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3-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他一起工作过,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武则天微笑说:“我能发现你, 
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狄仁杰听了,十分感动,觉得娄师德的为人厚道, 
自己不如他。后来,狄仁杰也努力物色人才,随时向武则天推荐。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想物色一个人才,你看谁行?”狄仁杰 
说:“不知陛下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武则天说:“我想要找个能当宰相 
的。”狄仁杰早就知道荆州地方有个官员叫张柬之,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 
办事干练,是个宰相的人选,就向武则天推荐了。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推荐, 
提拔张柬之担任洛州(治所在洛阳)司马。 
    过了几天,狄仁杰上朝,武则天又向他提起推荐人才的事。狄仁杰说: 
“上次我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武则天说:“我不是已经把他任用 
了吗?”狄仁杰说:“我向陛下推荐的,是一个宰相的人选,不是让他当司 
马的啊。”武则天这才把张柬之提拔为侍郎,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 
    像张柬之那样,狄仁杰前前后后一共推荐了几十个人,后来都成为当 
时有名的大臣。这些大臣都十分钦佩狄仁杰,把狄仁杰看作他们的老前辈。 
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都出在狄公的门下了。”狄仁杰谦逊地说:“这 
算得上什么,推荐人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私利啊!”狄仁杰一 
直活到九十三岁。武则天很敬重狄仁杰,把他称作“国老”。他多次要求告 
老,武则天总是不准。他死去后,武则天常常叹息说:“老天为什么这样早 
夺走我的国老啊!” 

                        152 张说不做伪证 



    狄仁杰死了以后,魏元忠当了宰相。那时候,武则天宠幸两个官员, 
叫张昌宗、张易之。这两个人权势大得不得了,满朝文武官员见到两张,都 
让他们三分。可是,宰相魏元忠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魏元忠是个有名的硬汉,在周兴、来俊臣得势的时候,他三次被诬陷 
遭到流放,有一次差点被处死。但是他始终没有屈服过。后来他担任洛州刺 
史的时候,张易之的仆人在洛阳大衔上仗势闹事,欺压百姓。洛阳官员因为 
闹事的是张府里的人,不敢奈何他。这件事传到魏元忠那里,魏元忠把那个 
仆人抓了起来,一顿板子打死了。 
    魏元忠做了宰相后,武则天想把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任命为长史,一 
些大臣迎合武则天的意思,都称赞张昌期能干。魏元忠却说张昌期年青不懂 
事,干不了这样的大事。这件事就只好搁了下来。 
    为了这些事,张昌宗、张易之两人把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计想把 
魏元忠除掉。他们在太后面前诬告魏元忠,说魏元忠在背后议论:太后老了, 
不如跟太子靠得住。 
    武则天一听就火了,把魏元忠打进了牢监,准备亲自审讯,并且要张 
昌宗他们两人当面揭发。 
    张昌宗恐怕辩不过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部下官员张说(音y 
uè),要张说作伪证,并且说,只要张说答应,将来就提拔他。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让张昌宗和魏元忠当面对质。 
魏元忠说什么也不承认有这回事。两人争论了半天,没有结果。张昌宗说: 
“张说亲耳听到魏元忠说过这些话,可以找他来作证。”武则天立刻传令张 
说进宫。跟张说一起的官员听说他要上朝作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官 
员宋璟(音jǐng)对张说说“一个人的名誉是最可贵的。千万不要为了 
保全自己,去附和奸臣,陷害好人啊!为这个得罪了朝廷,被流放出去,脸 
上也光彩。”史官刘知几也在旁边提醒张说说:“不要玷污你的历史,连累后 
代子孙啊!”张说明知魏元忠冤枉,但是又害怕两张的权势,思想斗争得挺 
厉害,头上直冒汗,听了宋璟他们的一番话,才觉得胆子壮了些。 
    张说进了朝堂。武则天问他说:“你听到魏元忠诽谤朝廷的话了吗?” 
魏元忠一见张说进来,就高声叫起来说:“张说,你想跟张昌宗一起诬陷人 
吗?”张说回过头来哼了一声说:“魏公枉做宰相,竟说出这种不懂道理的 
话来。”张昌宗一看张说的话不对头,就在旁边催促他,说:“你别去管他, 
快来作证。”张说向武则天说:“陛下请看,在陛下面前,他还这样胁迫我, 
可以想象他在宫外是怎样作威作福了。现在我不能不实说,我确实没听魏元 
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只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罢了。”张昌宗一见张说变了 
卦,气急败坏地叫了起来:“张说这小子是魏元忠的同谋犯。”武则天是个聪 
明人,听了张说的答话,知道魏元忠的确冤枉,但是她又不愿给张昌宗他们 
下不了台阶,就骂张说说:“你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说着,就命令侍从把 
张说抓起来。以后,武则天又派人审讯张说。张说横下一条心,咬定他没有 
听到魏元忠说过谋反的话。 
    武则天没有抓到魏元忠谋反的证据,但是还是撤了魏元忠宰相职务, 

