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作者:李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作者:李海明-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管是谁订的,或订的是什么货,在什么状况下,都不会贸然出货。即使因此使同行抢先了一步也没有关系,这是他们坚持的方针。换句话说,就是希望自己的货都是完美的。

  而且这类公司在经营措施上,一方面坚守这种基本方针,一方面也思索,这种方针行不通时该怎么办。松下认为最基本的仍应从自己有深入了解的事件开始学习。

  经营者应以意志力和决心,来贯彻自己已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

  在企业经营上,经营者能不能贯彻意志、果断地下定决心,往往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所以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在推动一项业务之前,一定会先考虑自己对此事务的意图,及时而果断地下定决心,确定处理这件业务的基本方针。最后,则是设法使每一位员工了解努力的方向。因此每一位员工都能目标一致,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以赴,业务才能依计划逐一推动,从而迈向成功的坦途。

  及时而果断地下定决心,是领导者发挥本身意志力的重要手段。一个拥有成千上万员工的企业组织,突然遭遇到重大事故时,如果稍有迟疑迷惑,犹豫不决,不但会失去解决事情的良机,甚至会造成员工情绪的不安,弄得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也会急剧下降。

  处在今天这种复杂多变的时代,企业与企业、人与人间相互竞争,造成十分沉重的压力。时间的争取、意志的坚强,其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方向。正如一条遭遇暴风的小船,能不能冲出惊涛骇浪,转危为安,完全靠着船上是不是有一位经验丰富,并且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舵手而决定。

  尤其当企业组织不断扩大,用人愈来愈多,内部结构愈趋复杂时,所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更是复杂。如果每件事情都期待社长和会长来作决策,那以经营者有限的精力,是不足应付的,而且容易贻误时机,漏失最佳的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这种弊端,松下常要求各级领导人一定要充分授权,使每一阶层的人都能够本着企业整体的目标和方针,不但能发挥智慧,自行在负责的业务上作决策,大胆地推展活动,而且要使这些活动都能有利所需。只有在面临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困难时,才向上级请求支援。

  不过,各级干部在做决定之前,要慎重地考虑,周详地盘算,广泛地征求别人意见,才能使自己的决定不致发生太大的错误。这也是必要的。因为,世上没有一个全能的人,所有的决定都绝对正确,我们只能要求各位干部在作决定之前,先多方考虑,凭自己的经验智慧,参照客观的形势,审慎而迅速地作出“比较”合理、“比较”正确的决定,把错误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每一个干部,对公司业务的推展和解决困难,都有其职务上的责任,职位愈高的人责任愈重大。所以我们必须要求每个干部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都能忠实而热忱地贡献出他们的精力和智慧。在这种要求下,养成每个成员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社会观,使他们凡事都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是最重要的课题。因为只有明确的判断才会有信心和勇气担当分内应作的决定,否则必然会敷衍搪塞,推托应付,做事不切实际。举个例子来说吧。

  松下电器公司正在发展的阶段,竞争时,曾经有一个对手,想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打击他们,以低于成本的贱价来抛售和他们同型的产品。那时,销售线上的员工,整天听到的都是顾客抱怨他们的订价太高,甚至于有些顾客会坦白地告诉松下的销售人员说,如果你们再不降低售价,我们就不再购买松下公司的产品了。

  销售部部长收集到这些市场情报后,面临降价求售的压力,他可能会有不同的决策:

  决策之一:“好吧,就算赔钱,我们的政策也坚持不变。”决策之二:“怎么可以呢?赔钱出售,到最后还不是死路一条。”

  决策之三:“算了,就稍微降低一点售价,满足顾客的要求吧。”

  可是,仔细地研究这三种可能的反应后,认为都不是明智的决定。坚持不降价等于没解决问题,降价太少,顾客不见得会满意,又不能使销售线上的同仁,真正了解情势的危急,降价过多,更不是正当方法,长久下来,往往会把企业拖垮。松下认为,当一个真正有智慧、有魄力的经营者在面临这种情势时,应该要召集业务部的人员,并告诫他们说:“你们应该婉转地向顾客解释,我们每种产品的订价都是合理的,除了成本之外,只加上合理的利润。而这些利润,我们必须支付企业本身的发展,如缴纳税金,分配给股东应得的投资报酬,拨付研究经费,以改良产品来增加对大众的服务。只有象我们这样正派的经营方针,才能促使社会繁荣富裕。我们不会以违反常理的贱价抛售产品,这样不仅违害到企业的根基,对整个社会也都将造成伤害。”

