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明星big》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尚明星big-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的微笑是很美的, 谈话之间往往有一副可爱 而令人高兴的神气。 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 不愉快的、短暂的。 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 他通常的表情是迷离的, 显示出一种“无可治疗的哀伤”。    

文/邱玎玎 图片提供/PHOTO Scmp


经典童话人间道(1)




经典童话人间道(2)

  张国荣,1956年出生于香港服装殷商之家。父母离异,童年的他忧郁乖巧。成年后提起这段往事,他却说:“自幼得到父母怜爱的我,从未受到什么重大挫折。”  因为成绩太差,爱面子的父亲送他远赴英国念书。英伦生活刻板无趣,下学后他偶尔去餐馆唱歌自娱娱人。大学上到一半,父亲重病,张国荣应命回港。  1977年,回港后百无聊赖的张国荣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亚军的成绩让他立即决心将歌唱当成一生的事业。次年出版生平第一张唱片《I Like Dreaming》。  歌名一语成谶。  初入行时日艰难,人们听惯罗文的武侠剧主题曲、许冠杰小市民气息的搞笑歌和关正杰、蔡国权式的柔和小调,相当排斥张国荣低沉的声音。张国荣承认那时“年少气盛,所追求的莫过于名与利,但是时运未到,不管如何努力,到头来还是得不到共鸣”。    一次在酒吧表演时,唱得兴奋的张国荣把自己的帽子丢向台下的观众,没想到帽子竟又被扔回台上!在一片哄笑中,他以歌手的职业道德和男性的自尊坚持唱完了那首歌,然后逃难似地冲回后台。几年后,柳影红回忆说:“Leslie回到后台时脸色发青,眼睛都直了。我刚拍了他的肩,他突然崩溃似地扑到我怀里哭了,那么大个男人像个孩子似的伤心。还呜咽着说‘为什么要这样伤心,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第二天他依然准时登台。  “那段日子真可以用黑暗时代来形容,只要空闲我都会泡迪斯科直至夜深,用吵声来麻醉自己,用烈酒来刺激自己,夜夜笙歌作乐,别人眼中可能是人生几何,但是久而久之,我由麻木到厌倦,由无所谓变为讨厌。  ”  唱歌的张国荣只能唱别人挑剩的二手歌,唱片销量不足以维生,他只能去二三流的酒吧、夜总会赶场。他的第一部戏《红楼春上春》更成为笑柄——为了进入电影圈,他不惜接演三级片。    那时的张国荣还长着一张饱满的娃娃脸,带黑框眼镜。对世界和自己的不满却混合成厌戾之色溶进他原本柔和羞怯的眼光。仇恨,仇恨既成为他对抗世界的力量,也成为他伤害自己的利刃。“因为生性好胜,加上对自己极具信心,我不相信就只得这样的成绩,所以才决定继续留在娱乐圈等机会。”   一等就是7年。1985年的那个夜晚,一曲唱完后,台下奇迹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国荣已经笑不出来了。他只是深深地鞠躬再鞠躬。  那一年,他29岁。  那一年谭咏麟如日中天,陈百强红得发紫,林子祥有口皆碑,许冠杰锋芒不减,罗文声势已衰,梅艳芳刚签约华星,刘德华还在无线电视台,叶倩文、林忆莲、陈慧娴、张学友们尚籍籍无名。一曲  《Monica》终于将张国荣推上巨星舞台。  “我并非像一般幸运儿,一出道便一炮而红,而是一步一步从基层爬上来,经过很多挫折,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凭自己的一股毅力,不断地自我策励,才令歌迷由最初的抗拒,继而接受,以致现在狂热地拥戴。其间历尽辛酸的过程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随之而来的却是香港歌坛有史以来最狂热的歌迷之争——“谭张对垒”,  两派歌迷势不两立,一见面不是吵就是闹,用所有恶毒的词语互相辱骂,高举自己偶像的大幅彩照时撕碎对方偶像的照片,甚至动手打成一团。  在这场歌迷对垒大战中,个性突异的张国荣始终处于劣势。人们窃笑着私语:“那家伙是个同性恋。”  “过去我一直觉得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我只是不喜掩饰,用自己的真性情去待人处世,有什么不对呢?但批评的话听得多了人也逐渐成熟。有一次自我反省之下,才幡然醒悟,以前待人处事的态度是太过任性了,有时会令人觉得难堪,于是决心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努力变得宽容,希望成为受人尊敬的偶像。却始终不愿意向世界屈服,他在自我与世界的游戏规则中左突右冲。  4年后张国荣终于疲惫。33岁生日那天,他揭开一块帷幕,上面写着”张国荣退出歌坛”。  33场告别演唱会,他和歌迷相约将来要开个咖啡馆,所有和他一起度过告别之夜的朋友都可以凭入场券去喝一杯咖啡。  第33场演唱会上,他出来加唱谢幕曲,《风继续吹》。唱完“啪”地将麦克风放回支竿。张国荣走上舞台后方的升降台,在歌迷的尖叫中渐渐消失。追光灯照着舞台中央,一只孤独的麦克。    风再起时,张国荣开始他向往的凡人岁月。独居异国,他买下一栋别墅,听风水师的话,和邻居互相到对方家里烧一壶开水提走,以求吉利。他和一位年长于他的男人同进同出。他经常开车到很远的市镇看电影。    他却开始怀念那只孤独的麦克,烤人的追光灯,怀念舞台。  他到底耐不住寂寞。  看透人间放行无忌的“荣少”重新进军电影界,娱乐圈一片哗然,指他出尔反尔。老友周润发则公开支持他:”只要自己开心,不伤别人,做什么无关紧要,一时的话怎算数?“梅艳芳也说:“只说退出歌坛,又没说不可以拍电影,何必缚手缚脚?”    主演《阿飞正传》后,银幕上的张国荣已是一个令女人迷到骨的伤心男人:《东邪西毒》里守候在一个地方,只为一个女人心痛的西毒。《白发魔女》里笑傲一切俗礼的卓一航。此后他又拍了《金枝玉叶》《色情男女》《霸王别姬》《春光乍泻》,演艺事业如日中天。    看似成熟的张国荣内心却仍是个孩子,他被自己的誓言所困——躲在《金枝玉叶》里委委屈屈地唱《一直在追》,在朋友聚会微醺后一首接一首地唱卡拉ok。他将自己的一句话看得比全世界都重,他的形象,他始终天真地以为世界真的在乎他。    世界并没有放过他,世界仍然以流言、讥笑、猜测催他成熟,熟得跟世界一样。    

