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腥的盛唐-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奉命出关的诸道军队中,有一支部队来自泾原(治所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
此刻的德宗李适当然不会知道,这支部队即将给长安带来一场浩劫……
【泾师之变:从天而降的劫难】
建中四年十月初三,天气异常的寒冷,长安城被笼罩在迷蒙的雨雪之中。
这一天,奉调出关的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士兵途经京师,由于在天寒地冻中跋涉多日,士兵们都显得疲惫不堪。在这支无精打采的队伍中,还夹杂着一些半大的孩子。他们是士兵的子弟,反正留在家乡也没饭吃,索性跟着父兄一块走,以免在家里活活饿死。除此之外,士兵们也是想多拉几个人头来凑数,以便多分一些赏赐养家糊口。
按惯例,部队离开本镇到外地作战,朝廷都是要给予额外赏赐的。
然而,他们的期望落空了。
当泾原军抵达长安郊外时,负责接待的京兆尹王翃只给他们提供了一顿极其简陋的饭菜:饭是连皮带壳的糙谷米,菜也只是几盘青菜,连块肉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额外的赏赐了。
众人心里不约而同地燃起了怒火。
他们开始发出抱怨,紧接着就出现了骚动。有人踢翻了饭菜,破口大骂:“我们就要死在敌人手上,却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凭什么让大伙拿小命去对抗白刃?听说皇宫中有琼林和大盈两座宝库,金银布帛堆得像山一样高,不如去把它劫了再说!”
士兵们一呼百应,立刻披上铠甲,扛起军旗,锣鼓喧天地涌向了长安城。
一场劫难就这样从天而降。
当时,节度使姚令言正在宫中向皇帝辞行,闻讯疾驰出宫,在长乐阪(长安东面)遇上了哗变的士兵。还没等他开口制止,就有人朝他放箭。姚令言吓得趴在马背上,抱着马鬃突入乱兵之中,声嘶力竭地大喊:“你们犯下大错了!东征立功,还怕没有荣华富贵吗?为什么干出这种灭族的事来?”
可这种时候,节度使的话已经没有丝毫约束力了。乱兵们强行簇拥着姚令言,吵吵嚷嚷地向长安冲去。
德宗听说姚令言已经无力制止,慌忙下令赐给泾原士兵每人两匹绢帛。没想到传令的使臣刚刚走出城门,就被迎面而来的哗变的士兵乱箭射死了。德宗再派宦官出宫宣慰,乱兵已经冲到了通化门(长安东北第一门)。宦官来不及开口宣旨,就被丧失理智的乱兵们砍成了肉酱。德宗大恐,又下令装上满满二十车的金银绢帛赐给他们。
遗憾的是,这么做已经没有用了。此时乱兵已冲入城中,一个个眼冒绿光,唯一的目标就是宫中的府库,根本没把这区区二十车财宝放在眼里。
长安的百姓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骚乱吓坏了,纷纷惊惶奔走,四散逃命。乱兵们大喊:“你们不用怕,我们不会抢你们的财产,更不会要你们缴纳间架税和陌钱税!”
百姓们一听这口号,心头的恐惧顿时减轻了大半。
非但如此,老百姓心里甚至生出了一丝庆幸。假如这伙乱兵真的把这句口号付诸行动,那他们就不叫乱兵了,简直就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义兵”啊!
稍后,德宗又派了皇子普王李谊和翰林学士姜公辅出面安抚,但此时乱兵已经冲到皇宫的丹凤门外,随时可能破门而入,和平解决此次兵变的希望非常渺茫。
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长安百姓则聚集在周围看热闹。
意识到危险已经迫在眉睫,德宗李适慌忙下令禁军紧急集合。
可是,德宗李适一连下了好几道命令,却始终不见一名禁军前来护驾。负责传令的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跑了好几趟,最后都是哭丧着脸回来禀报——皇上,根本无兵可调啊!
李适傻眼了。
怎么回事?朝廷长年累月供着这帮养尊处优的禁军,如今大难临头,居然无兵可调?
其实李适不必惊讶,因为他确实拥有画在纸上、每月按时领取薪饷的禁军名额,但并不拥有真正在职的禁军兵员。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很简单:神策军使白志贞并不是德宗想象中的能臣干吏,而是一个渎职贪贿的庸才!
