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资治通鉴 :寿春三叛司马夺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版资治通鉴 :寿春三叛司马夺权-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杆韭硎ξ盎实邸⒗系韭碚盐幕实郏蛔鹜跆笸踉课侍蟆7馐遄嫠韭礞诘卑财酵酰甯杆韭韼值逼皆酢⑺韭砹恋狈龇缤酢⑺韭韥频倍竿酢⑺韭砜サ比暌跬酢⑺韭黼赖绷和酢⑺韭砺椎崩判巴酰焕系芩韭碡逼胪酢⑺韭砑崩职餐酢⑺韭砘毖嗤酰辉紫啵ㄋ就剑┧韭硗忍檬宀值苁呷耍挤馇淄酰ㄌ貌杆韭硗币逖敉酢⑻檬甯杆韭砀ǖ辈M酢⑺韭砘蔚毕纶酢⑺韭憝劦碧酢⑺韭慝暤备哐敉酢⑺韭砗獾背I酵酢⑺韭砦牡迸嫱酢⑺韭硖┑甭の魍酢⑺韭砣ǖ迸沓峭酢⑺韭硭绲狈堆敉酢⑺韭硭斓奔媚贤酢⑺韭硌返壁弁酢⑺韭砟赖敝猩酵酢⑺韭砹璧北焙M酢⑺韭肀蟮背峦酰眯炙韭砗榈焙蛹渫酰玫芩韭項倍酵酢8髑淄跛獾目ぃ褪欠夤6蚧思业拇蠊枭稀⒅小⑾氯渥安慷游迩耍灰煌蚧思业拇喂枭稀⑾露渥安慷尤耍晃迩Щ思倚」簧枰痪渥安慷游灏偃恕G淄醪蛔》夤芯┦Α臼锥悸逖簟俊2芪旱酃那淄酰碌ヒ簧恚任薹ㄎ疲参薹ㄎ瘛=醭淄跬陈示⒙茫舛凡蛔悖诙酚杏啵S秩蚊弊罡咧富庸伲ù笏韭恚⒅3宓碧担ㄉ先⑼跸榈碧#ㄉ先⒑卧比渥安慷幼芩玖睿ㄌ荆⒓殖涞背灯锝ㄒ患渡辖⑼跎虻辨羝锝ǘ渡辖渌奈浒俟伲饕赖燃渡俳簟

  十二月二十六日,任命安平王司马孚当太宰(上三公之一。因司马师的缘故,把“太师”改为“太宰”【这就是避讳】,跟太傅、太保,称“上三公”),兼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都督中外诸军事)。不久,擢升车骑将军陈骞当最高统帅(大将军),跟宰相义阳王司马望、最高监察长(司空)荀 等“八公”,同时并立。

  司马炎对曹魏帝国不分封皇族致使孤立无援,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大肆分封皇族,使他们担任政府官员,并掌握实权。又下诏:亲王都可以在他的封国之内,自行任命郡长、县长和其他地方政府官员。首都卫戍司令齐王司马攸,独独不敢擅自做主,全都请求中央派遣。

  8 晋王朝皇帝(一任武帝)司马炎,下诏解除曹魏帝国皇族的禁锢令,撤销曹魏帝国官员的“人质条例”(曹魏帝国防范皇族,至为严厉,限制行动,不准许当官,只是把他们养在那里坐吃。而将领出征、驻防,和州长【刺史】、郡长,都要把家属留在京师【首都洛阳】,作为人质,不可以随行;只因君臣互不信任,君王用此防止叛变)。

 
二六五年 乙酉(2) 

