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火中原-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我很不习惯:“赶快请起,我们不兴这种礼节。”

  “谢过徐大人!”

  李守业做了个请进的手势:“这个是犬子,都十七岁了,还没有一点功名,让徐政委见笑了。请,里面请。”

  我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那么请问李先生是什么这个,我的意思是李先生看上去像个读书人,那读书人的前程,不知道进展到了那一步了?”

  我怕这样偏僻地方万一这李守业也是连秀才也没有中过,徒增尴尬。世上往往为父母者对子女学业颇多苛求。

  “说来惭愧,我在道光年间就侥幸于乡试,可是这些年来却未有寸进。”

  我有些意外,想不到如此偏僻地方竟然还有举人,笑道:“原来李先生是位举人老爷,还真是失敬了。”

  “哪里,哪里。”口中谦逊,脸上却颇有自得。

  家具在我眼里都属于古香古色的那种,比之建军村的小屋和岩洞自然强了不少,和泼皮山匪首的巢穴也不可同日而语。

  正宗的清代小曲。没想到这李守业家还养的有歌女。我暗想不知道这个李守业会不会是个土豪劣绅、恶霸地主,如果这家伙真的有什么无法容忍的恶行和民愤,说不了,过些日子也许有可能在公审大会上共同出席了。只不过那时可不是宾主相对饮酒叙话的关系了。

  我的两个警卫始终跟在我身边。虽然李守业的管家再三邀请他们到外间入席用餐,最后在我的指示下,他们才两人一组轮流进餐。始终有两人跟随在我的身边,两人则守住了大门。李守业的家丁们倒也知趣,没有一个上前的。不知道李守业是不是给了他们什么暗示。

  这一席喝酒听歌的其实就是我和李守业两人。倒也难得如此的片刻逍遥。席间虽无海味,但是山珍确实不少,野兔、山鸡、山菇,绿色环保食物极为丰富。

  酒过三巡,李守业道:“敢问徐将军,贵军到底是什么军队呢?”

  “我们是中华军。”

  “可与江宁那边是一路?”

  “并无瓜葛。”

  “贵军火器犀利,恐怕连洋人也难比拟。而且贵军纪律严明。无论如何也不是大清官军。这……让山民百思不解。”

正文 第六十五章 乡绅(2)

  我一笑:“我们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军队,至于你说的那些洋人,凡侵略我国,杀我百姓,占我国土者,皆为我军死敌。”

  李守业眼睛一亮。挥手让歌女下去,道:“然而,贵军从何而来?看贵军军兵似多有本地之人,有些人还是皖西团练装束,而以将军为首的官佐们却无论如何让山民看不出来历。”

“这个,此时不方便解释。”

“贵军将要‘驱逐鞑虏’,反清自是无疑,可是要‘复明’?”

“非也。”

“那就是要自立江山了?”

“也并非如此。我们要推翻满清,并非要自己去当皇帝。而是要建立起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的社会。首先是摆脱异族统治,建立一个不被外国侵略的强大国家。发展科学技术,让人民生活富足。”

  “可当今皇上并无失德。大清国提倡满汉一家,尊崇中华名教,比之历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变我衣冠,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世评价赞誉者多。”

  “是吗?”我冷笑一声,“这男人留辫子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以相提并论?首先,这可是我大汉民族自愿?多少先人因为不肯屈从而被屠戮?”讲到这里我气愤起来,“满汉一家?何曾一家?从皇亲贵族到官员、百姓何曾平等过?”

  李守业默然。满人的种种特权的确是明摆着的事情。满汉官员间的差别那也是官场上明显可以感觉到的存在。

  “至于清廷皇帝有无失德?这还用说!”我开始义愤填膺地从清初大屠杀、文字狱,讲到皇室的穷奢极欲,各级官员的贪污腐化……又从闭关锁国,抑制国家发展进步,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腐败无能。

  李守业听得只有连连点头,偶尔插上一句:“将军博学,山民佩服。”

  当我说道:“清廷如此残暴无德,以至洪秀全等以相当荒唐的邪教为号召,就能用一颗火星燃起熊熊烈火,由此可见清廷的腐朽已经到了极点,人民的痛苦也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李守业插话问道:“将军真的认为洪杨他们是‘邪教’?”

  “当然。”

  “那贵军只是要驱逐鞑虏,而不是毁损我中华名教?”

