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就派人在淮河流城进行治淮工程的勘查。
芮恩施就任公使后,对这一项目予以积极支持,他希望这一工程成为在组织大的工程项目方面美国方式的效率的样板。而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把这件事情抓到自己手中,亲自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年初一月底,他便与农商总长张謇订立了导淮工程草合同草案。
而按合同规定,美国红十字会,或其代表,或其承续人贷于政府2000万美元,用于疏导淮河流域内之河道,美方应在合同签订后一年内筹集贷款;而中国政府延聘美人为导淮总工程师。对于这一项目,威尔逊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将提供外交支持。
合同签订后,一个美国专家小组立即来华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而后来,随着自己的介入,这草案被迅速改签为合同,而由政府担保还款,又改为由的**公司以大运河水运担保还款,而借款金额更从2000万增加至4000万美元。
“当然,大运河拓宽固然重要,但淮河治理才是根本,只要淮河早日得到治理,那么将会有数千万中国人将早日从中受益”
芮恩施这会倒是站在淮河两岸百性的力量上说事,可事实上,他的那点心思又怎么能瞒得了人,大运河拓宽工程与其说是为了方便中国运输,倒不如说是为了方便**公司,从扬州到微山湖,便足以满足需要了。
而淮河淤积航道的拓深和引海工程,却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对芮恩施而言,他需要这个工程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添上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亮点,他自然渴望淮河治理能够在他的任期内完成。
“当然,若他日淮河入海工程得已完工,两岸百姓将无人不感激公使阁下之恩情,想来到时,政府必不反对于海口处,为公使阁下树塑像并于基座树碑立传……”
陈陶遗的话音不过一落,张謇却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在入海口处树塑像、立传,他芮恩施可以,我张謇岂不是……而芮恩施却被这句话给惊呆了,甚至于眼神都变得有些恍惚,在淮河的入海口处,将会出现我的塑像?一个美国人的塑像将出现在淮海的入海口边……
两人的那副模样,只让李子诚的在心下微微一笑,这人啊……逐名利芮恩施、张謇的那点心思,自己岂会不明白,两人都是为了名,求名者给其名,求利者给其利,其人便可为我所驱
第208章不惜(第二更,求月票!)
南京内城前清那会步兵衙门其中大多数建筑早已毁于南京光复时的战火之中,被炮火焚毁的步兵衙门闲置了差不多小两年的功夫,才算盖起了一栋栋明堂大瓦房来,而去年9月时候,这翻建一新的步兵衙门外挂起了新的门牌。
“江苏陆军参谋部”
若是说现在的江苏省与其它诸省有什么不同,怕就是这军政分家了,虽说此时陆军依然是江苏陆军,可这江苏陆军却不属江苏都督府管辖,管辖权就在这陆军参谋部中,而去年江苏省议会还第一次审议了江苏省陆军三个师的军费。
在中国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省议会审议军费,就连当时还未选上大总统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都说这江苏陆军的脑壳让驴踢着,原本全中国都准备看江苏陆军的笑话,中央断了第八师的饷,而江苏地方一年不过四五百万的税收,能挤出多少钱来?
省议会虽说只通过一百万的军费,对三师近五万、年需七百万军费的江苏陆军而言,这一百万无疑于杯水车薪,可江苏陆军非但没乱,反而越发抖擞起来,剿匪、维持地方治安,这半年过去,江苏地界上反正越来越安静下来。
虽说有人奇怪,可在知晓内情的人眼中,似乎这是在情理之中,过去没人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明白,这江苏陆军有人养着。
“……师部辖摩托化通信排、摩托化地图分队、步兵团三个,每团设步兵营三、步兵炮连、迫击炮连、侦察营、骑兵连、自行车连、师属炮兵团下辖三个野战炮兵连、一个榴弹炮兵连、摩托化炮兵观测营、工兵营……”
