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董事长!”
董事长的话反倒让尼古拉耶夫的面一红,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是安慰之词。
“下次,下次我一定……”
“好了,尼古拉,过去十个月,你的功劳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若是没有你在一旁协助,中国对俄商会、对法商会,恐怕也不会这么快就弄出来,中华对外贸易公司的对外贸易就是依靠这些商会,今年头五个月,贸易公司出口值接近1亿元,公司出口两千万元,这里头有你的功劳!不就是十五辆机车嘛,明年,我敢说,明年你能给公司卖一百五十辆,甚至还能给公司卖一百五十万吨船!”
虽说知道董事长不过是戏言,但尼古拉耶夫却还是连忙吞一口口水,愣了半晌,才吱声说道。
“行,明年,明年我一定能不负董事长的信任!”
一百五十辆机车,一百五十万吨船!
在尼古拉耶夫离开后,想起自己说的话,李子诚只是微微一笑,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别说是一年卖一百五十辆机车,一百五十万吨船,就是一年卖一千辆机车,一千万吨船都有可能,当然只要有足够的产能。
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建设,现在连云港的工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想完成这种规模的生产,根本就是在说梦话,但只要能抓住这个宝贵的发展时机,那么到欧战结束时,连云港,嗯,也许是中国,也许能拥有这样的工业生产能力。
毕竟在历史,有日本的前例在那,在一战时,日本的制造业增长了几十倍,正是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从明治以来的长期人超国而一跃成为出超国,产业结构也从战前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战争啊!战争……嗯,还是战争红利最重要!”
对于未来的历史发展,李子诚比谁都清楚,至少比这个时代的其它人更为清楚。
现在连云港以及陇海铁路沿线,甚至支持的“产业”整体规划和建设,都是李子诚按照自己所熟悉的历史制定的,从战争开始,大部分工厂投产,直到战争结束工厂进一步扩大,而所有的工厂,无论的企业或是淮海银行“监事”的企业,也大部分是针对分享战争红利而制定的。
而通过过去一年的扶持,到年底中国将拥有62家棉纺厂,纱绽多达240万枚,450家缫丝厂、120家面粉厂、6家织布厂,而这些企业的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现在都还未投产,都只是在建设之中,甚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工厂的机械设备,现在要么是在公司的生产计划中,要么就是在外国公司的厂房中,即便最快的,那也不过是在海运的途中。
这些工厂大都将在年底和明年年初投入生产,他们一开工就会抓住一战这个有利的发展机遇,而且在这些新建设的企业之中,淮海银行都有着一席监事的席位,因为淮海银行为工厂提供了贷款。
未来随着这个企业的赢利,淮海银行派出的监事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决策,从而保证这些企业可以像滚雪球似的发展壮大,而轻工业的发展壮大,又将进一步刺激着械制造业的发展,
尽管直到现在,公司依然是“零利润”运营,但最困难的阶段已经渡过了,只需要再撑几个月,好日子就会到来!
一但世界大战打响,依靠过去两年的建设与发展,公司便将进入真正的井喷期,钢材、机械、船舶,甚至火、炸药以及其它军工产品的出口,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到那时,才能和中国一道,实现跳跃性的发展。
“算算日化工的合成氨设备应该差不多快投产了!”
想到军工生产,李子诚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硝酸!它是军工之母,火药、炸药都离不开硝酸,而现在全世界的硝酸都是从智利硝石中提取。一但战争爆发,智利硝石即会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多年来,智利硝石市场又大都是由欧美控制。
如果想在一战涉足利润最大的军火生产,那么就必须解决硝酸的问题,幸好德国人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合成氨技术的进步,去年在德国世界第一套合成氨设备投产,只不过德国一直严加保密,哈伯法直到德国战败之后,才随着德国用专利赔款才得已扩散至全世界。
而相比于德国,早在去年化工便开始按照德国三十年代技术资料、图纸建设五万吨浓硝酸工厂,为了加快工厂建设速度,自己不惜将图纸分散至美、德、瑞士、瑞典、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
一但化工的硝酸工厂投产,公司生产的炸药,不用再依赖硝石,不用从遥远的智利等国采购,而且成本远比欧美各国低廉。
而下属的中国人造丝公司只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微调,就将具有年产3万吨无烟火药的生产能力,数量充足的火药、炸药,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意味着战争将更加残酷。
最重要的一点时……它意味着财富!
“哼哼!”
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那已经完全显露出一个城市应有的模样的连云港,李子诚的唇角微微一扬,面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冷酷。
“管你什么欧洲文明沦陷!只要你们打就行,打的越狠、越大越好,反正,这几年,你们从中国吃去的,都得给我连本带利吐出来!”
