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步步生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0.步步生莲- 第6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饶是丁承宗智计百出,种放谋略长远,杨浩说到这个份上,他们还是想不通这和眼下发生在丰台山的战事有何关联,不过二人听杨浩此时提起这件事,便知道两者间必有自己尚未看透的一个关键联系,是以只是点了 点头,屏住呼息听杨浩继续说下去。
    杨浩道:“陇右目下是无主之地,党项、吐蕃、回纥与汉人散居其间,对宋国构不成什么威胁,所七乙宋国眼下还能容忍它的存在,我们取河西走廊宋国鞭长莫及,管也管不得,可要是我们想吞并陇右,宋万无坐视之理。
    能让宋国不插手陇右之争的,当今天下,除了辽国,谁有这个力量?”
    种放和丁承宗越听越迷糊,种放忍不住苦笑道:“圣上这么说,臣是愈发地不明白了,既然圣上认为当今天下能阻止宋国插手陇右的只有辽国,那我们更应该和辽国建立密切关系才是,怎么反要与辽国动兵呢?”
    杨浩叹了口气道:“两位,如果我们与辽国建立密切关系,联手扼制宋国崛起,那么我们出兵夺取陇右的时候,辽国会发兵直取汴梁,与宋国发动全面战争,从而为我们争取机会么?”丁承宗和种放想都没想,立即摇头道:“不会。”
    杨浩又道:“那么,如果朕向辽国称臣,以辽帝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将为夏国为辽国附庸,辽国肯为我们出兵,倾其国力,正面承受大宋数十万精锐禁军的强大压力,助我们夺取陇右么?”
    种放和丁承宗又摇了摇头,丁承宗苦笑道:“怎么可能? 如果辽国的实力足够强大,又能像控制汉国一样控制我夏国,那么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命我们与其一同出兵讨伐宋国,先驱使我们为其所用,最后再倾其精锐谋夺宋国江山。”
    杨浩笑道:“这就走了,既然我越巴结它,对我越不利,那我为什么要巴结它?”
    种放蹙眉道:“圣上,恕臣愚钝,臣还是不明白,就算如此「难道我们与辽交恶,它反而会帮助我们牵制宋军,使我从容谋取陇右么?”杨浩一脸从容,笑得天官赐福一般,颔首道:“正是。”
    种放和丁承宗听了同时进入梦游状态,面容呆滞,眼神连焦距都没有了。
    杨浩一看自己的左膀右臂马上就要抓狂,想想许多大事都要依赖他们去做,一些最机密的策略虽然出于保密日的,不能让所有的官员都提拼了解,但是如果连他们两个也一直蒙在鼓里的话,他们两个人的反应就会逐级影响他们的一级级下属。
    如果自己的这个帝国是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帝国也罢了,可是现在刚刚成立,还谈不上什么根基,那样的话难保不会出现预料不到的内部危机,所以仔细地想了 想,决定把自己的打算,提前向这两个股肱之臣透露一番,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想到这里,杨浩便带着他们离开了朝堂,杨浩匆匆称帝,其实不过是建了国号,称了皇帝,因陋就简,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财务铺张,具体的东西没有什么大多改变,所谓金殷也就是原来的节堂,节帅府也只是改称了皇宫,其实里面全无变化。
    杨浩引着二人离开朝堂,回到自己府中,到了书房中坐下,待人送上茶水,关上房门,这才 推心置腹地说道:“辽国虽然强大,却因为内部连年的叛乱而元气大伤,Q 下正处于休养歇息的阶段,就算许给他们十成的好处,他们也不会南下中原的,更不会因为我们而南下。
    相反,宋国以十年功夫,灭荆、湖、蜀、南汉、唐、北汉,吞莽吴越,气势如虹,剑锋所至,势如破竹,迄今未逢一败,若说野心,现在宋国远大于辽国。目下,辽国无南侵之意,而宋却自立国之日起,就虎视眈眈,觊觎幽云,如果说现在有哪个国家会主动挑起战争,入侵他国,必是宋国无疑。”
    杨浩这话说的十分笃定,事实上也是如此。契丹人当时是外族人,于是在中原汉人传下的小说、传记中,都把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描述的极具侵略性,野蛮、凶悍,却有意无意地虚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被视为正朔传统的宋国,才是当时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中原各国并没有哪个有那个实 力和野心挑衅宋国,而它们都是被宋国发兵消灭的,不管是宋国也罢,辽国也罢,不管是打得如何冠冕堂皇的旗号,其实质都不过是一个帝国侵略、征服,扩大疆域的战争。辽国固然民风剽悍,而且宋国立国时,辽国就已是一个疆域庞大实力雄厚的大帝国,但辽国一直没有正式对宋国发起过战争,两国间正式开始战争,是从赵光义北伐开始的。
    杨浩道:“辽国君臣当然也算不得善男信女,但是咱们想要谋取陇右的关键是宋辽做战。而我们指望辽国来打宋国,其希望之徽,还不如等着宋国去打辽国可能性更大一些。”
    杨浩吁了口气,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可是河西突然冒出个杨浩来,而且蹬鼻 子上脸,居然以宋臣的身份自立称帝了,试问宋国这时还有闲心北侵么?它必然先得铲除我夏国才成,就算咱们乞和投降,除了帝号,仍以宋臣自居,如果咱们和辽国相交甚厚,过从甚密,宋国也绝不会放心北伐。现在,你们懂了么 ?”
