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三门。这三门就是三宝,三宝是觉正净,清净就是净,平等就是正,后面是觉,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就是觉正净。清净平等觉也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我们明白了,才知道《无量寿经》的殊胜,可是你要不认真的去学,你就入不了境界。
  所以持戒的目的在哪里?得清净心。如果持戒的人,自己持戒再清净、再严格,还会见别人的过,他这个戒不能得清净心,这个戒是福报,是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要得清净心,那就是决定要依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得清净心,你从持戒见性,入佛的境界。你还会见到世间种种过失,你就没有办法入佛境界,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明心见性;「定境界」就是明心见性。修定,定境里面还杂著有妄想邪念也不能见性。诸位要晓得,定中有境界的,这个境界破坏你的正念,所有一切境界现前,祖师大德是怎么教给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境、魔境现前,一概不理,见如不见,用这个态度来对待它,你才能得平等心。魔境界现前讨厌它,佛境界现前欢喜它,你就错了,你这里头还是动烦恼。所以佛境、魔境一律平等,你的平等心现前,这是功德,你功夫成就了。所以实际修行在哪里修?就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在这里头,善财童子讲的「历事炼心」;历是经历,经历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这儿炼心,炼什么心?真心。真心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在生活当中一切接触,那叫「方便门」。可是在方便当中,你要是得清净,或者是平等,或者是觉悟,你得到了,那门就找到了。凡夫方便里头找不到门,佛菩萨教我们在日常方便当中有门,就是在这里头契入。所以「方便虽多」,要晓得方便是什么意思,就是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方便。
  如何能够在一切境缘当中得清净心?「同入一寂」,这是功夫、这是智慧。这也就是随缘当中去学不变,寂是不变的,动是变的。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是恶缘,都无需要理会,要紧的是修定。怎么个修法?《金刚经》上,给我们说了一个具体的原则,「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是外面境界相没有了,不是说外头境界相不接触,那是不可能的。都市这个相很繁杂,我们远离,到深山里头,找一个很清净的地方修行,那还是相,你怎么能离相?相是永远离不开的,这要知道。离相的意思是不执著相、不分别相,那叫离相,不是说离开、躲避,躲避不了的,永远这个相都会在现前。为什么?性它能现相,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怎么能离开心?怎么能离开识?所以说决定有相。只要不分别、不执著,不打妄想,那就叫离相。所以佛教我们过日子,教我们生活,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一切境界相可不可以受用?可以受用,决不能执著。一执著,烦恼现前,不执著得大自在,相而无相,无相而相;受用的时候是用而无用,无用而用。这就是清凉在本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佛华严。佛说这个经,还不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过佛华严的生活,佛华严就是佛与法身大士们他们的生活。我们确实能得到,就在能不能转变;你能转变你就得到,你不能转变,那你还是迷在六道里头。
  昨天我看到有个同修给我写了封信,没有具名,不知道是哪个人写的,字还写得不错。内容说我们上一次办的温馨晚会,招待许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们尊重别人,在饮食上我们有很多方便,他非常不赞成,决定不能吃众生肉,吃众生肉怎样怎样怎样。话讲得没错,他不能办事,他办事办不通,要晓得通权达变。佛没有定法可说,执著定法你就错了,他只知道一面,不知道另外一面。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做什么样的示现,在另外一个世间又做一个什么样示现,没有一定。世尊在我们这个地方的示现,也没有教我们吃素,释迦牟尼佛有说,经上有说,但是从来没落实。为什么?托钵,「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托钵,人家家里吃什么就供养什么,这最方便的。如果你一定要吃素,还得叫人家去准备一份素食来供养你,你不是叫人添麻烦吗?你不是在这边分别执著吗?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吃饭,吃而无吃,无吃而吃,他跟你不一样。你是真的在境界上起心动念,诸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你跟诸佛菩萨境界还差得远。佛度众生目的在哪里?教他开悟,教他明心见性,教他作佛,目的在此地。不是教人吃肉不吃肉,那小事情,所以不能因小节而伤害了大体。我们今天不能因为这些小事,把一切众生接触佛法的殊胜机缘断掉了。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你要有智慧、有能力辨别。
