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为道-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你们会说,你说了这么多,本来“简易”的道理不是越说越复杂了吗?是的,这里我只想用一句话作为结语,其实都在不言中。还是大家去思考吧。    
    今天讲的三个易实际就是三个过程:“为学”阶段你要知道事物的变化,学种种变化;到“为道”阶段就必须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到了“无为”阶段,因为你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变得很简单了,一简单不就无为而无不为了吗?不就很轻松了吗?这样连起来理解就是这么简单。    
    


第七部分为道“三易”之简易是事物的本体(3)

    “立竿”“见影”而成卦    
    变易、不易、简易,是对“易”的诠释。那么“易”又是由何来的呢?    
    先看字形。“易”字的甲文和金文,皆为“日”下带“勿”。上古先民祭祀时利用晷测量日影以定时间。晷是日光下立一标杆,杆上有横杆,横杆上挂上旌幡,“勿”即旌幡象形,上面加上一个“日”,即为测量日影的象形和指事。    
    再看字音,与“移”音近。移指移动,日光移动,即时间、空间、事物均随之而有变化,故“移”为“易”,易又为变,所以有“移风易俗”一词。    
    其实,“易”的源头应在“易”字产生之前,即伏羲作八卦的时代。当时没有文字,结绳记事是最先进的东西。先民们每天要出门狩猎、捕捞,回来后要分配,这些都需要一种计算时间、判断方位、记录收获的办法,于是“卦”便产生了。人们立竿见影,测量日、月之光的影子,日光清晰,以“一”为符号,后人称为阳爻;月光若隐若现,以“”为符号,后人称为阴爻。他们将时间分为昼夜,天气分为阴晴,猎物分为雌雄,人分为男女,空间分出前、后、左、右、上、下,季节分出春、夏、秋、冬,方位分出四面、八方,根据这些如实记录日常活动。记录的方法就是结绳记事,用“一”、“”两种符号分别挂在绳结上。这样“卦”便产生了。后人根据这种情景,将测量日影的工具“圭”与测量的过程“卜”合为“卦”字。“卜”字的“|”即“立竿”,“、”即“见影”。    
    八卦中的算术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单一的符号渐渐演变为符号重合和变化,单方挂绳记事演变为八方四面都挂,于是,“八卦”产生了。    
    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卦由三个爻组成。组成的原理为太极生二仪(阴、阳两种符号),二仪生四象(两个阳爻为太阳,两个阴爻为太阴;一阳爻下加一阴爻为少阳;一阴爻下加一阳爻为少阴),四象生八卦,二爻相重变为三爻相重,由二爻组成的四象,再加一爻,变化便增加一倍。这是一道非常简易的算术:    
    1×2=2 太极生二仪    
    2×2=4 二仪生四象    
    4×2=8 四象生八卦    
    这就是卦数的初萌。    
    八个卦又分别象征一种自然现象,其现象又分别具有一种德性(即性质),这就是卦象和卦德,简介如下:    
    乾卦,    象征天和父,有健德。    
    坤卦,    象征地和母,有顺德。    
    震卦,    象征雷和长男,有动德。    
    巽卦,    象征风和长女,有逊德。    
    坎卦,    象征水和中男,有陷德。    
    离卦,    象征火和中女,有丽德。    
    艮卦,    象征山和少男,有止德。    
    兑卦,    象征泽和少女,有悦德。    
    记住以上八个卦名,以及它们的卦形、卦象和卦德,对六十四卦就易于理解了。因为六十四卦就是六个爻相重,八卦为三爻相重,称为经卦,那么六十四卦就是两个经卦组合。所以,8×8=64。    
    六十四卦每卦两经卦分为上下,即上经卦、下经卦。古人认为天圆在上,地方在下,如“鼎卦”为火上风下,即火下有风,火上有鼎(鼎原为锅)。但在实际运用中,上卦又为外卦,天在周围;下卦又为内卦,地在中间。如“恒”卦,外卦震卦,震卦为长男;内卦巽卦,巽卦为长女。意思是男主外,女主内。    
    当你熟悉了八卦,就熟悉了六十四卦;熟悉了六十四卦,就拿到了“变易、不易、简易”的钥匙,就掌握了处理世间万事的舵轮,就能成功地为道。    
    


