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玉岭-陈舜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见玉岭-陈舜臣-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杀了!?”
    “我们这瑞店庄还算好的哩。因为有日本军的守备队。
有日本的军队驻扎在这儿: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当然不是愉快的事情。在入江先生的面前,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这样的话不过……”
    “我很理解。有外国的军队,肯定是不愉快的。”
    映翔站在入江的身边,靠着栏杆,眼望着远方。她好象自言自语似的说道:
    “可是,在日本军的力量和中国政府军的力量都达不到的地区,那就更严重了。军队如果不对驻扎地区的老百姓进行怀柔,那就很难驻扎下去,所以搞的还不那么过分。可是,在那些中间地带,双方都毫无顾忌地抢劫掠夺。因为这一方不抢走,反正也会让另一方抢走,所以双方都毫不留情。据说临昌村每家每户都被抢劫一空。日本军来抢劫的时候,还藏匿起来一点东西。后来杂牌军来的时候,又把仅剩的藏匿的东西一点儿不剩地抢走了。因此,村长就上吊死了。”
    “……”入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想起了在上海听到的一些事情:
    据说日本军在大陆所处的状况是仅保点和线,而这些线也往往被切断。
    上海与南京之间、上海与杭州之间的铁路是最重要的线,所以戒备特别森严。铁路沿线每隔一公里至一公里半就要建造一座碉堡,桥梁附近至少要常驻一个小队的日本军,担任警戒。铁路的两侧围着通有强电流的铁丝网。不断有人碰上这种铁丝网而触电死亡。而这些人一般都是附近的居民。他们并不是要千破坏铁路线这种胆大妄为的事情,而是由于无知碰上去丧命的。真正的破坏队是把特殊的扶梯架在铁丝网上,轻巧地越过去,破坏铁路,埋设地雷。
    “因战争而遭到牺牲的,总是无辜的百姓。”映翔说。
    “我真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啊!”
      我们当然也是这么希望的,问题是战争结束的方式。”
    映翔放在栏杆上的手指头,白得使入江感到耀眼。每当他们的肩头相碰的时候,入江反而感到映翔的存在好似十分遥远。远得使他几乎想哭泣起来。国籍与鲜血以一种凶恶的力量插在他们之间,制造了一道鸿沟。
    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映翔离开了栏杆边,低声地说道:
    “老实说,日本军也可恨,但杂牌军更可恨。南京的中国人,那些汉奸们也同样可恨。”
    所谓杂牌军,是既象游击队又不是游击队,而是流氓土匪集团。他们乘着由于战争而带来维持治安力量的薄弱,干尽了种种的坏事。在非占领地区的边缘,他们自称是与中国政府军合作的游击队,征调粮食,勒索钱财。在占领区那些日本军控制力量不强的地方,则声称是察承日本军的意图,干着同样的坏事。
    他们是一伙吃战争饭的流氓地痞。一般的老百姓每天过着痛苦的日子,唯有他们昼夜赌博,耽于酒色,过着吃喝玩乐的生活。据说凡是当地日子过得稍微宽裕的人,几乎都跟这些杂牌货有联系。
    最近由日本军与汪精卫政权合作组成的“清乡工作队”,到处在横行霸道。
    中国语中的“乡”与“箱”同音,所以人们把“清乡”称作“清箱”。清乡工作队进入人们的家中,顺手把人家的箱子抢劫一空。甚至从坟地里掘出棺材,抢走棺中的陪葬品    入江与映翔就是生活在这个杀伐砍戮的世界之中。
    “我不希望跟您谈战争的问题。”入江说他打内心里是这么希望的。
    “不过,如果没有战争,我们不是不能碰到一起吗?”映翔回答说。
    入江是专门研究东洋美术史的。即使没有战争,他也会有来中国研究的机会。但是,究竟能否到玉岭来,那还是疑问。
    从艺术的角度来评价,应该说玉岭的摩崖佛是属于第三流的。如果就阴刻的艺术来说,那末研究山东地方众多的汉代的画像石,应当说要有价值得多。
    如果说他是为玉岭佛像的稚拙所吸引,那恐怕是由于他要追求不为形式的框框所约束的个性的自由表现。因为这是一个受战争约束的时代,所以他才追求这样的表现。
    “如果没有战争,我恐怕还是不会到这种地方来的。”入江心里这么想。
    这一天,映翔跟入江去了玉岭。
    只有他们两人一块儿外出,这还是头一次。即使在日本的时候,入江也没有同其他的女性这么并肩走过路。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来也不能谈轻松的话。因为对方不是一般的女性,而是能够坦然地登上那座令人头晕目眩的高耸的望楼的姑娘。
    “入江先生,你在吃的东西当中,最喜欢的是什么呀?”
