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是平的-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广泛采用了。
  本书将会反复强调:在抹平的世界中,大部分的企业如果只会制造“香草”,
一定没有前途。软件业或其它领域制造香草的工作,都会转向开放源代码社群。
大部分企业的前途,都要看它会不会制造最浓郁的巧克力酱、最甜又最低卡的
鲜奶油、上面放最多汁的樱桃,再把全部组合成一客美味圣代。
  IBM那桩交易是开放资源码的真正转折点。“蓝色巨人”想表达的是,他
们对开放资源码的模式有信心,Apache不但有用而且有价值,是“同级最好的
产品”。所以开放资源码才会变成一辆抹平世界的推土机,而且效果才开始显
现而已。“它大大增强了个人的力量,简直难以想象。”  Apache的先驱贝
兰多夫指出,“不管你从哪里来,或是身在何处,在印度或南美的人使用Apa
che的效果,或做出的贡献,都可以跟在硅谷的人一样多。”以前的模式是“赢
家通吃”:我写的程序我拥有,标准软件授权模式。贝兰多夫的结论是:“唯
一能跟授权竞争的方法,就是大家都成为赢家。”
  知识共有运动最令人惊讶的一点,就是其扩散之快,如今网上已经演变出
好多好多的自组合作社群,正在各自的领域中扯平原有的阶级结构。我觉得最
生动的例子就是新闻业,许多Blog经常根据意识形态彼此联机,创造了一个
资源开放式的新闻室。Blog作者们创造了自己的网上公有地带,进去没有门坎。
其中常常流传许多谣言和无端攻击。没人负责管理,行事标准就漫无章法,甚
至极端不负责任。但也因为无人管理,信息才能畅通无阻。这能像任何电视新
闻网或大报纸一样,创造很大的能量、传播力和硬新闻。《华盛顿邮报》2004
年9月就写过一篇专题,说一群名不见经传的Blog作者如何揭发哥伦比亚电
视网主播拉瑟引用伪造的文件,诬指小布什总统服役时曾开小差,弄得哥伦比
亚无法招架。
  自由软件的主要目标是无酬参与的人应该多多益善,从写程序、改程序到
散布,这样就能增加人人的力量,免受跨国企业的绑缚。一般来说,自由软件
的授权模式是,如果你的商业软件直接来自他们的免费版,他们就要求你的软
件也必须免费。
  自由软件运动已经对微软等全球软件大厂形成严重挑战。到目前为止,Li
nux仍是免费的资源开放软件之中挑战微软成功最著名的一例。不过Linux大
部分使用者都是大企业的数据中心而不是个人。然而2004年11月,支持资源
开放软件的非营利Mozilla基金会,推出了一个免费的网络浏览器“火狐”,
“火狐”在2004年11月推出,一个多月之后,下载次数就突破一千万。
  资源开放之所以是一辆重要的推土机,就因为有了它,全球数百万人就可
以免费取用多种工具,从软件到百科全书;各种的网上联盟,疆界开放来者不
拒,采取的水平创新模式显然已在愈来愈多的领域中通行,挑战垂直分层的旧
结构。Apache和Linux大幅压低计算机和网络的成本,造成影响深远的推土机
效应。资源开放运动是不会消失的,搞不好才刚刚开始,触角将会延伸到更多
产业去。就像2004年6月10日《经济学家》说的:“狂热分子甚至主张,资
源开放是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全新生产模式。”    
  















【第5辆推土机】  
  外包
  印度自1947年8月15日独立就波折不断,但就某种程度说,它可能是2
0世纪末最幸运的国家。
  印度有什么样的近现代史?简单说,印度几乎毫无天然资源,却非常善于
做一件事:懂得开发人民的脑力,培植许多精英进入理工医。1951年,印度首
任总理尼赫鲁在印东城市卡拉普设立了七所印度理工学院IIT的第一所,这是
他的一件百年功业。此后五十年,成千上万的印度人竞相挤进IIT及一流私立
理工院校的窄门,以及六所印度管理学院。印度人口逾十亿,这种竞争自然会
制造出一批杰出的知识精英。印度宛如一座工厂,专门生产和输出全球最厉害
的工程、计算机和软件人才。
  这是印度做对的少数几件事之一。政治制度经常运作不良使得在1990年
代中期之前,印度一直无法为多数的理工人才提供好工作。美国就成了印度脑
力的二手买主。如果你是一位聪明、受过教育的印度人,要发挥长才唯一的办
法就是出国,最好是去美国。1953年以来,已经有二万五千名印度顶尖的理工
毕业生在美国落脚,他们受过良好教育,充实了美国的人才库,他们的教育养
成却是用印度纳税人的钱。
  随着网景上市,1996年美国电信解除管制,光纤热的兴起,世界变平了,
交易占便宜的变成另一方——随着横渡海洋的光缆铺设完毕,你呆在印度就能
