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3-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83-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届生大,自己对于再次失败的担心也确实比应届生强,大家将这种竞争的关系看得更重。这样下去其实对每个同学都没什么好处。打个比方,我们每个同学如同一名运动员,我们的班级如同一个运动队,去参加一个全国性比赛。我们真正的对手并不是我们队内的队友,而是一同参赛的其他运动队的运动员。如果我们只顾班内同学之间的竞争,各自为战,甚至同学之间钩心斗角,不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怕别人在获得自己的知识后比自己强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班内竞争火热,但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中。时间长了,我们所在的这支“运动队”必然是一支低水平的队伍,那我们如何在高考中与其他“运动队”的队员去竞争呢?只有加强“队内切磋”,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同分享、一起探讨,才能使我们集体的实力和每一个人的实力都从而得到提升,在高考中获胜。    
    我生性开朗,对于自己有着充分的信心,又稍有些自命不凡,加之我原来的学校——景山学校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喜欢和班上的另一名同学在课下讨论一些问题。我们所探讨的问题不光局限于与课本有关的内容,有时还谈古论今、谈天说地,虽然有些同学仍然认为我们是“侃大山”,但渐渐地有同学开始加入我们的讨论了。随着学习的紧张和功课的加重,我们所讨论的话题向学习方面靠得越来越紧了,大家渐渐地从研讨氛围中获益,没有多长时间我们班级的讨论气氛就形成了。事实证明,我们大家都从这种讨论氛围中获益良多。    
    我们在复读的过程中还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做习题的兴趣不高。毕竟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高三复习的全过程,考纲上的知识已经复习了若干遍了,所以出现一些厌烦的情绪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原来我们在知识上存有漏洞正是导致我们不得不复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常常听到有的同学抱怨说最近几年高考题目出得很怪,所以导致自己发挥的失常。但事实上所谓的怪题与难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有人说所谓难题是你会而别人不会的题目,而怪题则是你不会别人也不会的题目,我想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自然希望在考场上遇到自己会而别人不会的题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开差距,体现自己的优势,那么如何将怪题转化为难题就成为了我们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其实问题分析到现在,应该如何做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必须将别人不会而自己也不会的问题转化为别人不会而自己会的问题。那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恐怕只有多做习题了。我想如果能这样看待问题,大家在做习题时就不应感到烦躁苦闷了,相反还应该有一种欣喜的感觉——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了。因此,多做题对于我们复读生来说格外重要。    
    以上是我们当时在复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我想拥有一个好的研讨氛围和勤奋的多做题目,是复读生通往自己理想大学的必经之路。同时,如果能调整好心理状态,相信复读生的优势一定能在高考中显露出来。这是我的一点心灵历程和复读过程中的经验,希望能对今后复读的同学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走好,无怨无悔,并且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事业之花开得绚丽多彩。


学生感言1复读让我重塑自我(1)