冷笑着,李子诚的眼前出现一幕幻像,那一座座曾经辉煌无比的欧洲名城,在战火中被荑为平地,而摧毁那一座座城市的炸弹、炮弹,无一例外的都是中国制造的,那些曾对中国犯下滔天大罪的欧洲人,用着中国制造的枪炮彼此撕杀着,一个个渺小的身躯在炮火中化为灰烬。
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撕杀之中,一艘艘商船在连云港的船台下水,然后满载着中国制造的枪炮远渡重洋运到欧洲,供应着欧洲人的撕杀,当商船返航的时候,那些商船无一例外的满载着金银,而金银最终又化成一座座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迅速的变化着,改变着,在战争结束之后,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将出现在亚洲,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待东风起了!
“平南,最近只要是关于萨拉热窝的消息,你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明白吗?”
在出门时,李子诚朝严平南吩咐一声,为什么还没打响呢?历史不会被自己改变?
实在是不好意思,今天更新了,晚了,三更估计是不行了,明天,明天万,昨天发错章节了,这一章才是216章……希望各位大大见谅!

第218章 西山卧佛寺

京城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京城。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段祺瑞“病”了,就到了这有着小清凉山之称的西山“养起了病”。
自从几个月前,和袁世凯面争了徐树铮的去留问题之后,再加陆军部被架空了,段祺瑞便病了,闭门谢客,不理军务。外边的事情他更不想理会,他只想养病,所有事全交给徐树铮。他不仅为徐树铮争来了将军府事务厅厅长职,还为徐树铮争来了陆军部次长职。
“有人对徐树铮不满、疾恨,又害怕,我就是要重用徐树铮”
鲜有人知道,段祺瑞的“病”,也是他和徐树铮共同商定的结果,陆军总长的位子还占着,躲进西山不理事,一切仍由徐树铮代理。用不多久,袁世凯就得找门来。
打如意算盘的人,不一定每次都如意。
这一次,两人却把算盘打错了——
自从和袁世凯神离之后,段祺瑞的腰杆似乎更硬了。往日,他像小媳妇在凶婆婆面前度日那样,腰不敢挺,头不敢抬,连大话也不敢说一声。段祺瑞不是当年流着鼻涕的赖孩子了,也不是当初旅顺炮台的监修工,而是堂堂地一队之首
而袁世凯呢,在成立“大总统府陆海军火元帅统率办事处”的时候,还是让“病”了的段祺瑞兼充办事员,他与参谋总长、海军总长共为办事处鼎足。不久,袁世凯又加封他为建威将军,兼管将军府事务,授一等文虎勋章,仍然顶着陆军部总长职,头衔一罗,赫赫耀眼,老泰山对他够厚爱的了
段祺瑞一件一件都一笑了之,既不去荣任,也不去推辞。他心里明白,袁世凯是在变戏法。
“戏法只能变给台下人看;台人、幕后人心里都明镜,那是把戏”
病了的段祺瑞受到优待了,又赐参,又赠银,又给假,还想着有事找他商量,袁世凯真够宽宏的。
走了段祺瑞之后,袁世凯比段祺瑞轻松了,能够和他制肘的人,敢于和他制肘的人不多了,自然的,有什么事,也不再找他商量了,被凉了几个月后,段祺瑞反倒是不自在了。
卧佛寺内一间独院内的凉亭内,一位身着青衫的人坐在那,手扶着石台。
震惊!
准确的来说是惊愕!
在段祺瑞的脚边还有一个碎裂的茶杯,似乎是从他手中跌落的,这样的失态,对于性格冷淡的他来说,却是极为罕见。
此时,石台的那份从陆军部送来的电报副本放在石台,坐在亭中的段祺瑞却死死沉默着,不挥手。
尽管处于震惊之中,他却没显露出任何态度,也未做出任何决定,他在等一个人!
此人便是徐树铮
弹指间,徐树铮和段祺瑞相处十五年了。十五年所共之事,件件使段祺瑞对徐树铮心悦诚服。离开徐树铮,段祺瑞似乎连小事都失去了主心骨。
对段祺瑞今天的境况,尽管徐树铮有些失算,但段祺瑞依然对徐树铮信任有加,即便此时,也是如此。
但现在,想着电报的内容,段祺瑞却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机会。宦海沉浮,那是寻常事,对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要拿出的。对付袁世凯,岂是轻而易举的事。
只是何时举、怎么举?
尚待思索。
奥匈皇储被刺!
