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熬糨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笑熬糨糊-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瑜曾经这样叙述他和鲁肃的交情:当年我和鲁肃一起做生意,他出本钱,分账的时候我却拿了大头,鲁肃不怪我贪,因为他知道我穷;我们兄弟一起出去打架,我总是第一个逃跑,他不怪我胆子小,因为他知道我有老母要赡养……
  但鲁肃自己也有妈要养啊,为什么鲁肃不跑,偏偏逃跑的是周瑜呢?这只有一个答案了,就是周瑜打架不是很厉害。事实上,从小周瑜身子就比较孱弱,别说打架,走路长了都要喘气。他后来做了大都督,擅长的是计谋,并不是厮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打架不厉害的周瑜同时心胸并不宽广,也是众所周知的,这就完全解释得通为什么到了建安五年他才推荐鲁肃出仕了。
  那年,孙策死于非命,临死托孤,将印绶交给了孙权,同时,张昭和周瑜成了顾命大臣。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周瑜才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司令员,把军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鲁肃是周瑜的好朋友,外面风传他的文韬武略都在周瑜之上,不把他推荐给自己的主子,他过意不去;但推荐早了,自己的屁股如果还没坐稳,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大家都是明白人,所以,孙策一死,鲁肃在家里叹息道:“我终于可以当官了。”不到三天,周瑜就喜气洋洋地来到鲁肃家里,对他说:“老鲁啊,兄弟给你带来好消息了,你猜猜是什么?”
  鲁肃指着周瑜,笑呵呵地说:“我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呵呵,我都快等不及了。周郎啊周郎,要不是孙策死掉,是不是我得等到胡子白了?”
  周瑜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讪讪地说:“倒也不至于哈,总之,这个这个,机会总会有的,现在,请跟我来吧。”
  后人有云:好心有好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假使鲁肃不认识周瑜,说不定早就被孙策招至麾下了,但别人知道他们是好朋友,谁好意思越过周瑜直接推荐鲁肃呢?
  七心海棠
  一位叫“身是客”的网友用七心海棠来比喻鲁肃,他(她)说:话说自吴大胜魏,孙权春风得意骨头轻,玩兴大发,想作弄一下鲁肃,有日见肃至,“权乃下马立侍之”。众将皆大为惊异,孙权笑嘻嘻附耳问肃:“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肃答“不算”,权不解:“这还不算?莫非要帮你倒洗脚水才令你感到荣耀?”肃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权抚掌大笑。一个老实巴交的人突然卖起乖讨起巧来,读到此节,吾当时感受,真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脑中突然涌现“七心海棠”。(注:金庸小说中,七心海棠无色无味,其毒无比,防不胜防,杀人于无形。)
  其实,这不过是鲁肃的一个高级马屁而已。在汉末及三国年代,这种马屁数不胜数,话说回来,这种马屁拍起来需要非常高的技巧,一般适合在乱世来拍。比如刘备,一次醉酒和庞统吵架,事后,刘备问庞统:你说咱俩谁错了?庞统说:都有错。刘备只好哈哈一笑,遮掩过去。换成朱元璋或者赵匡胤,就不会有这么客气了。
  假使孙权某日破蜀灭魏,一统天下,威加海内,成了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王的时候,再拍类似的马屁就不灵光了,甚至被杀头的可能性都存在。因为在乱世,有帝王欲的人都很爱才,至少都要做出爱才的姿态,所以能容忍部下稍微过分一点的玩笑。
  鲁肃是在建安五年归(这个“归”字又指女孩出嫁,读者诸君不可不察啊)了孙权,犹如漂亮女生找到了情郎,两个人柔情蜜意,卿卿我我,甚至连床夜话,颇有一段甜蜜时光,但一到鲁肃讨不回荆州,孙权马上翻脸,搞得鲁肃两股战战。所谓伴君如伴虎,枭雄之威,有甚于孙权者。
  其实,那天周瑜带鲁肃见孙权的时候,就注定了鲁肃的命运,作为三分天下最弱势的一方,孙权想讨个主意,但鲁肃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说:曹操看来是破不了的,汉室复兴也是没指望的,您老只能老老实实地守住江东,别多想了。
  果然,孙权一辈子也就老实了,一点想法都没有。如果诸葛亮“归”了孙权,他会不会也像给刘备出主意那样,劝孙权早晚一展风采,打到江北去呢?