    ——重返燕园    
    2005届复读生北京大学徐冀    
    四年前的夏秋之交,带着父母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了自己心中的圣地——北京大学。但是现实的大学生活与我想象中的相去甚远,没有了父母老师的谆谆教导,没有了监督和约束,没有了固定的班级和教室,我像飞出囚笼的小鸟一样,追逐着自己的自由与梦想。    
    我选择了电子学作为自己的专业,然而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我对它没有任何概念,只是一味追求热门。结果进入大学后,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兴趣。但一贯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之中,自信甚至自负的我丝毫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一心只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东西到最后突击一下都可以解决,然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渐渐地,我迷失了……现实是残酷的,我的学习越来越吃力,对所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厌烦,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终于有一天,当我发现自己听不懂老师所讲的东西时,我开始反思自己和自己的选择,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摆在我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走下去,带着沉重的课业负担,硬着头皮痛苦地走下去;另一条是抛弃自己所得的一切,从头再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前者面对的是无尽的黑暗,而且即使走到尽头,所得到的也不是自己喜爱的。而后者看上去好了很多,没有那么多负担,而且自己已经成功过一次。然而后者带给我的问题是:我必须放弃已经得到的北大人的名头,而且在成功之前我无法面对公众,面对亲朋好友。最为关键的是,我几年的青春将在这一来一去中飘然而逝,我的父母也要为我付出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代价。    
    我面临着人生中从未有过的重大抉择,正当我无法走下去的时候,父母给予了我最大限度的宽容和支持。这个时候,我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亲情,什么人会在你走投无路时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我深深地自责,悔恨自己在刚刚遇到困难时没有向父母倾诉,以至于走到这步田地。我深深地反思当初的选择,在选择专业时不能盲目,不能追求热门,只有你喜爱的才是最适合你的,否则你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的深秋,在飒飒的冷风和飞舞的黄叶中,已经大三的我黯然离开燕园。来和去都是我自己的选择,然而两者的心境却截然不同。离开时我还有些迷茫,打算自己在家学习,独立地复习功课。我的父母坚决反对,一开始我对此很是不以为然,认为已经学过,还有大学的基础,自己完全能够应付。但是在父母的坚持下,我还是开始寻找复读的学校。也许是天意吧,我们来到了人大附中,见到了王主任和齐老师。两位老师听完我的经历,都感叹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他们开始都劝我继续读完,不要复读重考。但看到我的坚决和父母的支持,他们都表示理解,希望我能努力,不要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就这样,我进入了理(1)班,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路……    
    刚一入学,还没上课,正赶上期中考试。我本不想考,但齐老师认为应该考一下。考试的结果当然是落花流水,只在班里排到四十几名。这时我感觉到知识的恢复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已经离开高中两年多了,知识体系凌乱,很多东西都尘封在记忆之中。原来齐老师让我考试是想让我看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尤其在思想上不可麻痹大意,虽然过去的成绩很高,但是不付出艰苦努力,同样无法获得成功。这里的环境如同正规的高中一样,甚至在许多方面还更加严格,比如,每周都要统练好几次。老师们水平都很高,同时又尽职尽责,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在这里,我也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大家因为同样的挫折走到一起,又为了同样的目标一起奋斗,组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下面我想总结一下复读过程中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首先是要摆正心态,克服厌学,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学过的,已经掌握的,没有新鲜感。再加上一年多的学习已经让人十分疲惫,甚至麻木,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很难。很多同学在刚开学的时候都铆足了劲儿向上冲,但是到了第一学期末,寒假过后,往往没有了动力,最关键的第二学期反而放松了。这种状态的变化直接体现在成绩上,第一学期时,我们的成绩往往高于应届的同学,甚至超过他们最好的班级。但是复读班到了第二学期就呈下降趋势,而应届同学却在一轮接一轮的复习中逐步上升,赶上并超过我们。如果不调整好心态,克服厌倦情绪,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到了高考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用一个处于低谷的状态去和处于高峰的对手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学生感言1复读让我重塑自我(2)