  佛教传到日本,那个时候日本的出家人也是素食,也真的出家。明治天皇他那个时候制定一个政策,日本人口太少,鼓励人民多生小孩,所以就跟出家人来谈判;出家人一定要结婚,一定要生儿女,如果不结婚,天皇说我们日本这个国家不要佛教。这个问题严重,不要佛教,佛教妨碍了他国家的政策。所以这些出家人再开会商量,决定接受天皇的条件,日本保持佛教,所有出家人统统结婚。这是利害得失摆在面前,你要晓得怎么处理。所以日本佛教,要用我们的话来说,完全变成居士的佛教,居士能成菩萨、能作佛。我们要晓得,日本出家人为什么会结婚,了解它的历史,然后我们就明白了,当年那些法师了不起,有真智慧,通权达变;在什么状况之下,我们应该要怎样做,一定要把佛法留在世间,正法久住,觉悟人天,这是大事,其他的是小事。如果没有权智就不能度众生,你自己修行可以,不能度众生,这是属於权智。
  我当年学佛,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对於初学的人决定不劝他吃素。他有两个原则:不劝他吃素,不劝他受戒,所以他法缘胜,跟他学佛的人那么多。如果说学佛决定吃素,好多人都不来了,你不是把许许多多人在这一生稀有难逢闻法的机缘给断掉吗?这个太残酷了,这个牺牲太大太大了。我跟他十年,问过他,他老人家给我分析,不可以。先教他闻法,逐渐逐渐他觉悟了,吃素是他自己发心,不要劝他,他自己到那个时候,想想应该要这样做法,那就好了。我吃素,没有人劝我,人家想劝我吃素,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必须自己把理论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觉得应该要这样做法,哪里要人劝?受戒这个事情不能劝,为什么?受戒容易,持戒难。你劝他受戒,将来持不了,破了戒,你有罪过;他犯那个罪,那个人劝我的,不是我自己要受的;他就把造作罪业推到你头上来,你劝他的,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劝。李老师劝人受三皈,从来不劝人受戒;劝人不杀生,从来不劝人素食。所以他接引的人有那么多,在台湾可以说,任何一个法师、居士,接引大众都比不上他。他往生的殊胜,在台湾也是第一,也可能是空前绝后。往生四十九天当中,差不多有六百多人给他念佛,日夜不间断念四十九天,你到哪里去找?哪一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六百多人,四十九天日夜佛号不间断。不是一个人有这么大的精力,轮班,人多;在台中有几万人,那个佛堂里面容纳六百人,平常有一些人在外面等,哪一个念累出来了,外头马上就有一个补进去。这个盛况过去没有,我想将来也不可能,人少数可能,那么多人不可能。韩馆长往生,我们也是日夜给她念佛,四十九天不间断,她没有那么多人,人少的时候大概不到十个人,多的时候有两、三百人,每天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就少。李老师他那个助念念佛,六百个位子没有空位子,你说多殊胜!
  佛法讲结法缘,结法缘就要有方便,没有方便是结不了法缘的。可是我们自己不能够因为自己贪餮而制造这些形象,那就错误了。我过去曾经跟诸位讲过一个故事,那是我一个好朋友,杨修满先生告诉我的,杨先生现在还在,八十多岁了。年轻的时候,跟日本人打仗的时候,他做情报工作,被日本人发现了,他们同事有两、三个人。那个时候被日本人抓到,不但是死,死得非常残酷,日本人不会叫你好死。他逃到一个寺庙,南京中华门外有一个寺庙,老和尚救了他,老和尚给他一件海青穿上去,正在那里有佛事,掺杂在里面,日本宪兵队来没找到,这救他一命。抗战胜利之后,他们为了答谢老和尚救命之恩,念念不忘,摆了一桌酒席请老和尚,把老和尚请来了。请来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和尚吃素的,我们今天一桌都是鸡鸭鱼肉,这怎么办?非常尴尬。老和尚看到这个就晓得,坐下来就吃;这个了不起,老和尚这一招把所有人都度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情形是开缘,这不是犯戒,开戒,叫开缘。他不是有意的,不是有意做,他是疏忽,但是老和尚不怪他。如果老和尚想吃鸡鱼鸭肉,「你们请我,我去应供」,那就错了,那就造罪业了。所以他对佛法好的印象,一生都不磨灭,常常跟人讲,这个出家人慈悲,对我们的过失不责备。这就给他种了佛种子,就让他在这里起敬仰之心,以后有缘他一定会学佛。所以这是实智跟权智一定要清楚,权智就是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应当用怎样恰到好处的方法对待人。人有善根成熟的,有善根没有成熟的,有没有善根的,种类不齐,你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巧妙的方法,让所有一切众生都得利益,都生欢喜心,这叫方便门,方便门不可思议。这是慧光梵王他所修的法门,他从这个法门明心见性。再看第三首:
