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佛如来赞叹,就在此地;净宗著相修行,可以往生。
  第三句,『慈心应物普现前』。「应物」,就是应付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要用什么态度?大慈悲心;这个慈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真诚的爱心。「普」是普遍,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不普。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帮他忙,我不喜欢他我就不理他,这就不普,那就不是慈心,那是世间的感情。情爱,有分别、有执著;慈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不信佛,你侮辱佛、毁谤佛、消灭佛,佛还是爱你,你有苦难的时候还是帮助你;决定没有说,你以前对我不好,我还要帮助你?他不会动这个念头,没有念头,所以这叫大慈大悲。世间人何以做不到?世间人是无量劫来妄想分别习气太重,无量劫来的恩恩怨怨永远不舍,世间人讲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他不舍弃。佛菩萨报恩无所著,佛菩萨决定没有报仇的,只有报恩的,报恩还无所著。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才能普现前。「普现前」什么意思?就是经中常讲的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普现前,你说这个多自在!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众生有感他马上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看看他的程度,应该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随机说法。这就是天王他所得「一切佛功德海满足出现世间方便力」,这是我们应当学的。
  出现世间就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慈心应物普现前」是出现世间。为什么要出现世间?给诸位说,没有理由的,没有道理好讲,法尔如是,我们能不能体会得到?一切众生即是法身,一切众生即是自性,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你还有什么理由好讲?我们这个身体,一个身体哪个地方有点痛痒,立刻手就去搔痒,还有什么理由?还问它:这手为什么去帮它?一身一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性体,用我们现在粗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自己跟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能够明白这个真相,肯定这个真相,「慈心应物普现前」,你就自然做到了,法尔如是,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再看末后这首偈∶
  【佛昔修习菩提行。供养十方一切佛。一一佛所发誓心。最胜光闻大欢喜。】
  这是最胜净光天王他的赞颂,他所得的是「如来往昔誓愿力发生深信爱乐藏」,他从这个地方契入的,我们讲从这个地方见性的。法门虽然不一样,最后都是明心见性,所谓是殊途同归。现在讲多元文化,这也是多元文化,每一个法门不一样就是多元的,最后都是明心见性,都是见性成佛。赞颂里面都是说明往昔誓愿的力量。『佛』,这个地方用「佛」,从相上讲。『昔』是往昔。『修习菩提行』,每一个字里面含的意思都很深。首先要了解什么叫「菩提行」,行是生活行为,这个字里面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大致上把我们生活行为都包括了,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造作是身业的行为,身口意三业与菩提相应,就叫菩提行。什么是菩提?觉正净。所以佛弟子,一入佛门就受三皈依。如果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都能够遵守觉正净的原则,而不违背这三业行,就叫菩提行。「修」是修正,我们三业行为跟菩提不相应,所以受三皈之后,就要依这三个原则来修正,将迷修正为觉,将邪修正为正,将染修正为净。修是修正,修正之后要落实,落实是「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去学习,学过菩萨的生活,学菩萨的行持,这样子三皈就落实了。三皈戒到什么时候才圆满?给诸位说,成佛才圆满,等觉菩萨都没有圆满,千万不要把这桩事情忽略了。现在一般受三皈都是形式的,有没有落实?没有;所以学佛怎么用功,怎么发愤,怎么精进,都得不到结果。你要晓得,为什么得不到结果?三皈失掉了。这是修学的基础,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基础没有了,你怎么能成就?我们不能不重视。
