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解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达芬奇解码-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立“现代圣殿骑士在欧洲重归一统事业中的作用”。拿萨佩里的话来说,这个作用是圣殿骑士教团的初衷。他们所谓的欧洲,指的是从大西洋和地中海延展至西俄罗斯乌拉尔山脉间所有国家的领土。从当今的欧盟——从爱尔兰至波兰的版图来看,他们几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公开要求。
  P2
  P2(全名为“RaggruppamentoGelliPropagandaDue——普罗帕甘达盖里二团【Propaganda一词的现义为“政治宣传”。17世纪世界形势剧烈变化,天主教廷为向非基督教地区传宗布道,在罗马由红衣大主教们建立了“传道委员会”,拉丁名称就是Propaganda。这个组织实力强大,被称作“红衣教皇”,罗马也有街区以此命名。盖里本来就是共济会罗马分会的成员,后来成立分团自为首领,地点又在Propaganda。故此音译。】)成立于1966年,是共济会的一个兄弟分会,同时介入反对共产主义阵营的斗争。在当时意大利共和党领导人的印象中,P2成了“污染国民生活的中心——隐秘、忤逆和腐蚀败坏”。他导致了阿尔纳多·弗尔拉尼总理为首政府的垮台。它的作用,是替梵蒂冈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向欧洲以及南美洲的反共势力输送资金。P2的暴露始于1982年的罗伯托·卡尔维凶杀案——死者被吊在伦敦布莱克福利亚斯桥的下面。卡尔维将数以百万计的美金自梵蒂冈传递到波兰革命组织“团结工会”的手中。卡尔维的私营银行陷入危机之日,他跑到梵蒂冈请求援助,隐约表露出他可能揭发“团结工会”所获赞助的来源。他只活了12天便呜呼哀哉——他那遗失不见的文件包,事后被梵蒂冈花费将近千万欧元买回。
  有些人说P2曾经(今日依然)处于黑手党的控制之下。另有人说,操纵者是克格勃或中央情报局,甚至可能是郇山隐修会。
  P2日常运作的领导人物是大师利西奥·盖里,他使有意入会的人们深信他有巨大的影响力,而对方认为盖里能为他们走向更大的成功铺平道路。这种机制循环不止,利西奥·盖里的实力则无限增强。他设法从下属口中套取官方机密,既用来扩展自己的势力,又借之对他
  人敲诈勒索。
  1981年警方突袭搜查利西奥·盖里的住宅后,找到了成员名单并将其公布在意大利的报刊上。条目中的一项为“天主事工会”,成员名单中还列有玖里奥·安德利奥迪——身为天主教徒的民主党派政客,曾六次担任意大利内阁总理,并且号称是郇山隐修会会员。1995年,他受到了两项指控:向黑手党组织提供政治袒护;牵连进1979年的一桩谋杀记者案。1999年,他就此两项指控均获赦免。这项判决留待上诉期限为2003年。
  P2组织的成员名册中也提到了耶路撒冷圣殿主权及军事教团。
  圣萨克拉芒战团
  圣萨克拉芒战团成立于1627…1629年间。它与郇山隐修会相像之极,令某些人感觉他们要么是同一组织,要么是郇山隐修会控制着战团。它档案记录的齐全程度,在秘密团体中实属罕见。郇山隐修会的文件申明,隐修会“要全力推翻马萨兰”,并经常提及“战团”。正是这位马萨兰,17世纪时在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充当总理大臣。他的管理大失民心,对他的反抗引发了被称为“投石党”的两场内战。
  “战团”在法兰西很有名气。然而它如此机密,连自己的会员们都不知道谁在操掌权柄;新团员受到的训导使他们以为该会投身的是慈善事业。这个团体势力影响的辐散中心是巴黎圣叙尔皮斯教堂的神学院,《达·芬奇密码》里的人物塞拉斯就是在这座教堂中搜寻“拱顶石”。事实上,叙尔皮斯教堂的创建者让·雅克·奥利维埃与“战团”的关系紧密。当年与“投石党”和郇山隐修会发生关联的其他名门望族,也曾与“战团”有过往来。战团活动的控制中心被叫做“秘阁”,它的底细无人知晓。按目前的观点,战团的活动牵涉到刺探情报,尤其针对王公贵族社交圈子以及法律、警察等政府机构。尽管战团的宗旨看来是反对异教邪说,天主教的权威们还是把它斥为邪异宗派。
  公元1660年,路易十四下令解散“战团”,但他的御旨被轻而易举地搁置了5年——直到1665年。该组织的全部文档都集中隐藏到秘密地点,有些人怀疑就是叙尔皮斯教堂。战团显然也不过是转入地下,而且被认为一直存活到了20世纪。1667年,身为铁杆保皇党人的法国剧作家莫里哀,上演了一出名为《伪君子》的话剧,言辞间昭然对战团进行诋毁。战团实施了自己持续不绝的影响力,使该剧遭到两年禁演。 
                                  
