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做领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人做事做领导-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性。 

  他们条理分明,但过于注重细节,常常因为局部的小利益造成全局的波动。他们是完美主义者。 

  他们懂得很多,同时也发觉不懂的更多。 

  管理他们的方法是: 

  (1)肯定他们的思考能力,对他们的分析感兴趣; 

  (2)提醒他们完成目标,别过高追求完美; 

  (3)别直露地批评他们,而是设定一个思路,让他们觉得是自己发现了错误。 

  (4)不要用突袭的办法打扰他们,他们不喜欢惊奇; 

  (5)多表达诚意比运用沟通技巧更重要,他们能够立刻思考分析出别人的诚意水平; 

  (6)他们喜欢事实,你必须懂得一样多; 

  (7)别指望能说服他们,除非他们想的和你一样; 

  (8)赞美他们的一些发现,因为他们是想来想去才得出的结论,他们可不想被人泼冷水。 

  4.工兵类型 

  这种类型天生就是被管理者。他们忠诚、可靠,但缺乏创意。他们乐于单调重复的工作,做同样的事让他们感觉踏实。 

  他们遵守规章制度,善于掌握分寸,喜欢在旧环境中从事熟悉的工作。能弄清职责的极限,决不会越线。 

  他们只做分内事,不愿指挥别人。而且也只要求自己应得的那份报偿。 

  管理他们的方法是: 

  (1)支持他们的工作。他们谨慎小心,一定不会出大错; 

  (2)给他们相当的报酬,奖励他们的勤勉。 

  当然要管理他人的最佳办法,还是自己的行为具有模范作用,通过改变行为去和难缠者打交道,一定都不棘手。 

  你只要在处理难缠者人物时做到以下几点就行: 

  (1)对事不对人; 

  (2)不报复他人; 

  (3)有自知之明; 

  (4)有耐心。态度也是正面的。 

  第八章宽广的胸襟,恢宏的气度 

  要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记住水至清则无鱼。对别人要求过高就会曲高和寡,对别人太苛刻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没有人同我们共事。 

  ——从自己做起化解矛盾 

  势不两立的对手也能被感化 

  身为管理者,难免会有人得罪你,对于那些和你有过节的人,也许你有能力凭借手中的权力惩治他;但从用人和管人的角度看,从提升自己的形象上讲,饶恕对手并为己所用,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武则天一生杀人无数,但也做过饶人得报的“善事”。 

  上官婉儿,是唐代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高宗李治懦弱,后期又不满武则天独断专行,便秘令上官仪代他起草废后诏书。不料被武则天发觉,便以“大逆之罪”使上官仪惨死狱中,同时抄家灭籍。时年一岁的婉儿及其生母充为宫婢,被发配东京洛阳宫廷为奴。婉儿14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上官婉儿知道自己也将被处死,但结果完全相反:竟被武则天破例收为机要秘书。 

  原因何在?主要是上官婉儿有才,而武则天又尤为爱才。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竟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席做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略加凝思,就很快写出:“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婉儿答道:“是说假的花,是以假乱真”。“你是不是在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并将她14岁入宫时制服烈马狮子骢的故事,讲给婉儿听。接着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期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第56节:宽广的胸襟
  然而,婉儿不但没有效忠武则天,却出于为家人报仇的目的,参与了政变,成了罪人。这对高宗来说,应是充满同情和设法庇护的。但他惧怕武则天,只能借口有病,“不能多动心思”,而让武则天决定。这对司法大臣来说,只能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则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又环境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鉴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婉儿留在自己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化天下”呢? 

  结果,武则天确实把婉儿感化了。该杀而不杀,反而留在自己身边,这已使婉儿感激涕零。此后,武则天又一直对婉儿悉心指导,从多方面去感化她、培养她、重用她。婉儿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驭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服、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甚至婉儿的生母也曾对人私下议论:婉儿的心完全被武后迷住了! 

  责过无声胜有声 

  有时候,你的下属可能会犯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此时,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恐惧,他怕同事们的埋怨、领导的斥责,惶惶不可终日。如果你看到他表现出这样的神态,那么,此刻你完全不需要因为他的过失而去责怪他。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策略,会更加有效。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他手下有一个非常不听话的小和尚。这个小和尚总是深更半夜越墙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墙而入。长老一直想批评这个小和尚,但苦于没有罪证。 

  这一天深夜,长老在寺庙里巡夜,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椅子。他知道必定是那个小和尚借此越墙到寺外。于是,长老悄悄地搬走了椅子,自己就在原地守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回来了。他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突然,他感觉“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的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换成了长老,小和尚吓得仓皇离去。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和尚觉得度日如年,他天天都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对他的惩罚,但长老依旧和从前一样,对这件事只字未提。 

  小和尚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不想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于是,他鼓起勇气找到长老,诚恳地认了错,哪知长老宽容地笑了笑,说: 

  “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还怕什么?” 

