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产的赤铜所制做的刀剑,是非常锋利的,切割玉石如同削泥一样。所谓神奇的昆吾之剑,就是由这种 

铜打造的。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昆吾山,山上有丰富的赤铜。山中有一种 
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号啕大哭,名称是■蚳, 
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做恶梦。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1n)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 
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w4ng)草①, 
可以毒鱼。 
【注释】①芒草:又作莽草、■草,也可单称为芒,一种有毒性的草,与另一种类似于茅草 

而大一些的芒草是同名异物。可能芒草长得高大如树,所以这里称它为树木,其实是草。 
【译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座葌山。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 
流入伊水。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石青、雄黄。山中有一种树 
木,形状像棠梨树而叶子是红色的,名称是芒草,能够毒死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译文】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是座独苏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而到处是 
水流。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 
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蔓渠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到处是小竹丛。伊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洛水。山中有一种野 
兽,名称是马腹,形状是人一样的面孔虎一样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 
啼哭,是能吃人的。 


凡济山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 
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x()。 
【译文】总计济山山系之首尾,自辉诸山起到蔓渠山止,一共九座山, 
途经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人的面孔鸟的身子。祭祀山神要 
用毛物作祭品,再用一块吉玉,把这些投向山谷而不用米祀神。 


中次三(经)[山]萯(b6i)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y()琈 
之玉,其阴多赭(zh7)、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 
状如茜(qi4n)如举①。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xi4n) 
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茜:茜草,一种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是黄红色,可作染料。举:即榉柳,落 

叶乔木,生长得又快又高大,木材坚实,用途很广。 

 【译文】中央第三列山系萯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敖岸山,山南面多出 
产■琈玉,山北面多出产赭石、黄金。天神熏池住在这里。这座山还常常生 
出美玉来。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奔腾的黄河和葱郁的丛林,它们的形状好像 
是茜草和榉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白鹿却长着四只角,名称是 
夫诸,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水灾。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①。北望河曲,是多(驾)[鴐 
(ji1)]鸟②。南望墠(ti2n)渚,禹父之所化③,是多仆累、蒲卢④。■ 
(sh5n)武罗司之⑤,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⑥,而穿耳以鐻(q*) 
⑦,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7n)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 
中有鸟焉,名曰鴢(y3o),其状如凫(f*),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有草焉,其状如葌(ji1n),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g3o)本⑧,名 
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注释】①密都:隐密深邃的都邑。②鴐鸟:即鴐鹅,俗称野鹅。③禹父:指大禹的父亲鲧 

(g(n)。相传禹是夏朝的开国国王。④仆累:即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栖息于潮湿的地方。蒲卢: 

一种具有圆形贝壳的软体动物,属蛤(g6)、蚌之类。⑤■:一说是神鬼,即鬼中的神灵;一说是山 

神。⑥要:“腰”的本字。⑦鐻:金银制成的耳环。⑧藁本:也叫抚芎(xi#ng)、西芎,一种香草, 

根茎含挥发油,可作药用。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青要山,确实是天帝的密都。从青要山上向 
北可以望见黄河的弯曲处,这里有许多野鹅。从青要山向南可以望见墠渚, 
是大禹的父亲鲧变化成为黄熊的地方,这里有很多蜗牛、蒲卢。山神武罗掌 
管着这里,这位山神的形貌是人的面孔却浑身长着豹子一样的斑纹,细小的 
腰身洁白的牙齿,而且耳朵上穿挂着金银环,发出的声音像玉石碰击作响。 
这座青要山,适宜女子居住。畛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山中 
有一种禽鸟,名称是鴢,形状像野鸭子,青色的身子却是浅红色的眼睛深红 
色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多生孩子。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形状像兰草, 
却是四方形的茎干黄色的花朵、红色的果实,根部像藁本的根,名称是荀草, 
服用它就能使人的肤色洁白漂亮。 


 又东十里,曰騩(gu9)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y()琈之玉。正 
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①,其状如豚(t*n)而赤文,服 
之不畏雷,可以御兵②。 
 【注释】①飞鱼:与上文所述飞鱼的形状不同,当为同名异物。②兵:指兵器的锋刃。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騩山,山上盛产味道甜美的枣子,山北阴面 
还盛产■琈玉。正回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许多 
飞鱼,形状像小猪却浑身是红色斑纹,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怕打雷,还可 
以辟兵器。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荆]之木①。 
滽滽(r¥ngr¥ng)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注释】①蔓荆:一种灌木,长在水边,苗茎蔓延,高一丈多,六月开红白色花,九月结成 

的果实上有黑斑,冬天则叶子凋落。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宜苏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繁茂的蔓荆。滽滽水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 
黄色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①。是山 
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②,其状 
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b6i)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注释】①都:汇聚。②吉神:对神的美称,即善神的意思。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和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而到处是瑶、 
碧一类的美玉,确实是黄河中的九条水源所汇聚的地方。这座山盘旋回转了 
五层,有九条水从这里发源,然后汇合起来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苍玉。 
吉神泰逢主管这座山,他的形貌像人却长着虎一样的尾巴,喜欢住在萯山向 
阳的南面,出入时都有闪光。泰逢这位吉神能兴起风云。 


