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一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坚持一会-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与男友同居三年准备结婚,却因为一次争执双方大打出手,现在关系已恶化到要解除婚约的地步。这次男友似乎很坚决,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李女士神情沮丧地说,“我昨天到医院去做心理测试,得到的结果是:人格有缺陷。我心里越发不安了,没办法只好找你们了。”    
    “你父母关系怎样?”我问。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问题,根源大多在父母那里。    
    “这……”她犹豫了一下,似乎考虑怎么说,“我父母对我挺好的,我母亲一直以我为骄傲。”李女士很快又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的男友对我很好,平时都接送我,连买房子都是以我的名义,”李女士稍微放松了一下,继续说,“但现在男友及其父母对我一贯颐指气使的行为无法忍受,决定中断关系。我很害怕,既怕分手,又不愿意主动言和,担心被拒绝后没有面子。你说我是不是真的没办法啦?”    
    我理解她内心的苦衷,但也发现她思想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自我中心倾向,二是依赖他人倾向。由于过早过快地拥有了一切,她还没有时间去培育一份成熟的性情。    
    我从李女士的谈话中能感受到男友对她有很深的感情,但由于李女士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从不关心男友,不尊重男友,不顾及男友的感受,才造成了今天的这些矛盾。    
    “你的父母关系好吗?”我再一次把话题引向她的家庭。    
    “……”李女士迟疑了一会,我耐心地等着。    
    “我母亲特别疼我,说我是她的骄傲,不过……”李女士犹豫了一会,终于下了决心:“我母亲情绪很不稳定,她觉得父亲窝囊、没用,嫁给父亲是一个错误,所以他们经常吵架,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人上人,别像父亲那样没出息……”    
    我做咨询不喜欢用传统的精神分析法,也不想给来询者定性为什么症,因为根据我本人从心理困惑中走出来的历程,我很清楚一旦给自己的症状定性,就会对号入座,那个症状就很有可能加重。而最为有效的方法则是:活在当下,改变从现在开始,给来询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现在的症状如何,只要有很强的改变信念及行动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总能改善的。    
    “您怎么看待婚姻?”我认为她对婚姻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她对婚姻的处理方式。    
    “怎么说呢?其实我根本就不相信婚姻,不就是凑合着过日子吗?反正我父母就这么争吵打闹过来的。有时候,我感到我一点感情都没有,我男朋友说我太冷漠了,对我也很失望,我可能真的没希望了。”李女士停顿片刻,然后颓丧地说,“算了,一个人过就一个人过吧,也许我还是适合一个人过。”    
    “您很在乎您的男友吗?”    
    “怎么说呢?不算很在乎,”她迟疑了一会,又补充道,“不过我已经习惯了他每天的接送,现在忽然没了,很不适应。”    
    “您想怎么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呢?”我继续问。    
    “这就是我来找您的原因,我不知怎么办才好。”她茫然地说。    
    “您觉得在这件事上,您有责任吗?”    
    “他的父母说我太不尊重他了,所以让他和我断绝来往。”她在言语中透露出无可奈何。    
    “您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吗?”    
    “有,我喜欢凡事指使他,是不够尊重他。”她有些惭愧地说。    
    “您想过在这方面做出些努力吗?或者说稍微改进一下?”我启发她。    
    “没有,因为从来都是他让步的,这次他怎么就这么绝情了呢?”她的眼里流露出些许失望些许仇恨,她想了想说,“肯定是他父母的意思。”    
    “如果是您的父母,会愿意看着您受气吗?”    
    “……”她一时语塞。    
    “失去这么一个男友,您觉得可惜吗?”我进一步启发她。    
    “我是舍不得他,我想没有人会对我这么好了。”她终于说。    
    