  “我中华数千年文明,有无数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正需要我辈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的民族之魂,那些外来的东西,凡是精华都可以融入我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的营养,如果我们自己弄丢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断了自己的根,还用什么去吸收、消化外来的文化,还怎样去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将军妙论,凭此言行事,事可为也。”李守业鼓掌道。

  可行?这个李守业不是清朝的举人吗?应当……是我们天然的敌人呢,虽然我本人对他并没有恶感,要不然也不会接受他的邀请。这么快就要被拉拢了?还是不应该简单地以事先定义概念的概念来划分阵线?

  没有过太久,严学文派人来请我回临时指挥部,镇子已经全部控制,团练们的武器收缴已经完成了,没有发生意外冲突。离开李守业的宅院,我脑子里还在捉摸这个奇特的乡绅。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民政

  军部迁到了泼河镇,泼河镇的镇公所成了临时军部。魏辉的直属营随军部转移到了泼河镇。第一团一营继续向西进军,短短数日,泼河镇以西的数十个村庄被我军控制。

  占领区的治理政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在泼河镇召开了军委会扩大会议。按照我和陈浩事先达成的共识,占领区暂时不实行土地改革,而是实行较为温和的减租减息政策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同时决定颁布一些简单的临时法令,设立军政合一的临时法院,法令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简单地以财产多少来衡量人的好坏。确定不采取“打土豪”的方式筹集必要的军政费用,也不用“劫富济贫”方式来争取多数贫困人口的支持。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如果见“富”即“劫”与我们的长远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无论穷富,只要他的财产来源合理合法,本人有遵守本军法令,不与本军为敌,其财产一律保护。

  在占领区彻底清除清廷势力,凡是原属于清朝政府的财产一律没收,原上缴清朝政府的各类赋税一律酌情调整后改由临时军管会征收。号召群众伸冤控诉,对于那些有民愤的恶霸地主在核实罪行后,按照新法令予以镇压,并没收其财产,纠集武装与我军坚决对抗者,也没收财产。同时坚决打击横行乡里的地痞无赖、不法之徒。对参加我军的人员家属实行优待、奖励,阵亡者遗孤终生由中华军供养。

  我和陈浩即日开始参照后世的法律,结合此时状况亲自起草简化后的临时法令。

  帮助整理文件的王曼丽和赵飞雪同时对我们两个不约而同的简写文字的方式感到十分惊奇。陈浩推说是因为伤势刚好,动笔太累,所以才这么简写的。可是怎么解释为什么本哥们也这样简写?不用解释,赵飞雪立刻自己找到了自己首长也是伤刚好的原因,而且立刻采取了措施,此后,我们只需口述,由她们分别记录、整理。女人有时候挺喜欢自作聪明的。那个花小莉对这件事情插不上手,虽然极为不满,但也只是时不常来我这里转悠一番,端茶倒水什么的,不时提醒着她的存在。

  我们占领的地区相当穷困,泼河镇上有几家商号,规模倒不算大,主要是一些经营茶叶、山货的铺子,唯一的一家布庄所存的布匹也不是很多,全部被我们收购用于制作军装。李守业听说此事主动要求捐出了一些布匹。这个乡绅似乎在当地挺有威望,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听到过百姓对他的负面言论。

  各村的基层政权陆续建立起来了。不少贫苦百姓要求参军。清廷实在太腐败了,凡是反对它的军队总是有号召力的,况且我们的部队的确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但是这些地区实在太穷了,养不了太多的军队。只好先在各村建立民兵自卫队组织。在泼河镇组建了军教导队,训练部队和民兵骨干。征集、购买到的粮食也就是使我们能够再多维持一个月而已。

  要维持生存,必须扩大占领区。等把一切准备好在行动是不现实的,看来只有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

正文 第六十七章 西进行动

  王平那里传来了好消息,他的军械所短短时间里已经恢复了运转。虽然还无力生产枪支弹药,但是第一批地雷、手榴弹、炸药包已经制造出来了。军械所还吸收了一些当地的能工巧匠开始生产土炮:由铸铁的,更多的是树木制作的,这些对于加强以占领地区北侧、东侧的防御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王平还和崔明贵一起做了使用替代燃料驱动那辆坦克的实验,效果还比较令人满意。

  我们决意继续迅速在大别山区扩张,不趁此没有大的敌情的良机发展,更待何时?