  3年后,他终于自食诺言再次唱歌。1996年的专辑《红》唱的是面对世事的坦然、颓废和阴郁。1999年的《陪你倒数》则旋律简单,声音懒散,甚而将“同志们”的生活写进歌曲里。1996年底,世界巡回演唱会上很多装束和很多场面让人脸红心跳、咋舌不已。他说不再考虑世人看法,说起来却仍激动得“悲从中来,泪流披面”,他的坚强不羁是做给世界看,更是给自己。    情况越演越烈,12场张国荣《热·情演唱会》在香港红馆开锣,香港报道称  “哥哥多个极女性化造型,如长发披肩、低胸、露背、短裙仔,引得男女歌迷全晚尖叫,哥哥又妖又姣,44岁而且阔别舞台3年,依然宝刀未老”。  他公开暗示性别取向,在台上说:“我从来都不理会外间的风言风语,WHOCARE!我做的所有事都是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偷偷摸摸的人从来不是我,而是那些偷拍的人,我所有的,都是光明正大。”他唱起《我》。  他不如周润发豁达,始终学不会玩世不恭;不如梅艳芳坚强,到底还是希望获得世界的认可和爱。他脆弱。他真实。他美。  张国荣真是美。他站在台上半透明的屏风后面换衫,一举一动让人血脉喷张。他的美却一点不安详,他向远处更远处走去,一个人无悔地奔向血红的无人之境,一个艳丽却脆弱的眼神抵挡所有的世俗,看得人胆战心惊。


经典童话“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开始吧”

  ——《春光乍泻》  最美的张国荣在银幕上,在《霸王别姬》里,在《春光乍泄》里。他就是程蝶衣,他就是何宝荣。他扬着一张脸,日辉和月华同在;他向心爱的人撒娇;他要,要,要,任性地,不顾一切。  他给他们的是生命的狂欢。他要他们和他一起。“拼却此身”。  这天下午在文华酒店24层健身房的阳台上,他一个人坐在一只遮阳伞下,不远处维多利亚港上白色的游艇缓缓驶过,没有落日,微风将春雨扯成雾。  服务生照例端给他一杯果汁,他控制不住地颤抖,冰块敲着高脚玻璃水杯叮当作响。他对服务生说:“多谢,给我一张纸一支笔。”  他站起身向前走,跨过栏杆,伸开双臂,跳下去,底层花坛的栏杆断了,栏杆里开着一丛红色的花,花瓣散在周围。口袋里有一封急就的遗书,署名leslie。  18点11分。  18点45分,中环交通顺畅,路况新闻里粤语女音突然中断开始插播新闻。“18  点40分,警方宣布香港张姓歌星从中环文华酒店24楼健身房阳台跳楼,经玛莉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头部破裂,面容无损。”  张国荣,唱歌时他叫leslie,演戏时他是荣少,喜欢他的人叫他“哥哥”。  当天香港最高温度27℃,最低气温23℃。小雨。西南风3…4级。  公历2003年4月1日,愚人节。  农历奎未年三月三十,忌取鱼。宜祭祀。


经典童话梅艳芳 一个人的嘉年华

还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在音乐领域、影像世界、在名利漩涡、情感舞台都无可替代地精彩。如果人生是一场战斗,这个女英雄,身经百战,输赢参半,赢也赢得利落,输也输得磊落。    

文/灵石、IRIE图片提供/蓝塘(香港)