  真正的七心海棠意思是这样的:鲁肃看起来敦厚老实,但实际上一无所能,这才是最毒最毒的啊。
  好老师
  建安初年,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在隆中了。诸葛亮最喜欢的有三件事,按顺序讲是这样的:一、聊天;二、不读书;三、睡觉。
  睡觉大部分是不得不为,每个人都要睡,但诸葛亮有点特别,别人一天只睡四个时辰,他却要睡上六个时辰,整天眯着眼,睡不醒的样子,遭到很多人的耻笑。
  十二岁那年,诸葛亮的同学中有人看到他上课的时候也敢于睡觉,终于忍不住了,向老师告状。这位同学没想到,老师也不是瞎子,难道看不到诸葛亮上课睡觉吗?压根就是不想管而已。那个告状的同学见老师不理会自己的“状子”,以为得到了可以上课睡觉的许可,也效起颦来,趴在桌子上流起了哈喇子。没想到,他刚一睡倒,脑袋上立刻挨了老师一戒尺,登时起了一颗栗子大的包。
  “难道上课可以睡觉的吗?”老师怒吼。
  “可是……”
  “没什么‘可是’,明天让你家长来一下。”老师虎着脸说。
  那同学不敢再说什么,嘟嘟哝哝地摊开了书,读起了“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说诸葛亮不读书也冤枉了他,不过他的读书方式和别人不大一样。有一些书,老师要求学生全部背诵下来,再慢慢给他们讲述。可诸葛亮从来没背过任何一本书,有的时候,老师提问到他,比如,老师问:“阿亮,你给大家分析一下《孟子》吧。”诸葛亮就懒洋洋地站起来说:“这本书写得不错。”老师也不说什么,就让他坐下了。如果别的同学也这么说,手心当然要被打肿,加厚一倍。
  最让其他同学看不过眼的,就是诸葛亮喜欢聊天,天南海北,无论对象,想到哪说到哪,根本不管对方受得了受不了,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噪音发射器”。
  经常有同学举手:“报告老师,噪音发射器又向我发射了。”
  老师却总是笑眯眯地问:“他说什么了呀?”
  “报告老师,我听不懂。”
  “听不懂?多听听不就懂了?坐下。”这通常是老师给告状者最后的回答。
  终于有一天,所有的同学都起来造反,他们一起站到桌子上,对老师高喊:“老师偏心,老师偏心……”
  老师的脸红了白,白了红,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大怒道:“都给我下来。”
  “给我们一个下来的理由先,”领头的同学说,“起码告诉我们,为什么那么偏袒诸葛亮?”
  老师无奈,只好说了真话:“诸葛亮是要做大事的,他将来哪有时间睡觉、胡闹啊,你们就可怜可怜他吧。
  难为隐士
  诸葛亮长大以后,身边只有三个朋友,分别是颍川徐庶(字元直)、石韬(字广元)和汝南孟建(字公威)。建安初年,几个人都只有二十几岁,当真是意气风发,风华绝代,粪土当下万户侯。
  “其实呢,”诸葛亮对他的三个朋友说,“我是不太愿意做官的,我最想做的是隐士。”
  徐庶微微一笑道:“阿亮你开玩笑吧,凭咱们的本事,自然还是做官的好,不为自己也为老百姓啊。出将入相寻常事,莫笑我辈狂傲人。”
  一句诗念出,石韬、孟建脸上都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诸葛亮却哈哈一笑,道:“三位如果做官,做到刺史、郡守是不成问题的。”(注:后来三人出仕,徐庶为右中郎将,石韬官至郡守,孟建任凉州刺史,果然被诸葛亮言中,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那你呢?”石韬忍不住问。
  诸葛亮笑笑,道:“我现在倒想找个办法,能避免出山,可惜未必有什么好主意啊。”
  孟建不服:“做隐士是为了什么?不是有一句诗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吗?”
  徐庶大喊:“你犯规了,这是唐朝李白的诗,李白这会儿还没出生呢,哈哈。”
  孟建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最近嘴上总少个把门的。可是我还不明白,阿亮为什么要做隐士不想做官呢?”
  诸葛亮羽扇轻摇,叹道:“名利于我如浮云。”
  徐庶道:“可是你别忘了,古来的那些隐士可一个比一个有名啊,没一个是默默无闻的。”
  石韬道:“这是一个悖论,真正默默无闻的隐士你自然不会知道,出名的隐士还叫隐士吗?哈哈,你实在太过分了。”
  孟建问诸葛亮:“你倒是想做出名的隐士呢?还是做不出名的隐士?”
