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朝野史-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涉见说韩信不动,只得告辞回楚。·207·
却说蒯彻随韩信在齐,因思:“楚汉战争,胜负未定,现
在韩信已据齐地称王,汉王遣张良来催发兵攻楚,项王亦遣武
涉来说背汉为楚。楚汉二国所以看重韩信者,只因韩信为汉则
汉胜,为楚则楚胜,是天下之权操自韩信。若为韩信打算,最
好暂守中立。既不为楚,亦不为汉,方可长享一国。但默察韩
信之意,却是一心为汉,便想用言词感动,使之醒悟,免被汉
王利用。”蒯彻想罢,遂即入见韩信。
此时韩信身为齐王,自然比前不同,左右侍卫人等甚多。
蒯彻当着众人面前,不便直说,心生一计,故意说道:“臣曾
学相人之术。”韩信听了问道:“先生相法如何?请言大略。
”蒯彻道:“凡人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
断。三种互参,用以相人,万不失一。”韩信赞道:“先生相
法甚是高明,请相寡人,看是如何?”蒯彻道:“乞屏退左右,
以便面陈。”韩信便挥令左右退去。
蒯彻四顾无人,方始说道:“以臣愚见,若相君之面,位
不过封侯而已,又多危险不安。但相君之背,则贵不可言。”
韩信不知蒯彻来下说词,却以为真谈相法,急问:“此是何故?
”蒯彻道:“方今楚、汉分争,天下人民劳苦不息,项王起彭
城乘胜逐北,至于荧阳,威震天下。然兵困京索,三年不进:
汉王领数十万之兵,拒守巩洛,恁借险阻,然而屡战屡败,无
尺寸之功。此二国者,智勇俱困,方今两主之命,系于足下。
足下诚能听臣之计,两不相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则其势
莫敢先动。以足下之贤能,拥甲兵之众,据强齐之地,西并燕
赵,因民之欲,为众请命,四方响应,谁敢不服?然后分割强
大之国,封建诸侯,天下莫不怀德畏威,而相率来朝于齐,此
王霸之业也。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愿足下熟思之!”
韩信听了,方知蒯彻借着看相为名,前来说他。因答道:·208·
“汉王待我甚厚,岂可见利忘义,为此悖德之事?”蒯彻道:
“足下自以为与汉王相得,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当
日张耳、陈余,布衣时为刎颈之交,后因争张黡、陈泽之事,
二人相怨,张耳逃归于汉,借兵东来,杀陈余于泜水上,为天
下所笑!此二人岂非天下之至交?然而终至自相残杀。今足下
欲以忠信固结汉王,纵使君臣极其相得,必不能胜过张耳、陈
余之交谊。至于天下之事,比起张瞋、陈泽更为重大者,不计
其数。由此观之,足下以为汉王必能终始保全者,实大误也!
且臣闻‘勇略震主者必危其身,功盖天下者无可为赏。’足下
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下井陉、诛陈余、服燕定齐、南破
楚兵二十万,阵斩龙且,此所谓勇冠一时,功高天下者也!今
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欲归楚,楚人不信:欲归汉,
汉人恐惧。足下欲持此何归乎?臣窃为足卜危之!”韩信被蒯
彻说得痛切,毛发慷然,心中已动,但尚犹豫未决。因对蒯彻
道:“先生权且休息,容我细思。”删彻退去。
过了数日,蒯彻又见韩信,说道:“凡事当断不断,反受
其乱。愿足下依臣之计,决然行之,勿再疑虑!”蒯彻为韩信
计,可谓切当之极。谁知,韩信此数日中想来想去,到底不忍
背汉。又倚着自己功多,汉王必不夺我齐国,遂不听蒯彻之计。
蒯彻见说韩信不动,心恐韩信杀他,转向汉王处献情。因假作
癫狂,辞别韩信,迳自去了。
楚汉在广武相持数月,楚兵屡次索战,汉兵只是坚守不出。
汉王不时遣兵接应彭越,断绝楚军粮道。又立英布为淮南王,
使之领兵恢复旧地。一面专候韩信兵到,合力破楚。但因:“
太公、吕后尚在楚军,恐项王到了事势危急之时,又将他出来
挟制;更或一时性起,竟被杀害,亦未可知!必须设法救回,
方免顾虑。遂欲趁此楚兵乏粮之际,遣人往说。”汉王想罢,·209·
因命陆贾前往楚军,假作讲和,请将太公、吕后送回,两下各
自罢兵。
陆贾奉命到得楚营,见了项王,面陈来意。项王此时虽然
兵少食尽,心中尚希望武涉能说动韩信,不来攻楚,仍可勉力
支持,岂肯轻易放了太公、吕后,遂辞绝陆贾,不允所请。陆
贾只得回报。汉王见事不成,又欲再遣一人往说。因想起侯公
口才甚好,使命其再往楚军说和。恰好武涉已由齐国回来复命,
备言:“韩信不肯听从,现已引兵来攻!”项王闻言,大惊!