  9 晋王朝皇帝司马炎,接收的是一个人情淡薄、生活奢侈的社会,所以竭力提倡仁爱和节俭,希望矫正过去的偏差风气。

  祭祀部主任秘书(太常丞)许奇,是许允的儿子。司马炎将往皇家祭庙(太庙)祭祀,有些官员认为,许奇的老爹许允,曾犯法处决(参考二五四年秋季),许奇不应服侍皇帝左右(罪犯之子,防他复仇),请派到京师之外担任地方官职。司马炎遂追述许允当年的清高声望,赞扬许奇的才干,擢升许奇当国务院祭祀司助理官(祠部郎。中国官制到晋王朝,又有改变。“尚书”称“省”,“中书”也称“省”;后来又有“门下”之称,门下即宫门之下,是地名,非官署名。设于“门下”的有“侍中省”,译“咨询署”,及“散骑省”,译“顾问署”;二署均侍从皇帝左右,以备皇帝问及政事时,提供意见。加上“秘书省”,译“皇家图书馆”。五省遂逐渐成为中央政府中枢,掌握权柄。过去的“九卿”,降为次要角色。在这个转型的期间,我们把“尚书省”译“国务院”,“尚书令”译“总理”;所属各“曹”,译各“部”。“中书省”译“立法院”,“中书令”仍译“最高立法长”,“中书监”仍译“总立法长”。在蜕变中的“侍中省”,首长“侍中”仍译“高级咨询官”;“散骑省”于晋王朝时,只是顾问群上班之机构,并无实质首长。有两种现象与前不同的是:一是“省”的出现【日本迄今仍沿用“省”的称谓】,一是“侍中”,从皇帝随从跃升到中枢机构之一的首长高位;名称同而职权不同,依实际情形更改)。有关单位报告:皇家祭祀大典所用御牛的青丝缰绳断了,司马炎命用麻绳代替。(不排斥许奇,鼓励爱心。用麻绳,鼓励节俭。)

  10 晋王朝政府开始设立诤议官(谏官),命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担任。傅玄是傅幹的儿子(傅幹,曹魏帝国时,任扶风郡【陕西省兴平市】郡长【太守】)。傅玄针对曹魏帝国末年知识分子品格的低落,风气的败坏,上书说:“我曾经听说,古代圣明君王统治国家,在上位的人,力行恩德教化;在下位的人,建立公正言论。近世以来,曹操(魏武)喜爱法治,天下遂重视刑罚。曹丕(曹魏帝国一任帝)欣赏豁达大度,天下遂看不起坚持立场的人。后来纪律更加紊乱,怪诞狂士,充满政府,使天下失去是非标准。陛下(司马炎)真龙天子,在人间兴起,接受禅让,发扬伊祁放勋(尧)、姚重华(舜)的德行,但仍不能够选任清廉守礼官员,以激励风俗气节;也不能罢黜一些虚无鄙陋人士,以惩罚罪恶;使我不敢不上书提醒。”司马炎嘉勉他的见解,命他撰写诏书草稿呈递。然而,一纸诏书,无法改革社会风气。

  11 最初,东汉王朝征西将军司马钧(参考一一五年八月)生司马量,当豫章郡(江西省南昌市)郡长。司马量生司马隽,当颍川郡(河南省禹州市)郡长。司马隽生司马防,当西都长安市长(京兆尹)。司马防生司马懿。(叙述司马家族来历)

 
二六六年 丙戌(1) 

三世纪·二六六年 晋与东吴

  1 春季,正月八日,晋王朝政府(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把曹魏帝国的皇家祭庙改为晋王朝皇家祭庙(曹姓皇族皇帝的牌位,包括曹操的牌位在内,都迁往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当初曹叡辛辛苦苦盖的祭庙和宫殿【参考二三七年六月】,现在全由司马家享受)。祭祀司马钧以下历代祖先,加上司马师,共七个祭室(司马钧、司马量、司马隽、司马防、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2 晋王朝皇帝(一任武帝)司马炎(本年三十一岁)尊伯母司马师正妻羊徽瑜为景皇后,居弘训宫。

  3 正月二十七日,晋帝司马炎封弘农郡(河南省灵宝县东北)人杨艳当皇后。杨艳,是曹魏帝国立法官(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

