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先“成”的是国家按照工商部的统计,由于向协约国输出军需品和向美国扩大输出生丝向美国、南洋、印度、拉美、非洲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缘故,1915年出口商品价值总额为1488亿元,出额达到875亿元”
听着穆湘玥的汇报,在他提及近九亿元的出时李子诚笑了笑,这正是他所追求的,或者说是当年建立公司时所梦想的,即便不用想象,他也知道,这场“金潮”之中,公司获得了多少财富,为准确的来说是他个人获得多少财富
“总理,也正是在这种空前的额利润的刺激下,社会生产全面攀升钢铁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电业的产值普遍增加310倍甚至多,钢产量民国四年为1793万吨,船舶保有吨位民国四年达到76万吨在经济繁荣条件下设企业如雨后春笋,股市亦呈现出活泼态势全国各大企业的资本总利润率,1914年时仅为81%,而民国四年则达到211%之多…;
而在已经“成金”的国家的带动下,许多企业和个人怀着投机冒险心情,趋之若鹜般地投身于“成金”风潮之中按其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出现了“铁成金”因经营钢铁而发财、“船成金”、“布成金”、“丝成金”、“纱成金”等大富小富……”
听着穆湘玥的汇报,李子诚的眉头却是不时轻扬着,作为国务总理,同样也是工商部总长,他太了解这一切了,这正是他所渴望的剧变,也是这个国家所需要的发展
在这场成金风潮愈演愈烈的民国五年的春夏之交,实业,早已成为全中国最热火的字眼,同样也是最受追捧的字眼,似乎在一夜之间,全国上下都涌现出一片创办实业的浪潮,而“实业救国”、“实业强国”的理念是随之深入人心
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的实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全国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来的工商实业大发展时期,整整一年,各省的工商实业均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着,像河北、广东以及沿江一带的工商实业增长率是高达18%以上,甚至高达20%,各省的将军以及民政长们第一次惊讶的发现,即便是不收苛捐杂税,工商实业的税收也远远过过去,甚至于,当他们服从中央的命令减免工商业的苛捐杂税的同时,又会进一步促进工商实业的发展,而在这种发展中,最终受益的又是他们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横征暴敛,不仅会激起民愤,同样也会让他们的个人声誉受到影响,而扶持工商
实业发展,却可以让他们获得空前的财富,当然,面对着因战争产生的世界范围的卖方市场,各省的将军并没有闲下来,他们同样双眼通红的把视线投向实业,把过去敛夺的财富投入到实业投资上,以同其它人一样,在这“银河”之中挣取个人财富
而大港工业区、上海浦东工业区、珠三角工业区以及沿江工业区的兴建,面对这些工业区内全面免除“苛捐杂税”以及“免一减二”的税收优惠,各省为避免“本省之财输往他地,造他地之富,本地之贫”的局面,很多颇具眼光的将军们,立即作出了回应的,先是全面免除工商实业所需承担的苛捐杂税,随后为了“本省实业发展”,是出台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虽说远不及中央创办的那些工业区的优惠力度,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一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被挽留了下来,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背井离乡前往他省他地投资,毕竟对中国人而言千百年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道理,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所以,他们愿意在本乡“造富乡亲”或者说于本乡成个人事业
而这一些,最终都导致一种结果,国内实力人物将个人的视线,从国内政治转移到实业财富,从对权力的追逐转之为对财富的追随,同过去掠夺民财不同,现在他们是通过实业投资挣取财富,尽管他们的第一桶金,并不见得干净但这至少是一种变化,至少他们的财富可以加快中国的发展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间,国内各省的实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各省实业大发展的同时,陇海铁路沿线工业带的发展却为迅,经过五年的发展和过去两年的“产业转移”之后,这条铁路线成为了中国仅有一条“轻重工业带”,这里供应着全中国85%以上的机器,可以说,中国实业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前提就是陇海工业带的存在”…;
眉头微微一扬,穆湘玥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因为过去的一年,正是他全面掌控公司的一年,尽管公司是沿着当年李子诚制定的路线前进,但是至少这种变革是在他的引领完成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去年获得一等嘉禾勋章,那是为了表彰他为中国实业作出的贡献
