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功秘密

从小学读到博士,加上后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做访问学者,我在学校一共读了二十三年的书。但是到进入跨国公司工作之后,我才发现,在现实中非常有价值的 一些知识,不知道为什么学校却不教。这种感受在我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更加强烈。

我拿的是社会学的博士,所以,看问题也自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比如在美国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谈问题的时候,更多讲得失,他们更多为得失而争,而我们华 人圈的人就喜欢讲对错,经常为谁对谁错争得面红耳赤。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学校不教、但在商业中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部分知 识写出来,让做生意或者说赚钱成为最简单的一种技能,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我始终认为,商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mon sense(常识);而不是什么高技能。我研究过很多伟大企业家的历程,我发现他们大多是一些 把常识做到极至的常人,而不是什么“天才”。

     在这本书中,我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mon sense(常识)归为四点:结果交换,客户价值,商业人格,百分百责任。我觉得任何一个人,掌握了这四点,都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职业商 人。从公司层面上讲,掌握了这四点的公司,执行力大多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过来,很多人勤奋而不成功,很多公司努力而不赚钱,我想,在四个方面一定做得不足 够好。

     这样说会不会显得有点武断?我们以“结果交换”这一部分为例,对上面来做一个小小的说明吧。记得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 在《万历十五年》中,感叹明朝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缺乏数量化管理,大家说话喜欢清谈,喜欢含含糊糊的和气,胡适先生更是直 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差不多”先生,或者叫“圆通大师”。

有学者专门做过研究,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差不多”,而西方人喜欢数量化呢?原因是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逻辑 思维,上帝是原点,一切都从上帝推下来,层层都要讲逻辑,讲明确的递进关系,在每一个时点,都可以往前推到原点,或者往后推到归宿,总之,一切都有明确的 规则。

     而中国人是人际思维,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仁”或“义”,就是一种关联,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因为“仁”也好,“义”也好,讲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互惠,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惠是一种长期的信任 关系,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是不可以过多计较。一个太明确的人,会让人觉得小气,中文中有一个词,叫“斤斤计较”,这个 词有着明显的贬义。

     结果交换这个词的来源,其实并不是一个理论发明,而是我在经营公司的时候,活生生的一个实践。记得有一次,我与一个客户约好下午见面,上午我让助理打电话 确认一下。到中午临出发前,我问他情况如何,他告诉我,打电话了,但电话没有打通。

    相信这样的案例,大家都会碰到,你要求另一个人去做一件事,这个人是去做了,但 这个人强调的是“做”,而不是“做”的结果。就像 上面我的助理一样,他打过电话了,但电话打不通,自然就没有结果。

    但商业上,如果我的助理是外包公司派来的,那我们就是两家公司,两家公司会如何 处理?也许这个助理就会拿不到工资,因为我付钱交换的是“结果”,而不是他的行为。当然,没有行为,自然没有结果,但在商业上,我们没 有人会花钱去购买一个人的行为,我们购买的是结果。

     这个案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在想,在每一个人做事时,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觉得“做”的行为值钱,而不是结果值钱?不错,行为与结果永远是连在一起的,没有 行动就没有结果,但行动与结果之间差多少?

     胡适在描述“差不多”先生时, 总结了“差不多”先生的特点,那就是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 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胡适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小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 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 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差不多”先生长大了,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 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行动与结果这种关系,看起来似乎也“差不多”,但实际上差了很多。记得我在摩托罗拉公司战略部工作时,摩托罗拉战略部门有一句流行的话,那就是把公司竞争 比成一个游戏的话,那么,“product is the name of the game”(产品就是这个游戏的名字)。

     我想,相比公司而言,每个人行为的结果就是这个人提供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没 有结果,这个游戏就无法往下玩。所以,我想,结果对于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每个人而言,基本上就是生存的代名词。而中国人要想成为21世纪的主角,就要走出“差不多”先生的怪 圈结果是用来交换的,而交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精确的衡量”,而不是“差不多”。

