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第6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给我听,我都不听。为什么?那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要舍掉,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永远对人一个最好的概念。悟威师从美国回来,告诉我,他说:黄太太说师父很多坏话;我说:好了,就到此为止,底下绝对不要说了。立刻就终止了,为什么?一定要保持过去在一起相处的好印象,永远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境界当中,这个人多好、多舒服,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有一次黄太太打电话给我,我问她,我说:有人这么说;她立刻告诉我,她说:师父,你要晓得,我一生从来没有说你一句坏话,如果你要听到有人说我说你坏话的,那个人一定是坏人。我说:我知道。我清楚得很!天下人都是好人,不过是什么?习气使然,《三字经》里面讲「性相近,习相远」,习气改变了你的本性。但是习气是虚妄的,习气除掉了,你将来也是如如佛。将来是如如佛,我现在看你也是如如佛,我把你当作佛看待,我得自在,我心清净,我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我们功夫才会有进展,才会有进步。常常想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就是自己的不对,我们懂得吗?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里面对昙方丈一段开示,我过去印的小张,现在在我三楼饭桌下面还压著,我印了几十万张送人,「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什么人心?自己的心,不是别人的。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定要晓得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真妄;真妄、是非、邪正是从我自己心里头生的,我的心正一切都正,我的心善一切都善,我的心好一切都好。境随心转,《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为什么不转境,而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那个人多苦!
  由此可知,苦乐、迷悟都在自己一念心,我们为什么不向善,去向恶?尤其读了《华严经》五十三参,你看看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就是这个修法,善恶境缘统统是善知识,差别的只有一点,礼敬、供养决定平等,善人、恶人一律平等。帮助我的人,称赞我的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对他的布施供养平等的,对他的恭敬平等的,只有一样称赞,「称赞如来」,他有德行这一面我称赞他,与德行相违背的只是不称赞,我们在《华严经》上学到的。善财童子对胜热婆罗门这些人,有恭敬、供养,没有赞叹,我们在这里学到了。佛教给我们,绝不可以批评,绝不可以以轻慢的心、恚怒的心、嫉妒的心,那我们自己造业,与外头境界不相干!
  诸佛菩萨所以能成为佛菩萨就是这个愿,这第一句,这第一句就是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欲安乐诸众生」,不是为自己,自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所有一切恶劣伤害就伤害不到了,有我才会受伤害,「我」被伤害了。「我」要没有了,诸位想想,一切灾难来了,我没有了,谁受伤害?佛在小乘经上都说了很多比喻,譬如有人送礼,你的礼物送给人,人家不接受,怎么办?你还是拿回去。你恶言骂人,人家不接受,结果是骂了自己。他要接受,他就生烦恼,就生瞋恚,要生报复;他不接受,不接受回过来,自己有罪业,他没有过失。人家那个地方增长功德,最明显的增长忍辱波罗蜜。我们造的罪业,成就他的功德,你说他感不感激我?当然感激,帮他消业障,成就他功德。所以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报答他的深恩,发愿成佛之后第一个度他。
  知恩报恩,恩在哪里世间人很不容易懂,帮助我们的人是我们的恩人,毁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恩人。帮助我们的人是顺境的恩人,顺的增上缘;毁辱我们的是逆增上缘,我们更小心、更谨慎,更是时时刻刻反省有没有过失,无则嘉勉,有则改之。如果自己有一点瞋恚心,立刻就知道错了,不是他错,我错了。他骂我,我还有瞋恚心,我错在哪里?我还有我相,我相、我执没除,我才会生气,我才会不高兴。如果我相没有了的时候,就不可能有这个现象,听到别人骂我,就像听到别人骂别人一样,与自己不相干。什么时候你们也学会了,指著鼻子骂你,你听到好像骂别人,打你好像是打别人,那个我相就没有了。那就恭喜!自己要恭喜,出三界了,绝对不会再堕在三界里头,决定不会再搞六道轮回。