  诸葛亮愣了一愣,半天回答不出来,汗已经下来了,最后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嘟囔:“我,我当然是想做不出名的隐士了。”
  “可惜啊,你已经很有名了,”徐庶道,“想做不出名的隐士,来不及了。这可不像上网,换个ID就可以重新来过。”
  诸葛亮终于笑了出来:“你也犯规了,哈哈,连上网都说出来了。”
  “该死,”徐庶打了自己一下,“但你确实来不及了。”
  诸葛亮悲鸣道:“我实在太苦,连做隐士的资格都没有了,唉。”
  后现代美
  诸葛亮年老的时候,并没有后悔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但在当时,却是因为几句玩笑不得不娶。
  众所周知,黄承彦的女儿长得十分地与众不同。在荆州,提起黄承彦的女儿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一天,黄承彦的老婆到郊外去踏青,看见一个画家在写生,那画家也是作怪,居然在青青草地上虚拟了一个少女形象,那少女画得奇形怪状,很毕加索。黄承彦的老婆无法理解,问画家:“你画的什么啊,就能看出个人形来,要不是画的裸体,都看不出公母来。”
  画家说:“不懂艺术就不要乱讲。”
  黄承彦的老婆说:“这跟艺术有什么关系?你这是糟蹋人哩。”
  画家说:“说你不懂就不要装懂,我这画的是后现代美。”
  黄承彦的老婆忽然呆住了,良久,才缓缓地说道:“原来这也叫美啊。我把长得和画里一模一样的女儿嫁给你,你会答应吗?”
  画家十分恼火,道:“我不相信你的女儿会长成这样。”
  黄承彦的老婆道:“不敢要就算了,你这就是典型的叶公好龙。”
  画家似乎下了狠心:“我有什么不敢要?明天就抬过来吧。”
  如你所知,这个画家就是诸葛亮。他自己也没想到,闲极无聊出去写生居然写回来一个老婆。第二天黄承彦的老婆就忙不迭地把女儿用一顶小轿抬到了诸葛亮家。新娘一下轿子,就给婆家人来了一个万福,诸葛亮的娘当时就被惊死了。
  后人形容这桩婚姻的时候,说诸葛家那天是“娶一个媳妇,丢一个媳妇”。娶的自然是黄承彦的女儿,吓死的就是诸葛亮的妈。
  诸葛亮自己也很后悔,并且从此恨起了所有的后现代艺术。二十年后,诸葛亮在蜀国做丞相,就下令所有的画家替自己的老婆画肖像,只要有后现代嫌疑的统统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并剥夺作画权利终身。
  但是结婚以后,诸葛亮发现了娶丑老婆的几大好处:第一,非常省灯油,到晚上想点灯的话需要极大的勇气;第二,可以增加社会活动时间,因为白天待在家里同样需要极大的勇气;第三,对修道有好处——这个就不具体解释了,不懂的人可以找机会自己去体会。
  后人在总结诸葛亮事业成功的经验时,把大部分功劳都归功在他老婆身上。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话,一个丑老婆是必不可少的。
  媒婆的嘴
  关于诸葛亮娶黄承彦的女儿做老婆的事,民间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说法是诸葛亮上了媒婆的当。这个版本和其他许多民间故事大同小异,说是诸葛亮在答应了黄承彦的老婆以后,总是放心不下,暗中派一个自己信得着的媒婆去侦察一番,并许诺给媒婆一笔不菲的信息费。
  黄承彦的老婆自然不是吃素的,虽然得到了诸葛亮的承诺,但在女儿真的嫁出去之前,她也放心不下,早就在诸葛亮身边安排了眼线,所以很顺利地将媒婆“请”到了自己家里。
  黄承彦的老婆对媒婆说:“其实,我女儿到底长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亮给了你多少钱。”
  媒婆也是明白人,对黄承彦老婆的意思焉能不懂,所以反过来说:“诸葛亮给了我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给我多少钱。”
  听了这话,黄承彦的老婆舒展了紧锁的眉头,说道:“我能给你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女儿能嫁出去了。”
  要知道,黄承彦女儿的婚事是当时的四大难题之一,谁也没想到,解决这个难题的居然是一个让很多人看不上眼的媒婆。
  媒婆拿了黄承彦老婆给她的,足足是诸葛亮答应的两倍以上的价钱,回到诸葛亮家里,口角春风一番,把黄承彦的女儿说得天花乱坠,诸葛亮这才最后下了结婚的决心。
  婚姻有的时候并不是由当事人决定的,它更多地来自周围人的热心撺掇,多少不幸的家庭就这么诞生了。
  我曾经讲到过,黄承彦的女儿到诸葛亮家,刚一下轿,就吓死了诸葛亮的妈。这也不能完全怪小黄,因为诸葛亮的妈心脏本来不大好,一看到她,忍受不了媒婆的描述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导致血流加快,当场造成心脏大面积梗塞,一命呜呼,可以说诸葛亮的妈心理承受能力也实在太差了。
  黄承彦的女儿嫁给诸葛亮后名扬千古,一方面是因为这女人很有智慧,另一方面是因为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塑造了自己典型的好媳妇形象。
  其实,诸葛黄氏承担所有的家务也是出于不得已,因为她的外貌太过吓人,没有人有勇气到她家里打工。请不到佣人怎么办?诸葛黄氏只好自己全面承包了。
  军事地图
  对于诸葛亮把黄承彦的女儿一夜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