    我的经验是上课时不要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因为课上老师所讲的都是他们由多年的经验和心血所得的精华。要注意吸收老师给我们总结的东西,融会贯通,建立自己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基础。高分复读的同学会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这些知识都是自己滚瓜烂熟的,于是就不再认真听讲,而在自己所选的习题中埋头苦干。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高考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体系有漏洞造成的。我们往往认为这是发挥失常,是心理因素,但如果真的在知识上无懈可击,又有什么能难得住众位高手。上课注意听的另一个好处是你会发现新的东西,比如新的解题技巧,过去忽视的知识点。只有不断寻找自己的漏洞,不断发现新大陆,才不会在茫茫题海里迷失方向。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复读期间,我们也不能一味苦读,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电视不是不能看,它是一个很好的寓教于乐,放松身心的方式,但要做到看得少而精。比如新闻,有助于了解天下大事,国计民生,直接帮助我们增加写作素材,文科的同学了解时事更是必不可少的。中央10套的科教节目也是不错的选择,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附中总是把很多重要的素材印出来,分发给大家阅读,比如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就是希望我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我们也不能忽视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因为考试期间身体虚弱,或大病一场而影响成绩,岂不是抱憾终生!锻炼要有规律,不要过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好。我每周至少打两次羽毛球,只是运动到微微出汗。运动能使人神清气爽,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    
    高考是一个全面的考验,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有全面的知识体系,不能有弱项。尤其对于冲击最顶尖学府的同学,大家要在众多好手中脱颖而出,更不能有偏废。正如木桶理论,决定你最终成败的,往往是相对较弱的科目。就我的观察,取得成功的几乎都是各科比较平均的全能型选手。我的优势是物理,数学较弱,其他科目比较平均。齐老师跟我谈得最多的是要弹好钢琴,十个指头用得合理,有法有度。也就是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强弱兼顾。人都有惰性,往往避重就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喜爱的科目上。殊不知,强项如果要提高分数是很困难的,而弱项提高起来效果很明显,上面的做法实际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复读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分每秒都影响着考试成绩,合理安排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有时候把很多时间放在强项上,造成下次考试数学成绩很差。考试后就着急了,全力突击数学,把物理放在一旁,不管不顾,结果在后面考试中物理还以颜色。每次考试都因为某一科拖了后腿,影响总成绩。还好在后面的复习中,我本着全面铺开,同时重点突出的原则,比较好地安排了自己的时间,最终得偿所愿。    
    说到专业,因为我原来的挫折,很大程度是由于选择专业不慎造成的,所以后面的选择尤其慎重。考虑到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我最终选择进入文理兼备的环境学院学习,入学以后发现确实很适合自己。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多听取在校大学生的意见,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做出明智的决定,切不可盲目追求热门,要知道现在的热门几年后就未必这么“抢手”了。    
    回想起复读生活的日日夜夜,怎能忘记不辞辛劳、谆谆教导我的老师,怎能忘记并肩奋斗、同甘共苦的同学,怎能忘记支持我找回自信、走向成功的父母,怎能忘记在远方为我默默祝福的人儿?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但走过这样一段路,带给我的是终生的财富。是复读给了我重塑自我的机会,也是复读让我重新走向成功。我想,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祝愿所有向着自己心中的高峰奋勇攀登的勇士们如愿以偿。


学生感言1险入清华(1)

    ——复读自传    
    2005届复读生清华大学盖东海    
    开端    
    讲心里话,很多高分复读生都是在高考完了之后才有复读这个想法的。他们平时在学校里,虽然不是最高分,但也总在名校分数线之上;虽然不是很刻苦,但也保持着不错的学习状态。在他们心中,复读是不可能的:    
    “凭我的实力,只要一切正常,就肯定能顺理成章考入名校。”    
    “万一失手了呢?”    
    “那我也坚决不复读,念一个高三就快把我烦死了,还要再念一个?其实去二志愿学校当大牛也不错啊。”    
    但是等分数出来了之后:    
    “啊呀,××××××××××,完了,我就差n分(n≤10)。”“是啊,好可惜啊!”“挺聪明个孩子,大学4年要委屈他了。”    
    如果这时再有不识相的来一句:“我早说过的,他那么不用功,天上怎么会掉馅饼?”    
    你就听这位仁兄心里在说什么:“我在××高中三年,老师我帮他批卷子,校状元我给他讲题,玩游戏我打遍全年级……我上不了清华?狮子一打盹你们就说是病猫!二志愿的学校怎么能让我屈尊,我要复读!!!!!”    
    我,就是这样,走进了复读班。    
    发展    
    在复读班里,我是第二高分。由于多年靠小聪明学习,理科难题根本难不住我,文科和基础题倒是常给我找点麻烦,不过毕竟题目简单,我也没往心里去。上课极其放松,只做最低要求的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