凡萯(b6i)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 
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m()羊副(p@)①,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 
雄鸡瘗(y@)之。糈(x()用稌(t*)。 
【注释】①副:裂开,剖开。 
【译文】总计萯山山系之首尾,自敖岸山起到和山止,一共五座山,途 
经四百四十里。祭祀诸山山神:泰逢、熏池、武罗三位神都是把一只公羊劈 
开来祭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其余二位山神是用一只公鸡献祭后埋入地 
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中次四(经)[山]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汵](j9n)石①。 
【注释】①汵石:一种柔软如泥的石头。 
【译文】中央第四列山系厘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鹿蹄山,山上盛产玉, 
山下盛产金。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汵石。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ru3n)石①。有兽焉,其状如貉(h6) 
而人目②,其名曰貉(y0n)。虢(gu¥)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 
(ru3n)石③。 
【注释】①礝:也写成“碝”、“瓀”。礝石是次于玉一等的美石。白色的礝石如冰一样透 

明,而水中的礝石是红色的。②貉:也叫狗獾,是一种野兽。外形像狐狸而体态较肥胖,尾巴较短, 

尾毛蓬松,耳朵短而圆,两颊有长毛,体色棕灰。③瓀石:就是礝石。 
【译文】往西五十里,是座扶猪山,山上到处是礝石。山中有一种野兽, 
形状像貉却长着人的眼睛,名称是■。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 
水,水中有很多礝石。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s#u)①。有兽焉, 
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x9)渠。滽滽(r¥ngr¥ng) 
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ji6),其状如獳(n^u)犬 
而有鳞②,其毛如彘(zh@)鬣(li6)。 
【注释】①蒐:即茅蒐,现在称作茜(qi4n)草。它的根是紫红色,可作染料,并能入药。 

②獳犬:发怒样子的狗。 
【译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厘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 
茂密的茜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发出的声音 
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名称是犀渠。滽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 
流入伊水。这里还有一种野兽,名称是■,形状像獳犬却全身有鳞甲,长在 
鳞甲间的毛像猪鬃一样。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穀)[榖(g^u)],多涂石①,其上多 
■(y()琈之玉。 
【注释】①涂石:就是上文所说的汵石,石质如泥一样柔软。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茂密的构树,盛产涂石,山上 
还有许多■琈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 
流注于洛。其中多粒▁i2n)羊。有木焉,其状如樗(ch&),其叶如桐而 
荚实,其名曰茇(b2)①,可以毒鱼。 
【注释】①茇:学者认为“茇”可能是“芫”的误写。芫即芫华,也叫芫花,是一种落叶灌 

木,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蕾可入药,根茎有毒性。 
【译文】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铜。滔 
雕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山中有许多粒颉I街谢褂幸恢质鳌
木,形状像臭椿树,叶子像梧桐叶而结出带荚的果实,名称是茇,是能毒死 
鱼的。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白边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盛产石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 

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①,名曰葶(t0ng) 
苧(n@ng),可以毒鱼。 
【注释】①苏:即紫苏,又叫山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干呈方形,叶子紫红色。枝、叶、 

茎、果都可作药用。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熊耳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树,山下是茂密 
的棕树。浮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还 
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苏草而开红花,名称是葶苧,是能毒死 
鱼的。 


又西三百里,曰牡(m()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m6i)。 
其兽多■(zu¥)牛、粒▁i2n)羊,鸟多赤鷩(b9e)①。 
【注释】①赤鷩:即鷩雉,也叫锦鸡,像野鸡而小一些,冠子羽毛都很美,五色艳丽。和上 

文所说的赤鷩同属野鸡的种类,形状大同小异,故名称上也往往混同。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牡山,山上到处是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 
山下到处是竹箭、竹■之类的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粒蜃疃啵菽瘛
以赤鷩最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hu1n)举之山。雒(lu^)水出焉,而东北流 
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①。此二山者,洛间也。 
【注释】①其中:指玄扈山中。据《水经注·洛水》,知玄扈水发源于玄扈山。可见,此处 

是有省文的。马肠:即上文所说的怪兽马腹,人面虎身,叫声如婴儿哭,吃人。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讙举山。雒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 
北流入玄扈水。玄扈山中生有很多马肠这样的怪物。在讙举山与玄扈山之 
间,夹着一条洛水。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 
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x(),以采衣(y@)之①。 
【注释】①衣:用作动词,穿的意思。这里是包裹的意思。 
【译文】总计厘山山系之首尾,自鹿蹄山起到玄扈山止,一共九座山, 
途经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而兽的身子。祭祀山 
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白色鸡献祭,祀神不用米,用彩色帛把鸡包裹起来。 


中次五(经)[山]薄山之首,曰苟(床)[林]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译文】中央第五列山系薄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苟林山,不生长花草 
树木,到处是奇形怪状的石头。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穀)[榖](g^u)、柞(zu^)①,其草多 
■(zh*)、芫②。其阳多■(y()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 

多■(d@)鸟,其状如枭(xi1o)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鹿],食之 
已垫③。 
【注释】①柞:柞树,也叫蒙子树、凿刺树、冬青,常绿灌木,初秋开花,雌雄异株,花小, 

黄白色,浆果小球形,黑色。②■:即山蓟,是一种可作药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