩皮斯因真实详细的日记而成名家,尤其是对1665年伦敦爆发的欧洲最后一场流行淋巴腺鼠疫和1666年伦敦大火的记述。】就在这里购买时兴歌曲的谱本。
  19世纪进行的装修改建,大都毁于希特勒的闪电攻击。因此,与丹·布朗书中所说相反,这座教堂未能安然无损地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卧放在堂内的几尊十字军骑士塑像也遭受损坏,但后来得到妥善修复。轰炸还毁掉了教堂东侧的窗户。
  伦敦有四所“律师学院”——林肯律师学院(建于1422年),中殿律师学院(1501年),内殿律师学院(1505年),格雷律师学院(1569年)。它们具有颁准英国律师资格的独特权利,并被尊为“高尚团体”。詹姆斯一世将教堂的自主产权赐与律师们时,南面一半转给内神殿的那些律师,北面则给了中神殿的律师们。条件是要他们永久维护产业并保持宗教服务。直到今天,内神殿和中神殿的律师们还依照传统,各自占用半壁教堂。 
                                  
                                 …41…
 

威斯敏斯特教堂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现址上,曾有过一座自东撒克逊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纪建造后便长期矗立的教堂。当时,它本应建在托尼岛。该岛现在已经消失,因为泰晤士河道变窄后它与岸地融为一体。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圣彼得的指教,据说他曾在首位主教梅里图斯领行的封圣典礼上现身。从巴耶彩图【彩织广景壁画,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1世纪诺曼征服者威廉侵占英格兰的过程。传说为威廉王后玛蒂尔达亲织,画中共有1152人和72幕场景。】上看,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楼、交成十字横线的两侧耳堂和铅板屋顶。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因病未能参加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封圣典礼。他那继位的儿子哈罗德二世,成为末代撒克逊族英王。】建造,并于1065年被封圣。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发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严的教堂,致使原来的结构所剩无几。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但恰如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的描述,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区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而是人们所知的王室专属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决定。虽说平面图上标明入口在堂前左侧,实际上它设在了教堂侧面的北耳堂。
  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应教皇利奥九世之请求,将威斯敏斯特教堂敬献于圣彼得。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者),是首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的国王。经过黑斯廷斯战役,他击败了英王哈罗德二世。他的加冕典礼于1066年的圣诞日举行,英格兰本地居民拥聚门前欢呼庆贺。神经质的诺曼人错误理解了这一场面,威廉在整个典礼过程中惶惶惟恐丧命。加冕结束,诺曼士兵对人群发动攻击,还焚烧了周围的一些房屋。这种举动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