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迷失的天堂--游戏撰稿人解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找迷失的天堂--游戏撰稿人解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祝:那时候的文章主要是说什么的?

王:我想以后的游戏编辑都不会有我那时候那样的困难了吧?没有大量的游戏玩、极少的游戏咨询、中文的游戏网站是空白、女孩子玩游戏本来就少,能跟男玩家交流的机会更少……初期的感觉真是很勉强,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我要尽量使自己称职起来。

祝:嗯……记得阿猪夸你的文章感觉很细腻。

王:应该是比较风花雪月,换现在我肯定不喜欢。:P

祝:之后?

王:阿猪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几乎没给我什么压力。我也看懂了,其实前瞻攻略并没有什么好神秘的。不过那时候的文章几乎都是原创作品,文章中几乎都对比同类产品在写(我想大概是极端自卑的心理使我把这些看得太高深了),后来就逐渐开始写这类东西,那时候网络没现在普及,游戏天地的时效性又强,所以大部分稿件是编辑自己在写。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埋首担任着写手的角色,我觉得那并不能叫枪手,说的都是实在话,都是自己玩出来的感觉。就我自己来说,个人感觉很痛苦,可是就我们之间的感觉来说,非常快乐。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反响又那么好。
我埋头猛写东西也就一年,其中组稿方面主要是负责来信投稿,信中有什么比较好的文章都整理出来。但是这一年中每一期的文章我都细细看过,有时一些想法也跟阿猪提议。我知道游戏天地骂声很多,其实骂游戏天地的一直都有,就是阿猪在时也不少,我想给游戏天地的编辑说,众口难调,做出游戏天地自己的风格,作出好的主题就是成功。一两期也许会失败,只要有一片热情,和学习的自觉肯定会成功。而且还有这么多编辑这么多人可以分析意见,还有这么多好作者。
97年中,游戏天地开了自己的BBS,团结了相当一批玩家,很多不错的作者也是那时候固定下来的。好多大家应该还记得的,象小李子、小六、天薇堂堂主等等。

祝:嗯,当时玩家的来信很多吧。

王:是啊,我还有个工作就是拆信 :P

祝:带回信的吗?

王:对。

祝:有没有什么感觉比较深的信呢?

王:有封骂得特狠的……

祝:哦?大致内容是什么?

王:骂游戏天地错字多,骂阿猪口蹄疫(这个得删了)。阿猪把这封信贴在墙上大家看,人人都冒冷汗。

祝:那时候的作者似乎也很厉害?

王:是啊,我印象中很深就几个有早期龙翔一族的李青,他写的《皇帝》的攻略逗得我拿着报纸哈哈大笑;发明“搏”派与“狂”派的说法那个作者,好象是成都武警的;还有硬体动物的DIABLO笑话。后来有狐仙和写“CBI游戏文化”的Q7。他们给我印象都是文笔洒脱,才华横溢的家伙;再后来就是SALALA、MANDO、毛熊三(他以前也是游戏天地的作者)。Q7是我很欣赏的一个作者,他文中的灰色幽默和那种思想是我很佩服的。MANDO对业界游戏作者的看法,和一些细节的观察;毛熊三的古文化修养(这个溶入到他写的“东逝的长江水,永远的三国志”还有一篇讲“古战争”的文章里)这些都是我非常欣赏的作者。

祝:嗯……是不是可以说你是和CBI一起成长起来的?嘿嘿。

王:这倒是……我应该算是在游戏天地里呆得最长的编辑了吧?经历了游戏天地几年来的风风雨雨。

祝:嗯,后来的事情呢?

王:98年春节后阿猪离开了,3月后,光头也突然离开。游戏天地突然剩下了我和教官还有TJ,我手上没有任何稿源,只有两三个上北京后认识的作者……我都不知道怎么能有那么大的信心给头说:“这期报纸绝对没有问题!”
然后我就想到一个非常可怕的办法,从国外网站上找来一些最新游戏的资料,交给他们去翻译……在稿源没有完全稳定时的后来两三期都是这样在做,被一个朋友狠狠地批评,说我是在做资料的堆砌,没有思想。再后来我想补救也来不及了,即使我如何对作者说要融入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时,绝大部分的稿件还是这样的……到了后来,我发现这种情况已经无法纠正了,再后来,这几乎形成了行业风气。
当时我们的压力很大,还要一点点开发新的稿源,失去阿猪对整个报纸的影响相当大。不过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也有了很多想法,后来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些想法一点点实现,象子凡写的“国产游戏路在何方”(这个选题在现在好象已经说腻了:))、LARA的争论等等。在第一次报纸扩到24个版并加入彩版的时候,我们对报纸做了整体的策划。结果这一期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真是对我们很好的激励啊:)。
另外,虽然工作压力大,但是几个小编之间非常快乐,上面没了头,真有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感觉……就是这样的环境很容易激发创意吧。我们就是那会迷上了QUAKE II这个游戏。

祝:说起来,从那时候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几乎成为了全国女性玩家的代表。当时的感觉如何?