    入江叫映翔这么一问,感到太出乎意外,不觉“啊!”地惊叫了一声。
    映翔提的是太普通的问题。入江根本没有想到这个能在巨像的嘴唇上点朱的姑娘会问到饮食上的爱好。
      什么都吃。什么都……”入江慌忙回答说。
    “是吗?我一直以为入江先生是个爱憎更加分明的人哩。”
    “为什么这么认为?”
    “如果不是对这儿的佛像相当偏爱的人,那是不会特意跑到这儿来看的。”
    “不是这么一回事。这同坦然登上高高的望楼的小姐,说一些极家常的话,完全是一个道理。”
      “嘻嘻嘻……”映翔笑了起来她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但还很少有媚态。唯有这笑声里却充满了媚力。
    这天他们在玉岭的第三峰试了试岩面的硬度。
    “它到底有多硬,咱们试一试看。”入江从口袋里掏出他常用的海军小刀。
    “你打算刻个什么?”映翔问道。
    “不刻什么。我只是试一试硬度。”
    “反正是刻,还不如刻个什么好哩。比如说刻我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什么的。”
    ‘我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I,只要刻一竖就成了。”
    “我的是L。那也不复杂。它没有曲线,我觉得也容易刻。我说,你能把我们俩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并排着刻下来吗?”
    “嗯,刻一刻试试吧。”入江把小刀对着岩面。
    把一男一女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并排着刻在一起,是否有着什么特殊的意思呢?入江想起了在那个游击队的院子,映翔跟卧龙并排着站在一起的情景。他感到不管怎么把第一个字母亲密地并刻在一起,对他来说,映翔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女性。
    也许这是白费,但入江还是使劲地把刀刃往岩石上蹭。
    “还是吃不进去。”入江说。
    岩面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他当然是站在地面上,想把小刀刻进第三峰脚下一块凸出的岩石上。
    “说不定上面会软一点”入江抬头望着上面,相中了下段释尊像莲花座下的一块地方。岩面上到处都有坑洼,爬上几米高也不是不可能的。
    “你是想爬上去刻吗?”映翔笑着问道。
    “爬上去试试。”入江的一只脚踏上了岩石的洼处。
    “不小心可危险啊!”映翔担心地说。
    “没关系。有踏脚的地方。而且,连你也能爬上那么高的望楼。”
    “看你说的,嘻嘻嘻!”
    娇媚的笑声笑得入江的心里直痒痒。
    他一面往岩石上爬,一面用小刀到处捅着、挖着。大概是岩石太硬的缘故,刀刃崩了。崩了很大的一块,看起来很显眼。
    入江这才死了心,下到地面上。
    “不行。还是刀子不行,刀口崩了。”
    “啊呀!”映翔瞅着入江手中的小刀说道“到底不行呀!
据说石能也是在这里把凿子的刃口弄崩了。看来是相当硬的。不过,能雕刻得这么好,凭这一点也令人佩服。”她仰头望着巨大的释尊像。
    以后他们俩去了第二峰。
    这天的目标其实是第二峰的摩崖佛。这个峰下部的小佛像早已作了素描,上部的佛像看起来太小,靠肉眼无法把细微的部分写生下来。入江借来了北京的研究室里珍贵的望远镜头,决定用相机把它照下来。
    摄影一完,映翔问道:
    “入江先生,你只是对线刻的佛像感兴趣吗?”
    “不,不是这样。”入江回答说:“不过,目前我想只集中研究这一类的佛像。这个也搞那个也搞,结果就会什么也不彻底。”
    “您搞这种研究,有一种不知疲倦的精神,真叫我佩服。”
    “这是工作嘛。其实后天下午大部分守备队将要到新林镇地方去搞清乡工作。我听说新林镇的寺庙里有着很古的佛像。我曾想也跟着去,但最后还是改变了主意。老是看别处的佛像,一定会分散精力。”
    “所以你说什么东西都吃,我就觉得有点儿奇怪。搞研究工作的人,实在叫人有点不好办呀。”映翔这么说后,笑了起来。
    看来她也是一个跟常人一样的很普通的姑娘。
    不过,她对入江来说,却好象是刺猾一样,使他的神经感到紧张。比如说,她一靠近入江的身边,入江就害怕自己心中的热情会让她觉察出来,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身子。
    “我的心思应不应该让她知道呢?即使是这种爱情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还是希望她能了解我的这种感情。”入江也曾经这么想过。但让人看透自己的心思,他还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入江表面装着很快活的样子,但回到李家时,他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他想在床上躺一躺,但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这当然不只是肉体上的疲劳。



第十三章

    跟映翔去玉岭的第三天,入江从午后就在李家自己的房间里写调查报告。
    他写写就脱离了学术论文的格式,变成了美术评论的调子,所以他极力控制写作速度,弄得迟迟没有进展。
    在他的皮包里的参考文献中,只有先辈研究员在西湖附近的飞来峰拍摄的十二张佛像照片和这位先辈写的调查报告    飞来峰上为数众多的佛像是刻在天然洞窟内外的岩面上。尤其是弥勒像极其珍贵,美得无与伦比。
    但这些佛像不是象玉岭那样刻在峭立的悬崖上。严格地说,也许是根本无法相比。不过,要是比较下去的话,反而容易成为学术论文的体裁。
    他获得了一个月的时间和旅费,所以必须要把调查研究的成果归纳整理起来。
    他写写抹抹,抹抹写写,感到很难写下去。这时天已经黑了,房间里暗淡起来。为了节约灯油,他暂时没有点灯,躺在床上休息。
    这时听到大门外有人在大声地嚷嚷。
    入江爬了起来,走出了房间。他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情。
    在走廊里碰到了李东功的太太,于是他问道:
    “出了什么事吗?”
