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黑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瓦黑瓦-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水清问:“舒敏呢?”    
    爷爷说:“她在那儿割芦苇。”    
    我和马水清顺着爷爷的手指往东看,见到远远的河滩上,舒敏正弯腰将芦苇割倒。那片河滩上的芦苇属马水清家所有。爷爷用它们拦菜园挡鸡鸭,用它们编席子,每年秋天要割—次。    
    “你们去帮她一下吧。”爷爷说。    
    我和马水清就朝那片河滩走过去。路上,我用手扳住马水清的肩头说:“真不错,有两个女的抢着为你家做活儿。”    
    马水清一扭身,甩棹了我的手。    
    舒敏听到脚步声,抓着镰刀,不太麻利地站起来,并将左手放在腰上,大概是不经常弯腰干活的缘故,乍一干活,有点吃不消。见了我们,她用手背擦着额上的汗水笑着,“是你们两个回来啦!”    
    我在向她要过镰刀时,瞧见她的一根手指上缠着手帕。大概是被刀割破了。    
    我负责割,他们两人负责捆,并负责将它们一捆—捆地扛回去。本来就那么一小片河滩的芦苇,舒敏又已割倒了大半,我也没用太多的时间,就把剩下的一小部分割倒了。然后,就与他们—起捆,—起扛,太阳未落尽时,就把活儿都干完了。    
    舒敏似乎对那个芦苇垛很在意,洗了手,还又去看了看,觉得堆得已确实好看了,才回到院子里。    
    我和马水清扫院子,将桌凳搬出,舒敏就去灶上帮爷爷做还未做完的晚饭。天将黑时,桌上就有了一盘鲜红的虾、一碗放了辣椒丝的青黄豆、一碟切好的咸鸭蛋、一小碗金黄的腌咸菜,还有一小盆米饭、一大盆稀粥,皆为新米做成,很香。望着柿子树下这一桌饭菜,又被微微的晚风吹着,想着我、马水清与爷爷、舒敏—别多日而现在又在一起了,心中很是高兴。爷爷的嘴在无意识地蠕动,胡子—撅一撅的,不住地用一只枯黑的手去擦总是流泪的眼睛,—会儿看看马水清,—会儿看看我。舒敏说:“爷爷总是念叨你们两个。”    
    不知说到一件什么好笑的事,四人都笑了起来。    
    “这么高兴呀?”门口有人问。    
    四人回头看去,门口站着笑眯眯的丁玫。    
    “你们两个回来啦!”丁玫走进院子。    
    马水清朝她点点头,“你好。”    
    我正准备吃饭,连忙放下筷子,“丁玫,你好。”    
    丁玫走向爷爷,“爷爷,东头河滩上的芦苇怕是被人偷割了去了。割得很慌张,河滩上乱糟糟的,有些芦茬竟留了尺把长。”    
    爷爷笑了起来,“哪里是被人偷了,是他们三人割回来啦!”    
    我哨悄看了一眼舒敏,说:“是我割的。我不会割。”    
    舒敏脸色微红,笑道:“林冰会割,我不会割,那些长茬子,大概都是我留下的。”    
    丁玫说:“舒老师(她叫舒敏为舒老师,我和马水清都不叫,爷爷也不叫),你是做老师的,这活儿哪能让你干呀?”转而又对着爷爷,有点怪爷爷的样子,“爷爷也不拦着她。”    
    爷爷说:“她要干就让她干吧,她脸色不好看,干干活也好。”    
    此后,丁玫就一直对爷爷说话,我们三人就在那儿站着。


第五部分这年秋天(2)

    “地,我已让西头的小群子耕了,是用牛耕的,没用手扶拖拉机,拖拉机耕地耕不透,田头还总有耕不着的。让太阳晒个几天再播麦种吧。我妈说,就不要种大麦了。大麦产量高是高一些,但不好吃,还是种小麦吧,反正平常家里也就你一个人吃饭,奶奶是几乎不吃的,加上队里分的,粮食足够了。播种时,得洒些磷肥。今年麦子就倒伏得厉害……”    
    丁玫突然停住了,“你们吃饭吧。”    
    马水清说:“和我们一起吃吧。”    
    丁玫说:“我吃过了。你们吃吧,我这就走了,还要通知人明天早上打早工呢。”说完,就朝门口走。但没走几步,又停住了,朝马水清招招手,让他过去。    
    马水清犹豫了—下,就跟了上去。    
    走到门口时,丁玫闪到一旁,站着不动,却让马水清先走出门去。当马水清从她身边走过去之后,她说了一声:“你停一下。”马水清站住了。她走到他的身后,踮起脚,伸出胖胖的手来,很细心地将一小片刚才干活时落在马水清头上的芦苇叶子取下来,又顺手掸了掸他衣服上的灰尘。接着,掉过头来对我们说:“你们先吃吧。我跟他说几句话,他马上就来。”    
    我们三人就坐在凳上等马水清。等了十分钟,他回来了。那时天已黑下来了,爷爷便摇晃晃地去端来了罩子灯。灯光下,人的脸色模糊不清,并且不太稳定。风大些时,灯光摇曳,人脸都显得有点怪。这饭吃得太安静,我就第一个说话,小声问马水清:“丁玫与你说什么么?”    
