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一个法会。上首也举了十位,都是代表圆满的意思。
  第一尊,『普兴云幢主水神』。「普」是普遍,离一切分别执著才叫做普,如果有分别、有执著就有界限,那就不是普的意思。《华严经》上所说的这个字,这个字用得非常之多,几乎我们在每一类大众里面都看到有这个字样,它的标准是尽虚空法界才叫普。如果局限一个地区、一个世界都不叫普,必定是包括所谓尽虚空遍法界这才叫普。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众生的心量原本就是普遍的意思,为什么心量会变得这么窄小?这就是迷执。迷跟分别执著决定分不开的,迷了就有分别、就有执著,心量就小了。我们要学佛,要想在佛法里有一点成就,就知道第一个条件就是把心量拓开,恢复到自性清净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怎么恢复法?我们念佛堂是非常好的方法。进入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放下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个时候以真诚心提起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普的意思,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我们自性的德号,自性弥陀。名号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无量就是普,觉就是底下这些事情;那个觉包括的意思就太多了,可以说全部《华严经》统统都在其中,都在「觉」之中,叫无量觉,所以普。如果能用这个心来修行,成就就快,成就无比的殊胜。
  「兴」是兴起,从真心里面生起,生起云幢。这个地方的「云」,我们佛家讲慈云法语,取这个意思,就是普遍兴起大慈大悲。此地云字表慈悲,因为他是主水神,水当然是有云有雨。所以我们看这个经,它这个字是在哪一段,看看它上下文的意思,用一个妥当的解释,这样就很好,与它的意思都能够连贯起来,此地是慈云。「幢」是形容、是比喻,以大慈大悲,末后德里面讲,「救护一切众生而为利益」,没有大慈大悲怎么能救护一切众生?特别是在众生有大灾难的时候。我们看看这两天报纸里面所报导的、新闻报导的,几乎全世界都有灾难,人为的灾难我们不说,今天我们讲自然灾害。不但中国长江泛滥,东北松花江有灾难,我们在新闻报导看到西藏也有灾难,云南这边也有灾难。在外国,日本有灾难,美国现在也有灾难,美国有风灾,灾难遍及全世界。我们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众生灾难愈多,诸佛菩萨化现也繁也多。这就是「普兴云幢主水神」他表的意思,这是大慈大悲的流露。
  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这些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我们这个道场很多。大家以真诚、恭敬、慈悲心,目的是求这个世间减缓一切灾难,我们在这里认真努力修学念佛回向,你们也是这些神众,也是菩萨化身,这是实在的。你离开念佛堂,你的心又乱了,又去想东想西,你就恢复到凡夫;进到念佛堂,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就是这些神众出现。我们每个人的身分刹那刹那在变,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常讲佛力加持,在某一个时间,我们的心跟佛的心相应,这个时候就得加持。诸位也许听说过,发心讲经上了讲台得佛力加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看往年谛闲老法师讲经,讲《圆觉经》,那个时候有徐蔚如、江味农、蒋维乔这些居士,这都是我们熟知的民国初年有名的大居士,这些人有德行、有学问、有修持,听谛闲老和尚讲经。谛老讲经平常有充分的准备,他自己写的讲义,《圆觉经讲义》是他老人家自己写的,他上台之后就称性发挥,没照讲义预备的来讲解。这些大居士随堂记录,他们有三、四个人,记录下来之后统统交给江味农居士整理。整理出来之后,第二天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之后问他们∶这些话是我讲的吗?是!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在讲台上自己讲出来之后,下了台自己也不晓得讲什么,人家记录出来,这是得佛力加持。
