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一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坚持一会-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子听了我的话,眼里闪着光。    
    可当我带着儿子到单位娱乐室时,他看到那么多人围着就怎么也不敢打了,一个劲地摆手:“妈妈,我不会,我不会,我们回去吧。”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希望。”    
    我想,儿子是第一次打,怕打不好,怕人笑话,所以在人多的地方放不开。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我和丈夫把他带到对面学校的人少僻静处。我和丈夫从最简单的打法开始教他,只要他能接一个球,我们都会大大赞赏一番。儿子打着打着渐渐有了一点兴趣,有了一点信心。    
    我们担心我们的打法不规范,征得儿子的同意后,便送他到附近一所学校的乒乓球队参加集训。教练让儿子用球拍拍球,也许儿子本身的运动天赋就不赖,再加上认真投入,教练禁不住地夸赞他,儿子越发来劲,回到家还不断地练基本功。由于儿子的努力和好学,进步很快,加上他的教练无意中发现我是用左手打球,立即让他改换左手,从而使他的球技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不是他的球艺,而是在强手云集的大环境中锻炼,使他既克服了骄傲情绪,又在人生早期体验到了挫折,增强了心理免疫能力;加上参加培训的队友来自不同的学校、年龄也大小不一,儿子的交友范围较以往一下子扩大了很多,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我把他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第六名及参加学校运动会获得仰卧起坐第三名的奖状贴在卧室的门上,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儿子对运动的热情,他有时还会勇敢地去邀请一些阿姨和叔叔打球呢。    
    我感觉儿子的自信心在学乒乓球的过程中又得到提升。正是因为有了对运动的自信,他对与人交往的自信也提升了。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老婆会自己救自己了

    我老婆会自己救自己了    
    我以前有一点不舒服就会找药吃,现在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锻炼的好处,我也开始喜欢参与锻炼了。    
    刚从基层调到科室时,我很不适应,因为我负责审核各基层报表,基层及科室之间因为产值等问题积下很多矛盾,所以审核时要更认真更仔细,否则稍有不慎,就会使矛盾激化。尽管当时我已能缓和各种矛盾,但我对于各种应急的工程预算以及突击性的投标工作,特别是没完没了的加班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不到一个月,我不仅腰痛、颈椎痛,而且还严重失眠了。    
    看到我这样,丈夫的脸上又堆满了愁云:    
    “你看,领导把你放到重要一点的位置,就胜任不了了吧。”    
    “爸爸,你不可以说妈妈不行,妈妈会想出办法的。”儿子一脸的真诚。    
    儿子说得对,若是以前,我可能会自怨自艾,但我现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什么运动对失眠对腰痛对颈椎痛最起作用?    
    我开始在父亲订阅的《老年之音》中寻找,终于看到一位老师傅现身说法,着力推荐“爬行”的好处:能治肩周炎、颈椎炎、腰痛、失眠、头痛……    
    我看了就跃跃欲试,下班后就跑到附近的市政山庄公园趴在草坪上爬行了一个多小时,手掌、肘关节、膝关节都磨出血印,浑身筋疲力尽,而当天晚上果然睡了一个好觉。    
    连续几天后效果越来越明显。    
    丈夫释然地笑了:“我老婆会自己救自己了。”    
    这回我自己领受了锻炼身体的甜头,以后就更乐此不疲了。    
    我开始参加单位举办的排球比赛和篮球比赛,性情渐渐开朗。人一旦活泼开朗了,就会有很多的机会。我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展,从本单位到上级单位再到市外,如主持单位十周年庆祝会,参加全市安全演讲比赛,代表上级单位参加全市法律知识抢答赛……    
        的确,人的自信心是从一系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的,当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就会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第二次、第三次连续地去实践,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各种活动中,我的自信心不断地增强,我尝到了一种参与的快乐。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楠楠,你要输得起

    楠楠,你要输得起    
    很欣赏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很为自己的儿子没有男子汉气概而苦恼,于是带着男孩去找一位禅师帮忙。禅师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三个月以后再来看儿子,他一定会把他训练成一个男子汉。那位父亲半信半疑地走了。三个月之后,父亲如约而至,禅师告诉他将要让他的儿子参加拳击比赛。比赛开始,禅师一出手,男孩就被打倒在地,男孩急忙爬起来,禅师接着打,男孩倒地,又马上爬起来……就这样禅师把男孩打倒了16次,男孩就爬起了16次。禅师很满意地问那位父亲:你看你的儿子现在怎么样啦?那位父亲很颓丧地说:羞死人了,这么不经打。禅师郑重地说:你怎么只看到表面上的输赢呢?你为什么就没有看到,他每一次被打倒了,就能马上爬起来!每一次跌倒,每一次都能爬起来,这就是成功!    
