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一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坚持一会-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正如伊泽德所说: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价值。    
    当我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时,就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每遇到一个问题,我就想,怎么才能有效处理?    
    当我有勇气去改变现状———改变消极的思维,改变思考的角度,改变一贯的做事方式,改变对别人说话的态度……最为重要的是,马上行动!    
    我发现从此我很轻松地就和周围的人们建立起最诚挚的关系,并从中获益良多。    
    正因为我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在要求自己,所以有了孩子的几年后,凡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换了一个人似的,人际关系也奇迹般地好转,我已经攒起足够的自信。    
    我的好朋友梁月梅竟对我说:“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我自知这句话有些偏颇,但我知道自己的心态的确和过去有着天壤之别。    
    我终于明白了,凡事替别人想一想,就能培养出一种细密的心思和宽广的胸怀。    
    儿子也因此变得乐观而独立,丈夫也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与从容,从对家庭的失望转变为对家庭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从对工作不上心变得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并深得领导赏识,在重要职位上得以胜任。    
    男人的潜能是靠女人激发的,这话一点不假。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    
    我深信    
    在现代社会中    
    大人和孩子缺乏的并不是    
    掌握各种知识、技术的能力    
    而是一种创造的热情    
    以及怀有一颗丰富、高贵、安详的心灵    
    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当我从严重的自我封闭中走出来时,当我学会爱别人时,我发现我对世界的看法也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我变得宽容理智,充满了悲悯和同情,我愿意帮助所有不幸的人,并从这种帮助中感到无比的幸福。    
    正因为经历过第二次成长的艰难,我对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才极为关注。    
    心理健康的特征就是适应。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适应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生命,那么我要说,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可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程度怎么样呢?    
    当我从严重的心理困境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开始关注我周围的人群,我发现很多人都处于一种消极的困顿之中。我从一本心理杂志上看到:全国心理有问题的竟达到89。91%;卫生部的一份报告更让人触目惊心: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有25万人,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他们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要放弃生命,不就是感受到生活中太多的阴暗从而产生了太多的消极情绪吗?他们轻易地抛开生命的乐趣,是因为爱情不再甜美,婚姻不再和谐,工作不再有趣,生活不再新鲜,是因为人生愈过愈乏味,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感动他们了。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一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我

    一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我    
    一个真实的故事更是触动了我。    
        海伦·凯勒的故事举世皆知。她出生时身体健康,但后来一场大病使她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由于父母无法与她沟通,也无法对她加以控制,她几乎就像动物一样成长着。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救星———安妮·莎莉文。她以自己无限的关心和耐心,不断地与海伦凯勒沟通,终于使她“重归现实世界”。    
    父母和医生当初都做不到的事,安妮·莎莉文何以能做到呢?原来,在她小时候,由于精神失常,她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在许多人的眼中,她仅仅只是一个狂暴的精神病患者。到后来,她甚至被关在地下室的笼子里。医生们已经放弃了对她的治疗,认为她这一辈子只能是一个“活死人”了。    
    幸运的是,有一位年老的护士对这个小女孩还保留了一分可贵的恻隐之心。她开始了一个看来并无希望的尝试———在小女孩的笼子外边吃早餐,并不时地在小女孩够得着的地方留下些小蛋糕。护士在时,小女孩装着什么也没看见,可等她一走开,蛋糕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举动坚定了老护士的信心,她以更多方式表示了对笼中小女孩的关心和爱,小女孩也渐渐变得不再那么狂暴,之后开始配合医生的治疗。    
        恢复了健康后,她便向老护士那样,用耐心、信心和爱心,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终于创造了海伦·凯勒重归现实世界的奇迹。    
    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爱和关心能让一个失去理智的狂暴的人平静下来,爱和耐心能让一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不能言语的人创造奇迹,这不正验证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吗?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的,他认为人的基本属性在自由发挥作用时是建设性的,是可以信赖的;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要,那就是生长、生存和自我完善。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关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爱和关怀的能力。当一个人不是使用自己的准则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而总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我时,他就产生了自我的不协调。这个时候,他就会感到威胁,就会焦虑、混乱和不适应。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造成了心理障碍。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一天,我和当时还不满5岁的儿子楠楠在看电视纪录片《我亲爱的祖国》。    
        当放映到中国人在日军轰炸下四处逃难的镜头时,楠楠突然站起来,转身爬到沙发上查找了一下世界地图,一脸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我着实吃了一惊!思忖了一会,找了一个答案:“因为那时候我们中国人的本领不够大!”    
    儿子紧接着又问:“那么现在呢?我们的本领比他们的大了吗?”    
    我竟一时语塞。儿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每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纪念日,差不多每年的这一天,都有各种右翼势力出来表演。日本战殁者遗族会的孤老们就要跑到靖国神社,穿上当年的皇军军服,肩扛三八大盖步枪,以此来向中国及亚洲人民示威。这样的邻居,我们能放心吗?    
        我们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敲打着东芝电脑,在惬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由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紫日》放映时,几个20多岁的青年看到日本法西斯用刺刀捅中国母亲时,他们竟然放声大笑。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无知,更是人性的迷失啊!    
        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有一句名言: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    
        曾受到纳粹迫害的特露德·西蒙松在课堂上向德国年轻一代提出殷切的希望,她说:“你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负有责任,但是,你们有责任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人也一样,也有责任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惟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我们下一代的素质。    
        那么我们下一代的素质又如何呢?    
        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在复杂社会中顽强的适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一种在芸芸众生中不断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能力。    
        可是为考试分数为某种技能而打死孩子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着,孩子因不堪重负而杀死父母,或者杀死同学并自杀的事也屡屡发生。    
        每次事件都会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但讨论过后,情况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深信,在现代社会中,大人和孩子缺乏的并不是掌握某种知识、技术的能力,而是一种创造的热情以及怀有一颗丰富、高贵、安详的心灵。    
        关注孩子的心灵刻不容缓。    
    我仔细地想了又想,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是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学到的!我们的父母又是从哪里学到教育孩子的呢?是从我们的祖父母那里学到的!我们的祖父母又是从哪里学到教育孩子的呢……难道我们要让这样不当的家庭教育代代相传吗?    
    我的耳边回想起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的一句话:“别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忽然感到一种强烈而神圣的使命在向我召唤。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所专门创建成功家庭或从事父母教育的学校。可在网上查遍了,别说父母教育,就连家庭教育或父母指导一类的学校或培训都没有,怎么办呢?    
    苦思冥想了数月,看来我只能从相近的领域———心理咨询着手了。     
    