正在踌躇无计,人报:“汉营又遣侯公到来。”项王命其入见。
侯公口如悬河,指陈和战利害,甚是贴切。项王默想:“
自己势穷力竭,汉王既来说和,谅他一时不至背约。借此罢兵,
也是善策。”遂允了侯公之请,定下和约,楚、汉两国以鸿沟
一水为界。鸿沟之东属楚,鸿沟之西属汉。
汉四年九月,楚、汉和议既成,项王遂命将太公、吕后送
回汉军。汉王亲率军队,出营迎接。见了太公、吕后,夫妻、
父子复得相聚一处,自然悲喜交集!一班将士齐向汉王道贺,
大呼“万岁”!汉王因侯公议和有功,遂封为平国君。后来侯
公进见数次,汉王均拒绝不见。左右从官见了,不免疑惑,便
问道:“侯公新立大功,并无不是之处,大王何故屡次不肯见
他?!”汉王道:“汝等不知,此人乃是天下辩士,舌锋可畏。
试看前次陆贾往说项王不动,偏他一去,立即成功!此等人所
到之处,能倾覆人之国家,故号之为‘平国君’,我实在怕见
其面!”左右闻言,方悟。
过了几日,汉王闻说项王已领兵离了广武,起程东归。自
思:“我此次虽是假作请和,救回太公、吕后,但和议成立不
久,未便立时背约。”因亦欲传令将士收拾行装,暂回关中歇
息。旁有张良、陈平闻得汉王意欲回兵,二人连忙进前谏阻。·210·
只因此数句言语,又引起两国干戈!欲知二人所言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211·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歌楚帐虞姬殉节
话说汉王因和议成就,项王已归,亦欲罢兵西回关中。张
良、陈乎一同谏道:“现在天下土地我已得了三分之二,又有
燕、齐、赵诸国皆来归服,势力正强。项王兵少粮尽,穷乏无
助,此乃天亡楚国之时!不趁此时进兵剿灭,任其回去,真无
异养虎贻患!”汉王闻言,大悟,决定进攻。先遣使者分头往
约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各起兵前来接应,定期会合三路军
队,夹击楚兵。又命刘贾领兵助英布,往取九江。布置已定,
汉五年冬十月,汉王自率大兵往追项王。
此时,项王去已多日,汉兵一路追赶,直到固陵,与楚兵
相离不远,立下营寨。项王闻汉王背约来追,心中大怒!立命
回兵迎敌。汉王原约韩信、彭越领兵来会,此时追及楚兵,屈
指一算,期限已过,两路兵仍不见到来,只得独自出兵接战。
当日,两边排成阵势,项王出马,大骂汉王:“不顾信义,
反复无常!”汉王不答,挥兵杀进,彼此大战一阵。项王因恨
汉王无信,怒不可遏,勇气比常百倍,匹马当先,冲入汉军。
汉兵将士见了项王,皆有惧色,抵敌不住,一齐大败。汉王率
领败兵退回营中,坚守不出。
汉王对张良说道:“齐、魏两处不肯从命,为之奈何?!
”张良道:“楚兵不日可破,韩信、彭越二人因未得大王分与·212·
地方,所以不至。韩信前此立为齐王,乃由自己请命,非出大
王本意,其心自觉不安。且其家在楚,亦欲得其故乡之地。彭
越本来定有梁地,大王因为魏豹之故,拜之为魏相国。今魏豹
已死,彭越亦望为王,而大王不早立之,未免心中缺望。现在
大王若能将雎阳以北直至谷城,封与彭越,再将由陈以东至海
之地,许与韩信,此本皆楚国之地,大王许与二人,使之各自
为战,则楚兵易破矣!”汉王依言,复遣使者前往齐、魏,告
知分地之事。韩信、彭越二人闻言,果皆大喜!立即应允引兵
前来。项王虽然胜了汉兵一阵,却因粮食不足,一路缓缓退兵。
汉王引兵随后追赶,恰遇韩信、彭越领兵到了,与汉王会合一
处。又值英布、刘贾说降楚大司马周殷,平定九江,亦引兵前
来接应。
十二月,项王兵至垓下,汉兵四路云集,项王全然不惧,
激励将士,预备一战。此时,项王部下将士共有十万人,汉兵
全数不下三十万人。汉王命韩信为大将,各路军队皆归节制。
韩信分军为三,使将军孔熙领兵为左翼,将军陈贺领兵为右翼,
自率诸将为中军。又使将军周勃、柴武领兵为后队,保护汉王。
韩信分派已定,人报:“项王自引大军前来搦战!”韩信传令:
“左右两翼,按兵不动,但看我兵退走,敌人来追,便一齐出
兵,从后击之。”
韩信自率中军出营迎敌,两阵对圆。起初,距离尚远,各
用长枪、硬弩向前射击。后来,愈战愈近,便是短兵相接。楚
兵人人奋勇,汉兵个个争先。但见烟尘涨天,喊声动地。此一
场恶战,直杀了两个时辰,未分胜负!项王杀得性起,抖擞威
风,大喝一声,匹马陷阵,楚军随后如潮涌进。汉兵渐渐不能
抵敌,韩信传令退军,项王引众赶来。孔熙、陈贺见楚兵追赶·213·
韩信,各率大队人马从后夹攻,项王急回兵迎敌。此时,楚兵
苦战许久,人疲马乏,却遇两支生力军,已是不支。更兼韩信
