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我们也能做到,你看,现在,我们做到了很多事情,很多过去,他人未曾想像的事业,现在我们正在努力的去做到,卓如先生,你看到了这里的一切,你觉得,我成功了吗?”
“成功了,这是大大的成功,前所未有的成功……”
梁启超点头说道,他的言语显得有些夸张,显得有些过份,不过在他看来,这是应该的,李子诚的确做到了他人难做之事。
“不!”
脸上带着笑,李子诚摇头说道。
“我只能说,现在,我们只是开了一个头,距离成功依然还很遥远!”
这时,李子诚的脸上显露出一种忧国忧民之色。
“就我个人而言,或许现在是某种事业上的成功,但是相较于整个国家,现在,中国的工业底子依然太薄,中国依然太落后,我们甚至还谈不上算是什么工业国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只是刚刚开始!”
“是啊,刚刚开始,对于你个人来说,这是事业上的成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只是开始,这很对,想更好的主掌这个开始,就要换个位置!”
梁启超看一眼李子诚,先是表示赞同,然后认真的说道。
“致远,这次,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一件事,大总统,希望您在伤愈后,能够前往京城……”
接着,梁启超认真的盯视着李子诚,看着那双总让觉得很是诚恳,没有一丝虚假的眼睛,他认真的说道。
“前往京城,主持国务院,主持全中国的实业经济建设,这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这可远比你居于陇海一地,更能为国尽责啊!”
“嗯……”
面对梁启超扯入的正题,李子诚稍做沉思,然后说道,
“的确,整个国家的实业发展,需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去全盘规划考虑……”
“是的,”
梁启超点头说道,
“致远,你擅于实业、长于经济,这点可谓是举国公认,现在你可谓是负天下之盛名,有知之士无不赞同由你主持国务院。而且,大总统也是这个问题,大总统已经同意由你出任国务总理,主持国务院。到那时,你可要担负起全中国的实业建设啊!”
梁启超的直接,换来的却是李子诚的沉默,注意到他的沉默,梁启超又开口说道。
“现在中央一共有十个部,大总统认为,目前中国虽是实行总统制,但国务院仍需主掌其中五部,在来时,大总统曾特意叮嘱我,如果您愿意前就任国务总理的话,那就请您准备一下财政、教育、农林、工商、内务五部总长的名单!”
“哦……”
正如情报中提及的那个五个部,李子诚沉呤片刻。
“这件事容我再考虑一下……”
许是怕梁启超误会自己的意思,李子诚随后又解释道。
“卓如先生,你来连云已经三天了,应该已经看到,这里的一切工作,不过刚刚步入正轨,这里有我的责任,所以我必须要考虑到这里,卓如,你是知道的,毕竟这里……”
望着梁启超征,李子诚不无诚恳的说道。
“就我个人来说,能够为国效力,那是我个人的荣幸,但是……”
但是刚一出口,梁启超的心下顿时暗叫不妙。
“过去,我希望为国效力,在国家的面前,个人可以牺牲很多事情,个人全心为国,国家回报个人,这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可是,你看到了,有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去考虑。”
接下来,李子诚到是沉默不语了,他只是静静的将烟蒂按灭于烟灰缸,随后用一种沉思的神色望着窗外。
梁启超自然明白李子诚的顾虑,那三枪,换做任何人都会心存顾虑。
“致远,你是担心……”
不待梁启超说完,李子诚却摇头说道:
“我所担心的是……。”
笑了笑,李子诚指了一下自己。
“相比很多人,我太过年青人了,像我这个年龄的很多人,现在不过是刚刚毕业,所以,我觉得,冒然居于高位,恐于国不利!”
这时李子诚到是明智的选择了“让步”,至少在表明一种态度。
“致远,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今日连云之成,已经足以让我辈汗颜!”梁启超接着笑说道,
“别的不说,只要致远你能将连云之成,推之全国,这中国不出十年必可大改变,而且,大总统另掌五部,可同你相互配合,国务院与总统府互相配合,致远你长于实事,大总统长于全局,这便是有内有外,有合有分。”
听到梁启这么讲,李子诚呵呵笑了起来,不过,很快他又蹙紧眉头——那不过只是说辞罢了,任何人都知道,表面的配合之后,却将是府院双方的争斗。
“卓如先生,“张园案”……几乎各大新闻社都有报道,不知您对此如何看?”
