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沉默良久之后,徐树铮缓缓开口说道:
“在目前,我们还是抱定自己的原则,掌握第一军,状大老总在军队的直接力量。现在不能表态。表什么态?怎样表态?如何表态?走下去,不,稳下去再说。”
段祺瑞沉默了,他自言自语又似自忧自怨地说:
“不表态吗?这是不是有些儿落井下石吗?如果李连云在京中真的同大总统争了起来……”
徐树铮摇头,笑了。
“只管稳坐钓鱼台,死不了袁项城,他李连云也不会马成功。”
略加沉吟,段祺瑞说道:
“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
可以说,打从大总统设那个将军府开始,段祺瑞对袁世凯便牢骚满腹,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同意徐树铮主持第一军,趁机建立属于自己的力量的建议,而徐树铮也没让他失望,不到一年的功夫,他就把的第一军编成了一只强军。
别的不说,第一军所属军炮兵师,150毫米榴弹炮便有36门之多,加105毫米榴弹炮全旅装备火炮多达72门,当然,这是连云港的功劳,若不是岚山战役时第一军补充了大量火炮,第一军根本无法装备如此多的火炮,这其中的半数皆为连云港补充,而最让人佩服的战役结束后,李连云根本就没提归还火炮之事。
虽说佩服李连云的大方,但袁世凯危难之时,派人去请他,并语意真诚的告诉他,他准备作出让步,除了陆军部,还有掌握部分财权的交通部之外,其它几个部,让李连云挑其中之五!
袁世凯的话让段祺瑞动摇了:他毕竟是受过袁世凯恩典的,有过一段荣辱与共、兴衰同当的旧情。他想还得对袁相扶到底。徐树铮一番话,又勾起他“保存实力”之念:
“不错,鹿死谁手,尚无定局,还是坐待时机为好。”
“不表态倒是可以。”
段祺瑞说:
“怎么去见项城,对他说什么呢?”
“你不是有病么,”
徐树铮随口说道:
“闭门养病,见他干什么。”
“不见固佳,但不能养病到底呀!再说,这底……”
徐树铮也觉得这底难测,突如其来拒不相见,也无道理。何况段祺瑞还顶着“陆军部总长”的头衔,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退策。徐树铮思索良久,便说:
“你也不必为难,袁项城要你表态,虽属形势所迫,却也只是趁机向外界表态,老总您桃李满天下,可以说在中央陆军中,威望最高的也就是您,如果老总您站在袁项城这边,估计,李连云也就会消了渗透陆军的事情。我思虑着,我们不防做做小动作,先称项城之心,然后再派兵欧洲的事情,做点动作,让李连云知道咱们的善意,这样岂不两全了。
“什么动作?”
段祺瑞不相信有什么动作可以应酬这件事。
“这一边让项城满意,一边让李连云意会,这事可就难了。”
“容易!”
徐树铮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大总统为何自信满满,认为能不费一枪一弹拿下李连云?”
“李子诚,此子待人以诚!那小子,这几年,若说别的没有,这个名声,他算是捞足了,逢灾少则数十万,多则百万捐款,陇海一带无饿殍,无寒丐,名声这东西是好,可好足了,也就成负累了,若是没有刺李案为借口,他李连云除非当真是伤重,否则,除非他自毁其名,要不然,就只能来京任职,这人那……”
摇着头,段祺瑞却又继续说道。
“李连云负天下之名年余,这回算那三枪啊……”
三枪之利!
现在举国下谁人不知,袁世凯要恨,也只能恨那开枪的人为啥不朝头开枪了,若非当时当真有人死伤,恐怕段祺瑞还真怀疑,他是不是中枪了,那刺客是不是真的刺客。
“算是帮了他的大忙,这一下子,那怕就是项城再不愿意,也只能把权让一部分给李连云,这一下,那连云怕是要变成国务了!”
连云港,现在中国最出名的城市,而那座城却是因李子诚而建,而李子诚又因其而成,人们自然而然的称李子诚为李连云,这个称呼还没喊开,没准李国务又出现于世人面前,而这却是得益于“三枪之利!”
“管他李连云也好,李国务也罢,都是可作之事!”
冷不防的徐树铮便哼了一声。
“我们派人在梁士诒、杨度等人面前去造舆论,就说只要连云愿见项城,项城便可答应连云的一切要求。到时候,项城的一切人事、财务、决策都归连云了。这些人都是项城的心腹,如项城大让于连云,他们必然从中作梗,阻挠项城与连云会谈,至少可以为李连云添一些阻力,我们不是可以坐观其变了么!”
“好!”
段祺瑞又拍起了桌子。
“好极了!我们就看他鹬蚌相争!”
“啊!”
徐树铮一反沉默,坚定地说:
“不仅不见他,还得对他主动进攻!”
“进攻?”