与世界联机。
  把印度人才和美国高科技业联接起来的那种宽带互联网,印度是付不起
的,但是美国的投资人付了。当然,过度投资是可能产生好处的。铁路的过度
投资曾为美国带来经济景气,但好处也只局限于美国;数字化的铁路却是外国
人受益,印度可以搭便车。
  于是美国企业开始发现,可以在印度利用当地的人才。印度科技业的外包
革命在相当程度上是从通用电气开始的。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德州
仪器来印度做芯片设计。他们在美国的设计要角都是印度人,干脆就让他们回
印度工作,连络就利用当时还相当初级的通讯网络。韦尔奇1989年到印度,
完全相信印度可以帮通用电气创造智慧优势。印度当时已经对IBM之流的外国
科技公司关闭市场,印度企业正自己设厂生产PC和服务器。韦尔奇认为,如
果印度可以替自己生产,一定也能替通用电气生产。于是通用电气开始跟Wip
ro展开合作。其它美国企业则尝试不同的合作模式。
  到了1990年代末,幸运之神从两个方向眷顾印度:光纤开始狂飙,把印
度和美国连接了起来:千年虫危机也开始在地平线酝酿——很多人担心,从水
利到空中交通指挥,世界各地有太多管理系统都是靠电脑,万一都当机了,会
是一场全球危机。
  调整工作庞大且繁琐。世界上谁有足够的软件工程师能全部做完?答案是
印度,因为有那么多家公私立的理工学院及电脑学校,培养出一大堆工程人才。
  千年虫逼近,美国和印度开始约会,这份关系变成一辆大推土机,因为它
向许多不同的企业显示,PC结合网络光缆,可以创造出合作与水平价值创造的
全新形式:外包。任何一种服务、电话中心、后勤、知识工作,只要可以数字
化,就可以包给全球最便宜、最聪明、最有效率的供应商。利用光缆网络连结
的工作站,印度的技师虽然远在半个地球外,却可以到你公司的电脑系统中做
各种调整。
  对印度产业而言,千年虫代表最大的机会。本来大家都认为印度是落后的
地方。因为千年虫,突然间世界上的每一台电脑都需要检视,只有印度有那么
多人可以一行行检查程序。印度的信息产业就因为千年虫而足迹踏遍全球。
  2000年初,千年虫的工作已开始退潮,不过新的商机出现了:电子商务。
网络还在狂飙,工程人才需求上升,网络公司都闹人才荒。他们要的都是公司
核心的应用程序。走投无路,只有找印度厂商。合作后才发现,印度交出来的
复杂系统品质很高,甚至比别处贩售的更好。大家都对印度IT厂商肃然起敬。
如果千年虫是相识,现在就是坠入情网。
  从美国外包到印度,这种新形态的合作迅速流行起来。只要从班加罗尔的
工作站连一条光缆到你公司的大型主机,你就可以有一家像Wipro、Infosys、
Tata之类的印度IT厂商代替你管理电子商务和大型主机的各种应用。
  不只网络狂飙让印度受惠,网络崩盘印度也受惠!那才是真正的讽刺。那
波繁荣铺下了连接印度和世界的光缆,崩盘则把光缆的使用成本降成接近零,
愿意利用光缆把知识工作外包给印度的美国企业就更多了。
  21世纪初,很多分析师都犯了一个大错,就是把网络狂飙和全球化混为一
谈,以为两者都只是一时的流行。网络泡沫化之后,脑筋错误的分析师都以为
全球化也跟着结束。完全相反。网络狂飙只是全球化的一个层面,泡沫破掉,
全球化不但没跟着破,反而更往前冲。幸存的美国科技公司以及那些还想投资
初创企业的创投业者都没有太多现金可用。又需要印度工程师了,不是因为他
们人多,而是因为太便宜。于是美印两国的产业关系就更密切了。    
  




【第6辆推土机】
  离岸生产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WTO,这意味着北京同意遵守世界上
大多数国家也都在遵守的有关进口、出口、外资的全球规范。这意味着中国原
则上同意,要把自己的竞技场铲得和世界其它地方一样平。
  自从中国加入WTO,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必须开始愈跑愈快。因为中国入世
大大鼓励了另一种型式的合作:离岸生产。事实上,离岸生产在之前就已经存
在了几十年。离岸生产与外包不同。外包是把公司本来在内部做的部分程序,
像研发、电话客户、账务,让另外一家公司代劳,再把做完的工作重新合并,
放回你的作业程序中。离岸生产则是把企业原先设于本土的工厂,整个搬到海
外,像中国的广州。搬去后,产品和生产方式完全相同,只是人工更低廉,赋
税更低,能源价格得到补贴,公司负担的员工医疗成本也更低。愈来愈多的公
司把生产移到海外,再把产品纳入旗下的全球供应体系。
  一旦离岸生产的模式开始在各产业蔓延,从纺织到消费电子,从家具、眼