  小和尚从此备受鼓舞,他收住心,再也没有翻过墙。通过刻苦的修炼,小和尚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老和尚圆寂,小和尚成了长老。 

  同样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校园里。 

  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总是低着头,不知在画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厚地笑着。他告诉那位学生,课后再画,而且要画得像一点。 

  但是,从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画过画,各门功课也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得手后,尽管美军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在一些美国议员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议员反对美国向日本宣战。 

  当时罗斯福已经将局势分析得十分明朗,他明白如果不趁日军立足未稳时发动战争,等到将来会变得异常艰巨。同时,他也明白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的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最后阶段才参战,而且战争没有在美国本土进行,反而美国因一战而大发其财。所以,现在美国一旦参战,国内经济必受影响,同时战争的胜负很难预料。如果战事对美国不利,到时如何收场? 

  罗斯福明白这些人的忧虑,但他以政治家的眼光觉察出这些担忧是毫无必要的,所以美国必须参战。那么,怎么能表达出他对这些人的不满和对战争能够取胜的信心呢? 

  在一次会议上,当大家为战还是不战而争论不休时,罗斯福突然要站起来,因为他双腿残疾,所以平常总以车代步。当他挣扎着要从车上站起来时,两名白宫的侍从慌忙上前想帮他一把,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斯福愤怒地将他们推开。 

  于是,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罗斯福摇摇晃晃地挣扎着,从椅子上缓缓地站了起来。然后他满脸痛苦却倔强地坚持站着,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人,一言不发。 

  全国的电视观众都看到这一画面,他们感动了,是呀,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于是,国会很快做出决议:对日宣战。 

  有些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你完全可以不必说那么多的话,语言也有苍白的时候,以你的沉默来表达对你下属的不满,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从而反省自己。通过这种毫不费力而又不伤和气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是真正明智的选择。 

  从自己做起化解矛盾 

  有人批评林熛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要试图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去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 

  看来林肯非常懂得化解矛盾、搞好人际关系的秘诀。一个人即使为协调人际关系做出了很多努力,事实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别人的冲突。只要人们之间发生交往,就会或多或少产生矛盾,这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 

  发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 


第57节:从自己做起化解矛盾
  1.观点不同。这是人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见于领导成员之间,也经常发生在学术界。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由于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人们之间便相互产生矛盾和隔阂,进而导致双方互存偏见,相互攻击,以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 

  2.趣味相异。这类冲突主要发生在亲属之间,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矛盾等。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后院经常起火,一个人是难以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都投入到事业上的。一个在事业上建立了辉煌成就的人,必定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做出巨大牺牲的女人,反之亦然。 

  3.个性抵触。性格、气质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间也会产生冲突。例如一个急性子的人,会看不惯一个慢性子人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一个慢性子人,又会抱怨一个急性子人干什么都风风火火,总之,这两种人常常相互不能理解和谅解,结果便产生一些矛盾。 

  4.产生误会。人和人相处,即使主观上不想发生摩擦,但仍然难以避免产生一些误会,有些误会甚至还是根深蒂固、难以消除的。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便相互产生了误会,曹雪芹对此做了饶有风趣的描绘。其实,类似这样的误会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 

  5.发生纠纷。生活中有些冲突是隐性的,比如志趣不同的两个人之间的冲突未必就公开化,但是也有不少矛盾是会激化的。例如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甚至两个陌生人之间,都往往会因一点小矛盾而发生显性的冲突,轻则产生口角,重则拳脚相加,以至于发展到不共戴天之仇。 

  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诸如狭隘自私、敏感多疑、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们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习惯于从自我出发,平时疏于同别人理解和沟通,因而出现矛盾后,总认为真理在自己手中,别人都是错的。 

  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应该说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必然会对各自的事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想方设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矛盾,使自己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那么,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如何才能防止同别人产生冲突呢? 

  1.要胸怀宽广,高瞻远瞩,凡事讲大局、讲风格、讲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要注意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努力化解各种矛盾,防患于未然,减少或完全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 

  3.以理解的眼光看别人,懂得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别人不可能同我们有完全一样的志趣,我们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样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 

  4.宽容别人的过错,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有缺点,谁都有可能犯错误,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就像希望别人也原谅自己的过失一样。 

  5.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要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记住水至清则无鱼。对别人要求过高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