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开发创造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典诵读开发创造力-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且通过经典诵读的方法完全启动,利用中国的语言,利用中国的文字启动以后,使我们的智慧达到一种大开的状态。
      日本有位博士江本胜,他在给水做科学实验的时候,在500倍的放大镜和500倍的摄影机下面,他捕捉到冰化成水的那一刹那的图片,就是中国的“水”字,跟中国“水”字的篆体字,跟中国“水”字的甲骨文字形完全一模一样。说明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七千年以前发明文字的时候,全部都是“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的慧观慧视,是左右大脑整体运用的结果,而并不是后来我们仅仅单纯用左脑功能产生的。江本胜有一本《水知道答案》的书中,揭示了只要把善正德的内容给予水,水就能够结出美丽的图画、图文和图片。这个美丽的图片,就给人带来健康,而且老子在五千言当中揭示了,人都是有善粒子的,这个善粒子就在每个人的细胞当中,所以,德慧智的教育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只要给孩子们、给我们自己善正德的经典诵读,包括那些字的图形,她都能够改变我们自己的生命。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文化当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中国古代的文化,就是教育人们达到天人合一。比如“思想”的“思”字,现在的“思”字是个“田”。冥思苦想,“冥思”的意思,在早期是垂帘内视,将自己的天门打开与天连接,将自己的心、大脑和天这三重关系,连接成为一个“一”,在这里面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才叫“恖”。“想”,是“心”着了“相”,被后天智识想象的有相物质束缚住了,那才会“苦想”。苦想的时候,找不到答案;而冥思,常常能够找到最准确的答案,这也是智能教育和慧性教育在中国古代非常清晰的一个分水岭,我们要珍惜更多的冥思状态,而减少自己的苦想状态。现在的应试教育,基本都是逼着孩子们进入苦想,保持苦想,而甚少启迪孩子们去主动冥思。
      实际上,西方教育特别注重这一点,在初中之前,保护孩子们的自主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思维,常常不是强迫他们学习数理化。在西方学校里面,报数理化爱好组的人寥寥无几,报音乐、足球运动、绘画的孩子们比比皆是,他们主动保护孩子的慧性正常形成。他们的直觉和灵感,常常比我们现代中国人要敏锐得多。爱迪生就是这样,他是在西方土壤上诞生的,他的发明创造是世界一流的,他的体会是: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我们常常不顾及1%的灵感,甚至把1%的灵感删除掉,而单纯地提倡付出99%的汗水,这样做的结果,是把我们的精气神白白地消耗,导致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教学资源被侵占,没有达到真正培养人才的目的。
      数学大师希波尔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唯有爱因斯坦说出了空间和时间最有卓识、最深刻的东西,这是因为一切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有学过。”爱因斯坦从来没有接触过,他才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发现,因为一旦智识过多的堆积和掌握,就会成为难以攻破的壁垒。爱因斯坦对教育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所谓的教育,那就是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记以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教育。”可见,世界各国应试教育当中所学的知识,在人类生命和智慧创造力的运用上面,基本上只是一种规范性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创造的动力。这一点,我们掌握了祖先的理论以后,就很容易在我们自己体内进行实践,在家庭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把握,不要用智能的教育方法将孩子教笨了,而是要用祖先们的大慧大智同步开启智和慧,并且用德的品质、品格驾驭智和慧,使我们孩子们新的一代进入人类最佳的状态。
      有些人,可能不相信诵读经典可以治病。中国古代文字上就记载了音乐,只要准确地找出了自己准确的音以后,就乐,乐与五臓、乐与精气神、乐与自己的心肝脾肾肺,它都能够帮我们调节,这是古代音樂的原意。后来人类不会用自己的音,就开始外求了,去找草,在“樂”字上面加了个“艹”,那就成了中国人离不开的草“藥”,用“藥”来对自己进行调理了。
      走进中国的文化,很多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的智慧是世界一流的。关于这一点,著名的汉学家、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有个名言: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中国的科学知识水平为西方望尘莫及,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尤其是在十五世纪之前,近代科学赖以发展起来的重大发明创造,有一半来自中国,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绝不只是四大发明,也不是十大发明、一百项发明之类的词语所能概括得了的,不仅是西方人过去不知道这些,中国人自己也不清楚。中国人自己也不清楚,的确是一种悲哀,相反是西方的科学家,瞅准了中国的古文化。
