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朝野史-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衣一袭,拜为博士。
叔孙通谢恩回家,遇着罢归一班诸生,对他说道:“先生
说话何以如此阿谀?”叔孙通答道:“如我不巧言掩饰,也难
免于虎口!如今此地也住不得。”说罢,便弃官逃归薛地去了。

二世自听叔孙通之言,心中稍安。过了几时,又有使者由
东方来,二世又问他:“外间如何?”此使者已打听得谒者、
儒生历次对答情形,明知直言必至得罪,遂假说道:“外间虽
有群盗,守尉正在追拿。现将全数捕获,陛下无庸忧虑!”二
世大喜,依旧恣意游乐,置之不理。一班朝臣见二世如此忌讳,
了无人敢将外间乱事报闻。
直到二世二年冬十月,有探子报告:“周文领兵数十万,
直至戏地。”群臣见敌兵已近,难再隐瞒,方行奏知。二世听
得,如半天下个霹雳,不觉大惊!赶紧召集朝臣会议。大家面
面相觑,正在无法可想,旁有少府章邯出班奏道:“现在贼势
已迫,要发近县之兵,恐来不及。只有骊山犯罪作工之人甚多,
望陛下尽赦其罪,给与兵器,前往攻击。”二世准奏,下调大
赦天下。即命章邯为将军,将骊山役徒编成军队,带往抵敌。
却说楚兵虽多,大抵乌合之众,未经训练。加以兵器不足,
一路上未逢大敌,所以不至挫败。此番遇着章邯,所领兵也有·62·
十余万,都是犯人出身,喜得遇赦,便拼命前进。兼以兵器犀
利,所以周文连战连败,一直退到曹阳地方驻扎。章邯追至,
周文拒战,又复大败。走到渑池,周文见势穷力竭,拔剑自刎
而死。兵士无主,便四处溃散。二世听得章邯战胜,更添派长
史司马欣、董翳帮同章邯,进击群盗去了。
此时,陈胜所遣之武臣皆同邵骚、张耳、陈余带兵三千人,
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张耳、陈余往诸县劝谕其豪杰,晓以利害。
豪杰听从,遂占了赵地十城。将守城官吏杀死,收聚士卒,得
兵数万人,诸将共尊武臣为武信君,遣人招安。各城俱用兵拒
守,不肯投降。武臣乃引兵东北攻范阳。
范阳人蒯彻,为人利口,巧于言语。学得战国纵横之术,
便想显其才能。见武臣兵队将到范阳,县令徐公正在预备防守
抵敌,蒯彻遂往见县令,说道:“臣乃范阳百姓蒯彻是也。窃
忧公将死,故来吊公。但是贺公得彻,又有生路。”徐公便问
其故。蒯彻答道:“足下为县令已十余年,平日百姓被公刑杀
者甚多。其人家族非无慈父孝子,意欲杀公报仇。所以不敢下
手,因畏秦法严密。今天下大乱,秦法已是不行。此等慈父孝
子必将争先杀公,既可报怨,又可成名,故彻特来吊公。现闻
赵武信君兵不日将至,君若坚守范阳,范阳人民必然杀公投降。
君急遣臣往见武信君,可以转祸为福,故又贺公得生!”徐公
听了,拜谢,便预备车马,送蒯彻前往。
蒯彻见了武臣,说道:“足下必待战胜而后得地,攻破而
后得城,未免费事!臣有一计,可使不战而得地,不攻而得城,
传檄而定千里,足下愿闻之否?”武臣道:“此计若何””蒯
彻道:“范阳县令徐公,本系秦臣。闻有敌兵,理应率领兵士
守城拒敌。无奈其人畏死,而又贪恋禄位,欲先举城投降足下。
足下若因彼是秦之官吏,照前十城办法将徐公诛杀,则此外各·63·
城官吏皆以范阳令为戒,一律誓死坚守。足下虽欲攻之,不易
破也。为足下计,何不持侯印以授范阳令,使范阳令乘坐朱轮
华毂之车,游行燕、赵郭外?燕、赵人见之,必然不战而降。
”武臣听从其计,遂以车三百辆,骑兵二百人,使蒯彻持侯印
往赐徐公。于是,赵地各城官吏,闻此消息,争来降附。不费
一箭,不杀一人,竟得了三十余城。却全赖蒯彻之计,辩士的
口才也就可畏!