  当销售人员听完这一番诚恳的解说之后,了解公司的立场,才能鼓起勇气对顾客据理解说,比较明了事理的顾客,自然会同情和谅解,那么就能够解决这严重问题了。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能培养自己正确的经营观念,同时教诲他的部属,使每个人的专业知识、进取心,都能和公司的政策互相配合,任何疑问,都能迎刃而解。

  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事业观和社会观,我们就可以贯彻自己的原则和方针,以适时正确的决心处理每一桩事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公司中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事业也一定能蓬勃发展。

  经营者在做裁决时,虽有得不到大家谅解的顾忌,但还是要痛下决心。

  在决定一件事情以后,如果能够获得大家的了解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有时候因为决策内容的关系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虽然有这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以一个经营者或指导者的立场来看,即使有这层顾忌,恐怕还必须痛下决心的。一九六四年十月,松下通信工业宣告,停止生产已经开发的大型电脑。宣布了这件事情之后,公司内外反应十分热烈,有人批评:“松下大概是没有技术,才停止生产的吧。”当然,如果是因为经营困难发生赤字,所以不得不停止生产,可能会获得大家的谅解,甚至还加以赞扬。而如今却是在业务鼎盛的时候,突然停止,自然就会有反面的看法。

  为什么决定不再生产大型电脑呢?假如是刚开始不久,在还没有投下什么大资金的时候,就抽手不干,这还比较合理。然而如今已经投入十多亿元的开发研究费,继续研究了五年之久,况且也已试作出一两台机器,而正期待进一步实用化及大量生产的时候,这就难怪很多人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更何况包括松下在内的七家公司,每家都分摊二亿元,组成了日本电子工业振兴会,从事高性能机种的开发工作。事实上也可以说,正在迈着强有力的步子前进的时候。然而反过来说,就连松下自己偶尔也会怀疑七家公司用那么多研究费来开发电脑,是否有其必要性?

  正好有一天,美商大通银行的副总裁来访问松下,话中不觉就把话题转到电子计算机上。副总裁听到日本目前包括松下在内,共有七家公司生产电子计算机,吓了一跳,他说:“在我们银行贷款的客户当中,电子计算机制造厂几乎都经营得很不顺利。虽然因为别的部门赚钱才没有让公司垮下来,而电子计算机部门几乎都发生赤字。就以美国讲,除了电子公司以外,全部公司都在减缩之中,现在日本一共有七家,恐怕太多了一点吧。”

  松下听到他这样说以后,心里也产生莫大的感慨,这样事情真是要好好考虑一下不可。

  副总裁走了以后,松下仔细地作了一番考虑,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决心从大型电子计算机上撤退。

  下了决定以后,各种批评都来了,但是松下闷声不响一一承受下来。从此以后,世界上几个名厂包括独联公司、电器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也都纷纷停止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后只剩下电子公司独霸整个电子计算机市场。

  经营者就象一名武将,要有“身先士卒”的气魄。

  松下认为,做为一个经营者,一定要有负起绝对责任的心理准备才可以。不管员工有一百人或是两百人,就算雇用了一千人或两千人,责任还是由他一个人负。自己既然站在最高的立场,一切就是自己的责任了,这个道理应是古今不变的。谈到古时的武将,一方面有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一个武将想要成功扬名,在战场上就要有许多士卒为其而死,花了这样大的牺牲,才能换来一个武将的成名。可是另一方面,古时武将的心态又是如何呢?如果战争情势变得不利时,他敢说:“由我一人切腹自杀,去替代他们,换得士兵们的生命。”这是古代武将的心态,如果没有为救万卒宁可自己一死的心态,就没有武将的资格与价值。这种武将的心态气魄是日本祖先的英姿,是日本的传统,活在日本人的心中。如今自己要有可为公司、为事业部而死的气魄,经营者也应该如此经营公司。能有这种气魄,那么对公司的经营一定会产生某种正面的效果,成功率绝对是很高的。

