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医法圆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31-医法圆通-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伤寒》宗旨,教后人何由得入仲景之门。予特直解之。夫曰伤寒者,邪伤于寒水之经也。太阳为三阳三阴之首,居于寒水这地,其卦为坎。阳为阴根[1]。坎中一阳,即人身立极真种子,至尊无二,故称之曰太阳。[眉批]考之即在六合之中。卷之即在坎中一点,以坎中一点示气在血中,皆喻言也。如天之日也,太阳从水中而出,子时一阳发动,真机运行,自下而上,自内而外,散水精之气于周身,无时无刻无息不运行也。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二字乃《伤寒》书一部的真机。要知气化行于外,从皮肤毛窍而出水气,水即阴,气即阳,外出是气上而水亦上也。气化行于内,从溺管而出水气。内出是水降而气亦降也。外出者,轻清之气,如天之雾露也。内出者,重浊之气,如沟渠之流水也。

太阳之气也无乖,一切外邪无由得入。太阳之气偶衰,无论何节何候中,不正之气干之,一年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乃是正气,六气中不正之气,才是客气。六气,每司六十日有

'1' 根原本作〃恨〃,据文义改。

…77 …

零,一年中三百六十日,而一年之事毕,循环之理寓矣。必先从毛窍而入,闭其太阳运行外出之气机,而太阳之经症即作,故曰伤寒。

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伤寒,只要见得是太阳经证的面目[1],即是伤寒也。太阳为六经之首,初为外邪所侵,邪尚未盛,正未大衰,比际但奶按定太阳经施治,邪可立去,正可立复。

因近来不按经施治,用药不当,邪不即去,正气日衰,邪气日盛,势必渐渐入内,故有传经不传腑,传腑不传经,二阳并病,三阳并病,两感为病,渐入厥阴,邪苟未罢,又复传至太阳。迁延日久,变证百出,邪盛正衰,酿成阴阳脱绝种种危候。

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以匡其失而辅其正,邪在太阳经腑,则以太阳经腑之法治之。邪在阳明经腑,则以阳明经腑之法治之。邪在少阳经腑,则以少阳经腑之法治之。邪在[2]太阴、少阴、厥阴,或从本化,或从中化,或从标化,按定标本中法治之。举伤寒而万病已具,揭六经,明六气,而一年节候已该。论客邪由外入内,剥尽元气,能令人死,步步立法,扶危为安,似与内伤无涉。不知外邪入内,剥削元气,乃是六。七情由内而戕,剥削元气,毋乃非六经乎?不过外邪之感,有传经之分,七情之伤,无经腑之变。由外入内固有提纲,由内出外,亦有考据。不过未一一指陈,未明明道破,总在学者深思而自得之。[眉批]客邪由外入内,以升散清解,不使入内为要。元气由内出外,以温固而收纳,不使外出为要。只此两法,诚为度世金针。

'1' 目原本作〃日〃,据文义改。

'2' 在原本脱,据文义补。

…78 …

予谓一元真气即太阳。太阳进一步不同,又进一步不同,退一步不同,退两步又不同。移步换形,移步更名,其中许多旨归。外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最可鄙者,今人云仲景之方,是为冬月伤寒立法,并非为内伤与杂证立法。试问内伤失血肺痿,有服甘草干姜汤而愈者否?呕吐泄泻,有服理中汤而愈者否?抑郁肝气不舒,两胁胀痛,有服小柴胡而愈者否?夜梦遗精,有服桂枝龙牡汤而愈者否?肾脏不温,水泛为痰,有服真武汤而愈者否?寒湿腰痛,有服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愈者否?少气懒言,困倦嗜卧,咳嗽潮热,有服建中汤而愈者否?温病初起,有服麻杏石甘汤、鸡子黄连汤、四逆汤而愈者否?痢证,有服白头翁汤、桃花汤而愈者否?腹痛吐泻霍乱,有服理中汤、吴茱萸汤而愈者否?妇人经期、妊娠,有服桂枝汤而愈者否?痘证初起,有服桂枝汤、升麻葛根汤而愈者否?老人便艰涩,有服麻仁丸而愈者否?阳虚大便下血,有服四逆汤而愈者否?阴虚大便脓血,有服鸡子黄连汤而愈者否中?今人不体贴,只记时行几个通套方子,某病用某方,倍其味,某病用某方,减某味,如此而已。究其阴阳至理,全然莫晓,六经变化,罕有得知,愈趋愈下,不堪问矣。