“两年前,陇海工业带一年只能够生产不到三万部机床成套轻工业设备亦不过三万套,而此时,在市场的带动下,经过两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这里的产能不仅满足着国内的需要,甚至还出口到国外
而最明显的例子是,就是机床
机床是产业之母,尽管早在1867年江南制造局制造出第一台机床,但是从1867年直到民国二年,中国自行制造的车、刨、钻、锯机床不过一千部,而且性能质量远逊于欧美,直到民国二年,连云港机器修理厂的建立,中国才算是拥有真正的机床工业,在随后的两年间,随着连云港重型机械厂、通用机械公司、纺织机械厂、徐州重型机床厂、西安通用机床公司、郑州需用机械公司等一系列的机床的建立,中国才算是拥有牢固的机床工业……”
“嗯,”
点头打断穆湘玥的话语,李子诚补充了一句
“机床是工业之母,没有机床工业,就不会有现代国家,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民国四年,在李子诚主持国务院后,国务院提交国会通过了《机床制造事业法》由此掀开鼓励机床制造业的法案,按照这一法案,机床制造业制造一马力机床可获得一元免税,而购进国产机床的企业亦可获得一元补助,尽管那时中国的机床制造业已经建立,但因建设的需要,每年仍有半数的机床依靠进口
民国三年四月,为加快公司的机床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摩根银行、汇丰银行以及淮海银行融资3745亿元,同时向美国派出规模庞大的机床采购团,在采购多达四万部机床的同时,同时还采购了的大型压机等各种大型机床,尽管其中20%后来因美国自己需要而被美国撤销,但这一批机床的采购,还是缓解了中国机床工业的急需,为实现机床国产化铺平了道路,那时自己抓住了那个关键的尾巴
就像现在的日本,固然日本同样迎来了历史上有名的一战“天佑”,但是这场“天佑”,有了中国的作为竞争对手和对比对象之后,却显得很是苍白无力,从去年年初开始,出于的工业上的需要,日本也向美国派出了机床采购团,尽管他们和美国的机床制造商签署了3600万日元的合同,但是其中大多数因为美国自身的需要而被取消,而且其机床价格亦远高于战前,机床数量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日本的发展
在欧战之前,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以及两年发展积蓄下的技术工人,公司从美国大量进口机床,以至于当年美国出口机床的60%都是销往中国,而那时日本的机床数量倍于中国,而现在,中国的机床数量却数倍于日本,这正是这场“成金潮”最成功的地方,等到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将具备全面压倒日本的优势地位
事实上,直到民初中国对日本一直都着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只不过这种优势是中国以轻工业为主,日本重工业相较中国为发达,这种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并不明显,而现在,业已形成经济优势,却是中国重工业全面压倒日本工业,甚至较之欧洲国家亦不逊色…;
而现在形成的重工业、消费品工业、金融业以及其它各行业的优势最终将会在几年后得到充分的展现,到那时,任日本如何努力亦无法改变中国对其行成的全面优势,而到那时,甚至不需要战争,只需要……唇角轻扬着,有着后世成功经验作为借鉴的李子诚清楚的知道,有时候只需要通过适当“竞争”,就可以让一个国家陷入崩溃
“……经过两年的发展,在实现机床国产化的同时,一批批式的高效能、高精度的机床开始生产出来在民国三年4月,中国仅拥有275万台机床其中5400台属于陆海军兵工厂,生产武器装备,另外22万台则属于民间工厂,其中18万台属于公司,而到了民国五年五月,的中国却已经拥有213万倍机床其中23万台机床属于陆海军兵工厂,另外17万台属于民间工厂,而其中属于公司以及下设子公司的多达14万台……”
这或许就说明了,公司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同样也说明了过去两年前,陇海铁路沿线所取得的发展和发展度,而且现在,中国每年拥机床的数量都在以五万部以上的度增涨着,到明年,甚至可能达到六位数量的增长度,当然,这一切有一个前提拥有足够的产业工人
但当穆湘玥道出这些字眼时,他的脸上却没有了任何得意之色,多的却是些许隐忧,随着公司的发展,这家企业势必将会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巨鳄”,他的力量足以影响整个国家
心想着未来的公司,穆湘玥不禁朝着似是在沉思着的李子诚看去,他能够意识到,随着公司的这种“无止境”的发展下去,到那时,甚至可能会出现“公司拥有国家”的局面,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一直执行着“抓大放小”,扶助中小企业,建立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式,但是这种发展,在进一步加快公司发展同时,却又带来的了一个副面效应公司一直牢牢的控制着中国各个行业的上游行产业,而这种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对中国经济的掌控,也正因如此,有时候穆湘玥才会有一种“隐形工商部”的感觉,因为只要愿意他就可以掌握着一切,甚至就连工商部的那些科长们,在制定政策时,亦需要询问公司的态度,不是因为李子诚是国务总理,而是因为公司的实业界的影响力和操控力远过政府,只不过在这种对话中,公司多的是通过“产经联”这个所谓的产业经济的民间组织对话,从而避免外界“说三道四”
抬起头,注意到穆湘玥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藕初,这几年,你辛苦了”
在出言安抚他的同时,李子诚又随口问道
“怎么,藕初,是不是还有什么其它的问题?”
