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没有永远不变的利益,随着国务院势力的增强,看似“默契”的府院双方的的矛盾也在加深。担任国务总理的李子诚不但对国务院直属五部,对于全国的许多事物亦也有统筹之权,尤其是现在,内务部通过对官员的考核,撤销的大量不称职的地方官员,推荐委任了上百名市县长,而且其又控制着对中国最为重要的两大税源——关税以及盐税,这一切,都使得国务院正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着,一个即将在中央、地方,与总统府分庭抗之的国务院,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这一切只导致一个局面产生,在未来“府院”必将分裂,而出于对袁世凯的防范,特勤局一直负责着对中南海以及府系官员的监视,正向此时,李四勤来此,正是来就一件事作着汇报,如果只是一件普通的情报,或许只需要办公室内作简单汇报,但这件事,对中国未来的政局,却有着超乎世人想象的影响,意识到严重性的李四勤在来国务院之前,特意取出了特勤局机要档案室中的档案。
坐在沙发上,李子诚正仔细看着蔡锷在各个时期照片的幻灯片。
蔡锷在湖南时期照片,与梁启超合影;蔡锷在日本士官学校与蒋百里等人照片;蔡锷在广西军校任教官的照片;蔡锷在云南“重九“起义时候的照片;蔡锷在云南讲武堂的照片;蔡锷与云南军官们的合影照片,蔡锷与袁世凯、与将军府诸人的合影,甚至还有和自己的合适……
而李四勤则在对总理讲述着。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深受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成绩优秀,与蒋百里、张孝怀被誉为士官三杰。1904年回国,在江西、湖南军事学堂任教官,次年调广西,历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陆军小学堂总办、新军协统等职。此人操兵练军,带兵领将很有些办法,深得下属拥戴。1911年调云南任37协协统。10月在昆明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一呼百应,并被推为总指挥,后就任云南都督。时年29岁,他主政云南两年,就把一团乱麻的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滇军也实力大增。仅举一例,云南的军工厂一天之内竟然可以生产两万颗子弹……”
在听取着有着蔡锷的介绍时,李子诚仔细打量幻灯上蔡锷的影像,心中暗自掂量着蔡锷,对于这个人,他并不陌生,事实上,后人很多人或多或少的总会知道这会和袁世凯“斗法”的西南系将军,在后来有着“护国大将军”之称的人物,而就在十几分钟之前,阿四向自己报告刚刚得到的消息:
“据总统府的消息,大总统已经决定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令官了。”
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令官!
听着这个汇报,李子诚却是把唇角微微一扬。,
这时,站在墙边的李四勤走近总理说道:
“大总统让蔡锷出任总司令官,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来可以阻止段徐两人借口的控制远征军,二来可以阻止我们插手其中,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报显示,大总统除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官之外,同时任命徐树铮为远征军参谋长,同时,远征军不设军级单位,只设师级单位……”
听着汇报,李子诚冷冷一笑,拍了拍自己的座椅的扶手:
“大总统打的好主意啊,这样就可以避免一家独大了,蔡锷、徐树铮相互制衡,各师互不辖属,远征军到最后,还不是成了他的袁家军!主意倒是个好主意……”
此时那冷笑分明变成了冷嘲!