  念念要与觉正净相应,念念要与戒定慧相应,戒定慧是三皈的落实。什么叫做觉?什么叫做正?什么叫做净?不舍三学、六度就是觉,就是正,就是净。戒定慧里面的根本戒是五戒十善,我们今天从哪做起?从五戒十善下手。如果不能从这里下手,那你与觉正净就完全相违背,你就不是学佛;你有个学佛的样子,实际上你没有学佛。再讲到菩萨戒,那就更高了。受菩萨戒的人很多,一受菩萨戒都自以为我是菩萨了,送人家东西落个款∶菩萨戒弟子某某。我是菩萨戒,是真的、是假的?我们念念《金刚经》,佛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想想,受菩萨戒作菩萨,最起码的条件是四相破了,四相没破,佛不承认你是菩萨;你自己以为是菩萨,佛不承认。换句话说,如果四相破了,你没有受菩萨戒,佛也承认你是菩萨。可见得形式并不是很重要,形式要有实质。佛建立这些形式,无非是让这些形式启发你的道心,引发你的实质,用意在此地。绝对不是止於形式,那就错了,那我们对佛法完全误解了。所以形式是慈心应物,是表演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的,自己真实的功夫是实质。
  下面『供养十方一切佛』。供养,我们在《无量寿经》,最近讲得很多。修习菩提行就是供养十方佛,你们想想对不对?普贤菩萨讲的「如教修行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条;最后一条「不舍菩提心供养」,你看看这一前一后。我们用什么供养十方佛?觉正净。生活在觉正净中,生活在五戒十善之中,就是供养一切佛。十善是性德,什么人能把十善做圆满?如来果地。我们常常看到佛的画像,彩画的,彩画的佛像,在佛头上圆光上面有三个字母,梵文字,通常是用梵文写的「唵阿吽」。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就是十善,十善圆满之相。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口意三业清净,十善圆满。所以佛不吝法,你一入佛门就传授给你,就把三皈十善传给你。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决定要依十善;违背十善就是迷邪染,就不是菩提行;遵守十善去做,是修菩提行、供养一切诸佛如来。
  「十方一切佛」,意思很广。说现在佛,行!讲得通;说过去佛、未来佛,也讲得通。说过去佛、现在佛,我们是依教修行供养;讲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这样做,做出一个榜样来给他看,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是真供养。我们如理如法的去做,在现前的社会也许有一些不方便,有一些要吃亏的地方,要吃苦头的地方,要记住这是「代众生苦供养」。譬如在生活上我们今天素食,社会一般人看到这很苦,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他都不吃,都没有分;穿的衣服穿得这么简单、这么朴素;居住的环境这么样的窄小;五欲六尘的享受、荣华富贵,统统舍弃得干干净净,世间人所追求的我们全舍,「代众生苦供养」是这么修法。在哪个环境里,完全看到众生的状况,修对治的法门。心心念念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学习佛的四悉檀、四摄法,摄受广大的众生,帮助他们、利益他们、成就他们,这都是属於「供养十方一切佛」,我们要去做才行。
  这里头不能分族类,不能分宗教。我们学佛的人,一般人也很执著,没有觉悟,学佛的人遇到学佛的人特别亲切,全心全力帮忙照顾;不学佛的人,家里的父母、妻子都不愿意理他,都像仇人一样。这不叫学佛,这样学佛,一家人都反对,一家人都毁谤。你的家人反对你学佛,他们也劝他的亲戚朋友不要学佛,要小心防止小孩决定不能让他学佛。为什么会变成这种现象?这是自己完全离开觉正净,迷在佛法当中。从前李老师讲,像读书人一样,不了解书中的意思变成书呆子,学佛变成佛呆子,不解如来真实义;还以为自己做得正确,以为别人业障深重、罪业深重,哪里知道自己错了都不晓得。所以学佛最重要的,倓虚大师讲的,学佛就是学做个明白人,通达事理,包括人情世故都要通达,决定没有分别。如果能够帮助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更好,说明你的心量拓开了,你的分别执著化解,逐渐跟事实真相相应。事实真相就是一切众生是自性,一切众生是法身,一切众生是自己,你还有什么好分别?无论帮助哪一个宗教,无论帮助哪一个族群,都是真诚的欢喜心普供养。
  『一一佛所发誓心』。这是讲菩萨修行时间很长,每一尊佛所,在佛的面前都发愿心,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四弘誓愿。「一一佛所」,我们没做到,我们今天做的,只是在早晚课诵,在佛菩萨面前把这个偈子念一遍,有没有发?不见得。这个地方法身大士他们了不起,「一一佛」是指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三世里面,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我们有没有在所有一切众生面前都发四弘誓愿?念念要发四弘誓愿,时时要发四弘誓愿,处处要发四弘誓愿,所以佛菩萨那个愿心坚固。我们要不捧著经本,四弘誓愿忘掉了,那怎么行?诸位晓得「愿以导行」,修行是愿为先导,没有愿哪有行?「以行践愿」,你说这个多重要!我们今天的行不得力,什么不得力?没有愿、没有信。没有信愿,行怎么会得力?所以要记住,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四弘誓愿就涌现在现前,这是我们行为的引导、指标。