附七绝一首:

伤寒二字立津梁,六气循环妙理藏,不是长沙留一线,而今焉有作医郎。

问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故何也?

夫曰冬伤于寒者,伤于太阳寒水之气也。冬令乃阳气潜藏,正天一生水之际。少年无知,不能节欲。[眉批]节欲二字。不专指房劳,兼一切耗神耗气之事。耗散元精,元精即天一。元精一耗,冬不藏精也。不能化生真水,即不能克制燥金之气,故当春之际,

…79 …

温病立作。二月属卯、卯酉阳明,燥金主事。苟能封固严密,指冬能藏精者。元精即能化生真水,而燥金自不敢横行无忌,春即不病温矣。此刻辛温固本之药,未可遽施,当从二日传经之法治之,未为不可。虽然如此,又当细求,而清凉之品亦不可妄用。病人虽现大热口渴饮冷,谵语,又当于脉息,声音之有神无神,[眉批]无神非温,有神乃是。饮冷之多寡,大便之实与不实,小便之利与不利。有神者,可与麻杏石甘汤,无神者,可用回阳收纳之法治之,庶不致误人性命也。

辩 温 约 言

今人于春令偶感外邪,发热,身疼,口渴饮冷,汗出谵语,便闭,恶热等情。举世皆云温病,动用达原饮、三消饮、升解散、三黄石膏、大小承气、普济消毒散,种种方法。予思此等施治,皆是治客邪。[眉批]客邪二字,春为风客,夏为火客,夏为湿客,按六气候可。由太阳而趋至阳明,伏而不传,渐入阳明之里,以此等法治之,实属妥贴。切切不可言温,但言风邪伤了太阳,由太阳趋至阳明。风为阳邪,合阳明之燥热,化为一团热邪,热盛则伤阴,故现气实、脉实、身轻气粗,只宜清凉滋阴攻下等法。至于温病,乃冬不藏精,根本先坏,这点元气随木气发泄,病情近似外感,粗工不察,治以发散清凉,十个九死。予业斯道三十余年,今始认得病情形状,与用药治法,一并叙陈。病人初得病,便觉头昏,周身无力,发热而身不痛,口不渴,昏昏欲睡,舌上无苔,满口津液,而舌上青光隐隐;即或口渴,而却喜滚,即或饮冷,而竟一二口;即或谵语,而人安静闭目。即或欲行走如狂,其身轻飘无力;即或二便不利,倦卧,不言不语;即或汗出,而声

… 80 …

低息短;即或面红,而口气温和;六脉洪大,究竟无力;即或目赤咽干,全不饮冷,大便不实,小便自利。即服清凉,即服攻下,即服升解,热总不退,神总不清,只宜回阳收纳,方能有济。

予经验多人,一见便知,重者非十余剂不效,轻者一二剂可了。惜乎世多畏姜、附,而信任不笃。独不思前贤云,甘温能除大热,即是为元气外越立法,即是为温病立法。今人不分阴阳病情相似处理会,一见发热,便云外感,便用升解。一见发热不退,便用清凉滋阴、攻下。一见二便不利,便去通利。把人治死尚不觉悟,亦由其学识之未到也。兹再将阴虚、阳虚病情录数十条,以与将来。