在参谋部的作战会议室内,江苏陆军参谋部参谋蒋作宾向第一次来参谋部视察的李致远介绍着江苏陆军的编成,尽管外界猜测这江苏陆军可能是**公司养着,可离开京城来此任职之后,他便知道,这江苏陆军根本就是他李致远的私军,一个师五百二十三名军官、两千七百名士官,九成以上出自连云,只有不到三成士兵是江苏陆军旧兵,其它大都是在江苏、安徽、山东招募,可即便如此,那也是先经过“劳工军团”的训练之后,才补充到江苏陆军之中。
“……士兵14401人,总计17725人共有步枪13938件,手枪约三千只,冲锋枪312只,机枪318挺,50毫米轻型迫击炮84门,81毫米重型迫击炮54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20门,轻型榴弹炮……”
听着站在图板前的蒋作宾的汇报,坐于栎木会议桌首坐的李子诚只是偶尔点下头,对于江苏陆军三个步兵师又一个教导团,自己并不陌生,事实上,这步兵师的编制是按照自己提供的德军三九型步兵师的无重炮、无坦克、无乘用车、无运输车、无装甲车的缩水版,当然也没有无线电步话机。
“单就军事力量而言,目前江苏陆军装备远较国内陆军更为精良,即于欧洲各国陆军相比,虽无重炮,然迫击炮与机枪数量众多,且训练有素,相信已或堪一战”
作为前任陆军部参谋部次长的蒋作宾,是国内有名的军事专家,亦是其翻译了日军步兵操典,并将其引入中国,他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
而李子诚知道,五个月前,将蒋作宾请到南京后,其便负责着江苏陆军的训练,而根据蒋作宾的建议,更从青岛德国陆军聘请了数十名教官,负责教导团训练,再由教导团派出士官,负责江苏陆军的整训练,现在教导团每三个月可派出两千五百名训练有素的士官,而这正是蒋作宾的功劳。
“嗯,”
点点头,李子诚并未显露任何情绪,而是看一眼在坐的第八师师长陈之骥,他是冯国璋的女婿,不过尽管如此,他却一直未向外界透露江苏陆军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袁世凯是会怀疑,但至少直到现在,这江苏陆军仍旧是“江苏省议会之下之本省警备部队”,至于自己对外而来说只是一个小商人罢了。
注意到经略使把视线投给自己,陈之骥连忙挺直身体,迎着经略使的视线。
人要学会选择,对于陈之骥来说,早在去年,他便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马南坡掌握了第一师、韩武控制了第三师,并升任江苏陆军参谋部总长之后,他也曾想过争一下,斗一番,可看到第一师、第三师先整编又扩编,经历过两次“运动”的他便明白,要么自己识时务者,要么……
选择,最后,他选择了投靠李致远,甚至把孩子送到连云港读书,原本是想作人质,结果,过年的时候,李致远却又把人送了回来,年刚过,第八师的整编也开始了,补充了差不多一万三千多人。
“现在,不过九个月,江苏陆军能取得的这番成绩,实在是令人欣慰”
朝陈之骥点下头,李子诚便开口说开了。
“本经略使,奉大总统之令,属理淮海事物,断无插手军务之理,然今日得见我江苏陆军之强军,实为壮本经略使之胆气,有此强军,何愁地面不靖?何愁百姓不安?”
虽说大家都明白,可即便是在这个时候,李子诚还是撇开江苏陆军和自己的关系,虽六这江苏陆军之中大多数都是陇海的子弟兵,但有时候模样总还是要做的,袁世凯现在不问自己,不等于将来不问,不过……
“添仁、雨岩、叔亮、南坡,你们辛苦了,本经略使代淮海父老,谢诸位绥靖地方之功”
说着李子诚便站起身来向他们行了一鞠,而原本坐在那的军官们那里还能坐在住,同时起身还以军礼。
“绥靖地方实为百姓养我等之责,我等不敢言辛苦”
重新坐位上,李子诚双手一压,哗的一声,十数名军官便再次坐下。
“添仁,若是现在江苏陆军拉上战场,以江苏陆军之兵,是否可……”
话一出,韩武、马南坡等人面是尽是惊色,尤其是蒋作宾、陈之骥这些人的脸色几乎同时一变,他们惊讶的看着眼前的经略使,难道……
看到众人脸上的异色,李子诚只是一笑,然后笑说道。
“前几日结识一位由山西来连云投资的朋友,无意间谈及蒙古,以致远看来,江苏陆军虽是江苏本省警备之军,除绥靖地方之责,更有卫国戍边之责,而蒙古上层王公趁我中华动荡之际,行分裂中国之实,孰可忍孰不可忍,国耻如此,岂能做视?所以本经略使便有意上告中央,请我江苏陆军北方收复蒙古……”
在说话时,李子诚注意观察着众人的脸色,在坐的几乎每一个军官的脸上都带着跃跃欲试之色,这就是军人,军人无不渴望着战争,然后对于这些人来说,或许他们更愿意上的战场就是像蒙古这样的国战战场,而不是……
“回经略使,若收复蒙古,只需一师即可,可若想守住蒙古,却非一师所能为之,而且还需要考虑到沙俄干涉”
尽管内心对收复蒙古充满渴望,但身为江苏陆军参谋总长的韩武还是如实的答道。
“假如沙俄干涉,我军势必将在蒙古与沙俄沙场相见,以我江苏陆军三师之兵,只怕……”
不待韩武把话说完,蒋作宾便主动开口说道。
“总长,如果把劳动军团补充过去呢?”
“劳动军团?”