  由张林率领进一步加强了的一团一营为左路,董大海率领李哲的二团两个营为右路西进。由严学文负责组织若干工作队接收、巩固占领地区。第一阶段目标占领豫、鄂交界间广大地区,建立政权,取得生存和回旋的空间。会议决定暂时不去攻击县城一类的目标,这样有可能过早地吸引清廷的注意力,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农村闹得动静再大。短期内也不过是“山野匪患”而已。

  8月,两路西进部队出发。二团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战斗力已经大大加强了,李哲铆足劲要再此次西进中确立二团的主力地位。两路都配备了电台,赵飞雪被派出随张林他们行动,这让花小莉很是幸灾乐祸了一下。

  西进行动第一天,两路军传来捷报:董大海、李哲一路占领达店镇,当地土豪团练在抵抗一阵后,放弃镇子向北边县城方向逃窜,被我军追击、击溃。

  张林率部攻击长竹园,当地贫苦山民打散南门的团丁,开寨门迎接我军进寨。当地恶霸地主南山霸的抓获,当地百姓争先上前殴打,如不是我军张林等及时制止,这家伙和他的几个爪牙很可能被当地百姓当场打死,可见民愤之大。总部立即指示严学文迅速接收两地,并且要尽快召开群众控诉、公审大会,全权处置那个南霸山和他的爪牙一伙,并可以采取没收财产的措施,只是土地暂时不要分配,而是收归临时政府公有,廉租给贫困农民耕种。

  此后几日的进军实在是可以用得上势如破竹来形容了。第二日,右路连克冯店、余集、沙窝三寨,地方民团基本没有什么抵抗,左路进入湖北境内占领了福田、黄岗、王店、乘马岗等地,一天内两路攻击前进了30…50公里,与两省交界地的民团相比,我们实在太过强大了,这一点我们自己原来也没有充分估计到。

  严学文的工作队实在比两路进攻部队要忙得多,不断接收地方就已经让他们疲于奔命了,沿途占领区要求参加队伍的穷苦百姓人数实在太多,这些事情按照分工也全部交给工作队处理,以至第二天就不得不从总部抽调人员加强工作队的力量。那些要求参军的人多数理由很简单:能吃上饭就行。我和陈浩听到这种汇报,产生了一些忧虑:即使扩大了占领区,恐怕也难以养活太多的军队,这里太贫穷了。如果迅速增加兵员,扩充军队规模,为了养活这支军队,我们将不得不立刻去攻击清廷的县城乃至更大的城市去夺取必要的物资、给养,这样隐蔽发展的设想就成为不可能。如果不扩充部队呢,精兵简政,逐步发展?清廷会给我们必要的时间吗?如果不久之后,敌人就组织力量对我们围剿,我军兵力虽少,但是凭借先进的装备足可以将敌人的进攻粉碎。但是清军正规军的战斗力应当比我们现在面对的民团要强许多吧?尤其是那个用近代装备武装起来的凶悍的湘军和北方的蒙古骑兵,都是不容易对付的角色。打完之后呢,弹尽粮绝的部队不但难以完成下一步立足扩张的任务,还能不能对付得了下一轮的围剿?

  前线的指挥,我们不想多干预,整整一天,我和陈浩一起研究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最后,两人一致下了决心:趁着清廷忙于对付太平军和捻军,此地兵力空虚的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多地迅速扩大占领区,扩充队伍的规模,敌人不会让我们按部就班地发展壮大,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暂时忘记我们的炮击炮、重机枪和那辆坦克吧,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自己当作这个时代普通的起义者。”陈浩说到,“好在我们还有不少缴获的近代步枪和火炮。”

  “而且我们还有二十一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知识和智慧。”我笑道。

  “但是,今后相当时期我们将没有装备上的优势了。”

  “是啊,有大炮不用,而让士兵去送炸药的打法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零伤亡的不对称优势不是发展初期就能够具备的。”

正文 第六十八章 新集(1)

  西进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新集,这个消息让我和陈浩很是激动了一下:这个新集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鄂豫皖苏区的首府呀。只是在十九世纪这里情形如何呢?为此我们专门请李守业到指挥部来谈谈他了解的情况。这李守业这些日子帮助泼河镇临时军管政府做了不少工作,泼河镇迅速成为我方可以依托的后方其人功不可没,连严学文和小唐也对他有了好感。我和陈浩正在考虑是否委任此人担任泼河镇的镇长,地方上的乡绅有些是有相当的号召力的,而且对当地情况熟悉,只要接受我们的主张,遵守我们的规则,任用他们倒是比一切推倒重来便捷的多,有利的多。

  新集位于河南、湖北交界大别山北麓,虽说是个集镇,但是由于处于豫、鄂两省东部的通道,市镇规模也较大,所以清政府在这里派驻了正式的官员,设置了衙门,并驻有一部分正规绿营官兵。地形、地势和百年后并无多少出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