  第一愿,浅而言之,像楞严会上所讲的「最初方便」,也就是我们现在下手的地方,怎么去做法,「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念头提起来,帮助一切众生没有条件,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念头油然而生,你的愿有力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个念头起不来,你的愿没力。「烦恼无尽誓愿断」,重要!因为接触外面境界的时候,凡情不可能没有爱恶的念头,顺心的喜欢他,不顺心讨厌他,这一愿马上现前∶「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个要把它解除掉,那就真做功夫,真在修行。一定以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对待,不可以好恶的心;一定要恢复自己清净平等,这是断烦恼。我们最初方便是这两愿,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能现前,接触一切众生就要发心帮助他,要发心成就他。帮助他、成就他,一定要清净,用清净心,那就是断烦恼,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世尊在般若会上教诫须菩提尊者,度化众生,接引大众,必须遵守的原则∶「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真的断烦恼了。我们今天接触外面境界是起心动念,做一桩好事还要仔细去盘算,你说那多操心!哪有菩萨做事那么样干净俐落,没有考虑,没有通过思考。通过思考,就是通过妄想分别执著,佛菩萨没有。像我们看古人笔记小说,里面讲阎罗王、判官审判那些罪人,他们说阴间没有法律,不像我们世间有法律,根据条文来判断,阴间没有法律;可是他判断的时候,决定没有错误,判断非常正确。为什么?没有通过思考。换句话说,阎罗王、判官心地清净,正直无私。我们中国人对神有个定义,「正直无私谓之神」,这个人神而明之,他起作用的时候他就有智慧,他没有感情。智慧做事情就没有错误,情识里面,依照法律条文来判断还会冤枉人,情识在做主还会冤枉人。「一一佛所发誓心」,我们要著重在一一佛所。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你的愿心都能够现前,这就是发心。这样子才能把整个大乘佛法,统统落实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佛法真实的受用就得到。
  天王他所入的这个法门,是「如来往昔誓愿力」,这是说明善根愿力深厚,从这个深厚的愿力里面,「发生深信爱乐藏」。深信的是什么?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深信的是理事、因果。这个深信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的现前,所以往昔的誓愿,善根福德非常的深厚,今天有这个缘分,一接触佛法,他对於理事因果深信不疑。这个「深」字味道很足,如果不能落实,这个信不深,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那个信才是真的。爱乐是什么?爱自己、爱别人、爱一切众生,这是爱乐。何以故?因为他晓得一切众生是自己,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一个自性,好像我们这一个人身体,这是一个生命整体。我们自己是什么?是这个身体的一个细胞,别人也是这个身体的一个细胞,别人不是外人,别人真是自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谁知道?佛知道。佛为什么知道?佛是究竟觉悟。他怎么觉悟?他亲眼见到,我们没见到,他见到了,所以他不是假的,在诸佛如来是现量境界。
  我们要问,他怎么见到的?障盖断尽了。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我们有障、有盖,障盖是烦恼的代名词。我们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把自性盖覆住,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每天在哪里过生活?在妄想里头过生活,在烦恼里面讨生活,你说这个生活多苦!我们真的是非常有幸,在这一生当中居然能得人身、闻正法,有机缘接触到如来甚深法藏、如来第一法藏,这个缘分很不可思议,没有法子形容。经常我们看到,开经偈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个不只百千万劫,百千万劫难遭遇是一般的佛法。今天这个世界上学佛的人多少,他们遇到的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他们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我们是百千万劫里头,还要加上稀有难逢,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掌握,那叫真可惜了,当面错过。你要想下一次再遇到,恐怕又是百千万劫,还不晓得能不能遇到稀有难逢。缘!要知道。
  前天我从香港回来,我们在机场餐厅里面吃饭。机场人很多,送我的人也不少,我们一桌总共十一个人。我告诉大家,我说:你们看看来来往往的人,仔细看看,大家看了。你们晓得吗?这些人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