张耳、陈余既助武臣定了赵地,到得邯郸,闻得周文领兵
入关,行至戏地,被章邯击退。又闻诸将为陈王占地立功,多
被谗杀。二人因陈王不听其计,又不使之为将,心怀怨恨,便
对武臣说道:“将军以兵三千人,取得赵地数十城,又偏在河
北地方,非称王不能镇抚。且陈王近来听信谗言,枉杀诸将,
将军若去回报,恐难免祸!愿将军趁此时机,南面称王,不可
错过。”武臣遂从二人之言,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
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遣一使者回报陈王。
陈王闻说武臣自王,心中大怒,便欲将武臣诸人家族尽行
杀死,一面发兵攻赵。上柱国防君蔡赐谏道:“现在暴秦未灭,
若杀武臣等家族,是又生出一秦。不如遣使贺之,令其从速引
兵攻秦。”陈王依言,乃将武臣诸人家族移入宫中软禁起来。
并封张耳子张敖为成都君。遣使者贺赵王即位,促其发兵入关。
张耳、陈余一见来使,即知陈王意思。便向赵王道:“大
王据赵自立,本非楚意。今遣使来贺,并促我攻秦,乃是陈王
之计。愿王勿发兵,先行招安燕、代,收取河内之地。若能南
据大河,北联燕、代,楚虽胜秦,不能制我。若不胜秦,更当
与我和好。我中立于二国之间,乘机观变,可以得志。”赵王
依二人之计,遂不发兵。使韩广招安燕地,李良招安常山去了。
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64·
第十五回
定燕地韩广自立救赵王厮卒奏功
话说韩广奉赵王武臣之命,招安燕地,所至望风归服,燕
地大定。燕人便对韩广说道:“现在楚、赵皆已有王,燕地虽
小,亦是万乘之国,愿将军自立为王。”韩广辞道:“吾有老
母在赵,今若自立,恐老母为赵王所害。”燕人道:“赵王方
患秦、楚与之为难,无力禁我。况楚国最强,尚不敢害赵王家
族,赵王又安敢害将军家族?”韩广遂依众议,自立为燕王。
后赵王武臣闻之,果然无可奈何,索性做个人情,以燕王家属
护送还燕。
此时六国除楚、赵、燕外,尚有齐、魏二国。齐国系由故
王之后田儋起兵占据称王;魏地亦已由周市平定。燕、赵各国
闻得周市定了魏地,遂各遣使至魏,请周市自立为魏王。周市
执定不肯,说道:“天下昏乱,乃见忠臣。今方并力攻秦,非
立魏王之后不可。”于是周市访知魏公子咎现在楚国,便遣使
者到了陈县,向陈王说知,欲迎公子咎回国,立为魏王。陈王
起初不许,周市又遣使者力请。直至使者往返五次,方得陈王
应允。遂立公子咎为魏王,以周市为魏相。
赵王武臣见燕地不能完全到手,便想就边界上多占地方。
自与张耳、陈余带兵,前到两国交界处驻扎。一日,赵王忽想
亲入燕地打听情形,也不及与张耳、陈余商议,立刻更换衣服,·65·
扮作商人,随身只带数个侍从,悄悄走出营门,从僻路私入燕
界。偏偏时运不佳,正遇燕兵出来放哨,狭路相逢,内中也有
兵士前随韩广由赵国来此,认得赵王武臣,便通知大众,将赵
王一行人等拥到营中,告与燕将知道。燕将见获得赵王,真是
奇货可居,遂把他闭在营内,派兵看管。故意将赵王侍从暗纵
一二人,使他逃回报信。
当日,张耳、陈余正欲往寻赵王议事,询知不在营中,便
令人到处寻觅,毫无踪影,也无人知其去处。正在焦急之际,
恰值从人逃回,告诉一切。张耳、陈余闻赵王被燕将捉去,不
觉大惊!遂选出能言之人,前向燕将游说。并许他金钱宝货,
请将赵王送回。使者奉命前往,燕将听了大笑道:“金钱货物,
燕国尽有,谁人稀罕!汝可回去对他二人说道‘要我放回赵王,
须将赵国土地分割一半与我。不然,我便将赵王杀死’。只此
数语,别无他说。”使者见燕将要求过大,口气又甚强硬,难
于进说,只得依言回报。
张耳、陈余听了使者回报,共商议道:“他欲得赵国一半
土地,万难允许。料想他将此事当做一宗买卖,初次开口,自
然高抬价值,留有他人还价地步。照此看来,割地一事,必不
能免,说不得,只有将边界数城割让与他,赎回赵王,再作道
理。”议定之后,又命使者前往。
谁知,燕将一心拿定须依原议,听使者所说,相差甚远,
心中发怒,便将使者杀死。吩咐随从之人归去报信,说是:“
不照他所主张,此事无庸再提。”张耳、陈余闻得,便又设法
遣人往说,添割几处城池。燕将见二人求王愈急,他愈居奇起
来。只可怜赵国使人,来一个,杀一个,到后弄得无人敢往。
张耳、陈余碰着此种难题,要想救得赵王,赵地去了一半,如
何立国?要想保全赵国,又不能弃却赵王,真是无法可想!·66·
过了数日,忽报赵王武臣安然回来,有一个厮卒御车,直
到营中。他二人出其不意,不觉大喜。读者试想,张耳、陈余
并未应允燕将所要求之事,赵王如何得归?要说是赵王自己逃
回,那燕营中把守得水泄不通,如何能够脱身?原来此一段奇
功,却被一个小小厮卒占了。
说起此厮卒来,平时只在营中砍柴烧火,并无别项本领。
他闻得赵王被燕将掠去,燕将要求过奢,所以未得释归。大众
正在无计可施,他偏想得一法,也不告知张耳、陈余。一日早
起,换过新衣,一身装饰甚是齐整。对他同舍之人说道:“我
今日替诸君往说燕将,即将赵王用车载归,不知诸君意下如
何?”同舍人听了,大家都笑道:“现在因为此事,前往燕营
已有十余人,都被燕将杀死。量汝有何本领能将赵王救回?”