又把张说判了流放罪。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她的侄儿武三思和张昌宗、张易之勾结 
起来,把持政权。 
    宰相张柬之和一些官员趁武则天病重,夺取禁卫军军权,把两张逮捕 
起来杀了,迎接唐中宗复位。不久,那个显赫一时的女皇帝武则天病死了。 



                          153 姚崇灭蝗 



    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掌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 
得混乱不堪。公元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 
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 
    二十多岁的唐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一心想恢复唐太宗的事业。他任用 
姚崇为宰相,整顿朝政,把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扭转了过来。唐王朝重新出 
现了兴盛的景象。 
    正在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中原的 
广阔土地上,到处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 
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 
    那时候,人们没有科学知识,认为蝗灾是天降给人们的灾难。再加上 
有些人有意搞迷信宣传,于是,各地为了消灾求福,都烧香求神。眼看庄稼 
被蝗虫糟蹋得这样惨,人们拿它一点没有办法。 
    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扩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 
告急。 
    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 
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 
要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 
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这个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也写 
了一道奏章,说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 
行。 
    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恼火,专门发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 
且严厉警告他说,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 
要他负责。 
    倪若水看宰相说得很硬,不敢不依。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规定的 
办法灭蝗,果然有效。光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了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 
下来。 
    倪若水在事实面前服输了,可是在长安朝廷里还有一批官员,认为姚 
崇灭蝗的办法,过去从来也没人做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闯出什 
么乱子来。 
    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姚崇从 
容不迫地回答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大蝗 

灾的年头,都因为没有很好扑灭,造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 
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灾而没收获,将来百姓没粮吃,流离失所,国家就 
危险了。”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要威胁国家安全,也害怕起来,说:“依你 
说,该怎么办才好?”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陛下也有顾虑。 
我看这事陛下且别管,由我来处理。万一出了乱子,我愿意受革职处分。” 
唐玄宗这才点头同意了。 
    姚崇出宫的时候,有个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袖,说:“杀虫太多,总是 
伤和气的事,希望相公好好考虑一下。”姚崇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请你 
不必再说。如果不杀蝗虫,到处都是荒地。河南百姓,统统饿死,这难道不 
伤和气吗?”由于姚崇考虑到国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顾许多人反对, 
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于平息下来。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十天假,朝 
廷的公事就积压了一大堆。另一个宰相卢怀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急得团团 
转。过了十天,姚崇回朝,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 
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问一个官员说: 
“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那官员 
说:“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唐玄 
宗在他即位以后的前二十多年里,除了姚崇以外,还任用过好几个有名的贤 
相,像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他还比较肯接受宰相和大臣们的正确 
意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财政充 
裕。据说,当时各州县的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布帛,长安和洛阳的米和帛都 
跌了价。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开元之治”(“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15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 
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 
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 
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 
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 
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 
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 
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 
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 
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 
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目不识丁, 
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意。李 
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 

书呆子,不识大体。”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 
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 
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 
了张九龄的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 
在玄宗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 
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 
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 
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了。”有一个 
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 
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 
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 
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 
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 
下。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 
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 
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 
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李林甫 
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 
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倒有一个办法。”严挺之 
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 
说:“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严挺 
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 
章去见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唐 
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 
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 
肚里藏着剑”(成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