                                 …32…
 

塔罗牌的起源

  “塔罗牌游戏”的起源很难搞清,但它被引进法兰西,可能是想取悦那位纵欢乏趣、抑郁癫狂的查尔斯六世——公元1380年至1422年在位的国君。几乎在同一时间,它也出现在意大利。直到距今相对不远的年代,塔罗牌在法国始终被当成娱乐项目。某些始制于14…15世纪、与现式牌面图形相似的塔罗牌,得以留存至今。在意大利,流行的是包含神学“美德与丑行”概念的简单牌戏。据我们现在了解,塔罗牌的创制人可能是希伯来人的秘密组织的成员,他想在欧洲展现古代东方的智慧,并藉此翻新这一形符系统。他肯定意识到,利用消遣方
  式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大有功效。近期出现的同类例证,是美国军方将其通缉的伊拉克要犯形象印制成一套扑克牌。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声言,塔罗牌描述了“失踪新娘以及她被邪恶教会镇压”,虽有牵强之处,却并非全无可能。
  与丹·布朗观点相反,翠茜·特威曼与鲍伊德·赖斯在《上帝之舟》中写道:“塔罗牌的辅垛【塔罗牌一共78张,分为主垛22张,辅垛56张。】衍生于现代扑克牌,而并非相反——这是鲜为人知但却有据可证的事实。
  时至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尚未出现塔罗牌用来占卜算命的迹象。关键要注意的是,帕拉塞尔苏斯和布瓦萨尔两人在他们的16世纪神学论文中都没有提及塔罗牌。最早论述塔罗牌此类用途的文章,是17世纪初法兰克福出版的一部书籍。直到18世纪,它才被广泛用于神灵预测,领先使用者为吉普赛人。从18世纪开始,塔罗牌与高深玄妙之学的关联出现在不同撰著者的笔下,而我们承继了这些理念。
  不过,主垛(22张)牌面的符号系统,至少可以回溯到公元2世纪。埃及文化对希腊文化产生过强烈影响,神灵统合关系中太阳为主的概念被保持下来。他们信仰背后的学识通过符号传递,惟有了解内情者才懂得解读要领。他们宗教的外表仪式,只用来具体昭示他们的信仰。
  这些符号或许与塔罗牌相互关联:主垛的22张可以用来喻释求问者的精神现况与动态,辅垛的56张牌则反映事业前程等物质事项。此类符形系统的使用,还可见于中国文字甚至西方的族徽。
  由此而来,塔罗牌可以被说成是用符号写就的一部书,源于古希腊和小亚细亚的理念以及公元2世纪人类感知的宇宙科学。然而,正像翠茜·特威曼和鲍伊德·赖斯指出的那样,很多学者还推断是圣殿骑士们将某些游戏牌带回欧洲并加以改动,而圣殿骑士的后人们在塔罗牌的制作中扮演了至关紧要的角色。
  按照丹·布朗所写,现代扑克牌中的黑桃与宝剑对应,红桃与金杯对应,梅花对应王杖(或魔棒),方块对应五芒星。然而,通常接受的说法是:梅花对五芒星,方块对魔棒。现代的塔罗牌则基于威尼斯或者皮蒙特(都在当今的意大利)塔罗牌。每张牌面均有自己的意义:魔棒关联到生意事项,杯子关联到爱情,刀剑关联到冲突,五芒星则关联到钱财和物质享乐。算命师将塔罗牌摆放在求问者的面前,由求问者或是算命师抽选数张,叫做“摊列”。牌面的寓意取决于它是否上下颠倒、“摊列”的位置以及前后连接出现的两张牌面。 
                                  
                                 …33…
 

梵蒂冈天文台与岗道尔夫堡的历史

  梵蒂冈天文台
  梵蒂冈天文台号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测机构之一。它可以追溯至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指1572…1585年在位的格里高利十三世,主持确立了现今流行的年历。他坚定反对新教的行动,在多方面影响到后日的荷兰、波兰和巴伐利亚等德意志地区。】组建执委会,为改编天文历法进行科学方面的调研。从那时起,教廷就对天文事项抱有兴趣,并修建了三座'被屏蔽广告'
  天文观测台——罗马学院天文台(1774…1878)、国会山天文台(1827…1870)和在“风塔”中设立的梵蒂冈观测台(1789…1821),而风塔就在梵蒂冈城内。19世纪,耶稣会神父安杰罗·赛奇使用光谱为星体分类,拓入新的领域。为应付对梵蒂冈无视科学发展的指控,教皇利奥十三世于1891年重建梵蒂冈观测台,新台址在圣彼得古罗马式大教堂圆顶中央后面的山坡上。建台的意图,是想绘制出整个天界的星图,但台址于1936年迁移到岗道多夫堡(见下文)。参加天文台观测活动的人员,来自各个宗派教团,包括奥古斯丁派和耶稣会【典型的天主教保守团体。】。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是约翰·乔治·哈根——身为耶稣会教士的天文学家,他发现并研究了许多微渺星际物质形成的黑暗云体,以致它们有时被称为“哈根云体”。1906年,教皇比乌斯十世派他为梵蒂冈天文台总监。由于光线持续不断的过度侵扰,天文台于1981年再次迁移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定名为“梵蒂冈天文观测台研究集团”。梵蒂冈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如今设立在亚利桑那州的格拉汉姆山头。