辩认邪盛热炽血伤病情

干 呕 不 止

病人二三日,发热不退,脉息、声音一切有神,干呕不止者,此热壅于阳明也。法宜解肌清热。

张 目 谵 语

病人四五日,发热恶热,烦躁不宁,张目不眠,时而妄言,脉健者,此热邪气盛,气主上升,故张目不眠,谵语频临,属邪热乘心,而神昏也。法宜清热。热清而正复,张目谵语自己。若瞑目谵诘,脉空无神,又当回阳,不可养阴。

口渴饮冷不止

病人六七日,发热不退,脉洪有力,饮冷不止者,此邪

… 81 …

热太甚,伤及津液也。法宜灭火存阴为主。

大 汗 如 雨

病人或六七日,发热汗出如雨,脉大有力,口臭气粗,声音洪亮,口渴饮冷,此乃热蒸于内,胃火旺极也。法宜急清肌热。此有余之候,并非久病亡阳可比。

舌苔干黄烦躁不宁

病人或七八日,发热不退,舌苔干黄,烦躁不宁,脉健身轻,肠胃已实。此胃火太甚,津液将枯,急宜滋阴攻下为主。

狂叫不避亲疏

病人或八九日,发热不退,气粗身轻,脉健,狂叫,目无亲疏,弃衣奔走。此邪火旺极,乱其神明,神无所主也。急宜清凉攻下,灭云邪火,不可迟延。

二 便 不 利

病人或七八日,发热恶热,烦躁不宁,口渴饮冷,脉健身轻,二便不利。此邪热伤阴,血液不能滋润沟渠,通体皆是一团邪火,急宜攻下,不可迟延。

鼻 如 煤 烟

病人或八九日,发热不退,烦躁饮冷,胸满不食,口臭气粗,忽现鼻如煤烟。此由邪火旺极,炎薰于上也。急宜坆下。

… 82 …

肛 门 似 烙

病人或十余日,发热不退,脉健气粗,烦躁不宁,饮水不已,自觉肛门似烙。此邪热下攻于大肠,真阴有立亡之势[1]。急宜攻下,不可因循姑惜。

小便涓滴作痛

病人或八九日,发热恶热,烦渴饮冷,舌黄而芒刺满口,脉健身轻,小便涓滴痛者。此邪热下趋小肠,结于膀胱也。急宜清热利水。

食 入 即 吐

病人发热恶热,口臭气粗,脉健,食入即吐者。此是邪热伏于胃口,阻其下行之机,热主上升,此刻邪热为崇,升多降少,故食入即吐。急宜攻其邪火,邪火一灭,食自能下矣。

昏沉不省人事

病人或八九日,身[2]热不退,气粗舌干,小便短赤,大便极黄而溏,或清水、血水,脉健有力,或脉细如丝,或四[3]肢厥逆[4],人虽昏沉,其口气蒸手,舌根必红活,即舌黑起刺。此是邪热入里,伏于其内。急宜攻下清里,切不可妄用辛温。