心理危机背后的故事他什么也没说就把电话挂了

    他什么也没说就把电话挂了    
    “您愿意把自己的幸福葬送吗?从您的工作看,您绝不是一个轻言放弃轻言失败的人。”我给她分析。    
    “您说我该怎么办呢?主动和他和好?”她直视着我。    
    “我毕竟不是您,不能替您决定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让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您这样做会有什么利弊得失吧。”我这样回答,意在促使她多做思考。    
    ……    
    经过无数个回合的较量,李女士逐渐认识到,她和男友早有隔阂,男友父母的干涉决非偶然。由此,李女士终于认识到自己性格中严重的自我中心倾向,她不再带着偏见去看男友的父母。    
    李女士重新审视自己父母的婚姻,特别是母亲的许多作为,母亲的暴躁,母亲的情绪化。她又想到了她的姥姥,她发现她和母亲以及姥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性格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她们的朋友一直很少。    
    说到这儿,她浑身打了个寒战。    
    有了这一系列的思想转变,李女士意识到她此时是多么地需要她的男友。她想主动找男友道歉,可真要打电话,她又犹豫了,我知道她害怕遭到拒绝。    
    我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她。    
    她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男友的手机,可李女士说不出话,对方也足足沉默了约15分钟,然后才挂断。    
    “他什么也没说就把电话挂了。”李女士凄然无助地看着我。    
    


心理危机背后的故事我想见你

    我想见你    
    “你的男友在你没有说话的情况下等了你足足15分钟,要知道手机是双向收费的,你不从中体悟到他对你的耐心吗?可见他对你还存有感情。”我给她分析,“你还在乎他吗?怕失去他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流露出一丝绝望。    
    “那么再打,你们一定要沟通,不管是合还是分,把心里最想对他说的话说出来,你这样憋着会伤身体的。”我握住她的手,给她以支持。    
    足足有10分钟的时间,李女士犹豫不决。    
    终于她拿起电话,拨通了。    
    “我想见你,我想见你!”她一连说了五句,顷刻,泪如雨下。    
        这是她把多日以来积压在心头的痛楚宣泄出来的最好方式,我把纸巾递给她,轻轻舒了口气。    
    她平静下来,告诉我男友答应见她一面。    
    从未意识到别人也需要关心,也需要爱    
    后来李女士还给我来过几次电话,她说,他们见面后,抱头痛哭了一场,彼此道出了憋在心头已久的话。    
    最后,李女士表示,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的感情,不再做出任何伤害对方的事情。她说她不知道她对男友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关心都会让男友感动不已,而以前从未意识到别人也需要关心,也需要爱。    
    不料她的母亲又打电话去骂男方父母,说凭什么要李女士让步。李女士很过意不去,她拨通我的电话与我交流之后,认识到母亲的蛮横无理,她替母亲向男方的父母道了歉。    
    再后来她想到了买礼物给男方父母……    
    在她一系列明显的转变后,男方父母的态度也有了明显改观。    
        虽然李女士后来打电话告诉我,他们的关系大大改善了,但我的心里还挺为她担忧的,因为她要走的路还很长,她和男友之间的摩擦还会很多,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这些矛盾,将是她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心理危机背后的故事我到底错在哪儿呢

    我到底错在哪儿呢    
    不久,李女士向她的姐姐李曲推荐了我,我们当时做的是电话咨询。    
    李曲现在已经离婚,她的前夫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她是一家外企的高级业务代表,且事业蒸蒸日上,可他们的家庭生活却不幸福。    
    “慧欣老师,您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说我妹妹是因为没关心未婚夫,可我对丈夫够体贴温柔的了。虽然工作很忙,我总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尽量抽时间接送孩子,买菜、做饭也大部分由我来干,事事考虑丈夫的感受,生怕他心理不平衡,可他还是坚决要离婚。我当时请求他看在孩子还不满4岁的份上,再考虑考虑,他说这个家让他感到压抑。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需要一个贤妻良母而不是一个女强人。哎,我到底错在哪儿呢?是我不够温柔吗……”她感到很茫然。    
    我问他们夫妻生活怎么样,她说一般般,没什么感觉。    
    “哎,其实如果一个人,爱过恨过,心中再也波澜不起,不也是完美的结局吗?美,经不起消磨和重复,一次,就够了。”她伤感地慨叹。    
    