  所以讲经的法师在上台之前,礼佛三拜求三宝加持,这个很明显,下了台走出去又恢复凡夫,佛不加持你,妄想分别执著又起来了。同样一个道理,进入念佛堂念佛,这是大众,讲经是一个人,进入念佛堂是大众,大众都以清净心念佛,都以真诚、慈悲心念佛,岂不是得诸佛如来加持?就是,确确实实是《华严经》上讲的这些神众。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古德所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相应,这一念就得诸佛如来加持,念念相应就念念都得加持。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容易懂,诸佛如来的心是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诸佛如来心;佛对於一切众生是大慈大悲,大慈悲是从清净平等心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如果我们的心也能够一念清净、平等、慈悲,这个时候跟佛心,我们讲思想波,它的频率相等,就感应道交,就接通了,这个力量就很大,不可思议。由此可知,我们就很清楚、很明白,在此地讲经,讲的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听的人现在在这两个小时你也放下万缘,一心一意来谛听,经上常讲「谛听谛听」;讲的人得佛加持,这能讲,听的人也得佛力加持,你才听得懂,你听了才觉悟。如果不得佛加持,我们听不懂,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你讲几句佛法,在外面讲给别人听,你去看他能不能接受,他听得懂听不懂。他为什么听不懂?他心不清净,没有诚敬心。印光老法师讲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诚敬就是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的条件。这是说到「普兴云幢」的一点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要能够常常学习,常常相应才好;希望能做到念念都相应,我们距离佛就愈来愈近了。
  第二尊,『海潮云音主水神』。名号里面「海潮」,在前面有「海潮雷音主海神」,这个意思很相似,那个地方讲的是大海,此地讲的是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海潮它所代表的不失时节因缘,我们讲观机说法,这样才能够做到契机。这里面的意思包括就非常的深广,你要是能够懂得掌握一切的机缘,你都能够抓住,在世出世法里面没有一法不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把机会抓住,机缘并不是很长,也并不是常常会遇到,所谓是一纵即逝,你一放纵没有抓到,它就过去了,再想遇到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机会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你要认识它,你要能掌握它。做生意的人懂得商业的机会,我们弘法的人要懂得弘法的机会,乃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饮食起居,使我们生活环境过得更舒适、过得更美满,生活环境的机会你也要认识,你也要能把它抓住。这句德号里面是讲弘法利生,教化众生的机缘,叫海潮云音。这四个字里面有三个意思,海潮,刚才说出来了,你认识机会,你能够抓住机会。「云」是慈悲心,没有慈悲心不能度众生,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他来干什么的?他来教化众生的。他是什么原因出现教化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慈悲心实践他的誓愿。过去在因地当中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自己道业成就、智慧成就、德相成就,那就义不容辞要度化众生。所以十方世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不失时节因缘,这是从诸佛菩萨那边来讲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首先你要有心、你要有愿,你没有心愿就没法子,有这个心愿还真正有慈悲心,慈悲心推动你的心愿,让你的心愿兑现,不至於是个空愿。那就是时时刻刻都欢喜帮助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以我们自己的智慧方便来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认识佛法,非常重要。
  现在这个世间,说起来佛教徒很多,这个数字相当可观。可是这些佛教徒,他对佛教明不明白?只是到寺庙去烧香拜拜这一类的佛教徒,对於佛法确确实实他不知道。你问问他:佛是什么,教是什么,佛教是什么,他能答得出来吗?佛教给你的是些什么?在佛教学里面你学了些什么?几个问题一问,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认识佛教、明了佛教,然后发心来修学佛教。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就要懂得机会教育,要知道帮助一切大众,这就是海潮云音,音是说法。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自己同修在一起,公共场所里面一问一答,或者是我们自己确实有疑问提出来,请善友为我们解答;或者是我们观察,我们周边有一些人他们不知道,他们跟我们不熟,也不会问,我们这一问是代他们问,佛法里说「利乐有情问」,不是自己不知道。