这个主意看似是个好主意,可袁世凯却忘了蔡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熟悉民国初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前者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独裁四年半,称帝失败,在国人的唾骂声中气死;而后者正是他的掘墓人。在历史上,民国四年末,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作出巨大贡献。
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绝对精彩,而且值得玩味。
这场双雄会是从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卸任进京开始的。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蔡锷奉调入京,由此被袁世凯夺去兵权,软禁起来。过去,李子诚对此可谓是深信不疑,毕竟这是历史书上写的,但是直到身处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历史上书写的并不是一定是真实的,很多都是后世根据需要自己“编写的历史”。
事实上,在民国建立之后,袁世凯即有心重整北洋,重建陆军,而在他心目中的军事新人物——陆军总长,却是以蔡松坡为最适宜,而蔡锷在云南做都督,袁世凯同样放心不下,若内调为军政首长,使他楚材晋用,无直接兵权而负建军之责,这样既可强化他私人的武力,又能派一名心腹做次长随时监视着他,那是再好也没有的,而蔡锷的心理与蒋方震的完全相同,建立国防是他们的第一义,无论内除国贼,外御强邻,必以练兵及训练军事人才为其。所以对此,也未加拒绝。
蔡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却有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何尝未看透袁世凯所欲建立的只是为个人争权位的军队而非为国家御侮的武力呢,但是他很想将计就计,假手袁世凯以完成现代化的国防。他认为家天下已非时代所许,新军人而施以精神教育,其思想及信仰必然和过去只知效忠个人的奴才式的军人不同,所以他很想吞下袁的香饵,进行其化私为公的建军工作。
但北洋将领们不答应,即使袁世凯动用行政手段强行安置,同僚、部属如果不配合蔡锷的工作,处处设置障碍,指东打西,不仅蔡锷难以发挥效能作出成绩,甚至有可能给军界制造混乱,反为不美。
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给了蔡锷这个非北洋系的南方军人很大的荣宠,加昭威将军衔,而昭威将军是“威”字号将军中排第一位的,足见蔡锷在将军府的地位,入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而这一职务相当于后世的国家军委,无一不表现出对他相当的赏识和信任。如果只是软禁,袁世凯用得着把蔡锷吸收进核心的军事指挥机构吗?更何况,如果是软禁,其又岂能出入京津等地,袁蔡关系并非后世一般描述中呈现给人的那种强势对弱势的关系,更非软禁的关系。
袁世凯想用蔡锷,但阻力太多,两样他对蔡锷也不甚放心,而现在,他用其当远征军司令,未尝不是给他铺路,蔡锷掌军毫无私心,这正投袁世凯之愿,而未偿又不符合自己之愿,远征军掌握在蔡锷手中,总好过掌握在其它人手中,至少他是一个心系国家之人!
而李四勤又汇报道:
“我看蔡锷就是大总统手里的一根刺,往北洋身上捅呢!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如这一任命下达后,徐树铮很有可能和蔡锷发生冲突,我担心,会不会因此影响到远征军作战!”
听到这,李子诚沉吟片刻:
“把韩武给我找来!”
因为远征军即将派出的原因,韩武已经从江苏陆军参谋长的职务上去职,而且改任京城,进入陆军部的远征军筹备处任副处长,按照徐树铮的“通气”,在远征军职务上,如“国务院”支持其任总司令,那么陆军部就支持韩武任参谋长,现在看来……
半个多钟头后,韩武跟随张一麟进来了,在进入这间小会议室后,他首先朝坐在沙发上的总理行了个军礼:
“总理!”
对于自己人,李子诚则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
“特勤局,刚刚得到一份情报,蔡锷可能出任远征军司令!”
听到蔡锷有可能出任远征军司令,韩武微微一愣,随后答道:
“职对其并不甚了解,但据说他二十二岁便在日本士官学校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士宫三杰。回国后历任江西、湖南军事学堂教官,后任广西新军总参谋官、陆军小学总办,混成协统,训练军队很有一套,广西巡抚张鸣岐、云贵总督李经羲都很器重他。又听说蔡都督事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扣军响,不图享受,在西南新军中很有威望,嗯,其出任远征军司令,到也是合适人选!”
接着,李子诚又试探的问了一句:
“你知道不知道,蔡锷出任远征军司令,徐又铮可能会出任参谋长!”
沉吟片刻,韩武依是没有任何表情的说道:
“总理,徐军长长于谋略,其出任参谋长,以他的本事,保准不会让远征军吃亏。”
而这时张一麟却是插话说到:
“韩处长,总理可不是听你在那夸蔡松坡、捧徐又铮的,他们一个合适,一个不吃亏,可你韩处长,却是要吃亏了!”
眼见应付不过去,韩武敬个礼,然后面上露出笑容:
“总理,职即便是任参谋长,亦是勉强,以职看来……”
接着韩武又非常平静的说道:
“让我当个营长,至多也就是团长,只要能去欧洲就行!”
韩武的回答,只让张一麟等人心里一惊,难免一愣,他们看着这位年龄不过三十的韩将军,这位可是挂着中将衔,论军衔,他可不比他们低,可偏偏这份礼让,却是他人难及的。
“添仁!你要知道,这远征军长官,可是难得之位。”
逼视着韩武,李子诚用极为严肃的口吻说道:
“现在不过是十万人,可未来指不定却是百万远征军,可以说,他日远征军将集中国陆军之精锐!怎么,对这参谋长一职,就没有一点想法?”
摇着头,韩武却是极为认真的说道:
“总理,正是因为远征军将是集中国陆军之精锐,系中国未来国运于身,职才不愿,亦不敢,更担不起这副担子!”