    “据说营房里起了火。”李太太回答说:“不是什么大事,据说火很小。是刘大爷跑来告诉我们的,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是刘大爷声音大了一点,吵了您吧。”
    “没有,我工作累了,正在躺着休息……要是营房里起了火……”
    “入江先生还得去看看吧?”
    “是呀。”
    他的身分在形式上还是属于守备队。既然是自己所属的部队发生了火灾,恐怕还是应当去一去。尽管说是小火,装着不知道也有点不合人情。
    入江匆忙穿上衣服,决定到营房去一趟。
    狭长的营房是南北延伸的,它的南端还在冒着白烟。已经看不到红色的火焰,看来火已经扑灭了。
    一走进营房,伊藤伍长还在揉眼睛。入江跟他说道:
    “火好象已经灭了吧?”
    “嗯。灭是灭了。”伊藤伍长有气无力地这么回答说。在薄暮中看不清他的脸色,但可想象出很不佳。
    “真倒霉,伊藤伍长肯定要挨三宅少尉的一顿申斥!”入江心里这么想,对他很同情。
    守备队留下以伊藤伍长为首的十五人当留守班,三宅少尉率领其他的人出动到新林镇去搞清乡工作了。
    伊藤伍长负有留守的责任,虽说火灾不大,但由于不注意而发生了火灾,他感到沮丧也是理所当然的。
    到新林镇单程需要两小时半,来回就要五小时,再加上在那儿搞清乡工作的时间,下午出发的守备队,不到半夜是回不来的。
    营房内空空落落的,出动的军队显然还没有回营。
    “还没出大问题,这就算不错啦!”入江想安慰安慰意气消沉的伊藤伍长,他这么说。
    起火的房子,是这座宅院南边拐角上一间象堆房似的小屋,守备队从来未用过这间房子。反正是别人的房子,应当说没有多少实际损失。
    “这可成了大问题了。”伊藤伍长垂头丧气地说。
    “成了大问题?”入江反问说。
    伊藤伍长周围的士兵们也都没精打彩。
      问题是弹药全部叫人家给盗了。”
    “弹药?”
    “是呀。因为起了火,大家都去救火,乘这个空子把全部弹药给盗走了。”
    “是吗?”
    守备队的弹药库在宅院的北端,恰好在与火灾现场相反的一端。
    “咱们上当了。”伊藤伍长叹了口气说“这是游击队有计划搞的。在那个堆房放火,肯定也是他们千的。咱们一心想快点把火扑灭,连弹药库的哨兵也跑去救火了。要是平常的话,人多,恐怕就不会干出这种蠢事。”
    据说大家都忙着去救火,弹药库没有人看守,被人撬开了锁,把库存的弹药全部盗走了。
    在从丹岳回来的途中,烧毁了补给的弹药,因此后来就没让这边派人去领取,而由兵力多的丹岳组织了一个小队人数的运输队,把弹药送到瑞店庄来。
    这些弹药全部被盗走了,三宅少尉将会怎样大发雷霆,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我真想死掉算了!”伊藤伍长用手捶着自己的脑袋,揪下头上的军帽,揉成一团。
    入江想不出安慰的话。
    “说起来,”伊藤伍长朝四周乱吐着唾沫,恨得牙痒痒地说:“在起火之前,营房北面围墙的外面就停了好几辆马车,上面装着麻袋和木箱。就是这些家伙干的。咱们发现太晚了。翻墙过来的人恐怕相当多。一定干得很麻利迅速。咱们发现得晚,可是他们是把撬开的锁好好地安在那儿才跑掉的。”
    据他说救火的时间花了约二十分钟。就在这期间,游击队敏捷地发起行动,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