     通过这么一段说明,相信大家会理解我所说的“成功常识”,其实就是想提示一个基本的秘密,那就是大多数伟大的企业家,他们成功的秘密并不是因为天才,而是因为他们对“商业常识”近乎痴迷的追求。

     事实上,如果我们有兴趣,就会发现,无论是华人企业领袖李嘉诚,还是沃尔玛创始 人山姆,以及丰田创始人丰田佐吉,他们的成功中,大多是把结果导向、客户价值,商业人格,百分百责任等等这一类“常识”做到极致的人。

     比如李嘉诚,幼年丧父,他在父亲临死前承诺承担起家庭重担,从此之后从一个小学 徒工做起,言必行,行必果,是结果导向的典范。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是全球“客户第一”的榜 样。而丰田佐吉,是日本著名的发明家,他不畏困难,独立进取,鼓励儿子丰田喜一郎另开新业,创立丰田汽车,成为向全球输出管理模式的世界一流公司。

     在研究这些伟大的企业家时,我时常被他们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深深吸引,同时也在想 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如何向他们学习?经过这些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伟大源于专注,奇迹出于积累。专注于结果与 客户价值,专注于商业人格与百分百责任,锁定目标,专注重复,积少成多,伟大与奇迹可能就不远了。




从打工者到老板的三级跳:猎眼看人

本书通过国际化专业猎头机构的视角,全面解析职场新人、职业经理人到老板阶层的三级跳和三个阶段中常见问题的实质分析,提炼出职场常胜将军的方法论、职业经理人永葆青春的密笈以及创业老板快速成功的金钥匙。 “打工完全能够打成老板”,本书的作者这样言词铿镪地对读者说。人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距离大多数人却相当遥远,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远。太多的人,一生都在艰苦卓绝地奋斗,坚忍不拔地拼搏,努力而劳碌地向着失败的方向奔跑,用心血和汗水铺就了一条失败的道路。这是为何?

《猎眼看人》通过一系列职场情境、角色变换和演绎推理,颇具趣味地揭密了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产生了大批的年轻经理人和创业者,这些人充满了热情但是却没有太多经验,急需指导。本书从职业经理人入职前的准备一直到讲到离职后的出路,中间详细说明了经理人入职后首先握到的基本权力、经理人的核心权力、经理人的重要权力、关键权力、经理人行使权力的禁忌、经理人因岗位变动而引起的权力变化以及经理人与老板之间的行权矛盾。不仅如此,该书还通过案例详细说明了经理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你们知道在我们那个上大学的年代不像你们这么丰富多彩。我们那时候除了追女孩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台下暴笑)你们比我们那时候惨,我们傻,老师让我们学啥我们学啥,也不管有没有用;而你们现在明明知道没有用,却还要学,所以比较郁闷。(支持的掌声)当然,除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科除外,因为卢校长在这。(暴笑)你们学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用。(台下再次更暴笑)上大学的我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就长成我这样的,基本上不用考虑本班的战场,没有我的立足之地,我就发展别班的战场,我看上了一个女生,据听说还是北邮50校花之一呢。(笑)你们可别小瞧,50校花之一可了不得,当时我们北邮可有156名女孩呢。(全场爆笑)你说我那时是弱势群体,我能做什么呢,我什么都做不了,最后想出了一招我能做的事:写信。第一封我写了身高1米82体重132斤家在江苏常州,父母是干什么的,家有几个兄弟。这简直就是一份简历,没办法,那时的我没什么只有这些,就给她投了简历。她没有理我。我就开始写第二封信,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我就介绍了一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台下暴笑)我未来会怎么怎么做。。。还是没回音。我就写了第三封,说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不要求你做什么,我只要求你让我默默的喜欢你就好了。(全场暴笑)你知道那时的女生〃纯〃那!(纯音很重,全场笑)三封信就感动了她,她回信给我。我就约她看电 影,看的什么电影我不记得了。之后我们散步,我对她说,要不你嫁给我吧。(全场惊讶)她很惊讶说唐骏你是认真的?我说是,她说好我嫁给你。(更惊讶)就这样,第一次约会,她就嫁给了我,而后我们一起走过了随后的20多个春秋。(全场热烈的掌声) 