镜架到汽车零件,其他公司想要竞争的唯一办法,就是也到中国去设厂,去沾
人工低廉、品质优异的好处。不然就要去东欧、加勒比海或其他发展中国家,
寻找代工厂。
  中国为了在2001年加入WTO,曾向外企保证,把工厂迁到中国,一定会受
到国际法律和商业标准的保护。这样大大增强了中国成为制造平台的吸引力。
入世后,官僚体系也对顾客更友善,投资的程序更精简,政府各部门设立了许
许多多的网站,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商业法规。
  有一天在东京,大前研一跟我说:“中国是个威胁,中国是个顾客,中国
也是个机会。你要成功,就必须把中国变成你的一部分。你绝不能忽视中国。”
大前的论点是,与其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你可以把生意分割成几个部分,看
哪一部分可以在中国做,哪一部分你想卖给中国,哪一部分你想向中国买。
  中国向全球市场开放,真正的推土机效应其实是:中国成为离岸生产的吸
引愈大,跟中国竞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必须愈来愈增强自己的吸引
力,像马来西亚、泰国、爱尔兰、墨西哥、巴西、越南。这些国家都目睹中国
的变化和移往中国的大量工作机会,他们必须要想:“不得了!我们也要快快
提出同样的条件吸引外资。”就这样开始一场“抹平世界大竞赛”,除了原本
就廉价的劳力,很多国家还要拼租税优惠、拼教育、拼补助,以争取外资设厂。
  中国正在发展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它抹平世界的力量也跟着增强,造就
了规模经济,造就了当地把价格永远压低的激烈竞争,造就了一支年增三十五
万的工程人才大军,造就了一天工作十二小时的年轻工作者和管理阶层,造就
了举世无匹的轻工业基础,以及不顾一切都要取悦沃尔玛、Best  Buy等连
锁大店的创业热情。
  但真正可怕的是,中国吸引全球的投资,靠得并不只是低价,这只是短期
策略。外人看中国最会看错的,就是以为中国的优势只限于工资,不在于品质
和生产效率。在1995至2002年之间,非国营的私人企业部门生产力每年都增
加17%。这是美国商务会议委员会(US  Conference  Board)的数字。原因
是中国吸收了大量的新技术和现代经营手法,而且是从很低的基础起步。同一
份研究还发现,这段期间中国竟消失了1500万个制造业工作机会,比美国的2
00万还多,却在服务业弥补回来。这种现象在先进国家已经发生了许多年。
  中国真正的长期策略,是要超欧赶美,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有一个好
的开始。中国的领导人比很多西方领袖都更重视数理和电脑技术的教育,要让
年轻一代在抹平的世界中成功,就必须重视理工教育。中国的领导人也更重视
土木或通讯的基础建设,让中国可以比别国人更快也更轻易地参与全球竞合。
中国的领导人还特别重视吸引全球资金的各种奖励措施。他们真正想要的,是
下一代的内裤和机翼都不只是中国制造也要中国设计。这会是未来十年的走
向。未来三十年之内,我们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
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出来”。或者说,中国本来和全球制造厂商是一样也
不能合作的,但它将变成一个低成本、高品质、超高效率的合作者,而且样样
都能。只要过程不因内部的政治不稳定而中断,中国将会一直是大推土机。
  近邻的日本,就以很认真的态度,把中国变成自己竞争力的一部分。渡边
修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理事长。他在东京告诉我:“中国的发展非
常快速,产品已经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现在是高科技产品了。”渡边强调,日
本企业要维持全球竞争力,必须把某些产品的制造和一部分中级产品的组装搬
到中国去,然后在自家制造“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这样中国和日本才能“成
为同一条供应链的伙伴。”
  中国这辆推土机对消费者来说确是天上掉下的礼物。2004年10月4日FO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