第七部分为道“与时俱进”之与时偕行

    从今天起,我又要以《易经》中的十二个卦来阐释“为学”、“为道”、“无为”了。千万不要误解,这里讲的卦象、卦理与《易经的智慧》中讲的虽然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角度不同,说法也有区别。每讲举三卦,这三卦都是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相对应的,二者要参照着理解,举一反三,融汇贯通,这样不但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拓展思维的空间,能启迪悟性,养成用悟性思维的习惯。    
    接下来要讲六十四卦中的十二个卦,哪十二卦呢?益卦、损卦、乾卦;恒卦、咸卦、坤卦;晋卦、明夷卦、家人卦;升卦、困卦、井卦。这十二卦分为四组,每组三卦,每节课讲一组。    
    为什么讲这十二卦呢?这几个卦与这次讲的总课题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黑板上的卦形看出:    
    我们看,“益卦”与“恒卦”是风与雷相错,损卦与咸卦是山与泽相错,互为错卦,上下卦互相错位了。再看其它两组,同样不难看出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了纵向比较有这么一个规律,这么一种内在的联系,我们再横向看看益卦、损卦和乾卦,在它们的彖传里面都有“与时偕行”。    
    (1)益卦,  彖曰:“损上益下……与时偕行。”    
    (2)损卦,  彖曰:“损下益上……与时偕行。”    
    (3)乾卦,  彖曰:“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损上益下”与“损下益上”有何区别?一上一下、一下一上正好相反,损与益也相反,但它们的“与时偕行”都完全一致,并与乾卦相同。乾卦也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正好吻合。还是一层一层地看吧!这里已展开了,文字表面也看得很明白,也不需去看其它的东西了,先看看时间概念吧。“与时偕行”不是讲时间概念吗?这是关键的。我们来看看三卦之间共同的“时”。    
    