经典童话旗帜

  中学时代最喜欢看的电影是《神雕侠侣》,当时的注意力并不在梅艳芳这现代“小龙女”身上,只记得导演黎大伟说阿梅的个性太丰富,所以戏中在温柔又干练的阿梅之外,又分裂出很八婆很漫画熨衣服烫破胸口会大叫“我的咪咪啊”的“姐姐”。    没想到,写梅艳芳的时候,手中的笔也不由自主地走了两个极端:要强坚韧的、明朗的梅艳芳;暗自憔悴的阴郁的梅艳芳。犹如一枚硬币抛向空中不停旋转的两面,竟是谁都割舍不了谁。    

  '正面'  旗帜  梅艳芳是那种注定要成为一面旗帜的女人。她永远是先把自己搁在那里的那个女人。无所畏惧,所以无私。起先出于自卑,后来变成强悍。  她的风格至今无人能比,那已经不是简单的包装,而是她个性的一部分。  先豁出自己,再问你:来吗?  她是这样喝酒的。你干杯吗?不干,好,那我来。她酒量很浅是圈内有名的,她拼酒的豪气也是圈内有名的。总是最敢喝的一个,总是最先倒下的一个,总是把账单插在桌上不许别人付的一个。    她也是这样工作的。玩形象,玩到尽,最烈的红涂到唇上,要黑就黑全身,要鲜艳就艳到晃眼,要赶时髦就第一时间染个“小贝头”。唱歌唱到全能,最沉郁的《似水流年》,最疯狂的《冰山大火》,最文艺的《床前明月光》,最商业的《女人花》,没有她不敢唱的。    她是这样交朋友的。谭咏麟被逼退出奖项,到后台第一个拥抱他哭泣的是她。刘嘉玲面对裸照危机,别人打电话安慰鼓励,阿梅打电话组织抗议,跳上台痛斥无良媒体。许志安、草蜢还未成名时,她就坚持带着他们演出,有我就要有他们——在她眼中,朋友,是绝对的自己人,不计回报。    她也是这样恋爱的。喜欢就喜欢,欣赏就欣赏,盲目就盲目,过去了就笑笑。而已。不怕人知道,也不怕结果不好。可以为他舍弃自己的利益,可以为他赶走朋友,为他做家务,变成最温顺的小女人。剩下的,就看他了。    关锦鹏是最了解她最心疼她的人,为她结了“胭脂扣”。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不问结果先吞下鸦片,被临阵逃脱的心上人辜负,变成鬼也继续端庄下去。幽怨的平淡,隔世的温暖,善良得近乎傻,但,有着不屈的力量。    女人的强,都是要强,努力着,努力着,就真的强了。朋友有句话,说所谓信仰,你之所以会接受,往往是传播者的气场比你强大。流行也如此。要奉梅艳芳为香港流行乐坛的流行教主,想来不会有人说不吧。


经典童话烈焰红唇

  20世纪80年代末的香港歌坛,当叶丽仪和徐小凤拖着曳地长裙吟唱着繁华安详的和平盛世时,一个瘦弱的女孩却化着浓妆在舞台上跳着夸张的热舞唱出:“我暗骂我这晚变得太坏……”  梅艳芳,一个俗艳的名字撞入视野,从此一段传奇开了头。  与地球那一头的麦当娜呼应,梅艳芳成了香港的百变女星。从包装上看,梅姐实在是娜姐的翻版,坏女孩、毒寡妇、艳舞女郎、圣女……可以尝试的造型她都尝试过,歌词也是“突破性”的,把最“极待抚慰”最“轰烈”的语言随随便便唱出来。今天,莫文蔚扮丑女、郑秀文剃耐克眉,跟当时的梅艳芳比起来,眼光和底气还都输了一截。如今的“百变”不过是在圈出领地的时尚秀场打转,当年的突破却是革命,阿梅也跟着香港流行音乐从小调到商业化产业的里程碑刻在了香港流行音乐史册上。    只是,麦当娜的嚣张是看透了名利场后的自我张扬,梅艳芳的嚣张却是面对势利社会的挣扎。第一次在上海见到她,她演顾曼璐,张爱玲小说里的过气舞女。问她:“你那时的百变造型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她的回答出人意料:“我知道我丑,丑所以要做怪,要特别,才能让人记住。”  年少时就跟姐姐跑夜总会唱歌的女孩子,在登上唱歌比赛舞台以前,一定被许多人说过丑吧,不管怎样的语气都是成年以后也弥补不了的痛吧。早期梅艳芳的鲜艳里有种真正的冷,带着决裂的气味。    这个女人仿佛随时可以把美丽甩掉,因为美丽本来就不是她的。  在“烈焰红唇”的年代,虚张声势的美丽是借来的。  那时候,哈日的香港人觉得用“明星”已经不能表达对几个超级偶像歌手的地位的肯定,就搬了个词叫“天皇巨星”。当时被称作“天皇巨星”的同辈有三: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


经典童话江湖

  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