  那身体在世间做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为众生得安、得乐。安,破迷开悟就安了,离一切苦就得乐,所以这里头是两桩事情,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令一切众生转恶为善他就得乐,转迷为悟他就得安。我们在这个世间所作所为就是这么一桩事情,一切为众生,一切为社会,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诸佛菩萨绝对没有一念为自己,《金刚经》上说得那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菩萨。不但不是菩萨,小乘也不是,须陀洹已经离四相了。我们这才明了,离四相、离四见里面的功行浅深差别很大。换句话说,还有执著,还有身见,须陀洹果就不能证得。这个大家都知道,必须离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见惑是什么?执著。
  如果我们在这上下功夫,这种功夫都在生活上,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在这里做功夫,把自己妄想烦恼的习气,《金刚经》上就讲四相,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在一切境缘当中把它磨平,这叫修行,这是真功夫。赞叹你没有欢喜心,为什么?知道不值得赞叹,无论在哪一方面,我们跟祖师大德一比较差太远了,愈是赞叹我们愈生惭愧,不配!侮辱我们,我们点头,应该!为什么?罪业太重。他辱骂,他侮辱,把我的业障罪业减轻了几分,不都是善知识吗?人人都是善人,事事都是好事,就看我们怎么用心?会用心的人,古人常讲「仁者无敌」,那是会用心的人,仁者会用心。仁是什么意思?仁是二人,不是一个人;换句话说,念念能够想到别人,这个人是仁人;敌是什么?敌是对头、冤家,他没有。念念想著别人,没有想自己,他有什么冤家?有什么对头?没有,冤家对头到他那里都落空了。
  佛经里面称菩萨为「仁者」,顾名思义,仁者「为欲安乐诸众生」。这一个愿要落实,底下两句是落实,『修习大悲无量劫』,「修」是修正。我们真的是无量劫以来,堕落在六道里面作凡夫,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要把自私自利修正过来、转变过来,利益众生。从前一切利益自己,现在转过头来利益一切众生,不遗余力,尽心尽力去做。古人这种人在社会上不少,看到别人有困苦艰难的时候,甚至於变卖自己的房子田地,帮助这些苦难的人,为别人自己可以倾家荡产。他这样做有没有好处?有!我们看到果报,后世的子孙发达。这是什么?祖先积的阴功。这在中国史书上我们就看到太多太多了,哪一个发达人家不是多少代祖宗在积德,感应不可思议,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才报答祖宗恩德。
  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这是亘古以来所没有遭遇到的乱世,历史上找不到。何以这么说法?伦常道德全部都没有了。今天的社会,古人所说的父不父、子不子,这是自古以来所没有的。上一次台北廖居士来看我,我跟他讲美国现在青少年犯罪的事情,他听到之后,台湾青少年犯罪的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听了非常惊讶!所以我请他找个时间,到此地来给我们上两堂课,让他报告台湾社会状况。这是非常不祥的徵兆,我们看到这个徵兆就晓得后面必定有大灾难,不善的因,后面是不善的果。父母不能教儿女,父母跟儿女说一句,他说儿女顶十句回来;老师不能教学生了。所以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这个社会还得了吗?在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来维持中国的道统,中国道统是什么?就这两桩事情:孝道跟师道。诸佛如来度化法界一切众生,也是这两桩事情。「净业三福」,佛讲得多清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修行成佛,不管你修哪个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是建立在这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前面两句孝亲、尊师,孝道跟师道。佛法也是讲的这个,从孝敬开始,到孝敬圆满,孝敬圆满就成佛了。
  我们这一生很幸运沾到一点儒的边缘,沾到一点佛的边缘,学圣、学贤、学菩萨、学诸佛,怎么个学法?无非是尽孝、尽敬而已。佛教给我们,一切众生皆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老师,「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佛讲孝敬是对一切众生,《华严》里面「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何将孝敬落实?五戒、十善、六度、普贤十愿,这是把孝敬落实,这叫行菩萨道。你明了自己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关系,你是悟菩萨道,你觉悟了;你一生能够奉行五戒、十善、六度、普贤十愿,你叫行菩萨道。你能够悟,悟是解;你能够行,你就能入境界;入境界是证菩萨道,你就证果了。