第七部分为道“与时俱进”之损益时间观

    时之义大矣哉    
    《易经》中突出“时”的地方很多,如“豫卦”中“豫之时义大矣哉”、“随卦”中“随时之义大矣哉”、“贲卦”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等。下面讲讲时间的损益观。    
    (1)我们必须认识到,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公平的、平等的。这个我想大家不会怀疑吧!    
    (2)时间与空间相生相随。如柏拉图讲过:“时间与天空是同时出现的,它们被一起创造出来。”    
    (3)我们每一个人利用时间的观念和标准不一样。有些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有些人的时间观念却非常淡薄;有的甚至在那里消磨时间,有的却在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时间。这个区别是很大的,千差万别啊。    
    (4)由于对时间的利用各异而出现时间观念的千差万别,所以,每一个人在享受时间的同时,获得的利益也是千差万别。    
    我们再来看看“偕行”,偕行就是现在常提的“与时俱进”,同时并进。这偕行有几层含义:    
    (1)与时代偕行,就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的脉搏”。    
    (2)与日月偕行,古人云“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披星戴月归”。这是古代农民的起居习惯。    
    一个人几时起床,几时休息,日常习惯中有懒与勤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你是在抓紧时间,还是在消磨时间。还有一个就是生活规律,生活习惯。    
    (3)与分秒偕行,就是争分夺秒,就是硬去挤时间。有的人用业余时间自学,这就是挤出时间。每一个人所享受的时间与所得利益千差万别,千差万别的焦点就在“与时偕行”上。    
    与时偕行    
    与时代偕行,实际上是与日月偕行、与分秒偕行的累积,关键又在与分秒偕行。日常生活中需要“与日月偕行”、“与时代偕行”这样的口号,但如果与分秒不能偕行,那口号也只是一个空口号。所以我们的日常规律与起居习惯非常重要。虽不能完全做到分分秒秒地利用,起码你自己的起居习惯和生活规律,必须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时间是人人都能体验到的,但损和益与时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圣人竟将损和益与时间联起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里面有乾乾、健健,与损和益又是怎么相联呢?    
    (1)这个“损”是指挤出时间,在哪里挤呢?我们来看一下损与益的关系。这一边是学习、工作时间,另一边是杂务、琐事、娱乐、游玩的时间。前者的时间“益”了,后者的时间便“损”去了。相反,后者的时间“益”了,前者的时间就“损”去了。就是这么个损益关系,那就看你怎么去利用了。这“损和益”就像一架天平,两边倾斜,“与时偕行”就看你哪一边“损”、哪一边“益”了。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我们日常起居习惯和生活规律上。如我们早上多睡一会,是很舒服,但我们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就减少了呀!是不是这么回事呢?那么晚上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哟,连续剧好看,越看好看,就越要多看一下,这样就把看书、写日记的时间给损了。    
    再单独地看“益”,益就是集中精力专攻学习。上面也讲到了一点,这里就不多讲。我们可以用《菜根谭》里的一句话概括。    
    《菜根谭》云:“心地纯净,方可读书学圣。”要做到内心纯净,不就是损去内心的一些杂虑,使内心纯净吗?    
    (2)益卦与损卦,有一个“损上益下”与“损下益上”的问题,这个上与下,是指上卦与下卦,那么我们将它换一种说法。在六十四卦中,上卦实际又叫外卦,下卦又叫内卦,根据天圆地方的说法,天在上,地在下;依据天文科学,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天在外,地在内。所以,我们这里按内、外来讲。    
    “损上益下”就是叫损外、益内,损外就是损去学习、工作以外的那些杂务、娱乐,或尽量减少。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要,减少也是损,但不是废弃。那益内就是增加学习、工作以内的学习时间。    
    (3)相反,“损下益上”,即损内,益外。损内就是损去内心的杂念、妄想与烦恼。那益外,就是对社会、对工作多用一些时间,做好本职工作,多做一些公益的事。这样你的气质、你的形象、你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增益。这是不是很自然的?这损与益,内与外,条理也很清楚。    
    我们从“损外益内”与“损内益外”中就可以总结这么一句话:“思虑减损,则精神不耗;物欲减损,则大业可成”。这里的“思虑减损”不就是损内心的杂念、妄想与烦恼吗?“精神不耗”不就是指你的气质、你的各个方面都增益了吗?“物欲的减损”不就是指学习、工作以外的那些物欲吗?“大业可成”不也就是指工作、学习增益了吗?    
    所以我认为,“思虑减损,则精神不耗;物欲减损,则大业可成”作为概括益与损是最合适不过的。    
    


第七部分为道“与时俱进”之天行健(1)

    终日勤勤    
    上面讲了“益卦”与“损卦”中的“与时偕行”,“乾卦”也是“与时偕行”,那怎么理解呢?就是“天行健”。健,就是勤勤,运行不息。    
    “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也就是终日健健,终日勤勤,这勤勤是干什么事呢?就是用于学习与工作的。专打游戏机不是勤勤。    
    乾是健的意思,健是天地运行之道。天地要有一条运行轨道。这里我们再回到时间上来,刚才讲到了健是道,这运行轨道是空间,时间与空间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要回头再看看时间。那时间产生后与运行轨道又是什么关系呢?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话。    
    埃斯库鲁说:“时间使一切发生着变化。”    
    《旧约全书·传道篇》说:“万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采摘所种之物亦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孝爱有时,憎恶有时;战争有时,和好有时。”    
    这里列举的种种现象都是相反的东西,都有规律,都是在时间中间发生的,都是沿着时间和空间的轨道运行的。两条轨道中间的一条轨道,这就是道。老子曾讲:“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是说不出来的,是无以言状的,一说就错了,一说就不是那个东西。讲到这里,你们会问:“你这不是说出来的吗?怎么讲一说就错呢?”这里不是我说的,而是《易经》上说出来的,是八卦给我们展示出来的呀!当年伏羲从自然中获取了信息,于是他概括这些而信息作了八卦。是不是这么回事?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吗?    
    易,移也    
    “系辞传”中讲“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甘肃天水有伏羲庙,进大门,门上的大匾就是“与天地准”四个大字。对《易经》研究了七十多年的金景芳先生,他一再地感叹,他讲孔子的这句“易与天地准”太了不起了,太不可思议了。这句话是非常有份量的,是言语难以表达的,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不妨再看看时间是怎么来的,《易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