  岗道尔夫堡的历史
  岗道尔夫堡位于意大利中心拉齐奥(古拉丁)地区的罗马省,濒临距罗马市东南方向35公里处的阿尔巴诺湖。从阿波罗斯托里克即教皇宫殿建立之日起,它一直是历代教皇避暑的夏宫。
  夏宫的名字来自那座属于12世纪岗道尔夫公爵家族的城堡。宫殿的修建始于教皇乌尔班八世,他卸职前的任期为1623…1644年。它在梵蒂冈城国的合法管辖之内,先期的巴尔贝里尼乡墅修建在古罗马皇帝多米蒂安【公元81…96年在位,以与议院和贵族的冲突抗争而著名。他曾揽夺议会权力并处决许多贵族,最终被臣僚和皇后多米西雅谋杀。】的乡墅废墟之上。它自1936年起变为梵蒂冈天文台的建筑设施,因为人们意识到罗马城内的光线阻碍梵蒂冈天文台观测最为遥远的星体。增设的还有两架天文望远镜和一间天体物理实验室。城堡图书馆藏存的约22万册书籍中,包括了古稀珍罕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勋爵的著作原本。宫苑在1960年曾用来操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划船项目,并以其出产的桃果、葡萄酒和湖中鱼类而名扬天下。 
                                  
                                 …34…
 

诺斯替教派福音书

  该词的主干Gnostic源于希腊词汇Gnosis,意为“真知”,尤其是玄学秘道。诺斯替主义是一种二元宗教体系诺斯替教派,即世界主宰是抗衡中共存的善恶力量。【有些诺斯替教派信徒认为,由名为“世界之王”的天帝创造的物质世界是为邪恶;由另一位天帝创造并领导的精神世界,则本质良善。——作者注】某些教徒又信奉“阿勃拉萨斯”【七个可代数字的希腊字母组成的古代石刻符文,英文拼写为“Abraxas”。】,认为他集善恶神力于一身而无所不能。
  使用“阿勃拉萨斯”神称的是巴西里蒂亚人,他们是公元2世纪的一个诺斯替教的宗派。魔术师所念的“阿勃拉卡达布拉”的咒语,就衍生于阿勃拉萨斯。这个宗派的信条是,耶稣基督来自阿勃拉萨斯,以幽灵的形态出现于尘世。他们专门附解于阿勃拉萨斯的重要意义是:该词囊括了相加之和为365的七个希腊字母,即每四年中有三年包含的日数。依此延伸,阿勃拉萨斯据信又统领着各具不同美德的365位神祇,因此为全年里的每一天都指派出一种美德。
  诺斯替教派福音书最终的归编之处,是《新约》中的“次经(Apocrypha)”。Apocrypha一词的原意是说这类篇章文辞秘奥,只为部分基督教徒和少数派邪异团体所接受。从公元4世纪开始,该词指喻的已经是那些在教堂不做公开诵读的经篇。久而久之,次经在教会眼中竟然降到伪文赝品的地位。
  诺斯替教派福音书的编写,或用12传道圣徒的名义,或是有关他们的事迹,但不是圣徒们亲笔所撰。它们的成书日期是公元2世纪,早于为编撰《新约》而搜选纳定的众书名单。起先单内有过许多不同的福音书章,但亚历山大城的基督主教阿塔纳希挑选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入选的内容在公元393年的希波教廷大会上得到赞同和批准。该名单后来又受到删减,而最终获准的只有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部福音书。
  无论公开还是暗地,次经都被逐渐排挤出基督教的读修文献。大部分至今已成断文残句,但某些却于埃及出土的希腊和科普特文的草纸文卷中重见天日。这些文章反映了当时对基督、他的追随者们和基督教传统习俗的普遍信念。那些圣职教司们认为,这类书篇对耶稣基督作了虚假的描绘,所以不该让它们为人传读。
  腓力福音书——被《达·芬奇密码》中的雷伊·提彬称为“永远都是的好起点”——是归于12传道圣徒名下的一部福音书,又被人称作“瓦兰丁的诺斯替教派福音专论”。瓦兰丁是一位埃及宗教哲学家,他创建了罗马和亚历山大两地的诺斯替学派。腓力福音书是由大约100条源自基督教诺斯替派教导的精短文摘组成。它详细论述了入教礼典和名称意义,特别是耶稣的名号。引起更大争议之处、并可能是吸引提彬的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