    种放和丁承宗都是七巧玲珑的心思,一点就透,听到这里不禁惊愕地张大眼睛,期期地道:“莫非……莫非圣上要……”杨浩道:“不错,我们只是备除帝号,向宋国称 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做足了姿态,比如制造几起 内乱,叫宋国认为我们无力外顾;比如比照李先睿的时候,向宋国进贡战马,而且进贡十倍的战马,叫宋国绝不怀疑我夏国还有更大的野心;再比如……与辽国交恶,甚至大打出手,叫他们绝不怀疑我们有与辽国秘盟的可能,这样宋国才能戒心尽消,放心北伐,我们的机会才会到来!”    种放紧追着问道:“辽国实力之雄厚,远非南 方诸国可比,圣上如何料定宋国必会北伐?”
    杨浩自然不能说他知道历史本来的发展方向,知道历史上是宋国先对辽国开战,赵光义亲率大军数十万入侵辽圄的史实,他有机会接近赵光义,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和志愿,再加上对历史上本来事件的记忆,所以才具备了这种其智近于妖的前瞻性,这个金手指是其他再如何高明的政治 家也无法像他一样准确预测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如果他照实而言,说是他的推测,很难让种放和丁承宗信服,他又不可能告诉他们自己是个穿越者,于是编了个理由道:
    “朕在汴梁的时候,曾任鸿胪寺卿,对宋国的大政方略、基本国策颇知底细,宋立国之初,就已立志一统天下,只是先备后北还是先北后南颇费思量,当时赵普等从龙之臣尚在朝中秉政,他们仔细权衡之下,决定沿袭周朝皇帝郭威时的国策,先南后北,从易到难。
    而今,南方诸国已然平定,全部纳入了宋国辖下,宋国已着手北伐了,你们以为,宋国建封桩库走出于什么目的?真的要用钱赎回幽云十六州?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说得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赵匡胤,真会那么天真,会相信用钱能买回国土?那不过是个幌子,从一开始,这笔钱就是攒下的军费,是为武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做准备的。当今皇帝赵光义消灭汉国的刘继元政权,就是他要清除宋国北伐的最后障碍。”
    还有一句话,杨浩没有说出来,原来历史上赵光义北伐的时候,西夏政权虽然也是独立政权,但是并未称帝,而今自己却迫于无奈建国称帝了,这个 变数虽 然不能打消赵光义超越皇兄的梦想:北伐燕云,建不世奇功。但是历史上赵光义是打下北汉之后立即挥军北伐的,而今他杨浩的出现已经改变了运段历史,这个变数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减轻自己这只小蝴蝶对历史走向造成的影响,通过降格称王,制造内乱,敬献贡马,与辽国交恶等一系列烟雾弹,促使赵光义回到本来的历史轨道上去。以他对赵光义的了解,此人野心勃勃,好大喜功,他毕生心愿就是超越他那个雄才大略的兄长,从兄长的光辉之下走出来,建立他的不世功勋。
    而他想要超越赵匡胤,其他的功劳都不足 为凭,收复燕云是唯一的机会,他不是那种脚踏实地,肯隐忍下来,把机会留给条件更成熟的子孙去实现这宏图大业的人,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亲手去完成。他现在正当壮年,既然有心北伐,就不会等到年迈苍苍、半截入土的时候才御驾亲征,因此,只要自己能成功地消解他的戒心,他就一定会按照原来历史的轨迹去走,北伐契丹!