日晡发热饮冷妄言鬼神

病人或八九日,十余日,外邪未解,入于里分,身虽发


'1' 势原本作〃热〃,据文义改。

'2' 身原本作〃鼻〃,据文义改。

'3' 四原本作〃曰〃,据文义改。

'4' 逆原本作〃立〃,据文义改。

…83 …

热,日晡更甚,饮冷不已,妄方言鬼神。此是热甚伤血,神昏无主。急宜养血滋阴。并非阴火上腾,元气外越可比。

呃 逆 不 止

病人或八九日,发热不退,口渴转增,饮水不辍,忽见呃逆连声。此由邪热隔中,阻其交通之气机也。法宜攻下。

鼻 血 如 注

病人发热烦燥,二便不利,口臭气粗,忽见鼻血如注,发热更甚者。此由邪火太甚,逼血妄行也。法宜清热攻下,苟血出而热退便通,又是解病佳兆。

斑 疹 频 发

病人发热不退,烦燥不宁,饮冷气粗,脉健声洪,烦渴饮冷,人时恍惚,干咳不已,吐涎胶粘。此乃火旺津枯,热逼于肺,宜润燥清金泻火为要。

喉 痛 厥 逆

病人或八九日,发热不退,或不身热,脉健身轻,品气极热,小便短赤,神气衰减,肌肤干粗,忽见喉痛厥逆。此邪入厥阴,热深厥深,上攻而为喉痹是也。急宜清润泻火养阴为主。 

…84 …

脓血下行不止

病人或八九日,身热不退,或身不热,时而烦渴,时而厥逆,烦躁不宁。此厥阴邪热,下攻于肠也。法宜清火养阴为主。

皮 毛 干 粗

病人或七八日,发热不退,或身不热,必烦气衰,小便短而咽中干,忽见皮肤干粗,毛发枯槁。此邪火伤阴,血液失运,急宜泻火养阴为主。

筋 挛 拘 急

病人或七八日,或十余日,发热不退,或不身热,烦渴咽干,小便短赤,恶热喜冷,忽然四肢拘急不仁。此由邪火伤阴,血液不荣于筋,故见拘急。法宜滋阴泻火为主。

阴 囊 如 斗

病人或十余日,身热未退,或不身热,脉健身轻,心烦口渴,声音洪亮,忽见阴囊红肿,其大如斗,疼痛异常。此热邪下攻宗筋,宗筋之脉,贯于阴囊,急宜泻火养阴滋肝为主。

周 身 红 块

病人身热脉健,烦躁不宁,忽现周身红块,痛痒异常。此是邪热壅于肌肉也。宜解肌清热泻火为主。

身冷如冰形如死人

病人八九日,初发热口渴饮冷,二便不利,烦躁谵语,

…85 …

忽见身冷如水,形如死人。此是热极内伏,阳气不达于外,证似纯阴。此刻审治,不可粗心,当于气口中求之,二便处求之。予经验多人,口气虽微,极其蒸手,舌根红而不青,小便短赤,急宜攻下,不可因循姑惜,切切不可妄用姜、附。

头 面 肿 痛

病人二三日,头面肿痛,此邪热壅于三阳也。急宜散清热为主。

以上数十条,略言其概,其中尚有许多火证情形。有当用甘寒养阴法者,有当用苦寒攻下存阴法者,有当用清凉滋阴法者,有当用利水育阴法者,有当用润躁救阴法者,有当用甘温回阳救阴法者。种种不一,全在临时变通。总之正气生人,邪气死人,用养阴等法,皆为阳证邪火立说,而非为阴气上腾之阴火立说。当知阳证邪火,其人脉息、声音一切有神。若阴气上腾之阴火,脉息,起居一切无神,阴象全具。此乃认证关健,不可不知。

辩认阴盛阳衰及阳脱病情

头 痛 如 劈

素禀阳虚之人,身无他苦,忽然头痛如劈,多见唇青爪甲青黑,或气上喘,或脉浮空,或劲如石。此阳竭于上,急宜回阳收纳,十中可救四五。

目 痛 如 裂

察非外感,非邪火上攻,或脉象与上条同,病情有一二

…86 …

同者,急宜回阳。若滋阴解散则死。

耳 痒 欲 死

审无口若咽干,寒热往来,即非肝胆为病。此是肾气上腾,欲从耳脱也,必有阴象足征,急宜回阳收纳。

印 堂 如 镜

久病虚极之人,忽然印堂光明如镜,此是阳竭于上,旦夕死亡之征。若不思而救之,急宜大剂回阳收纳,光敛而饮食渐加,过七日而精神更健者,即有生机。否则未敢遽许。

唇 赤 如 朱

久病虚极之人,无邪火可征,忽见唇赤如朱。此真阳从唇而脱,旦夕死亡之征。急服回阳,十中可救二三。

两 颧 发 赤

久病与秉不足之人,两颧发赤。此真元竭于上也。急宜回阳收纳,误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