他的话到是让段祺瑞莫名其妙了。
“是的。是进攻!”
抬眼看着段祺瑞,徐树铮进一步解释道。
“项城为何愿意大让连云,无非是借此抽连云之兵,这派兵欧洲看样子是挡不住了,他李连云忠于国事是不假!”
提到忠于国事时,徐树铮却未露任何嘲讽之意,无论如何,至少在这方面,一直以来李子诚所做却是让人无可挑剔。
“可再忠于国事,他总会想留些自保之力,在这方面,咱们到是要和李连云配合一下!”
这时,徐树铮却是为了自己打算,准确的来说是为了第一军考虑,他知道袁世凯对他的偏见以及对段祺瑞的防范之心。
“固然,项城想借派兵欧洲,尽调江苏之兵,可他又岂没动咱们的第一军的心思,咱们要在这方面和李连云保持一致,江苏调一个师,咱们出一个旅,全国再抽三旅,至于新建军那边,也要调走至两个师,这样一样,他李连云也就留下了自保之力,自然也就会明白老总的意思,至于项城那边……”
接下来,徐树铮却是没有继续说下去,项城那边会怎么样?调不走那些军队,他袁项城想收军权为已有的算盘自然也就没影了,到那时,再加项城身边人的添油加醋,一切自然……
冷笑着,徐树铮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只是静静的看着窗外,在心中哼起了小调来!


第369章 谋变

第369章谋变求月票!
几乎是一得到梁启超前往连云港、财政部归李连云的消息,刚刚重新出新出任总统府秘长的梁士诒顿时也就六神无主了,虽说在大总统府最重要的组织是秘厅与将军府,被称为总统府的“左右手”。秘长是梁士诒,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理将军府事务。可以说梁大秘长,再一次呈民初的权倾朝野。
不过对于梁士诒来说,他清楚的知道,他好不容易才通过帮助袁世凯解决李连云之事,方才使其颇为满意,进而重新得到了信任,而在“刺李案”之后,梁士诒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是袁世凯派人企图刺杀李子诚。
本能的恐惧让梁士诒选择以称病明哲保身,在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中,树大招风,高官显位的梁士诒也不可能没有对立面,也正因如此,自“刺李案”后,称病保身的他一直小心翼翼的避免任何麻烦,不再见任何进京的将军、师旅长的亲信,以避免再次为袁世凯所忌。同时多次想同连云港方面取得联系,以确定李子诚的伤势。
可在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的时候,却得到这么一个让他半晌说不出话来的消息。
交通银行送到他面前的报道。他眼角儿也不想看;仆人送到的午餐,他也是不耐烦恼地摇摇首表示不吃。他从早到晚,闷闷地坐在寝室里,垂头苦思,百思不解:
“为什么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越思越想梁士诒却越是恼怒。
“怎么就让梁卓如抢了先机!”
他想起了当初刺李案发时,袁世凯曾询问过他是否愿意前往海。当时他的心下却是惊恐异常,那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万一要是他刚一去到,李子诚就死在医院中,那些人还不拿他正法,给李氏报仇!
可后来,他才想通,他和李连云之间有联系,有合作,即便是李连云死了,他的下属不仅不会杀他,而且还会更需要他,所以他去海没什么危险。再则。袁世凯为什么甘愿分权于李,还不是因为李连云的二十万军队。
“李连云据有雄厚兵力,只要他主动,我便无事了。”
虽说这么想,但梁士诒在苦思冥想之后,还是决定“称病”,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这个风波,可他却没想到,他这一“称病”,再加没人愿意去见李子诚,却让梁启超得到了机会,而而对眼前这一困境的袁世凯甚至还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财政部!
原本梁士诒还寻思着利用总统府秘长的身份,通过影响交通部,控制财政部的方式,在李和袁之间,建立自己的势力,然后利用李袁之争,确保自己的利益,可现在,财政部却变成李连云的了。
财政部归李连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连云的国务院有了制衡总统府的力量,除非李袁撕破脸,否则他梁士诒,就别想再插手财政部之事,毕竟到那时财政部对国务院而言,是其最重要的一个机关,李连云岂能容他人插手?
袁项城糊涂了是不是?
在心下冒出这一念头的同时,梁士诒却是把眉头一皱,他意味到这那里是什么袁项城糊涂,分明就是他病急乱投医所致!
不行,我要去见袁项城!
还好,还好!