王:我倒没这个感觉吧,就是一个露脸多一点的女性,但是报纸上也能看出来表现并不女性化吧?不过多了这么多叫我姐姐的人,心情很快乐啊:)——除了被叫蚂蚁阿姨的时候 》:(

祝:对了,那时候游戏天地已经到北京来了吗?

王:是啊,在98年初就上的北京,然后春节时阿猪离开了。

祝:嗯,这个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阿猪离开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呢?

王:阿猪不是突然离开……在97年的10月他就告诉我想换个工作环境了,当时是很吃惊,后来就发现阿猪有些变了。埋头拼命干活,不象以前那样欢声笑语特别多的样子。直到他真的走的一天,我并不惊讶了,但是非常惋惜和不舍。
可以这样说吧,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真正离开游戏天地的心理准备。因为我太喜欢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环境了。我不能分清楚和阿猪他们的朋友之情更重还是和游戏天地的感情更重,或许在他们之间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在我心里他们本来就是一体的?在游戏天地的这几年里,我对游戏天地是完全地投入……

祝:哦,记得在阿猪走之后的很长时间里,“阿猪周记”这个栏目都还存在。

王:阿猪周记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栏目,我觉得这是游戏天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也是游戏天地和读者取得共鸣的一个窗口,所以不能停。
我一直没忍心砍掉这个栏目……后来在一次与子凡的谈话里谈到过这个问题,当时子凡说:“这是对阿猪的不公平……”我才如梦初醒,于是在谈话后,就在扩版的那一期,阿猪周记改为CBI绝密档案。
转换之后,教官成为这个栏目的主笔。教官文笔本来就很不错,一些寻常生活琐事,他写来就精彩纷呈。以前的周记以感悟游戏界现象和了解最新游戏动态为主,我和教官这方面都弱些。
于是我们定位这个栏目主要目的为“以情动人”,风格依然是风趣幽默的调侃语气,内容主要表现我们小编平日没日没夜的游戏生活,而在这些平常的生活中体味到的朋友的珍贵友情。虽然讲的是几个编辑,但是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很多玩家都共有的。
事实表明,我们的策划成功了,至少跟市面后来蜂拥而起的同类栏目相比,有很独特的感觉是吧?你觉得呢?

祝:是啊,我至今觉得在我看过的国内游戏杂志中,有两个交流栏目是最成功的,一个是《电子游戏软件》的电刑室手记,一个就是CBI的绝密档案。

王:我承认我有很多想法受电刑室的影响,当初第一期的电刑室我看了很多很多遍,非常的喜欢:)
策划是策划,文章笔下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团结我们的感动,现实就给了我们那么多快乐,星际和QUAKE2是这一切的最佳结合点。记得那时候的绝密档案的读者,应该知道星际和QUAKE2在那些文章占了多大的分量。
偷偷告诉你,我和教官都给阿猪周记代过笔,我记得有一次我写道“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猪”哈哈。教官有一期写的阿猪、肥肥、光头的机器都崩溃,后来不知道怎么自己就恢复的那一则很动情哦!(这个可不能说)

祝:联系到上面小编们的感觉,感觉真是幸福的生活。

王:但后来就不是了。说起当时的周记……每周一次的周记真是非常磨人的东西,一年后教官开始焦头烂额,接下来一年后我也无话可说……也许激情和才华都磨灭得差不多了。生活中有感动周记里才有闪光,程序式紧凑的工作流程使生活也变得机械化。
而且,几年之后我才发现,作为主编,我本身是不称职的。在最早当编辑的时候,我担任的是写手的角色。在当主编的时候担任的却是编辑的角色,我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一个领导需要上下逢源,而不仅仅是编一个报纸而已。刚开始的我面对报社的林林会议心生不耐,面对年度总结年初计划难以下笔,我本身厌恶这种场面上的东西,我喜欢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现自己的想法。

祝:嗯,很多做游戏方面工作的人都是这样的吧。喜欢在自己的梦想里,不愿意去接触现实中的丑恶。

王:确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是作为一家报纸的主编,却不能这样。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这种情绪直接导致我不能为本部门争取更多的东西,也不能使效益大幅度提升。可惜,当时我却没意识到这些东西,于是,两年后,我经历了游戏天地的第二次地震。

祝:是回到成都了吗?