家人的态度丈夫愿意接受这种命运的挑战

    第八章  家人的态度    
    正因为丈夫的包容    
    才使我从泥潭中走出来    
    也因为他的爱    
    才使我敢去做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    
    感谢上苍    
    赐予我这样一位优秀的丈夫    
    丈夫愿意接受这种命运的挑战    
    要发展一项家庭教育事业,要进入心理咨询这个市场,让更多的人来受益,就应该到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去。这意味着我将背井离乡,暂时离开我挚爱的家人,这是一个艰难而矛盾的抉择。    
    为此我苦苦思索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现实的生活使得我不得不一次次说服自己放弃这种念头,可这种想法冒出来后,想赶也赶不走。    
    一天我对丈夫说了我的想法,他说:    
    “我不是圣人,我不可能靠思念生活。”    
    我说:“你已经是圣人了,你容忍了我那么多年。”    
    丈夫沉默了。    
    时间在压抑、沉闷的气氛中溜走。    
    我有好几次从梦中惊醒,醒来时,嘴里喊的就是:“我想去北京,我们全家都要去北京,我想从事家庭教育,我想做心理咨询。”    
    丈夫终于按捺不住了,一天夜里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你知道吗?你以前的确让人受不了,弄得我整日提心吊胆的,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又要生气了。我有好几次都想离婚,可是又不忍心。其实你一直很善良,只是以前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当时想,只要把你治好,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丈夫停顿了一会,继续说:“现在你的确变了,我也喜欢和你交流了。昨天我上网查了,说需要心理咨询的,将像手机的需求一样多,看来,你的想法还是有依据的。去吧,我想你既然能走出来,相信你也能把别人带出来。”    
    丈夫用手揽了揽我的肩:“只是出门在外,你要注意,我也是在外面闯过的人,那是很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你上次自己去南宁签了一份协议回来,还挺有效率的,我也就放心了,相信你能闯出一条路来。”    
    我瞥了一眼熟睡的儿子,恳求丈夫:“我想带着楠楠去,儿子在家我不放心。”    
    “你在北京很艰难的,你带着他东奔西闯的,我更不放心。陈楠也快7岁了,有外婆的帮忙,相信我能带好他。我现在在这边的业务还挺顺的,等你稍微稳定了,我和楠楠再过去,我给你的期限是2008年之前立足于北京。”丈夫语气斩钉截铁。    
    在儿子的问题上,丈夫一点不松口,的确,他有他的道理。    
    丈夫的理解,丈夫的宽容,丈夫的忍耐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所能想像的范围,正因为他的包容才使我从泥潭中走出来,也因为他的爱才使我敢去做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感谢上苍,赐予我这样一位优秀的丈夫。    
    人们都不理解我的丈夫为什么会支持我走这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我倔强坚定的性格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历经波折的婚姻,让他饱受痛苦,使他愿意接受这种命运的挑战。风风雨雨12年走过来了,我们都没有放弃对方,他坚信我们会赢的,坚信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我们全家会在北京团聚的。    
    


家人的态度我和爸爸到车站送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我和爸爸到车站送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儿子将近7岁了,我从儿童心理学上得知:6岁之前是孩子对视听信息最敏感、吸收力最强、需求最旺盛的时期,所以在人生的最初6年,母亲的身影对孩子来说极其重要,而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就能接受言教了,也就是说在6到12岁这段时间暂时离开母亲的话,孩子的心理发展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我又问在外打工的姑姑思念孩子的感受,她说刚开始特别心焦,顶过那一阵就好一些了。我稍稍有了一点安慰。    
    一个单位同事得知我这一决定,问了我一句:“如果你上火车的那一刹那,你儿子哭了,你会从火车上下来吗?”    
    天,这正是最触痛我的!    
    为此,我几天都在不安中度过,儿子有时会流露出舍不得我的神情,但对我这一决定他没有明确地表示过反对。那天,我回到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同事的问话转给正在玩耍的儿子。    
    “妈妈,你回想一下上次去南宁考试,我和爸爸到车站送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儿子头都不抬,没有一丝犹豫地说。    
    我想起来了,当时儿子使劲地向我挥手告别。    
    “可那毕竟才几天呀!我这一去起码要半年以上,我们才有可能相聚。”我还是将实情告诉儿子。    
    “我会想你的。”儿子想了想,跑过来拥住我,“妈妈,我舍不得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