    马水清说:“没有说什么。就向我随便问了一些学校里的事。”    
    我往嘴里一粒—粒丢黄豆,在心里琢磨着丁玫的这—连串微小的举动。我突然体会出什么意思来了,禁不住一笑,手一颤抖,黄豆掉到桌子上,蹦到桌子下的阴影里去了。    
    舒敏问:“你笑什么?”    
    我摇摇头,“我没笑什么。想笑,就笑呗!”    
    我又—粒—粒地往嘴里丢黄豆。因为丁玫的形象老在我眼前晃。刚才,她在与爷爷说话时,我在—旁长时间地打量了她。经了一年多的风吹日晒,经了一年多田野的熏陶,经了一年多农夫村妇真实而放肆的言辞的感染,她在劳动里已长成了—个很漂亮的村姑。她的身体是那样地丰满,那样地结实,头发是那样地黑,眼睛又是那样地亮,脸庞红红的,灿如霞光。在她身上,已有了艾雯、陶卉、舒敏这些女性身上没有的一些迷人之处。    
    马水清用筷子捅了—下我的额头,“想什么呢?”    
    “她长得比原先更好看了。”我—说出这句话来,心里就后悔起来,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舒敏,赶紧岔开话题去,“月亮出来了……”    
    吃完晚饭,大家都洗了澡,换了衣裳。爷爷总有他—套活儿要做:伺候奶奶,关鸡窝门,查看灶膛里的火彻底熄灭了没有……我们三个搬了椅子,坐到了院门外的大河边上,去看深秋夜晚的大河。    
    那深秋夜晚的大河很寂寞,一轮清月,只照着—河空水。我们坐了很久,居然没有见着有一叶帆从水面上驶过。河那边人家,大概也都因秋忙而劳累,早早睡了吧,不见一星灯火闪烁。    
    记得那回夏日的夜晚,也是我们三人坐在这大河边上。河水虽然空茫,但毕竟偶尔能见到一叶风帆,听到几声不能归去的家鸭的鸣叫,而这深秋夜晚的大河,竟是这样地无声无息。    
    舒敏坐在最边上。她穿了—件绸衣服,风—吹,在月光下微微泛光。一股淡淡的花露水味飘散在空气里。后来,她便吹响了她的那管箫。箫声里,月亮就—寸一寸地往西边走,夜风就—点—点大起来。    
    我一点也不感到困,倒是马水清第一个喊困了,并伸了双臂,打了—个哈欠,说:“睡觉吧。”    
    舒敏也赞成:“睡吧。”    
    上床不久,马水清就睡着了,还打了小呼噜。我眼睛一闭,白天走路、割苇留下的疲倦—下子袭上身来,不—会儿,也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的,忽然起了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便醒来了。我觉得床上没有了马水清,就用手去摸,用脚去探,终于没有碰到他。与他—床睡觉时,我总有—个习惯,睡着之后,不是将胳膊放到他身上,就是把腿跷到他身上。(为此,马水清常将我捣醒,醒来以后很不好意思。)此时之所以醒来,大概就是因为那胳膊和腿皆没有着落的缘故。他大概去小便了。    
    可是过了十多分钟,也不见他回到床上来,我特别纳闷。纳闷了一阵之后,不知想到了什么,身子一动也不动了,眼睛瞪得很大,望着床顶,仿佛此刻才真正醒来。我屏住呼吸,去听四周的动静。只有东房里爷爷无力的鼾声和后窗外风吹枯叶发出的瑟瑟之声。当我的手摸到—个凉了的空枕时,我一下子觉得,一段光阴骤然间如烟云般远去了,某种温暖而清纯的联系—下了结束了。    
    我感到这床,这屋子,皆无比空大,像孤身—人躺在旷野上。我静静地躺着,眼睛—眨不眨,没有思想,也没有情感地望着床顶。    
    过了很久,门慢慢打开,—个人影像水一般漏进了屋子。门又慢慢地关上了。不久,蚊帐掀开,马水清轻轻爬上床来。我立即闻到了—股汗味和一股熟悉的的花露水的香气。    
    他哨悄地睡下了。不一会儿,就打起呼噜来,很疲倦,很忘我的样子。    
    不知为什么,我鼻头—酸,眼角上就滚出一颗泪来。    
    我到五更天才朦朦胧胧地睡着。天—亮,我就轻轻起了床,开了屋门,又开了院门,走到大河边上去。那时,马水清与舒敏大概都睡得正香。我坐在大河边上,朝东边望着,那儿是大河的尽头。河上飘着淡淡的晨雾,飘到岸上去,把枯瘦了的林子似有似无地笼罩了起来。不一会儿,大河尽头便泛出淡淡的红色。先是粉红、然后逐渐加深,在太阳即将升起时,天与水都染得通红。太阳渐渐探露出来,最后,轻轻—跳,脱离了水面。我觉得今天的太阳很美,很感人。    
    吃完早惚,我说:“我想回家了。”    
    马水清感到奇怪,“不是说好了星期一早上走的吗?”    