想着之前同段祺瑞的谈话,袁世凯整个人都长松了一口气,段祺瑞虽说对他多少有一些意见,但在一些问题,还是倾向于他的,也不怪,李连云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参谋部,如果让他插手陆军部的事情,到时他重设个参谋部,到那时,北洋一系,岂不就得沦陇海系之下,心高气傲的段祺瑞又岂会甘愿如此。
所以,对段祺瑞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一门心思的跟在他袁世凯身边,而不是那个毛头后生身旁。
对于袁世凯来说,他清楚的意识到,这次梁启超到连云之后,只要李子诚没受重伤,他很快就会作出回应,只要他一来京,他那国务院就会和总统府对立起来,到那时,对袁世凯而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劳劳的抓住军权。
至于之前对段祺瑞说什么,可能还会做出让步,那根本就是在套段祺瑞的话,让步,还能再让什么步?再让步,也不能把军权让出去,把军权让出去,就是把脖子伸到别人的刀下面,什么都能让,唯独军权不能让!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通报。
“秘长梁士诒求见!”
梁燕孙?
想到这个“刺李案”后,吓得“称病”的梁大秘长,袁世凯的眉头却是一皱,梁燕孙在想什么,他当然知道,他害怕,他害怕那件事真的是自己做的,所以他选择“称病”,虽说因此对其有所不满,但想到自己过去几日可不也是疲于应对,心下的火气便缓了一缓,而且以后还对梁燕孙多有依赖,脸色更缓了下来。
“请他进来!”
分钟后,立在袁世凯面前,梁士诒却是铁青着脸膛,慢吞吞地拿出一封信,双手捧到袁世凯面前,闷声闷气地说:
“请大总统过目。”
瞧着梁士诒的脸色,袁世凯到是一愣,这梁燕孙是怎么了?我这还没露出怒容,他到是显出了怒了,这事弄翻了!
匆匆展开。一眼便认出是梁士诒的墨迹。再一瞧面的字,他面的好不容易展出的笑色,这会立即消失了。
“辞职信!”
瞧着那几字,袁世凯心里凉了
“这梁燕孙在想什么!”
心下升起一团怒火的袁世凯想把信扔下不看。也许是想表现出大总统肚量的关系,袁世凯还是强忍着这种冲动。
“燕孙,这……”
“大总统,听闻大总统已决定让步于李,士诒实不敢再任秘长一职,还请大总统另选贤能!”
让步于李?
哟?梁燕孙这是,心下寻思着,袁世凯却是不露声色的深思着。
“大总统,有些东西,可以让,有些东西不能让,这财政是万政之源,大总统还记得民国初定时,中央财政窘迫之境吗?若是没有当日财政窘态,又岂会有今日陇海之权?若是将财政部、将国库交由李连云,大总统岂不将让总统府陷当年之困境!”
梁士诒这会尽是一副为国为公的模样,甚至就是在说话时,面同样尽是激昂之色。
“大总统,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您以让出财政部,那李连云就会知足,这一让,也就让其知道大总统的底线了,到那时,李连云所做之事,也就是躺于连云,逼大总统一点点的让权!”
“混帐!我袁慰亭是三岁的孩子,被你几句话就吓昏了?”
虽说对梁士诒这不客气的言语气得心脏都颤抖了,可袁世凯却还是一副语重心长的说道:
“燕孙啊,这事可不能这么看,现在,现在要国事为重!”
接着,袁世凯又摆出一副为国为公的模样来。
“如今李连云遭刺受伤,其伤势至今未知,若是中央不适当做出让步啊,这国可就将不国了!”
“大总统是担心李连云以伤为借,拒绝来京任职是吗?”
梁士诒毫不客气的打消了袁世凯的伪装,了解其中内幕的他自然知道,袁世凯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可大总统,又可曾想过,李连云会不会趁机勒索?若是李连云又索要陆军部、海军部,那大总统是否要为安抚李连云,将两部让予李连云!”
梁士诒的这一番话,却是让袁世凯只觉得头昏沉沉的,于是躺到坐椅,闭着眼睛,只管喘粗气。
是啊!
要是李连云要掌军权,那时自己应该怎么办?难道……到那时,怕也就只能靠段芝泉了!
可若是段芝泉都……朝下,袁世凯再也不敢想下去了,突然,他心中闪过一道恐惧之意,现在,现在该什么办!
沉思着,袁世凯看着梁士诒说道。
“卓如,昨天就已经去连云了!”
“大总统,你确定李连云真的受伤了吗?”
提及李连云的伤势,梁士诒的心下却闪过些许冷笑,无论如何,一定要阻止他得到财政部,财政部是他梁士诒的,绝不容他人染指。
真的受伤了吗?
梁士诒的问题只让袁世凯把眉头一皱,他的脸色随着这个越显难看起来,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最担心的的问题,李连云那小子真的受伤了吗?
或者说,他真的遭遇刺客袭击了吗?
现在谁是“刺李案”最大的受益者?
不是他袁世凯!
更不是所谓的革命党!
而是他李连云!
经此一案之后,无论他袁世凯是否愿意让权,可为了安抚李连云,也只能像梁启超建议的那样,用一两个实权部门去安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