  我们要认真学,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讲、常常劝导,大家都不肯学。我们在外面公共场所,附近同修好多个陪我,他都不肯问,都没有人问一问:法师,什么叫佛教?他都没有问过。所以要学著问,学问两个字,「学问」,你们要学著问。你要是真的学会问,在公共场所里面,我们遇到有学佛的人,无论他是在家、出家,就向他请教,欢喜请教、乐意请教、喜欢请教,你们就能够把佛法的水平提高。为什么?每个学佛人都要认真,说不定在路上遇到这些人一问,答不出来多难为情。大家有问的风气,特别是出家人总要多念一点书,多看看,否则的话出去被人问,问倒了很难为情,所以这就能把水平提升。希望大家喜欢发问,随时随地都问,就能把整个社会佛教育提升起来,这就叫海潮云音。我们学了之后,一定要把它做到,落实在我们生活之中,时时要问。问的时候要人愈多愈好,不要说没有人的时候我再问;没有人的时候问,你一个人得利益,这个利益很小;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你问好,那个利益无量无边。
  第三尊,『妙色轮髻主水神』,这德号里面含的意思非常好。「妙色」,前面「海潮云音」是用音声说法,博摄机缘,这个地方是现相,妙色是现相,也就是表演给人看,以身教化众生。「轮」是讲三轮,三轮不空。三轮是讲身语意,身要表演,口说法,意是智慧慈悲,诸佛菩萨以身语意三轮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很著重外表的形相,外表形相不好,他的兴趣就没有了。现在商业里头非常注重外表的形相,内容好坏还在其次,包装一定要很漂亮,里面未必是好东西;但人家一看包装就喜欢,买回去上当那是以后的事情,卖家他的目的达到了。佛不欺骗众生,但是外表的包装也很重要,所以道场为什么要建立得富丽堂皇,那就是外表的包装。我们讲堂,为什么也要布置得这么庄严?花这么多钱、花这么多心力?这样一布置,每位同修到这里来听经,坐在这里跟从前感触就不一样,「妙色轮髻」,这是不能不注意的。是不是为自己?不是的。如果为自己就错了,这里面你就增长贪瞋痴慢。不是为自己,是为接引众生,为令一切众生接触之后生欢喜心,这就对了。是度众生的一种手段,度众生的一种方式,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讲到最基本处就是要包装自己,我们自己这个色相,要能令众生接触到之后生欢喜心,他就愿意接受佛法了。
  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保守的,依照佛的戒经老老实实去修学,样样都很拘谨、都很朴素,给诸位说,适合於古时候封建时代,那个社会大众看到你尊敬你,生欢喜心。现在是什么时代?现代的人心跟过去人的心理、看法、想法不一样,现在你要是那种朴实、老老实实态度接触大众,大众有善根的人对你合掌恭敬,但是理都不理你。为什么?不合时代,你是古人,我们是现代人,你已经落伍了,不适合时代了。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讲,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什么道理?大乘很适合於现代人的思想,大乘是开放的,虽开放不失规矩,这就叫善巧。小乘是善而不巧,凡夫是巧而不善,菩萨是既善又巧。巧是跟社会大众和光同尘,善是不离规矩,这是善;也就是说决定没有破戒、没有犯戒,严持戒律,但是表现在外面活活泼泼。如果像菩萨这高一个阶层来讲,他们这个戒不是斤斤计较戒条里面,不是执著这个,他们是定共戒、道共戒。有定有慧绝不会做错事情,决定没有过失,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有定功、有清净心、有智慧,他怎么会作恶?不但身口不作恶,念头里面都没有恶,没有恶念,所以他的戒是圆满的。他的行持表现在外面是开放的,这是很适合现代众生的根性,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众生、接引众生,就是海潮云音、妙色轮髻。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现在的感触尤其是深,也感觉得我们作佛弟子使命更重,如何能把社会大众这些观念诱导到正确的方向。今天世间人审美的观念,乃至於价值的观念都有很大的偏差,我们怎样把他唤醒?怎样帮助他回头?诸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乃至於雕塑,包括建筑,大家都很重视美观,这些都在「妙色」范围之内。如果这些色相能够令一切众生,接触到之后生起感情,这里面就有善恶了。使人接触,听到唱歌、看到跳舞,你动了感情;感情是一念善,这是善法,如果是一念瞋恚、一念嫉妒、一念贪爱,这是恶法。今天的艺术,今天一切色相表现的,是叫人家起什么样的念头?善念少,恶念多,与德行相应的少,与邪恶相应的多。我们如何把它纠正过来?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一定要有许多人真正觉悟、真正明白,我们从本身做起,做一个好样子,做一个好的形象,也能令这些人接触到之后生欢喜心。这是正面的,是善的,是清净的,是没有污染的,这才能挽救世道人心。这是佛家三轮教化的落实,而不是仅仅在经典上讲这句空话,一定要把它做到。
  「髻」这个意思很明显的表达出来,能令一切众生回头是岸。在事相上说,无论是哪一种行业,无论是某一样的工作,一定要帮助他了解事实真相,明白事实的道理,他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譬如我们要建一个道场,为什么要建这个道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