  4 晋王朝政府文武百官上奏章说:“五帝,就是天帝(这里的五帝,不是政治上的五帝,而是天上五位神祇: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矩、黑帝汁光纪,还有一个昊天上帝,也称天皇大帝——北辰耀魄宝;所以有“六天”之说)。因为帝王的气象有变化,所以分裂成五个名号。从今开始,皇家大会堂(明堂)以及南郊祭天神坛,应撤除五帝的座位。”司马炎批准。司马炎是王肃的外孙,所以南郊北郊祭祀天地神祇的礼仪,主管官员多遵从王肃的意见。

  5 二月,晋王朝政府撤销东汉王朝刘姓皇族的禁锢(曹魏帝国篡夺东汉王朝政权后,对刘姓皇族,严加看管,限制离境)。

  6 三月,东吴帝国(首都武昌【湖北省鄂州市】)派藩属事务部长(大鸿胪)张俨、高级警卫指挥官(五官中郎将)丁忠,前往晋王朝(首都洛阳)政府吊丧。

  7 东吴帝国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王蕃,气宇轩昂,高风亮节,不会逢迎谄媚,东吴帝(四任)孙皓(本年二十五岁)大不高兴。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万彧、主任立法官(中书丞)陈声,察言观色,便顺势打小报告陷害。丁忠出使晋王朝回国,孙皓召集文武官员欢宴,王蕃沉醉,跌倒在地。孙皓疑心他故意装假,用轿把他送走。停了一会,再召见他;王蕃性情矜持,仪态庄重,晋见时态度从容,如同平日。孙皓气得吼起来,大喝左右动手,卫士遂把王蕃拖到殿下,立即处斩。然后,孙皓率群臣出宫,登到来山之上(湖北省鄂州市西三千米,也称樊山、西山、寿昌山、樊冈),命亲信扮成一群虎狼,把王蕃的人头抛来抛去,争抢啃食;人头血肉模糊,完全粉碎。

  丁忠向孙皓建议:“北方敌人(晋王朝)边界,完全没有戒备,我们如果袭击,可以轻而易举的攻克弋阳(河南省潢川县)。”孙皓询问文武官员的意见,镇西大将军陆凯说:“北方敌人(晋王朝)新近吞并巴蜀(蜀汉帝国),派人前来我国求和,并不是求我们援助,只是为了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敌人势力正强,而我们竟想侥幸胜利,恐怕看不到利益。”孙皓虽不出兵,但也从此跟晋王朝断绝邦交。陆凯是陆逊的堂侄(陆逊事,参考二四五年正月)。

  8 夏季,五月壬子日(五月戊寅朔,没有壬子),晋王朝骠骑将军、博陵公(元公)王沈逝世。

  9 六月二十九日,日食。

  10 晋王朝司马昭之死,全国官民都依照变通办法,三天便脱下丧服。身为儿子的司马炎,也于安葬老爹三天后,脱下丧服;但是仍戴白色孝帽,不吃肉类,只吃蔬菜,悲哀痛苦,骨瘦如柴,跟守丧的情形一样。

  秋季,八月,司马炎打算去老爹墓园(崇阳陵)祭悼,文武官员启奏说:秋老虎气候,仍然炎热,恐怕皇帝太过悲伤,损害身体。司马炎说:“我能看到老爹陵墓,健康自会恢复。”于是下诏:“从前,刘恒(西汉王朝五任帝)不使天下人民为自己穿三年丧服,是帝王的一种谦虚心意(刘恒缩短守丧时间诏书,参考前一五七年)。现在我要拜见陵墓,不穿丧服,于心不安!但也仅我一人穿着,文武百官则仍保持原状。”国务院总理(尚书令)裴秀启奏说:“陛下既已脱下丧服,而又再穿,在礼法上没有依据。而且,君王穿丧服,臣属不穿丧服,群臣怎敢安心!”司马炎下诏说:“应忧虑的是心里有没有真正怀念哀悼,不应忧虑穿不穿丧服!各位如此关心,我不忍违背。”遂不穿丧服。