  即使负债累累,也要彻底负起责任,有了这种情操,才能真正做好经营。

  三十五年前,有一个与松下在生意上有往来的客户,生意做得很成功,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财政经济界的大变动,使他失败了,在银行借了不少钱,因此面临破产清理财物的局面(日本在战前对破产人的责任追究,是相当严厉的,当时自主经营的风气很强,所以向银行借贷的人为了要清理财物,只好尽量拿出自己的财产还债。),为了还债,甚至将他太太的戒指以及其他较值钱的东西都抵压给银行。

  在当时,生意失败,要清理财产时,破产人多少还会留有一点钱,这是人之常情,现在也是如此。可是这个人却全部拿出来,使得银行也大吃一惊:“虽然你的贷款非收回来不可,但是不必做到如此地步,太太的私产及身边东西是不必拿出来的,这些你还是拿回去吧。”双方坚持了许久,最后,他才把太太的部分私产拿了回去。经过数年,这个人重新创业又成功了。

  通过此例,我们已对一个经营者的责任有了更明确的概念:就是一个经营者若不能负责到底,便不能真正作好经营。一位经营者要为失败负起责任,虽然总有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但绝不可忽略自己有扭转局面的能力。

  无论做什么工作,做起来不顺利或失败了,一定都有它的原因。遇到阻碍的时候就立刻研究发生原因,是避免旧错重犯的必备条件。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这时,就必须要留意人性的弱点。一个人遭遇失败时,若要追究原因加以反省,不如为自己找个理由,辩护一番来得愉快。比方说:“因为发生这种情况才没有成功”、“因为发生意外才失败,是没有办法的事”等。为自己找借口,自我安慰的人比较多。

  作战的时候说:“因为那时刚好下了一阵雨才输了”、“太阳刚好射在脸上,我们睁不开眼睛,才会打败”等,能成为理由吗?的确,这些原因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但是,名将是不会讲这种话的。因为是名将,在摆开阵势之前,就会先算妥:“遇到下雨时该怎么办?”“过了正午太阳会照向这边,对我们不利,所以无论如何要在正午前决胜负”。……这样才能每战必胜,更没有必要为自己找台阶下了。虽然说“胜负靠运气”,但看上面的例子,输的还是该输,赢的还是该赢的。

  现在遇到空前的不景气,经济界没有不饱尝艰苦的。可是把业绩不振的原因,推说是“因为不景气,没有办法呀”,虽然这的确是原因之一,可是当一个经营者,如果把一切责任都推在不景气上,而不知反省、检讨,离成功就愈来愈远了。不景气虽然不是自己造成的,要担负一切责任是有一点不合理。可是处在往日景气好的时候,有没有做“居安思危”的应有准备?或是在经营上,预先采取自我主张的“水坝式经营”?如果有,就是遇到不景气,业绩也不会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事实上,在这种不景气的情况下,也有保持业绩继续成长,获得辉煌成就的公司。

  总而言之,把失败的原因统统归给他人,想办法找理由来自我安慰是人之常情。可是当一个经营者就不可以这样;要自己担当起失败的原因,彻底反省、检讨,失败才会变成成功之母。

  对任何困难的工作,都要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择善因执的态度去面对。

  松下因为决心要制造电气器具,所以辞掉了服务七年的大阪电灯公司的职务,而在大阪“猪饲野”的地方,设立小工厂,开始制造电气插座。而他们十天之间的销售量,只有一百个左右,总金额还不到十元。因此松下这个小工厂的两个人开始失去信心而转行。剩下来的,就只有他内弟——十六岁的井植岁男和松下的妻子三个人。

  不久,意外地接到一家电气商行订制电风扇绝缘盘的订单。由于松下加倍地努力,不仅工作进度超前,产品品质也好,全部一千个订货,均如期交货。收入货款一百六十元,这给了他很大的激励。

  这个电风扇绝缘盘产品极得顾客的欣赏,所以在新年度的开始就再续订了二千个。

  这使松下深深觉悟到,任何困难的工作,只要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耐力,前途必能畅通无阻。这就是信心与耐力,能使不可能成为可能的道理。

  回忆往事,松下觉得凡事都要以努力奋发、信心与耐力的态度工作,则事情的发展与进步是可以预期的。

  但各种事情往往并不能如期完成,或虽然预定计划进行,但依然有困难阻碍的情形。

  所以有人以“忍耐、忍耐些吧”的话作为鼓励。

  虽然有些事未能如愿达成,但在忍耐中,周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