      我跟联合国文教卫的几位专家学者坐在一起,他们都是洋人,黄头发白皮肤的人,在研究中国的文化当中,他们自己都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对中国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表示了不理解,他们认为:孔子的哲学思想,跟他们基督的《圣经》思想在一个水平面上,而老子的思想那才是真正人类最优秀文化。为什么没有提倡老子的思想,却只是提倡孔子的思想,他们认为老子的五千言是对整个人类精神灵魂约会的一份请帖,只要诵读《老子》,就会获得精神的营养,就能够和老子进行精神的交流和沟通,他就会赐予你智慧。这是西方人的认知。中国人现在仅盯着现实,看成就,看成绩,没有观察到中国道德根文化所诞生的智慧,才是中国在历史上屡次多次超越世界各民族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认识上必须要超越自己,接续自己民族的根文化。这个机会和机遇已经到来了,我在国内将这些感受告诉大家,也是希望大家都能参与。
      汤因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段话:“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为什么外国学者能够有这样旗帜鲜明而大胆的结论呢?因为他们研究和接受的不是现代的中国文化,而是中国的根文化,特别是老子所代表的道德根文化,他们知道这里面是一个培育了中国独特思维方法的智慧同运的文化。中华民族,应当尽快将自己祖先大慧大智的文化和思维方法充分开发出来,在我们自己身上加以运用,在孩子们身上普遍进行运用,那么汤因比这个预言,可能就会在我们的眼前真实不虚地实现。
      我们认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慧识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创作力,一定要注意在中国传统根文化的模式框架下,传道要传正道,修证修习道德根文化,授业要将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反观内视的诵读方法运用到经典诵读当中去;同时,运用这个开慧益智的方法,减轻孩子们在应试教育当中的压力,保护他们的慧性不至于过早地被掐灭。我们把握住了慧识思维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应试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老子的唯德辩证法思想、三生万物分析论、执中守一慧智同运的思维方法,在21世纪必将会成为全世界文化和教育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抱有充分信心的,我相信大家也能够产生共鸣。
      最后,祝愿众多的天才在50%的慧识、50%的智识汗水中顺利诞生,提升我们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重新站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前列。
      谢谢大家!
      现场答疑:
      提问:请熊先生,再讲一讲诵读的方法吧。
      解答:
      '播放视频资料'大家先看一看,我再带着大家体会一下,中国的文化特点有点奇怪,非要老师口传心授,才容易学进去。哪怕自己跟着老师做一遍,可能再实践的时候,效果就产生了。有时如果你只是看图像、看文字,自己去实践,常常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进入最佳的状态。所以,根据刘总的提议,在这里现场带着爱好者们一起实践、感悟一下,跟着我做,跟着我观诵。台湾的王财贵教授,他有个口号是:跟我念,跟我读。我的观点是:跟着我内观诵读,去体悟。
      我们把老子《德道经》五千言当中的“道篇第一章”,完整地一起实践一下。希望大家一定要开口诵读,只要开口,体会这个音,并且同时在相关的部位观察这个字,观察这个文,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实践效果。这个掌握好以后,我们内部的精气神同步在音当中谐振。掌握了,就跟着我的导引来做,稍稍地收一下眼睛,不要睁得太大,在大脑的中央,观“道”字,跟着我诵:“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一句要注意,加上顶门了。“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皦。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观这个“门”字时,想象我们打开地气,从这个门里进到自己的腹腔里面来,微微地把肛门收一收,接受这个地气。
      因为人接受地气的能力,从14岁以后就关闭了,现在需要主动地把这个门打开。在内观诵读的过程当中,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观这个位置。把位置把握好了以后,再去观字。字一旦能够观出来,就是进入了图文思维的第一个阶段,会越来越明亮,也就成了我们体内的“内文明”。要用甲骨文、小篆文,没有用汉字,为什么?《易经》里面说的很清楚,文代表了能量流的一种激活,成型构型,这是中国字的一个特点。虽然后来变化成了汉字,但它还是带着文的特性,在体内观文,就能放出光明,内文明而天下定,内天下就完全发生改变。
      大家回去后,根据这个步骤,可以自己实践。特别在有孩子的家庭里,大人太忙,没时间实践,请指导自己的孩子实践,那么孩子会终身受益的。
      这个问题解答到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