  【佛刹微尘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余。如是劫海演不穷。善思慧光之解脱。】
  这是善思慧光明梵王,他所修的法门是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前面长行我们读过、介绍过,在第一面,「得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偈颂里第一句,就是说不思议法。『佛刹微尘法门海』,海是比喻,法门有多少?微尘数。微尘怎么算法?佛刹微尘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刹土,这是佛刹,把这些佛刹,这佛刹是大世界,把它磨成微尘,一个微尘算一个法门,你说法门有多少?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设的比喻?给诸位说,是真的,不是假设的比喻。平常佛在经上常常用的比喻,恒河沙数、大千世界微尘数,跟这个都不能比。大千世界微尘数是一个佛刹,这个地方的佛刹没有说一个、两个,所有佛刹都在里头,句句都是真话。由此可知,法门真的是无量无边,这个无量无边是真实的无量无边,绝对不是有量的无量无边,真实无量无边。
  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明心见性,只是我们不会。会的人,常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会的人;不会的人找不到门,会的人到处都是门,处处都是门。世出世间所有法都是门,不要以为是一定要佛法才能入门,佛法入是比较方便。真正通达的人不是佛法也入门,所以佛家才说「圆人说教,无教不圆」。圆人是圆顿根性的人,我们要问什么样的人是圆顿根性的人?於一切法中,心清净,不分别、不执著,不打妄想,这种人就圆顿根性。意见很多,主张很多,这个人就不圆,他也不会顿。因为心清净,妄想分别执著少,与性德就相应,所以他的知见就是性德的起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跟一般凡夫所见的不相同;凡夫所见的是尘境,他所见到的是性境,性境是不思议境界。由此可知,都在用心不同,一个用真心,一个用妄心,用真心的人成就,用妄心的人错了,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提示大家真诚。我们写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是真心。真诚心是体,其余四个是用,真心的作用。但是体用不是一定的,体可以作用,用也可以作体,你才圆过来了。清净心可以作体,其余四个是作用;慈悲心可以作体,其他四个都是作用,互为体用,诸位细细去思惟。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别人用什么心对待我没有关系,那是他的事情,我一定要用这样的心对人对事对物,我有门可入;否则的话,你就找不到门路。这个门路,浅而言之,出三界的门路,出六道的门路;说深一层,是入佛知见的门路,是成佛、成菩萨的门路。只要你心用得正,门门都通大道,世出世法门门都通大道,端在用心。这就是自性,就是性德。
  后面两句,清凉大师说这是「普入义」。『一言演说无尽余』,这是讲法师说法。凡是为人讲解宇宙人生真相的,皆是法师。法师不分在家、出家,这个要懂得,佛门里有一些称呼,这是属於佛学常识。和尚也不分在家、出家,出家人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决定是出家身分。其余的,你说佛,佛也不一定在家、出家;世尊当年在世,同时两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佛,维摩长者示现在家佛。所以佛、菩萨、阿罗汉,在家、出家都有。和尚是梵语,意思是亲教师,直接指导我修学,教导我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和尚,是我的亲教师。现在在学校里,像大学研究所里面,指导教授那是亲教师。在一般学校里面,校长是亲教师,给你上课的那些老师还不是亲教师。你要晓得,上学去念书,谁教你?校长教你。教育的政策他制订的,课程他安排的,他教你。谁去执行?他请一些老师来执行。所以校长才是和尚,那些执行,替他、帮助他教学的等於助教,帮助他教学的称阿闍梨。阿闍梨也是梵语,翻成轨范师,这个人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学生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他是执行和尚的教学政策。和尚只有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和尚;研究所里面,指导教授可以称为和尚。所以这个没有在家、出家,也没有男女老少。这些普通名词我们要熟知,不要起误会。法师也是普通名称,男女老少,只要是依照佛法修学,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