由于深刻认识到肃、代两朝宦官执掌禁军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所以德宗李适刚刚即位,就把禁军兵权从宦官手上收了回来,交给了他认为更值得信任的白志贞。德宗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就能完全掌控禁军,从而不会再受到宦官的操纵和胁迫。
然而,德宗万万没想到,白志贞固然没有把禁军变成胁迫天子的工具,但他却把禁军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
这些年来,白志贞一方面隐瞒了神策军东征的阵亡人数,另一方面又收受富家子弟的贿赂,用他们的名字替补。这些市井子弟虽然名列军籍,每月照常领取薪饷和各种补贴,但人却天天待在长安的商埠坊间做生意,一天也没进过军营,所以事到临头,天子根本无兵可调。
司农卿段秀实曾经察觉到白志贞的渎职行为,也曾向德宗进谏:“禁军不精,兵员严重不足,万一有变,朝廷将无法应对。”可德宗始终信任白志贞,对此谏言置若罔闻。
如今,德宗李适终于尝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上(德宗)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资治通鉴》卷二二八)
就在德宗茫然无措之际,乱兵已经撞开宫门,蜂拥而入,呐喊声惊天动地。窦文场和霍仙鸣匆忙召集一百多名宦官,拥着德宗、太子、贵妃、诸王等人,从禁苑北门仓皇出逃。
此时此刻,天子李适的心头蓦然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慨——危难之际,还是宦官最贴心啊!
当这样的感慨发自于天子肺腑,我们全有理由相信:不久之后,李唐王朝的中央禁军必将重新回到宦官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新一轮的宦官擅权,而相同的历史也将再一次循环上演!
也许,这就是帝国的宿命。
也许从安史之乱爆发的那一刻起,大唐帝国已注定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
德宗一行由普王李谊为前驱,由太子李诵殿后,途经禁苑时,正好碰上郭子仪的儿子郭曙带着几十名家丁在此打猎。郭曙一看见天子的狼狈之状,赶紧上前护驾;与此同时,正在军营中教练射箭的右龙武军使令狐建闻讯,也带着四百多名士兵前来追随。
德宗李适就在这些人的簇拥下逃出了长安。
他是继玄宗和代宗之后,唐朝历史上第三个被迫逃离帝京的天子。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泾师之变,则是德宗李适即位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也是他帝王生涯中最难以忘却的一个耻辱。
暮色徐徐笼罩了前方的大地,也渐渐覆盖了身后的长安。德宗李适策马狂奔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全身弥漫着一种痛彻骨髓的沮丧。
这是一个有志中兴却无力回天的天子灵魂深处的沮丧。
这种沮丧注定将弥漫他的一生。
德宗等人仓促逃离后,京师的大部分官员和皇室的大部分亲王、公主都没来得及逃走。只有宰相卢杞和关播、翰林学士陆贽、京兆尹王翃、神策军使白志贞、户部侍郎赵赞等人相继逃出,在咸阳追上了天子一行。
随后,长安城开始了一场大暴乱。
哗变士兵欢呼着冲上含元殿,大喊:“天子逃跑了,我们可以自求富贵了!”随即争先恐后地冲进府库,大肆劫掠。部分乱民也趁机冲进皇宫抢夺财物,那些没能冲进宫中的,就在大街上公开抢劫,整个长安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各坊居民只好成立自卫队自保。
暴乱持续了整整一夜,皇宫的金银财宝全部被洗劫一空。
抢完府库后,乱兵们一个个都钵满盆满、心满意足。可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们一下子把天捅了个大窟窿,接下来该如何善后?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为此大为头疼。
他本来压根就不想造反,却在乱兵胁迫下参与了整个兵变行动,说起来实在是很冤枉。可他也知道,既然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一步,他身为节度使也难辞其咎,就算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所以,他现在唯一的保命办法只有一个——将错就错!
既然无路可退,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怎么才叫一条道走到黑?
很简单,找一个人出来当皇帝——另立新朝!
姚令言随后找到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正被软禁在家中的太尉朱泚。
朱泚是幽州节度使朱滔之兄,历任幽州、陇右、泾原节度使,也算是姚令言等人的老上级。本来,朱泚在朝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可自从朱滔与田悦、王武俊等人联合发动叛乱后,朱泚便被朝廷剥夺了职权,并遣归私邸,形同软禁。
朱泚原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么完了,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最郁闷、最失落的时候,这些泾原的老部下竟然跑到长安发动了一场兵变,然后又找上门来拥立他当皇帝!
这真是否极泰来、喜从天降啊!
那一刻,朱泚的心脏狂跳不止,全身不由自主地滚过一阵战栗。
这辈子能过一回皇帝瘾,那就不虚此生、死而无憾了!
当天深夜,朱泚就在乱兵的拥护下进入大明宫,登上含元殿,当夜宿于殿中,自称“权知六军”。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料到朱泚会篡位称尊。就在这一天白天,也就是德宗仓皇出逃之际,翰林学士姜公辅就曾跪在德宗马前极力劝谏,说:“朱泚曾担任泾原节度使,后因朱滔叛乱废弃在家,心中早有反意。臣以前劝过陛下,若终究信不过这个朱泚,不如早点把他除掉,以绝后患。如今陛下离京,乱兵一旦拥立他,其势力必将难以遏制,望陛下当机立断!”