回兵接应,遂杀得楚兵大败。
项王急收集败残兵士,退回营中,计点人马,已折了一半。
韩信得胜而回,分拨将士,四面安营,将楚军围了数重。张良
又令随军楚人,分教各营兵士唱起楚歌,以乱其军心。项王在
围中,自念兵卒寡少,粮食将尽,筹思无策。到得晚间,辗转
床上,不能成寐。遂独自出帐,走到营前散步。忽听得远远唱
歌之声,四处响应,心知出在汉营。便侧耳细听,字字清晰,
暗自惊讶道:“此岂不是楚歌,难道楚地都被汉人占得?所以
汉营兵士方有许多楚人,似此如何是好!?”项王郁郁不乐,
回到帐中,吩咐左右取出酒肴,小饮解闷。
原来,项王有一美人,姓虞,人都称为虞姬,平日甚得宠
幸,随在军中。又有一匹骏马,名骓,临阵常骑,最所心爱。
项王饮酒中间,想起自己一生,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威震天
下,创成霸业。谁知到了今日,身困重围,水穷山尽。自料力
竭惟有一死,但念到美人、骏马,未免多情,如何舍得!项王
此时满腔怨愤,心绪如潮,觉得有许多言语,口中却说不出。
因作一诗寄意,其诗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令可奈何,虞兮虞令奈若何!
项王诗成,朗吟数过。虞姬在旁见诗,知得项王之意,因
亦口吟一诗,和道:
汉兵已掠地,四方楚歌声。·214·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王闻虞姬和诗,声情凄咽,不觉心伤,流下数行眼泪。
左右侍者见此情形,尽皆痛哭失声。再看虞姬,早已转面悲啼,
泪痕满袖。停了片刻,虞姬收泪,向项王说道:“大王自己保
重,贱妾不能相随,早寻一死,免被汉兵凌辱!”说罢,拔起
佩剑,自刎而死。
项王见虞姬自刎,急待救时,已来不及。大哭一场,命左
右就军中挖一土坑,将尸埋葬。至今安徽定远县南六十里,尚
有虞姬之墓,坟高六丈,土人冬为“嗟虞墩”。后人因怜虞姬
贞烈,谱成词曲,歌咏其事。所以曲谱中有“虞美人”一调。
又相传楚地生有一种香草,花叶两两相对,人若向之唱“虞美
人”曲,此草便应声自舞,因又名之为“虞美人草”。清人谢
启昆有诗咏虞姬道: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
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
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项王见虞姬既死,自念:“我若坐困此间,矢尽粮竭,束
手受缚,岂不丧了一世英名!殊属不值。不如趁早杀出围去,
若能回到江东,再行起兵报仇,固为上策。否则,惟有力战而
死,也算死得轰轰烈烈!”主意既定,便想趁着黑夜,正好走
路。遂即披挂上马,就帐下挑选壮士八百余人,骑马相随。撇
下大队将士,一径出营而去。
此时已是四更向尽,又值十二月天气,霜华一白,北风甚·215·
紧。项王冒寒前进,将近汉营,遥望灯火全无,刁斗不鸣,知
是将士睡熟。项于率同部下,悄悄过去,一连过了数个营寨,
均未被汉兵发觉。到得天色平明,项王已出重围,汉营中始有
人起来。远望一簇人马,向南而行。定睛一看,认出楚兵服色,
知是项王逃走,连忙报知韩信。韩信闻说项王在数十万军中从
容脱走,神不知,鬼不觉,大为惊骇!急命灌婴率领马兵五千
往追。灌婴奉命,立即领兵起行,项王去得已远。未知项王此
去能否逃脱,且听下回分解。·216·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汉高祖汜阳即位
话说项王率领骑队八百余人,脱出重围,随行军士,一路
陆续逃走。直至淮水河边,觅得船只,渡过对岸。回顾部下,
只剩了百余人!又前行半日,到了阴陵,忽然迷失道路。瞥见
路旁有一农夫,项王上前向之问路。农夫见是项王,知道兵败
逃走,心恨其人平日暴虐,便想骗其陷入绝地,不能走脱。于
是故意指着左边说道:“可由此路前进。”项王信以为实,策
马前进,行了数里,却遇一个大湖,横住去路。项王方知受欺,
重复折回原处,觅路行到东城,随身仅余二十八骑。
此时灌婴率领马兵五千随后追到。项王自知众寡悬殊,不
能逃脱,因对部下二十八人道:“吾自起兵,至今八年,身经
大小七十余战,未曾一次败北,所挡必破,所击必服,遂至称
霸天下。岂料,今晚困于此!此乃上天有意亡我,非我不能取
胜!今日固当决一死战。但诸君观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