心理危机背后的故事女人不要太为难自己

    女人不要太为难自己    
    过了一会儿,她又很自责地问:    
    “您说我当时要是辞职回来当了全职太太,是不是就不会这样?”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反问:“您分析一下,您丈夫为什么不愿意您成为一个女强人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男性难以克服的封建意识和自卑心理在作祟,他们无法容忍女性强过男性。”她很肯定地说。    
    “那么,如果当初您委屈求全回家当了全职太太,他就能克服自卑心理了吗?”    
    “让我想想,的确,还是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哎,做女人怎么这么难啊?”她感慨。    
    “别这么为难自己,做女人难,难就难在女人对男人的过分依赖,而这种依赖又那么脆弱,那么容易失去。”我说。    
    “为什么朋友之间,只要你付出一点,对方就很感激,就能保持友谊了;可夫妻之间,无论你付出多少,对方都很麻木,甚至你付出的越多,越容易被对方抛弃?您说婚姻中怎么好人就没好报呢?”她禁不住追问。    
    “您是为爱对方爱孩子而付出,您把自己摆在了什么位置?”我启发她。    
    “我从来没有考虑自己的感受,我就怕我的做法没让他满意。”她说完,沉思起来。    
    短暂的沉默,我想她需要思考的时间。    
    “您说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温柔、善良、牺牲一直以来不是中国女性的美德吗?”    
    “您说得没错,问题的关键是,您这么做他满意了吗?”我反问她。    
    “所以我就奇怪啊,我不断地检讨自己,反省自己,可他倒好,越来越烦我。”她若有所思。    
    “您这样没完没了地谴责自己,最终会失去什么呢?”我进一步启发她。    
    “个性,对了,我失去了我的个性,我失去了自己,迷失了自己。我一直从大局出发,为了对方,我没了自己的角色,没了自己的地位,人云亦云,唯唯诺诺……”她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爱与不爱是一种很难说得清楚的微妙的心理状态,和理智上认为应该与不应该有很大一段距离,甚至大相径庭。爱与不爱是由双方的诸多因素决定的。”我补充说。    
    “一般有哪些因素呢?”她很谦和地问。    
    “比如双方的境界、修养、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等以及克制力的强弱,夫妻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满足程度,而所有这些并不符合如果你怎么样我就一定怎么样的简单推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首先懂得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否则这种丢失了自己的爱,只能成为别人的一种负担。”    
    她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许久才如释重负地说:    
    “我现在总算明白了,无论我和他,都不是一个完人,我不可能集天下所有女人的优点去取悦他,他更不会百分之百客观地、公正地认识我,所以最为重要的是公平地对待自己,在完善自己的同时,留住自己,因为失去自己并不等于得到永恒的爱情。一个自己都不爱的人,别人怎么可能爱你呀!”    
    纵然爱像呼吸一样不可缺少,但有时必须屏息,以期待感情的血脉再一次通畅。    
    


心理危机背后的故事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忠贞的爱情

    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忠贞的爱情    
    做了这两姐妹的咨询,我的心情很复杂。妹妹的性格像妈妈,性情暴躁,以自我为中心;而姐姐则像父亲,事事委屈求全,失去了自我。这两种性格对建立稳定、和谐的婚姻都是有害的。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我们健康心理的宝贵土壤,如果先天的土壤贫瘠了,后来的努力只能是杯水车薪。    
    在我们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里,有人在研究洛克菲勒的教子方法,有人在讲卡耐基的理论,有人在读曾国藩的家书,有人在学傅雷对傅聪的态度。然而,在这些爱子的经典范例之外,还存在着这么一个基本常识: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忠贞的爱情,孩子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心灵港湾。    
    我那样爱你,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    
    一位湖南男子打电话自称患了强迫思维,十分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和领导在一起更是不知谈什么好,整天紧紧张张。看了很多心理方面的书籍都得不到缓解,还去看过心理医生,住过院,都不见效。    
    我询问他的婚姻状况,他说已离异。说起他的妻子,我从电话里都能感觉到他咬牙切齿般的痛恨。他始终不能接受这个啃噬他心肺的苦痛,也始终无法习惯家里没有她的生活,甚至会时不时地狠握两拳,咬牙切齿地低喊着她的名字!一遍,一遍,又一遍。    
    “您知道她为什么要离开您吗?”我轻声问。    
    他坦率地告诉我,当他哭着对妻子说:“我那样爱你,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    
    妻子却给他这样的回答:    
    “哪个女人不需要男人的爱?可是,我实在无法忍受你爱我的方式!你把我看得严严的,一点自由的空间都不给,有时候我感到连呼吸都困难。我不妨告诉你:每当你走近我的时候,我整个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我真担心有一天会崩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