终于,李子诚还是主动提到了“张园案”,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事实上,李子诚知道,自己越是不提,袁世凯只怕越是担心,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提到此事,只有如此,才能让袁世凯暂时放下心来,如此才有可能建成未来的利益同盟。
“这个嘛,”
稍做沉吟,梁启超看着李子诚,然后认真的说道。
“我个人以为,那是狗急了跳墙之举,绝不会是大总统所为,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应该是孙文等革命党人所为,要知道,革命党人可是长于刺杀之道,清末时,其暗杀之举可谓是数不胜数,而这正显其当前之绝望……”
“现在谈话真凶为谁,还为时过早,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之中,我相信会查出真相!”
李子诚到是没有在“真凶”的问题上扯下去,而是直截了当的说道。
“此事在国内引起恐慌最大,几天前,我刚回到连云时,连云有多达十万人签名请愿,要求我留在连云,不能前往京城与大总统会面……”
“但是,国家的利益,才是最高的!”
梁启超这时选择用李子诚过去的话,去劝说他,
“当然,致远你是“张园案”的受害者,不过,也正因如此,现在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你的手里,现在,你应该利用当前这一大好时机,前往京城,同大总统会面,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嗯……”
沉默着,李子诚站起身来,开始在客房内踱着步子,而梁启超则看着他继续说道。
“在未来,我会全力支持致远,你是一个干大事的,也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必要分清!”
“卓如先生……”
梁启超的话,倒是让李子诚停下脚步,灯光映亮了他的脸庞,他将深沉的目光盯视梁启超,“你是否知道,大总统为何想重设国务院,并愿意任命我为国务总理?”
一声反问之后,不待梁启超回答,李子诚却又苦笑着说道。
“文杀李啊!”
一声长叹,李子诚闭上了眼睛,良久之后才说道。
“罢了,为国,子诚,只能偏向虎山行了!”
(实在是对不住,章节弄错了,这一章应该是372,昨天当真是眼花了!对不住,对不住!)
……

第374章 双雄会 (求月票!)

第374章双雄会(求月票!)
“当火车驶出连云火车站的时候,伴着那汽笛声,每一个人都在此时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一个全新的时代。TXT电子书下载**
中国!今天序幕已经拉开!”
在李子诚的专车从连云港一开出,袁世凯在北京就知道了,他不可能不知道,全中国都在关注着那列列车,关注着列车上的年青人,同样也关注着李连云在到达京城后,同他——民国大总统的会面。
知道李子诚出发的消息之后,袁世凯在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同时却又变得患得患失起来,甚至变得有些不安。李子诚为什么来京城,是他袁世凯邀请的,邀请他来,是为了让他出任国务总理,是为了……
可那一切只是最初的计划,计划从来都赶不上变化,现在李子诚来京城,出任国务总理,就是在分他袁世凯的权,他不想干,也不想分权,可却又不能不分,这可是一件头痛的事。
坐在居仁堂内的袁世凯,看着时钟,再一次患得患失起来。
人总是这样,不论是否愿意,总需要做出决定,尽管有时候那决定做起来非常艰难。
袁世凯瘦了。
那是愁瘦的。人一变瘦,原本并不宽厚的脸膛仿佛又缩了一圈,看起来人也更jīng神了一些。他对着镜子瞅瞅,自言自语:
“这模样当总统?”
颇有点自惭。然而,他又笑了:
“就这模样,我也当得大总统!”
当他闭上眼睛又在想着自己的大总统之位的时候,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即将来到京城的李子诚和国务院。他不由的变得忐忑不安起来。他拿过那一份名单,那是梁启超回来时,带回来的一份国务院五部总长名单。他一个一个的看,一个一个的想,一个一个的品评:
对于那位出任财政总长的陈锦涛,他就狠狠地皱起眉头。
“这可是一个铜碗豆!”
对于陈锦涛,袁世凯并不算陌生,他曾以官费留学美国,初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字、社会学,继入耶鲁大学,转攻政治经济学,回国后应部试,考中法政进步,衔入翰林院,在清末时,任大清银行监察、度支部预算案司长、统计局局长、印铸局局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民国后,又任临时政fǔ财长,后又任国民党参议。
临时政fǔ成立,陈锦涛出任财政总长。筹措军费和行政开支,成为临时政fǔ的燃眉之急。对陈锦涛来说,没有比迅速建立中央银行更紧迫的事了。有着雄厚实力的大清银行,正是他借助的对象。陈锦涛上任后并没有呆在首都南京,而是常驻上海,住在汉口路大清银行的楼上,与原大清银行高层商谋筹划,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临时政fǔ的中央银行。
但让袁世凯印象最深的却是这个为人颇正直廉介,持躬极严,而且最恶舞弊纳贿,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称此人为“铜碗豆”。如果李子诚选其它人,袁世凯到是不觉有什么,官员他见过太多,正直的官员也见过不少,可正直且有才的官员却不多,这位陈澜生却不一般,这人正直不说,而且长于财政,是国内少的理财专家,甚至在其组建中国银行,以中国银行充当中央银行之后,袁世凯身边的幕僚曾言,若给革命党一年时间,临时政fǔ财政境况将大不同。
这样一个理财专家,出任财政总长,倒也合适,但对袁世凯而言,却不是一个好消息,原因非常简单——陈锦涛不可能为他用!也正因如此,在过去几年,他宁可“废才”,也不用其,而现在,李子诚却用了他!他能不感其恩惠,尽力为其理财吗?