段祺瑞又一次嘀咕着通报中的内容,虽只接到这么一份通报,但却惊得他半饷回不过神来,因为四个月前,曾有人对此做出过预言,曾经对那种预言,他完全是嗤之以鼻不予理会,但现在,萨拉热窝的枪声却改变了一切。
“巴尔干乱了,世界大战就会打起来!”
昨天,巴尔干乱了!
尽管处于极度震惊之中,但是他还是派人把徐树铮请来了。
和往日一样,徐树铮身着一袭陆军中将军装,一副陆军次长的派头,面带微笑,神情轻松,仿佛正赶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几乎是一到卧佛室这处香客的宅院内,面对段祺瑞,便反宾为主的茶拿烟,行动举止,都十分主动。
只是像徐庶进了曹营一般一言不出,事实,这两是两的个性使然,有时候,他和段两人,能一两个小时不出一言,最后三言两语的结束谈话,往往都是以他的意见做为决定。
沉思多时后,段祺瑞才说道。
“又铮,电报你看了?”
徐树铮点点头,通报还是他命人转过来的,岂会不看?他知道这个消息比总长还早一个钟头,而此时他却像是心不在此,点头之后,也就算了。
平素并不多加言语的段祺瑞,这时沉不住气了,他请徐树铮来是想听他对此事的看法,沉着不语,算什么?所以,他迫不及待地说。
“又铮,看来李致远他赌赢了!”
徐树铮还是平静地不语,尽管他的内心深处同样震惊不语。
“愧当初未曾信之,否则……现在要同你商量一下,你看如何?”
徐树铮这才把脸转过,窥视段祺瑞片刻后,点头说道。
“老总意见甚好甚好”
“我是问你”
面对这句语不达意的话,段祺瑞到是没有任何情绪。
“如果,真像李致远猜的那样,真的打起来了,咱们怎么办?”
“怎么办?”
徐树铮迟疑了片刻,从看到那份电报之后,他就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到最后,他只得出一个结论。他再正眼看一下段祺瑞,见他面带着一些焦切之色,于是,他便用极为认真地语气说道。
“此事关重大,容树铮再思索一下如何?”
段祺瑞的心顷刻悬了起来。他了解徐树铮,此时此事他这么说,说明他同样没有什么主意,要不然恐怕早就说了出来。
而徐树铮看着桌面的棋盘,便开口说道。
“老总,以往寻不出一个对弈的机会,今天你我都名副其实的,我想跟你战三局。如何?”
“下棋?”
段祺瑞狠狠地摇摇头。
“哪有那副心思”
而此时徐树铮却已经持黑先行了,面对徐树铮这个做态,段祺瑞便不能再推辞了,勉力应酬,两人对坐着,一面下棋,徐树铮一面说。
“老总,这件事,咱们从一开始,就落了下着!”
徐树铮并没有说是那件事,也许是两件事,一是“病”,二是欧洲。
两件事,两人都太过于想当然,却未料想到,相比于对段的的依助,袁世凯更倾向于他“养病”,在另一件事也是如此,论及对欧洲的了解,他们两能有李致远更了解欧洲吗?
正是因为没弄明白这一点,才会从一开始落了下着。
段祺瑞点点头,下了一步棋,尽管他的府中眷养不少国手,可他却是下一手臭棋,这会心不在焉的,棋自然下的更臭。
可徐树铮却不问那么多,依然吃着他的子,下着他的棋。
“就像这下棋一样,他算着十步之后,自然有九步之优,你我只看一步,自然只有一步之优,相形之下,却有八步之忧!”
优和忧,音相同,但意却截然不同,徐树铮显然是借棋说事,说话时,他又接连吃了两子。
面无表情的段祺瑞却只是在心里思索着徐树铮的话,心思依然未在棋局,他知道徐树铮说的是实话,就像此时的棋局一样,徐树铮占尽优势,而相形之下,自己的境遇岂不正如这棋局……
“大总统非简单之人,可那李致远也不简单啊!”
“哦!”
“大总统与李致远从民元相识至今已两年余,未曾从占得一丝,反倒让李致远的待人以诚,算计颇深!”
提及李致远的待人以诚,徐树铮倒是在心底升起一阵好感来,李致远和其它人不同,他总会明明白白的告诉别人,他要做什么,似乎他从来不玩什么阴谋,即便是面对阴谋,他往往也是一笑了之,想方设想法化他人的阴谋为自己的助力。
这么一个人,着实不简单啊!
“老总,其实……”
突然将声音压低,徐树铮的目中闪动着一些神采。
“李致远赌的是将来可能爆发欧洲大战,他能不能赌赢倒是一说,但以现在看来,他至少赢了一半,若是……”
“又铮你的意思是……”
沉吟着,段祺瑞的话没说完,他隐约猜出徐树铮想说什么。
“总长,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