厮卒听说,也不回答,便大踏步一直向燕营而去。到了营前,
命人入内通报。燕将只道又是张耳、陈余所遣使者,心想:“
赵营久无人来,今日又有使者,定是张耳、陈余想到无法,只
好应允我之要求了。”便吩咐唤他进来。
厮卒到得营中,一见燕将,不等他开口,先自问道:“足
下知臣此来,所为何事?”燕将答道:“汝不过欲得赵王回去,
何消说得。”厮卒又道:“足下以为张耳、陈余是何等之人?
”燕将道:“他是贤人。”厮座道:“足下料二人意中何欲?
”燕将道:“他也欲得赵王回去罢了!”厮卒笑道:“足下何
曾知他二人心中所欲,我今率性说个明白。他二人非但不欲赵
王回国,并且希望足下将赵王杀死。”燕将听了,大觉诧异!
便道:“此是何说?”厮卒道:“武臣、张耳、陈余在人,素
无君臣名分。此次合谋取得赵地数十城,在各人本意,都谷南
面称王,岂愿但为卿相而已。不过,因初得土地,人心未定,
不敢便将赵地分为三国。且武臣年纪较长,故先立之为王,以·67·
系人望。现在地方安定,他二人方想瓜分赵地,各自称尊。足
下乃将赵王囚拘,正合其意。他二人表面上说是欲得赵王,心
中实欲燕人杀之,他二人便好将赵地平分,自立为王。一面合
兵借着报仇为名,来取燕地。足下试想,现仅一个赵国尚不将
燕看在眼里,何况出了两个贤王,同心合力,责备燕人杀王之
罪,灭取燕国,易如反掌,是足下拘留赵王,反为燕国之祸,
不如以礼送还赵王,使张耳、陈余一时不能遂意,赵王又感激
足下之德,燕国可保无事。”
赵国厮卒此一篇话,说得燕将点头称善。便将赵王放出,
立刻预备车马,就命厮卒御车送了回去。事后,赵王自然感激
厮卒,重加赏赐,且封以官职。赵王经此危验,有了戒心,便
也回到邯郸。过了一时,忽报李良已定常山,回来复命。赵王
见了,慰劳一番,又命他往太原招安去了。欲知以后如何,且
听下回分解。·68·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刺陈胜庄贾降秦
话说李良奉赵王武臣之命,招安太原,行至石邑,正遇秦
兵防守井陉关,不能前进,此关为著名险要地方。李良正拟遣
兵攻打,守关秦将闻是李良,心想:“此人从前曾作秦官,如
今却降赵国,不如设一计策,以离间其君臣,使之相疑。”乃
修成一书,遣使前往赵营投递,假称是二世皇帝遣来寄与李良。
书中作二世口气,说是:“李良前曾事我,位至大官,备受宠
幸。今闻在赵国为将,若能自知悔过,背赵归秦,当赦其罪,
并有爵赏。”李良将书阅毕,心中疑惑不定。欲待前往攻关,
因地形险恶,随带兵队太少,恐难成功。遂想回至邯郸,面见
赵王,请其添派兵队。主意已定,便传下命令,拔营回去。
一路行来,将近邯郸地方,忽见一大队车马风驰而至,仪
从甚多,俨如王者。李良心想:“一定是赵王出行。”慌忙下
马,俯伏道旁迎驾。及至车马行近,方知不是赵王,却是赵王
之姊出外游宴。偏值王姊大醉,不知李良是位大将,当作寻常
官吏看待,自己安坐车中,但命从人传谕免礼。及至李良立起,
王姊车马已风驰而去。李良对着部下诸将,不觉羞惭满面!
李良素来骄贵,今日当众人前受此耻辱,不但李良心中生
气,即旁观诸将一齐替他不平。中有一人向李良说道:“今天
下纷纷举兵叛秦,才能出众之人,便自称王。将军屡建大功,·69·
尽可自立,何必依人宇下?且赵王平日看待将军何等恭敬,今
日却被女流轻慢!可惜将军盖世英才,遭此玷辱。如今惟有发
兵赶上,杀死此妇,方可雪耻。”李良自得秦将之书,心中已
有叛赵之意,不过还未决定。此时遭人轻视,又被部将用言激
他,不觉老羞成怒,便依言遣兵追杀王姊。自己率领诸将,一
径袭取邯郸。
李良到得城下,邯郸守城人见是自家兵队回来,毫无疑虑,
放他进城。李良引兵入城,直到王宫。所有侍卫人等,因事起
仓猝,未曾防备,无力抵御,李良遂将赵王武臣杀死,又分兵
往杀诸大臣。左丞相邵骚也遭此祸,只有右丞相张耳、大将军
陈余平日广交宾客,耳目众多,消息灵通,早有人来报信,因
得逃出邯郸。一路上收集兵队,得数万人,便想替武臣报仇。
旁有张耳宾客向张耳道:“二君本是魏人,旅居赵地。赵地人
心尚未归附,欲思自立为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