王:不是……先是最好的战友教官离开了,接下来的一星期里天生玩家和软体动物同时离开。我有很多方面为他们做的太少,没做到一个领导该做的事。
那段时间我迷上了MUD,开始对所有的单机游戏不屑一顾。从小就喜欢武侠小说,所以武侠MUD的拟真度很容易就抓住了我。当时周围所有人都开始极度反对我玩MUD,反对我在报纸提到这个东西。我当时是太沉迷了,一直于后来对我有很多的说法……呵呵。中间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由于一些压力,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MUD成为我逃避现实的一个方法。玩MUD使我对周围的朋友也孤立起来,直到那一次编辑的离开我才脱离了MUD,重新振作起来,做一些我很久以前就该仔细解决的事。
当时编辑部里只留下我一个编辑和一个编务,可是报纸还是得照常出。不过那时候已经不是两年以前,所有的流程已经有条不紊。编务陈群是非常尽责的一个人,她默默地帮我作完最繁重的工作,那段时间正是猛抓版式的时期,反而那几期看起来质量提升了。
而且当时一边还在做游戏天地的网站,之前是软体动物和NBP在做,他走后,我刚接过来什么都不会。本来我一直觉得内容更新不够,接过来自己做后内容多了,但技术问题上又出了不少问题,新浪论坛上骂得一塌糊涂。我一边抹眼泪一边找朋友问,几天后网站恢复正常,每天访问人数排游戏类网站的前五吧?论坛也逐渐热起来了 :)

祝:对了,顺便问一句,当时光头应该已经开始做《新浪潮》杂志了,为什么只有你留在了CBI?

王:面对这个问题的同时有三个人,教官、我、TJ。我曾经答应过去,也哭过苦恼过被责备过。最后回到最主要的问题上,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太方便说,总之最后我决定留在CBI。

祝:是这样……

王:过去的很多事情我都记得很清楚,和阿猪上battle打星际,打老外。他建游戏我到channel叫人,哈哈……后来和TJ、教官、石子他们天天挑QUAKE2;TJ回南宁拿研究生毕业证时也一直给游戏天地做封面,我们用ICQ传几十兆的图;NBP建立了游戏天地最丰富的作者群;毛熊撑起游戏天地一片新天地;和浪子、卡尔本玩命买万智牌 :D
还有那段困难期支持并热心帮助我的妖兽,网站得他助益不少。

祝:那是后来的事情了吧……记得当时的CBI报导万智牌非常多。

王:那会很喜欢万智牌啊,喜欢魔幻的背景。有了激情也能反映在报纸上,游戏编辑的生活不能缺少激情。我的感觉。作为编辑而言应该不停的需要新鲜的游戏或者事物吧,或者是志同道合的同事。怎么提升质量,搞什么样的创意是天天都在想的问题。我有很多方面不足,浪子来了搞起来模拟器专区,毛熊将江湖夜雨搞成了CBI精品栏目,他还第一个注意并报道了当时逐渐火起来的战队现象。

祝:嗯,是啊。那段时间CBI似乎又走上正轨了?

王:是啊,应该是上升趋势吧。

祝:但是之后CBI游戏天地被调回成都了,这是为什么呢?

王:成本考虑吧,回成都能省很多成本…………

祝:嗯…………

王:我是个俗人,对游戏界的感悟比不上我考虑游戏天地本身想得多。玩游戏喜欢简单的,简单地认为好玩或者不好玩。我是个简单的人。

祝:据说当游戏天地回成都的时候,你心情并不是很好。

王:那倒不至于,只是我到成都之前就交了辞职报告。回成都就是为了帮忙把春节最忙几期赶出来。当时也没有明确的去向,可能茫然点……

祝:辞职的时候?你是怎么下决心离开CBI的?

王:前面也提到,每期最头疼的周记,已经不复旧观,不知道为什么心情焦躁,也许是几年同样的日子过得太机械了……然后我想,是不是该换换工作环境,换换心情了。报社决定搬回成都时,于是就下了决心。很容易,就这个触发点。而且,毕竟北京几年,几乎所有朋友都在北京。

祝:周记……这个文章真是最消耗灵感和激情的东西。阿猪也曾经被周记困惑过。

王:需要每一期的感动,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或者周记该换个方向,试试后不成功。到游戏天地以后,我总是小心地收集每一期,可是后来有一次,收破烂的把我整理的最早一年的游戏天地收走了,我心情伤心了很久。看到每一期都能想起那一个星期里我在干些什么,那一叠报纸就是我几年的生活。
去年有一次,我去阿猪家,他突然说有点后悔带我进游戏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