  「修」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习」是真干。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一句「大悲」,这是慈悲为本;下一句「方便」,这就落实了。大悲是说用心,我们讲存好心;方便,说好话,行好事;整个合起来,就是做好人。自己要勉励自己,决定不可以说,这个世界人人都不是这样作法,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法?那我要问你,人人都搞三途六道,你也去搞吗?我不想搞,我要搞菩萨道,菩萨道就是这个办法。我们走菩萨道,我们不再搞三途六道了。三途六道跟菩萨道恰恰相反,决定不能看那么多人都走三途六道,大概三途六道不错,菩萨道没人走,恐怕这个道是靠不住,那就是你自己错了。信心难!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永恒不移的信心,我们走菩萨道。
  我深深相信老师,我求学的时候很苦,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没有供养他一块钱;为什么?我生活太苦了,我没有能力供养他,还要接受他倒过来供养我。常常到他老人家那里去,时间耽误久了,吃饭的时候他常常留我吃饭。老师无求於我,这是真正教诲,这是恩德。我辞掉工作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办一个「慈光图书馆」,我到里面去作义工,住在图书馆,三餐饭图书馆供养,每个月还给我五十块零用钱。我跟李老师十年,没有供养过他,他供养我。他看到我衣服破了,人家送他的好衣服,他自己不穿,送给我。我现在还留了几件做纪念,非常好的料子别人供养他的,恩德!人家是真的好意待我,我自己要明了。如果说对於这些完全不明了,那我们真是像李老师常讲,糊涂到所以然,那就不能教了。我求学过程当中,我是深受老师的教诲。
  方东美先生亦复如是,我求学的时候没有收一分钱的学费,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而不是在学校里头去旁听;我们那个时候只希求他答应我到学校旁听,这是他看到我求学的心很恳切,对老师知道尊重,所以不让我到学校,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给我上两个钟点课,我的哲学是这样学出来的。以后我们同学知道的人很多,来给我说,方先生眼睛长在头顶上,从来瞧不起人,他能够单独教你,你跟别人就不一样了。方先生早期的这些学生,现在都是学校的名教授,都是博士班的指导老师。早年香港「新亚书院」,唐君毅先生是方先生早年的学生,这很有成就的,在近代中国也是大儒之一。
  我们何以能够得到老师特别爱护?没有别的,真诚心而已。诚於中则形於外,他看出来了,特别照顾,不同於其他同学那个教学。老师对我特别照顾,也就是我们有一个愿心服务社会、服务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他们是大德,与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有同样的愿心,这个愿心就是「为欲安乐诸众生」,所以他们所表现的大慈大悲,对於真正好学的人,真正有这个愿的人,无条件无私的尽心尽力协助,来帮助你,来成就你。上一辈子是这样对我,我当然要同样的对待下一辈,对待我们的同参道友。我们明了世间多一个善人,世间多一个菩萨,众生的劫难就减一分,众生的业障就消一分,所以哪里会有嫉妒障碍?遇到人存的是菩萨心,行的是菩萨道,欢喜都来不及了,决定是全心全力供养,无私的供养,毫无吝惜的供养。「修习大悲无量劫」是讲时间,不是一时,不是一处,空间无边际,时间无量劫,要发这样的大心。
  『种种方便除众苦』,这一句里面境界无量的深广。我们只有一个目的,方法无量无边,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应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没有定法,佛无有定法可说,完全是应机。应以什么身分帮助众生,众生最欢喜,我们就现什么身分;众生欢喜什么方式,我们就采取什么方式,永远记住恒顺众生。我们顺众生,绝不要求众生顺我们;要求众生顺我们,错了!我们要顺众生。诸位你要是有心,你会学到;你要是粗心大意,你就学不到了。
  前年我第一次在新加坡过年,我跟木源说过,我们过年是个庆幸的喜事,可是有许许多多苦难的人、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很可怜,我们怎样帮助他?我们两个商量,我们把这一份的喜悦扩大,就决定邀请新加坡每一个宗教的老人,他们老人院的老人,孤儿院的儿童,邀请他们一起来过年。九大宗教的团结就从这儿开始了,「为欲安乐诸众生」。我们邀请了,那一天到达的,参与这个法会的三千八百人,欢喜!九大宗教的领袖都到了。恒顺众生,他们平常喜欢吃什么食物,我们就供养什么食物。你要注意看的时候,桌上的菜不一样,有素、有荤,他们的习惯不相同。这是我们恒顺众生,大家才真的生欢喜心。如果统统来了,一律叫吃素,你请我们存心何在?是不是要我们改变宗教信仰信你?那个意思一想,愈想就愈差,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我们一番好意全消失了。一定要恒顺他,他喜欢吃肉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