还好,还好,梁士诒那边还有法子牵制财政部,而且这陈锦涛xìng格过于耿直,他出任财政总长,不一定就是坏事。
至于教育部总长蔡元培,这倒是不出他的意料,蔡元培中过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临时政fǔ时的教育总长,经略使公署的教育督办,由其出任教育部总长,到也在意料之中。
再就是工商部总长,李子诚到省事,直接由其兼任,这却是在意料之外,原本按袁世凯的想法,这五个部,李子诚应该以“相酬”的方式按chā自己人,可偏偏他自己任了,不过这也能理解,在中国论办实业,他李子诚说他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再就是农林部总长,却是南通的张季直,对于张季直,袁世凯却没有什么恶感,两人也算是老jiāo情了,对张季直,袁世凯到是一点都不担心,这位状元公就任农林总长,恐怕也就是一酬职罢了。
最后一位,却是内务部总长,看着内务总长的人选,袁世凯却是一愣,在他的情报中,从来都没有这个人,可以说,这个人完全就是一个陌生人。
怎么nòng了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作内务部总长?
寻思着,百思不得其解的袁世凯,最后只淡淡地一笑便丢下了。
放下五人名单,袁世凯端起茶杯,双手捧着,在暗淡的灯光下缓缓地踱着步子,头脑里却急促地翻腾着……
虽说对李子诚来京,已经有了定计,可事到临头,总还有些事情,实在是让人难以心安,毕竟,计划总归是计划,其中谁知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恰在这时袁克定进来了。他立在老爹一旁,没说话。
“大爷,”
袁克定走到老爹面前说:
“李子诚来了?”
在提及李子诚的名字时,袁克定的语中全没有对自己这位“小叔”的敬意,事实上,对于李子诚,他打心眼里厌烦,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因为他的才和财,二是因为他的年纪。在他的面前,即便是他身为大总统长子,也全没有一丝的优越感。
“嗯。”
袁世凯应一声,心有所思的他到是没听出长子语间的不快。
“您为这事犯愁?”
“嗯。”
“愁啥?想个办法挡过去就是了。”
“什么办法?”
“让山东方面把铁路扒断,让他们过不来。”
“hún说。”
袁世凯瞪了儿子一眼,心下只是叹着自己这儿子不争气不说,而且还没有一丝眼界。
“扒断了铁路还得你自己去修。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拖延那些时日有什么用?”
“那就制造事端,”
袁克定是个不讲策略,不择手段的家伙,既然老爹因李子诚来京的事发愁,他这个当儿子的总要为父分忧。
“那就把他们在路上炸死!”
“放屁!”
袁世凯怒了!
往常他不曾这样怒过,儿子的言语、计谋他还是平心静气地接受的。今天,儿子的建议却终于让他明白,自己这儿子就是一堆烂泥,扶不上墙的烂泥!
“一个李子诚相当于千军万马,比一个宰相声望都高,谁敢杀他?他手里还有二十万强军。他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你把他们炸死在路上,局面会如何?谁来收拾?”
顿了一下,又说:
“炸死他们就等于把我这个总统也炸死了更何况,现在“张园案”的帽子,到现在,你爹我还没摘下来那!。什么hún账主意?炸铁路,哼,你怎么不把中南海也炸了!”
被爹一顿臭骂之后,袁克定头脑冷静了,这时他才意识到,一个“张园案”都让爹千夫所指,或是再放一枚炸yào在铁路上,后果只怕会比“张园案”还严重。
“不错、事要做,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让李子诚,自己出面,把“张园案”说清楚。”
袁克定沉默的时候,袁世凯看着自己的长子,在心下叹口说道:
“炸死李致远不是个办法,削削他的锐气,让他松松口气,这到是急救办法之一。”
又抬眼看了儿子一眼,然后袁世凯便对儿子说:
“现在,做什么都得适应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