    种放和丁承宗都不曾在宋国朝廷里担任过一官 半职 il杨浩说北伐契丹是宋国的既定国策,而且朝廷建封桩库、消灭北汉国,是从财务和地利两方面为北伐铺陈条件,自无不信之理。丁承宗凝神想了想,欣然道:“原来如此,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虎捕食,必先扑伏;臣明白了。”
    种放却犹疑地道:“若按圣上所言,宋廷已着手北伐准备,如此行险,倒也有一搏的必要。只是……如今既与 辽国交恶,再向宋廷乞和的话,他们还会答应么?难得如此良机,有机会直接吞并河西,他们何必再要一个自据其地,名义上称臣的夏国?要想宋国放手,恐怕十分艰难了。”
    杨浩微笑道:“要说难么,却也不难。辽人也不是白痴,岂会放任甚至协助宋人取我河西呢?宋廷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如果我们露出投靠辽国的意思,宋国就要有所考虑了。不过朕不想用这个法子,朕有两件宝物,其中一件,时机未到,现在还不是亮出来的时候,另一件么,只要以它献与宋国,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第一:可让赵官家认定朕满足于河西一隅之地,再无更大野心;第二:可以让赵官家的野心无限膨胀,加快他北伐的步骤;第三,也是最重要有一点……
    杨浩看了看这两位心腹重臣,说道:“朕当初只有芦州、银州一线之地,兵力不足四万,而今一统河西十八州,辖下二百万子民,自玉门而至横山,总兵力超过二十万,这么庞大的兵力,大部分都是接纳收降的各方势力,他们如今只是归附,还谈不上归心。
    尤其是折家军,折帅是我的义兄,朕于微末时,得他多方照应,朕于危难时,得他并肩 做战,而今他身陷汴染,如同囚徒,朕取不回府州,又救不得他自由,却为一己安危向宋乞和投降,称臣纳贡,如何向折家数万将士交俸?麾下二十万得自各方的军队将士又会如何看待朕?朕又如何心安理得,坐享太平?朕要用这件东西,换回他全家的自由 !
    种放和丁未宗听了齐齐动容:“圣上,那是什么宝物,有如此妙用?”
    杨浩微笑道:“这件宝物,其实你们已经见过了,只不过当时你们还不知其中所盛是何物罢了。这件东西,就是子渝姑娘上次送与朕的那只锦匣,其中所藏。 么,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有昌,的……传国玉玺。
    种放和丁承宗本来坐在他的下首,一听这话齐齐站起,失声叫道:“传国玉玺?!”
    丁承宗又惊又喜地道:“传国玉玺?如此宝物,怎么落在圣上手中的?”种放却道:“传国玉各! 如此宝物,怎能拱手予人。”
    杨浩坐直了身躯,悠然道:“秦昭王欲以十五城而易和氏璧,种卿以为,可换否?”   




 卷名:第十三卷 冲冠一章节:第057章 左膀右臂 

    出杨浩书房时。丁承宗犹自有此肉疼地道:“难怪圣见定,认为宋国一定会答应议和,原来”还有这样一件东西,可    ,那是传国玉望呀,怎能献与宋国”
    种放此时却已想得透澈,说道:“玉望留在圣上手上其实毫无用处。以我河西的根基实力,这玉望根本不能亮出来,宋国向来以中原正朔自许。辽国虽是蛮人,然而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其子民中汉人占了近一半,官制政体、宗教文化,越来越是汉化。渐渐地也打起了正统旗号,开始称宋国为南朝,自称北朝,以分正朔体统。
    这件东西,他们虽未必如宋帝一般垂涎,却也不会舍得放弃 如果我们亮出玉望,做为传国之物,那就是众矢之的,这件东西本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并不是一拿出来,天下英雄就会望风影从的,要不然,当年王莽逼宫,太后行至于怀抱玉奎而无力反抗,以致怒掷玉望缺了一角。还得用黄金来补缺呢?列代帝王。手中都有这件宝物,该丢江山的不还是一样国破家亡?
    我们没有拥有它的实力,我主如今疆域最狭,人口最少,实力最弱,根基最浅,与其藏着这件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用它换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当年孙策献玉奎,换兵三千,横扫江东,奠定了江东霸业。我主献玉望,我相信能够得到的还胜孙策。”
    说到这里,他向丁承宗笑道:“好啦,不要念念不忘这枚传国玉望了。如今得圣上交了实底,咱们就可以安心了。现在看来,横山战事。杨将军是一定要吃亏的,不打几个败仗,怎能就势乞和?咱们现在该为主上分忧,好生稳定内部,安抚群臣。同时为圣上好好谋划一番,看看如何着手开始议和,并尽量争取最大的好处才行。”
    丁承宗憬然道:“种大人所言有理,不知大人对具体措施可已有了什么见解?”
    种放丹要说话,林朋羽脚步匆匆地走来,一见二人便道:“两位大人,圣上可在书房?”
    丁承宗领首道:“在,林大人这般匆忙,发生了件么事?”
    林朋羽道:“刚刚收到消息,绥州李不寿,实则就是当初兵败消失的李继筠,他到了河西之后,已亮出真正身份,以此身份招纳党项羌人为其所用了。”
    丁承宗和种放听了不由大吃一惊,连忙又随着林朋羽向杨浩书房走去。杨浩听林朋羽说明经过,虽然听说李不寿就是李继筠的时候,微微有些动容,但是并未露出预料之中的惊讶。他微微蹙起眉头想了想,抬头看看三人凝重的神色,不禁莞尔一笑:“李不寿就是李继筠么?呵呵,是便是呗,想当初他还是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