    这是我看到的最贴切最震撼人心的有关“成功”的定义:成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我曾经因为一次考试不好就好几天郁闷不安,因为别人一句不到位的评价就耿耿于怀,现在回想起来也太狭隘了。    
    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强者都应该爱惜自己,无论如何,都永葆一份进取心。一两次表现不好或失败有什么关系?人生打的是持久战。    
    我不希望儿子像我年轻时那样经不起一点挫折听不进一点意见。    
    在鼓励儿子打乒乓球的同时,我还买来象棋、围棋和丈夫轮流教他。    
    儿子刚学会基本步法时,为了提高他对象棋的兴趣,我们都是想着法子让他赢,慢慢地我发现他有进步了。    
    丈夫指导象棋还真有一套,循序渐进,一开始会很巧妙地让他赢,可我的象棋水平有限,没有丈夫那种娴熟的迂回能力。当儿子进步到一定程度时,我稍微不小心就会被将得无路可走,所以下棋时总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儿子说最喜欢和我下象棋,最喜欢看我无路可走时还顽强拼搏的那股劲。    
    看他掉以轻心的样子,我从三方围攻,冷不防将他一军。儿子措手不及,赶紧叫丈夫来救援,我则坚决不同意。    
    儿子下棋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是赢,他应该尝尝输的滋味。    
    第一次输了,的确不好受,他把嘴巴翘得老高。丈夫过来安慰他,他气鼓鼓地嚷道:“我以后再也不想和妈妈下象棋了,她总不想给我赢。”    
    “楠楠,你看爸爸也经常输,爸爸都不生气。”丈夫很耐心地劝他,可越劝他似乎越觉得自己有理。    
    看到他正在气头上,再好的道理也不会听进去,我索性先做自己的事好了,心想找机会我会让你明白的。    
    晚上儿子闹着要看动画片《西游记》,36集他从头到尾已看了不下七遍,可总不生厌,原因是他特别喜欢孙悟空的机智、灵敏及善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找出办法来解决。有啦,我忽然想起今天下午下象棋的事,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时机吗?    
    主意拿定,我决定陪儿子一起看《西游记》。儿子要看《大战红孩儿》那一集,孙悟空和红孩儿几个回合下来都没有赢,但他一点也不气馁,不断地寻求办法,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得到观音菩萨的帮助,把红孩儿制服。    
    看完此剧,我问儿子有什么感想,儿子说要学孙悟空爱想办法的优点。我接着问:孙悟空是不是每次总能赢?儿子说:不是!我追问下去:孙悟空输的时候有什么表现?他生气了吗?他放弃了吗?    
    儿子想了一下,很肯定地回答:孙悟空有时也会生气,但他最后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    
    我趁机提醒他:“对啦,所以说你下象棋也不要怕输,只有输得起的人,以后才有可能像孙悟空那样干成事,你说是吗?”    
    儿子这时听得很认真。    
    我问他:“还敢和我下象棋吗?”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怎么不敢呢?”    
    “输了不许生气!”    
    “不生气就不生气!”    
    这次儿子的确有了思想准备,输了第一局,没事;又输第二局,还勉强没事;第三局,他赢了。这回的赢,他似乎比哪一次都高兴,毕竟是经过“挫折”才获得的。    
        随着下棋时间的增多,他输的次数也渐渐多起来,他也慢慢能适应了。后来他还下楼去和小朋友或叔叔下,回来向我汇报时,不是说今天我赢了,而是说:    
    “妈妈,今天我输了,可我没有难过!”    