  中央禁军总监(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之丧,地位再尊贵的人,也要遵守,因为这是古代礼仪。主上(司马炎)至为孝顺,虽然没有穿丧服,但实质上却是守三年之丧,如果能从此恢复先王(古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礼法,岂不很好!”傅玄说:“缩短守丧时间,用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已实行了好几百年(自前一五七年起,迄本年,整四百二十三年)。一旦复古,恐怕行不通。”羊祜说:“即令不能使天下人都遵守古礼,只要能使主上穿三年丧服,也就够了。”傅玄说:“君王不脱丧服,人民却脱丧服,是只有父子之亲,没有君臣之义。”司马炎遂不坚持。

  八月二十二日,文武百官奏请晋帝司马炎,脱下白色孝帽,恢复正常进餐。司马炎下诏说:“每每思念九泉之下的幽冥世界,而自己却不能穿三年丧服,心情至为沉痛,何况又要吃鱼吃肉,身披锦绣丝绸?那只有使我更加悲伤,不能使我宽心解怀。我生在儒家家庭,礼仪相传,为时已久,怎么可能突然改变对父亲的孝思?接纳你们的建议,已经够多,试看一下孔丘回答宰我的话(《论语》:宰我问说:“守三年之丧,时间太久。正人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消灭。三年不听乐,乐也必消灭。旧的米谷既死,新的米谷已生,尽情就可以了。”孔丘说:“吃米穿绸,你心里是不是平安?”宰我说:“平安。”孔丘说:“你心里如果平安,你就去做。”宰我告辞后,孔丘说:“宰我是何等的不仁不义,儿子生下三年,然后才能离开爹娘怀抱。守三年之丧,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原则。”),就不必再为此事争论。”司马炎遂继续头戴白色孝帽,不吃鱼肉,只吃蔬菜,整整三年。

 
二六六年 丙戌(2) 

  司马光曰:

  三年之丧,上自天子,下到小民,都要遵守,这是先王(古代圣明君王)制定的礼教,百世不变。刘恒(西汉王朝五任帝)独出心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守成规,变更古人制度,破坏古人礼仪,断绝父子之间的恩德,伤害君臣之间的大义,后世君王遂不能有深刻的悲痛之情。而文武官员,谄媚拍马,又不肯匡正。直到司马炎,挺身而出,天性流露,矫正错误,仍行古礼,应是世间难得出现的贤明君王(不世之贤君)。可是,裴秀、傅玄之辈,却是浅陋的庸才,只知道沿用旧例,玩弄典故。不能顺从君王的美德,可惜。

  柏杨曰:

  三年之丧,在公元前五世纪时,人们就已经不能忍受,所以才有宰我的强烈反击。事实上,孔丘并没有回答宰我的问题。宰我的问题是:三年之丧的结果,将使“礼坏乐崩”,孔丘应该解释或证明礼不会坏,乐不会崩。可是他却抛开这个严肃的主题,绕过来问宰我吃米穿绸心里是不是平安?而又在背后骂他不仁不义!这种答非所问的论断,只是下流的人身攻击,使人们的注意力远离焦点。几千年来,中国人就用这种方法思考,被这种方法牵着鼻子乱走。

  仅只因为司马炎在三年之丧一件事上,恢复了公元前五世纪人们已不能忍受的痛苦,司马光便无限感动,赞扬他是“不世之贤君”。司马炎是不是“不世之贤君”,《资治通鉴》俱在,字字可考,只不过一个荒淫的地痞流氓而已。《资治通鉴》可是司马光自己编的,为什么这么轻视读者的智慧,把史实一笔抹杀,只因为这项行为符合司马光自己的利益。

  11 东吴帝国(首都武昌)改年号宝鼎(之前是甘露二年,之后是宝鼎元年)。

  12 东吴帝孙皓任命陆凯当左丞相,万彧当右丞相。孙皓讨厌别人注视自己(孙皓可能长相猥琐,才有如此严重的自卑)。文武百官朝见时,都不敢抬头。陆凯说:“君王和臣属,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