争取留学名额 
         我那时在北京邮电上学,花了两年时间考研究生,考了全校第一,当时每个重点院校有两个名额可以保送到美国,但我却没被保上。你们知道我当时是弱势群体,没有什么权利,但我不甘心就这样,然后四处打听,打听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还有一个空的名额,我就去北广找老师,说想把学籍从北邮转到北广来。老师说,你为什么要转到北广来,我说为了中国的传播事业,中国的传播事业太落后了,我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老师说中国的邮电事业比广播事业还要落后,你怎么不推进邮电事业的发展呢。我说我太喜欢广播事业了,想为它献身,那时候的老师〃纯〃那,(全场爆笑)几句话就被我感动了。老师说好吧。经过复杂的转学手续转到了北广,我就向老师说想出国留学,老师怀疑的说你是不是为了出国才转到北广的?我说不是我想出国学人家先进的技术回来武装中国的广播事业。你们知道,那时候的老师〃纯〃那,(更暴笑)他相信了。但是他说,申报名额已经交到国家教育局了,时间已经耽搁了。我就去找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司司长,他说已经审批完了,现在来不及了。我那时候很失望,但我不想放弃,不想以前的努力就这么白费了。你们知道咱们大学生是弱势群体,什么也改变不了,咱们什么都没有,但有的是时间,于是我就想了一个我能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很笨的办法:我开始去国家教育局〃上班〃,上班地点是教育局门口,(台下狂笑)司长早上来上班的时候,我就迎上去说,司长好,来上班了?中午司长出门去对面食堂吃饭的时候,我就说司长吃饭啦,吃好点哈;司长吃饭回来的时候,我就说,司长吃完了,还有点时间,你可以午睡一会;下午下班的时候我说司长下班了。就这样一天两天,司长很奇怪什么时候教育局门口多了个保安,还只给他打招呼。你们知道,人那,不怕被人恨,被人凶,就怕被人盯上,司长开始不得劲了。我倒无所谓,我还有四个月才毕业,这段时间我正好没地方去,就可以天天到教育厅来〃上班〃,感觉也都很气派,来国家教育厅上班(台下暴笑)。到第五天的时候,司长撑不住了,中午我照样说,司长吃完啦,还有点时间可以午睡一下。司长说我不午睡了,你跟我上来一下。进了司长办公室,司长问你干吗的,我就说明了原因。司长什么也没说,第六天我照样过去〃上班〃,中午的时候又被叫进去,司长给了我一堆资料说这些你填一下,我就拿回去填。第七天,司长给了我一张纸,说这是你一直想要的东西,那张纸就是出国留学批准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知道吗,人们需要执着的精神,你就拿出执着的精神给他们看,世上就不怕没有办不成的事。(全场热烈的掌声) 
   
获选全国十大帅哥CEO 
        前一段时间参加鲁豫有约节目,鲁豫说唐骏博士你有这么多头衔我都不知道该叫您哪个,你认为你最重视的,最有价值的是哪个。我说我最有的价值的最有含金量的那个你介绍我时没说出来。鲁豫很奇怪,是哪个?前一阵我被时尚杂志评为全国十大帅哥CEO。这是我认为最有含金量的一个(全场爆笑)。我被评为过全国十大经济人物,全国十大CEO,只要经济方面有关十大的我都被评过,就是时尚方面还是第一次。像我这种没有貌的人能被评为帅哥,我能不激动嘛,这是我人生的一次里程碑,我得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全场笑) 
   
在微软的差异化竞争 
        我进入微软以后,在一万五千人中是倒数第一,在技术方面是最差的,我若在技术与他们竞争,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人,顶多是个高级工程师。我想应该避开和他们正面竞争,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在那五个月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