    我很欣慰儿子长大了,也更深地理解了失败的意义:    
    只要努力尝试,就不会失败,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我不知道,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别扔,那可以卖钱的

    别扔,那可以卖钱的    
    有一次,我从《柳州晚报》上看到一则报道:某地有一个女孩由于家里太贫困没钱供她读书,她只好靠捡垃圾卖钱来完成学业,全然不顾同学们的嘲笑,一分钱一分钱地攒,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至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我被女孩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在逆境中有这般生存能力的孩子,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我联想到了自己:我们有稳定的工作,孩子不愁吃穿,更不用去为日后昂贵的学费发愁,可孩子日后自食其力的能力究竟如何呢?我实在担忧。    
    为了锻炼我自己,也为了培养儿子节俭的习惯,我抛开虚荣心,筹划着开展一项特殊的勤工俭学活动。说起来也很简单,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时间去捡垃圾,我就引导儿子把家里和我们办公室里的废纸及其他废弃品收集起来,和他一起拿去卖。还给他开了一个小存折,以让他对钱有一定的认识。    
    你还别小看这一点努力,儿子后来看到家里没用的矿泉水瓶、可乐瓶、纸箱等都懂得归类了。丈夫想扔掉时,他会说:别扔,那可以卖钱的。    
    我们坚持了半年,他的小存折里攒了100多元钱呢!    
    他很自豪地拿给外婆看,外婆笑得合不拢嘴,不住地说:楠楠能干了!楠楠能干了!    
    以前他向丈夫要钱买玩具时,若丈夫不给,他会说:“爸爸小气。”可现在丈夫会提醒他:“挣钱很不容易的,你看你和妈妈捡了那么长时间的废纸,你才有100多元钱,买一样好点的玩具还不够呢!”儿子就不吱声了。    
    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当我把办公室里的废纸装上车时,很多同事不理解,有些人甚至很不客气地说:“你们家有自己的小车,还缺这个钱?”    
    我当时心里也有些不自在,我有工作有收入,何苦要这样?可当我坚持下来后,我渐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当我把自己放到一个最低的位置时,我忽然发现,我已经超越了自尊和虚荣,我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别怕,只要小心就不会伤着你的手

    别怕,只要小心就不会伤着你的手    
    教育是一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艺术。有很多事,你千嘱咐万叮咛,都不如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去尝试来得效果大,孩子在错误和失败中学到的东西会更深刻。    
    记得儿子刚满5岁时,有一天我用小刀削荸荠,儿子嚷着也想试试。我嘱咐儿子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儿子满口答应,我又给他作了一个示范,才把小刀递给他,儿子兴奋地削起来。我去卫生间才一会,就听到儿子的哭喊声了:    
    “妈妈,我的手出血了,呜呜!好痛呀,妈妈,你快过来呀……”    
    听到呼喊,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回卧室,哎呀,儿子手指上的鲜血正一滴一滴落到地板上,吓得我竟有些手足无措了。为了不让孩子害怕,我努力使自己镇定,因为孩子会受大人暗示,我此时慌乱的情绪只能让孩子更担心,所以尽管当时我的心扑通扑通地猛跳,双腿直打哆嗦,我还是佯装镇定,尽量以一种轻松、缓和的语气安慰他:    
    “没事,没事,妈妈给你找一块纱布包扎一下就不会流血了。”    
    然后我快速跑到客厅,从自备药箱里找出一块医用纱布,剪刀都来不及找,用手一撕就给儿子流血的手指包扎上。儿子一看不流血了,也就马上止住了哭声。    
    我心想难道此时他就不痛啦?看来还是心理在作祟,不流血就不害怕了,所以也不感觉痛了。他抱紧我,奶声奶气地说道:“妈妈,我觉得你真像个医生。”    
    我情不自禁地亲了一下小家伙的脸蛋,问:“以后还敢自己削水果吗?”他摇摇头。    
    我担心他从此对刀具产生畏惧情结。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来用了很长时间才再次鼓励自己拿起刀,才慢慢消除了心中的恐惧。    
    我们必须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自责或逃避,否则日后依然会重蹈覆辙。    
      想到这,我连忙向他解释:“你是不小心才削到手的,如果你小心的话,就不会了,看,像我这样。”说着我就给他做示范。    
    这回他很仔细地看了,在我的一再鼓励下,他终于又拿起刀,很仔细、很认真、很投入地削起来。当削好一个荸荠后,他很兴奋地告诉我:“妈妈,看,我没有削伤手。”他把削好的荸荠举得高高地让我看。    
    我发现儿子从此每做一件事都特别地用心和专注,无论是打乒乓球还是下象棋或是学英语,而且水平提高得极快,我想和这次教训是分不开的。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它们是那些过度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在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培养了自己做事的专心和投入。    
    更为重要的是,我发现母亲的情绪能否有效控制,对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