    我拿了我的书包,说:“我想,我应该回家去—趟。我上个星期天就没回家。”    
    马水清从我手中夺走书包,并将它立即锁到了柜子里。    
    “给我吧,我,今天真要回家—趟。”    
    马水清不理,走出门去。这时,来了那个打猎的吴大朋,说:“你们还不赶快回学校看看,你们有个同学杀人了!昨天晚上,就在油麻地中学他的宿舍里,公安局的人把他抓了。”    
    “是谁?知道他名字吗?”    
    “知道。叫乔桉。”    
    我和马水清对望了一下,沉默了一阵。他转身进屋,打开柜子,取了我的书包,也拿了他自己的书包。我们一起赶往学校。


第五部分这年秋天(3)

    第二节    
    我们没有见到乔桉。今天一早,他就被推进囚车,押进城里去了。    
    整个油麻地中学以及油麻地镇,都在议论这件事。    
    乔桉杀的是他的外公。老头从几百里外,找到了他们母子俩。那天夜晚,老头突然闯进了他家。他和母亲将老头赶出了门外。他从门后操了一把锋利的大锹,一步一步地将老头逼开去。    
    他回头对母亲说:“你进屋吧。”他端着大锹,就像端—把带着刺刀的长枪,跟着不敢在此处停留的老头。当那老头过一座高桥时,他突然冲上去,将他推下了桥。那是—条枯河,河床干涸多日,坚硬如石。天亮时,人们在桥下发现了一具趴着的尸体。那尸体短小瘦细如一只不慎失足的狗。    
    这仅仅是—种传说。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那老头喝酒了,是自己过桥时踉踉跄跄地跌到桥下去的。有—个过路人还亲眼看到了。    
    但这里的人们一般都相信前一种说法。算起来,这件事发生在我和他坟场交手之后的半个月。    
    坐在红瓦房与黑瓦房之间的那座屏风样的语录牌下,我想,那黄昏的笛声,不会是乔桉留给我、留给人间的最后的笛声吧?    
    我没有回家去,在镇上,在学校里到处溜达,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听人们议论。    
    这天是星期天,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还没有赶回学校。天黑之后,宿舍和教室,有的有灯光,有的黑着,很荒凉的样子。最后的—批秋虫,在池塘边上那已枯萎的衰草里鸣叫,发出细微的金属般的声响。它们大概已想到冬天不久就要来临。风起时,满是树木的校园,到处发出一片枯燥的声响。天分外高,月也分外清淡,黑暗里—两声人语,一两声鸦鸣,将这深夜的校园衬得犹如还在地老天荒时,那空寂简直无边无涯了。    
    我和马水清躺在床上,带了少许恐惧,少许惆怅,少许感伤。我回想着这好几年的往事,等待着—个新的日子。    
    新的日子,也不会使我们回到从前。从前是永远也回不去了。自从进入黑瓦房之后,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的日子,—个个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变成“从前”了。我老有—种感觉,好似一叶扁舟离了岸,欲靠拢,却—个劲儿地往前漂流,是那么无奈与恐慌。    
    乔桉几乎把我们所有人的扁舟,都推得离岸更加遥远。星期一的油麻地中学几乎是无言的。除了白麻子像往常一样准时敲响钟声而外,校园安静得如同在沉睡。    
    第一堂课,是艾雯的作文课。作文簿发下来了。所有的作文簿后面都坐着—个人,而乔桉的作文簿却没有了主人,孤独地躺在桌面上。当风吹来时,它的一角不住地掀起来,牵去了一室的目光。艾雯说:“今天,大家就自己随便想个题目做吧。”说罢,她离开了教室。    
    我没有题目,也不愿去想—个题目,待了好—阵,请了假,回家了。    
    我—走,马水清也回家了。    
    第三节    
    冬季来临时,我才渐渐忘了乔桉,忘了其他种种不快。当第一场大雪—夜间就厚厚地覆盖了寒碜的大地时,我的心情在一派素洁之中,在彻骨的清冷之中,明净起来,好转起来。有那么一整段的时间,我似乎又回到了红瓦房,我好好地看书、听课、写作文,丢开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    
    但,马水清却一直情绪不好,并且渐渐变得烦恼起来。我知道那并不是因为乔桉。像我—样,他也将乔桉淡忘了。他大概是因为舒敏和丁玫,才变得如此心神不宁的。他又开始常常照镜子。然而,他已不能像在别的—些人与事情上那样,总忽然地有了胆大包天、让人吃惊的主意了。那镜子呆傻、木讷、灰暗了,不能再给他灵感、智慧和胆量了。现在的马水清干脆无计可施。我记得,在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