韩武的眉头一跳,同时朝经略使看去,众人皆知劳动军团是经略使在年前亲自办的以“垦荒”的军事化团体,但事实上,劳动军团却是一只“准军事力量”,至少经略使的初衷就是……
蒋作宾的提议却让李子诚满意的点点头,终于有人能意识到劳动军团的作用了,这劳动军团是自己参照二战前德国的劳动军团建成的准军事部队,建立力的初衷,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垦荒,当然现在还有运河工程,但另一方面,却是为了作为江苏陆军的补充,同时满足未来的不时之需。
而且这次来南京,就是因为自己要给他们打个“预防针”,这个预防针的目的是为了一个精心策划的棋局,开始一件事很容易,但想要结束一件事,却非常困难,更何况……
“经略使,现在在苏北兴华农场和过河工地上大约有十二万劳动军团劳工,在公司招募劳工时,都经过严格的筛选,江苏陆军七成以上的兵员皆来自劳动军团,如果在蒙古发生大规模战事的话,可以考虑动员劳动兵团,向蒙古调动一个师,可以在江苏同时训练三个师,如此在后方便有五个师作为预备队,且又同时可招募新人补充劳动军团,如此一来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军队……”
“那,至少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足够的钱,一个是足够的武器,两者缺一不可……”
一直沉默着的的萧潇在一旁打断蒋作宾的话,理想,这未免也太理想了。
“钱,没问题”
用力一点头,李子诚看着眼前的诸人。
“为国,为兵者不惜已命,我又何惜些许钱财”
第209章技术决定未来(求月票!)
“先生,您确定,我们要出兵蒙古?”
会议结束后,当房间内只剩下两人的时候,韩武望着经略使话时,眉间微有忧意。
“添仁,怎么,有其它的想法吗?”
在问出这个问题后,李子诚看着默不作声,脸上神情肃穆的韩武过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先生,现在江苏陆军装备训练皆不逊于列强,然陆军草创之现实,国内时局纷乱之环境,不得不让我等谨慎从事”
“你不想收复蒙古?”
“先生”
韩武先是一愣,然后强抑下内心的悲愤。
“能死于国战,实为我等军人之毕生荣耀,若是我等身在绥远东省等地,只要先生一声令下,陆军上下五万人无不拼死而战,以收复国家失地,然我等根基却在江苏,若前线顺利尚可,可若是前线不顺,而中央又遭俄人恐吓,断我等后路,到时即便是有几十万大军,亦可能饮恨蒙古。”
作为军人,他何尝不想收复失地,但是身为江苏陆军参谋总长,他知道自己绝不能被那“复土的荣耀”蒙上双眼,他必须要为江苏陆军上下五万人负责,更要为陇海、为江苏负责。
韩武的话让李子诚沉默了下来,抬头看一眼韩武,李子诚在心下一叹,自己何尝没有想过这种危险,但是……
“添仁,军人的之职责,在于服从”
“如先生仍欲派兵前往蒙古,请先生准韩武亲率一师前往蒙古,若……韩武自当以一死以谢部属的英灵、以谢先生、以谢国人”
“你……”
盯视着这面带绝然之色的韩武,李子诚半晌未能说出话来。
“很好”
吐出两字,看着他面上的绝然,李子诚起身走到后面的地图墙边,用力拉开地图帘。
“添仁,你看这……”
拿着指挥杆,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李子诚的目中带着一丝绝然。
“先生?”
诧异的看着地图上的位置,韩武惊讶望着经略使,这时他的脑海中压根就转不过那道弯来,这,先生这是想干什么?
“有时候,一个目标是为了掩饰另一个目标。”
这时李子诚才真正吐出自己的内心的意愿来,自从时光进入民国三年、1914年,随着时间的临近,一方面自己固然渴望着一战“天佑”的爆发,而在另一方面,自己却清楚的知道,在历史上,一战对另一个国家的“天佑”,每每想到这一点,自己整个人有时往往会在恶梦中醒来。
因为看到的是连云港陷入一团战火之中,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毁于一旦。
“先生,这……”
盯视着地图上的那个地点,韩武整个人都被惊呆了,他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的眼睛。
“先生,我们还是去收复蒙古吧”
韩武差点没吐出这句话来,不过话到嘴边时却变了模样。
“为,为什么?”
如果说蒙古是九死一生的冒险,那么进攻那里,无疑是十死无生
“时局,有时候时局即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国际局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以便从中渔利”
“先生,可……”
摆摆手,打断韩武的话。
“现在你不用问,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你会看到我今天决定的正确性,现在,江苏陆军所需要做的就是加紧战备,同时向陆军部请愿由江苏陆军收复蒙古,两方面可以同时进行。”
盯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