对于穆湘玥,李子诚心下一直怀揣着浓浓的感激之情,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他可以当现在的这个“甩手掌柜”,很多人都说公司能有今天是自己的功劳,可只有自己才知道,如果没有穆湘玥,恐怕公司……也正因如此,在去年公司又一次进行调整之后,自己断然决定给予其5%的公司股份,这不是公司下属子公司的股份,而是公司的股份,仅只是5%的股份,就足以让藕初成为中国排名前几位的巨富,这只是对他努力工作的一种承认,当然也是他应得的回报
“致远……”
犹豫着是否提出这个忧虑,最终,穆湘玥还是把这句话给生生吞了下去,或许,有些事情并不是他能改变的,如果没有公司,现在的中国可以获得如此迅的发展吗?显然不可能,这或许就是发展的弊病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些小事罢了”
“藕初,我记得过去,你对我可是从不隐瞒的”
故意作出一副不快的之色,李子诚心下倒是有些疑惑,藕初是怎么了?
“啊……致远,看你说的,真的只是一些小事……”
连忙收起有些浮动的心神,穆湘玥在心里又寻思起了一个借口来
“其实只是一件小事,我也不知道,应不应提一下”
“嗯,说来听听能入藕初耳中的,想来怕不是什么小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18章 商无小事

小事!
当然不会是什么小事,至少能让穆湘玥看成事的东西,可真没有什么小事,更何况对于秉持着“商场之上无小事”的穆湘玥来说,可从来就没有什么小事。
更何况,这件事原本就不是什么小事。
“致远,你看……”
在说话的时候,穆湘玥从抽屉中取出一件衬衫,衬衫的款式很简单,只是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似乎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可是看着那件衬衫,李子诚的脸上却挤出一些颇为欣慰笑容。
之所以会笑,原因非常简单,这衬衫是他的“发明”,不对,准确的来说,现在中国上千家工厂生产的“一美元衬衫”是他的发明。
“一美元衬衫”,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他们很难想象“一美元衬衫”对于后世的作用,“一美元衬衫”曾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在历史上,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遭受战争重创,几近崩溃的日本经济依靠朝鲜战争得已复苏,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日本经济再次陷入困难,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产业省的官员们通过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他们确定了“一美元衬衫”政策,利用日本当时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出口退税以及采用新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成功的将衬衫成本下降了80%以上,在长达近十年时间中,日本经济正是的全面复苏,正是通过“一美元衬衫”获得全面复苏。
每年十余亿件“一美元衬衫”不仅为日本换回了恢复经济、进口设备、引进技术的宝贵外汇,同时,因其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日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从而解决了战后日本国内的就业与经济问题。
五十年代的衬衫、六十年代的家电、七十年代的汽车,每十年一个台阶式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了日本。最终,经过三次“天佑”式的发展之后。战后日本的经济获得了全方面成功,可以说,正是“一美元衬衫”为日本在八十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美元衬衫”成为亚洲各国经济崛起的一个根本,对于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投资少、见效快的“一美元衬衫”是最好的投资项目,而因日本的产业转移,日本生产商又将其扩散到亚洲各国,为台湾、香港、韩国、马来亚等地的经济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而七十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亦同样是接过原本台湾、香港等地承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