然而,德宗只顾着逃命,根本听不进姜公辅的谏言。
十月初四,德宗一行从咸阳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初五,部分文武官员陆续到达,左金吾大将军浑猜什扛系椒钐臁;氍{骁勇善战,随着他的到来,德宗和流亡朝廷的人心才逐渐安定下来。
与此同时,长安城里也开始了一场篡位登基的闹剧表演。以光禄卿源休为首的一帮趋炎附势之徒,纷纷向朱泚劝进,怂恿他称帝。随后,又有凤翔和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率兵前来投靠。朱泚自以为众望所归,便开始对百官发号施令,并设置六军宿卫,一切仿照天子之制,篡唐之心已昭然若揭。
十月初七,陆续逃到奉天的大臣们都劝德宗加强奉天守备,以防朱泚派兵来攻。卢杞闻言,居然义愤填膺地说:“朱泚的忠贞,满朝文武无人能及!我愿以阖家百口性命担保,朱泚绝不会造反!”
德宗深以为然。
可是,就在卢杞信誓旦旦替朱泚担保的第二天,野心勃勃的朱泚就用他的实际行动狠狠扇了卢杞一记耳光。
建中四年十月初八,朱泚进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翌日,朱泚任命姚令言为侍中、关内元帅,李忠臣为司空兼侍中,源休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度支,其余附庸他的朝臣亦各有任命。
此外,朱泚又封朱滔为皇太弟,并派人送信给朱滔,说:“三秦地区(陕西中部)不日即可平定,黄河以北,就靠你剿灭残敌了,当择期在洛阳与你会面。”朱滔接信,欣喜若狂,立即将信在军府中传阅,同时复制多份通牒诸道,毫不掩饰他的志得意满之情。
伪朝既立,李唐宗室的灭顶之灾就降临了。
源休劝朱泚,把滞留在京师的李唐宗室全部翦除,以绝天下之望,同时杀戮立威。朱泚觉得很有道理,遂下令屠杀了李唐的郡王、王子、王孙共七十七人。
就在长安沦陷的同时,被围达数月之久的襄城也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哥舒曜迫不得已,只好放弃襄城,撤至洛阳。李希烈旋即占领襄城。稍后,在河北与叛乱诸镇对峙的李怀光、马燧等人也接到了德宗从奉天发出的勤王诏书。诸节度使遽然听到长安沦陷、天子流亡的消息,无不仰天恸哭。数日后,诸节度使相继撤离战场: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神策都知兵马使李晟率部驰援奉天,河东节度使马燧率部退防太原,河阳节度使李艽率部退防河阳(今河南孟州市),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亦率本部退防临洺(今河北永年县)。
突遭此重大变故,唐朝政府军不得不从主动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
十月十三日,朱泚亲率大军直取奉天,准备一举消灭德宗皇帝和他的流亡朝廷。
德宗李适万万没想到,自己抱着澄清宇内、重振河山的雄心壮志继承了李唐社稷,可即位才短短几年,天下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叛乱的烽火不仅燃遍了帝国的四面八方,而且直接烧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李适苦笑着对自己说:现在,就连你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了,还奢谈什么澄清宇内、重振河山呢?
朱泚叛军倾尽全力猛攻奉天,浑热寺手谒朗亍⒅缫沽φ剑凭蠼老Y弧⒏咧亟莸热讼群笳剿溃钐斐俏T诘┫Α
自从安史之乱平定以来,大唐王朝还从未遭遇如此严重的危机。
帝国能安然度过这场危机吗?
德宗李适能逃过这场从天而降的劫难吗?
【奉天保卫战】
奉天只是一座中小规模的城市,其兵力、粮草、物资、装备都极为有限,被朱泚强攻半个多月之后,消耗巨大,形势万分危急。如果四方勤王之师迟迟不来的话,奉天随时可能被朱泚攻破。
建中四年十一月初,第一支援兵终于出现了。
这支援兵有一万余人,由灵武留后杜希全、盐州(今陕西定边县)刺史戴休颜、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刺史时常春、渭北(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节度使李建徽四路勤王之师集结而成。这支援兵虽然兵力不多,但毕竟是一支生力军,对于鏖战已久、伤亡惨重的奉天守军来讲,它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就算不能解奉天之围,至少能帮奉天多守一段时间,以待后续援军。
然而,此刻奉天城的外围全是朱泚的军队,援军入城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距离奉天北面十二里的漠谷,二是距奉天西北四里的乾陵(唐高宗李治陵寝)。
援军到底该走哪条路?
德宗的临时朝廷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浑凸夭ザ既衔圆荒苋迷吣龋蛭说丶认沼终坏┰獾脚丫鳎蠊豢吧柘搿K裕ㄒ坏难≡窬褪亲咔辍T梢岳妹艿氖髁忠涡芯谑髁侄泵娴募ψ佣言敕钐焓鼐镉ν夂希稚⒌芯Γ跚岱钐斓恼嫜沽Α
可是,此议却遭到了卢杞的强烈反对。他的理由是:走漠谷的行军速度更快,就算遭到伏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