在一边的张一麟却是忍不住了,不待总理说话,他便说道:
“韩将军,你要知道,这可是国务院介入陆军最佳时机,你这么一让,岂不是坏了总理的大事?”
张一麟今天的这番话完全超出了韩武的预料,他一边琢磨张一麟的话,一边大脑飞转,想着对策。张一麟看到他不言语,接着说:
“只有掌握军队,才能避免未来国务院以及总理将来之业,为野心之人所坏,韩将军,要知道,总理对你可是深负重望。”
犹豫片刻,韩武却是看着沉默不语的总理说道:
“秘书长的意思,我明白了……可……”
犹豫着,韩武却是一咬牙说道。
“职却知,总理教导我等需心怀国家,国家养我等军人,是为保卫国家,而非为一人之野心!”
板起面孔,李子诚认真的盯视着韩武。
“韩处长,你是说,我是为一人之野心?”
这时,韩武的额头却是憋出了汗来:
“我……我”
掂起茶杯,李子诚却是不再说话来了,不再理会韩武了。而这时韩武看着总理,却是猛的一咬牙说道:
“职知道,总理亦是心怀国家之人,否则亦不会如此教导我等,我等唯国家是从!”
“啪”的一声,把茶杯置放到茶几上。
李子诚却板着脸说道。
“看样子,你是不准备去当这个参谋长了!”
“职之才,职知,总理亦知!职不愿为害国家!更不愿为害军中同志!”
听着他又一次强调着他的选择,李子诚却是和张一麟互视一眼,此时李子诚的心下尽是得意,这个人他没有选择,好了,就是这个人了!
“添仁,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再清楚不过!”
声音完全放缓,站起身的李子诚走到韩武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你刚才的回答,我很满意,不过,什么营长、团长的,不要再提了,即便是师长,亦无需再提,他们两位一个任司令、一个任参谋长,到也合适,但是,以又铮之心,又岂会甘心如此?所以……”
说着,李子诚在韩武耳边轻声吩咐道。
“司令部,你还是要进远征军,你要……”
~~

第54章 眼里容不得沙子 (求月票!)

~日期:~10月18日~
天津,大港工业开发区,中央陆军第一军临时驻地,此时,对于第一军的数万名官兵而言,他们已经不需要再像过去一样参加“支援地方建设”,而是全心投入到军事训练之中,毕竟,按照日程表,再过两个星期第一批远征军就将派出出征
“远征欧罗巴!”
在临时驻地周围,随处可以看到第一军用木版漆黑漆写的白字,距离数百米都能看个通透,对于中国人而言,从来只听说过洋人的军队远征中国,何时有过中队远征欧罗巴,那里可是洋人的地界,因此,中国上下可谓是无不重视此事。
几乎每隔几天,在临时驻地内都会迎来各地的慰问团体,这些官方的民间的团体,给远征军官兵送来各种各样的慰问品,或许那些慰问品并不值钱,但是却饱含着国民对其的期待,正像那大字牌上写的一样。
“远征欧罗巴、为国添荣光!”
是的,对于中国而言,此次远征关系到国家之荣耀、民族之尊严,也正因如此,远征军官兵的从装备到军装无一不是最精良的,以中央陆军为例,因为军官、士兵们觉得中央陆军的日式军装不够气派,因此全部换成了江苏陆军式样军装,不仅如此,陆军部还不惜耗资采用毛呢制成秋冬军装,那毛呢军装、毛呢大衣,可不是江苏陆军的那种“混纺”所能相比。
为了能够从装容上“向欧洲人展示中国陆军风采”,除去呢制军装、深腰皮靴外,他们甚至还仿效江苏陆军各师团皆计有臂章,面向社会征请美术专才设计远征军臂章,最终盾型的内绣小盾盾内分成四节,分别有中国陆军五色星以及英法两国国旗的臂章出现在官兵们的袖肩处。
甚至在远征军军营上,亦飘扬着同样的军徽旗,为了这支远征军,中国上下可谓是用心良苦。颇费心思。在中国上下对远征军远征欧洲充满期待的同时,对于远征军司令官一职,中国上下,同样亦常关注。早在远征军筹备处成立之后,报纸上就开始推测着远征军司令部的分置,远征军筹备处处长为第一军军长徐树铮、副处长为韩武,这两位也算是中国名将了,前者在岚山曾猛攻日军防线,歼灭日本三个师团残余达两万人之多,而后者。则于青岛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