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火中原-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费嘛,也要花上一大笔银子的

“可是,将军,我们的将士损伤的可比你们多多了。”

“那可不同,我们此次带来的都是官佐精锐,再说这是你们到我们的防区先向我们进攻的。”何舟苦笑:“将军的意思是要我们拿钱赎人了。”他倒是个明白人。

“你当我们是土匪绑票吗?”张林语气中带着愤怒。

“那……还请明示。”

我微笑着向王平点点头。且看这哼哈二将如何表现。此时本哥们心中大赞自己英明:把这个王平顺道带来真是太对了。一支军队穷得丁当响可是不行的。身无分文怎么过日子?这王平管后勤当然明白钱的重要性,看来又要着落在苗军身上筹措中华军的第一批军费了。一客不烦二主,谁让他们第一个来招惹我们呢。

果然,王平眼睛也不眨,仍然面带微笑地说道:“贵使刚才确实会错了我的意思。我说的是:由于贵部向我们攻击,使我们白白耗费了许多昂贵的弹药。本来这批弹药是另有大用的。我要补充是要花钱的,没办法只好把弟兄们的军饷暂时挪作此用,勉强补足了上次的消耗。所以想向贵方借些军饷周转救急,一旦我们筹到银子,一定如数奉还,还可加些利息,利率也好商量。万望贵方给予方便。”

这家伙,说得冠冕堂皇,他到哪里去购置补充了消耗的弹药?不过以此吓唬对方同时敲诈银子真是一举两得。这王平,鬼聪明。

“这个,这个,我们军饷也不宽裕,还望将军……”

王平打断他,脸上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贵使刚才说与英王有交情,难道就不愿卖我们一个交情?此次贵军南下,沿途府县难道不会助饷?我听说你们可不是一般的清军或者团练呀。”

苗沛霖南下、西进当然有所图。扩大地盘、募集兵员、粮饷的意图用脚趾头也想的出来。沿途府县不管情愿不情愿,大兵一到,敢不乖乖地“自愿”助些饷银,难道让苗军白白为他们剿灭“匪患”保境安民?这个姓苗的似乎对清廷也不是那么效忠,清廷的律令也不太当回事儿,要不然陈玉成怎么会相信他的话,以致赔上了性命?我心中暗自揣度这个王平搞不好对苗沛霖这段历史比我知道得要多。

何舟略一思索:“我军虽穷,为贵军助些饷银也是可以的,不敢要求归还,更不敢奢求利息。只是将军的意思,是否我们给贵军助的饷银一到,就可将九将军送回?”

我心中暗想这和刚才说的还不是一回事?只不过说得好听点罢了。见王平向我望过来,我微笑点头,让他只管讲,反正如有不妥,最后还有我的表态的回旋余地。嗯,这样更好。

正文 第二十九章 赎金(2)

  王平还是那副表情:“贵使说到哪里去了,苗九将军是我们的贵客,我方唯恐招待不周。只是他初到本军时不肯说出身份,又穿的是兵丁的号衣,怠慢之处,还望担待。即使贵使不来,我们早晚也会将他送回寿州。只是贵客登门怎能不多留几日,以赎前些日子的怠慢之过?我们也知道,苗大人对九弟极为看重,当然要尽力招待,以此结交苗大人了。两码事,两码事,哈哈。”

我心中暗道:“这王平,放到后世定然是个大大的大款,一副奸商嘴里‘别提钱,提钱就伤感情’的虚伪奸诈之词。

何舟也是个聪明角色,当然明白王平的意思:“那贵军想让我们助多少饷银呢?”

这倒是个问题,首先要让那苗沛霖出得起;其次,这个时候物价水平如何,我们都心中无数。王平看看我,也不知如何开口。

我努力思索,似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向清廷索要赔款一项为五十万两白银,那是17年前了,后来的甲午之役、庚子之役,赔款动辄以亿计算。我们向他们要多少呢?其实这钱就是为了赎那个苗九。管他,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就是。我看看王平,转头以平静的口气对何舟说::“不多,二十万两白银。”开口之后,心中略一换算,按照我以前生活的时代这些银子怎么也得折算到一亿元以上了。呵呵,这还真是绑票勒,后世不是曾有绑到亿万富豪儿子索要上亿元赎金的吗?TMD!不过,这苗沛霖出得起吗?管他,还可以就地还钱嘛。再说,这对我们来说本来就是意外之财,有多少算多少吧。唔,别惹急了苗沛霖,翻了脸不顾一切地找我们拼命吧?那可就不太划算了。

“二十万两?!”两个随从惊得几乎要跳起来,眼睛里说不出示恼怒还是惊恐。那何舟反应没有这么激烈,坐直了身子,慢慢道:“敢问将军高姓?官称?”

“难道贵使是怕我们借债不还,先要问清姓名、家世?这不妨告诉你,鄙人姓徐名亮,倒没有什么官称,在本军中任政委而已。”

何舟愣了半天,一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二来也搞不清“政委”是个什么官职,品级大小如何,他迟疑道:“啊,原来是徐政委,久仰了。”如此言不由衷,接着说道:“我们虽然愿意为贵军助饷,可是二十万两,我们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的。”

王平冷笑道:“你们寿州团练成立以来,皖西北、豫东南多少府县都曾光顾过,官库私宅,大户小户,无论情愿与否,都是你们筹饷的对象,怎说没钱?看这次与我们交手的谢武军,洋炮、洋枪、战马,哪一样不是大户的行头?区区二十万两,也不用自寿州的存底支用,仅仅你们这次向南出兵,从寿州到六安一路筹的款项也应该绰绰有余了。”

何舟脸上微微变色,心想我们强夺硬抢式筹款的情形,这人怎么知道的?其实这次南下也确实索到了些银子,路上还洗劫了一些乡下的大户人家。但是,山麓下一战,物资损失甚巨,那大炮、洋枪、弹药和粮草等等可都是花大钱买来的,要知道军队是军阀的命根子、摇钱树,古今一理。那苗沛霖此行本想大捞一把:土地、钱财、兵员,都是越多越好。却意想不到地落了个严重的“收不抵支”,这已经够让他郁闷的了。现在,这伙人开口要二十万两白银,敢情苗军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打工征集粮饷的?不但没有一点工钱,还要把寿州积存的老本赔上一些呢。可是,不给又如何,谁让九公子在他们手里,而主公又非要不惜代价赎回呢?

“这个,皖西寿州是个穷地方,与天京、苏杭没法比的。请高抬贵手,少一些可好?”

“你说出多少?”

“这个,二万两银子。”

操,他还真敢就地还钱。见我们脸色不善,他赶紧又补充一句:“这是我们送给贵军的一点意思,决不敢言‘借’字。”那意思是你们要借,我这可是白给的,虽说少了点。可是王平嘴里说出“借”的时候,何尝想过要还?这王平还真是现代奸商的料子呢,可惜生不逢时,真让人惋惜。

王平笑道:“此事贵使可回去与你们大人再商议一下,不要急。不过,你们那位苗九大人在我们这里花费虽说不小,我们还供应得起,只是怕荒僻山野委屈了他,所以我们想送他换个地方住住,也许那边的主人一高兴,我们的饷银就有了呢。当然,我们出得起利息的,我就不信年息十成利滚利的高利贷我们还会借不到?这其实也是看在你们与英王有交情的份上送给你们的发财机会呀。怎么,你担心我们还不起吗?”

这是赤裸裸的讹诈了。我心道这个王平别是美国外交官转世的吧,搞强权外交好像也在行呢。

那何舟只有苦笑:“这个,我们怎么会担心?”是啊,知道压根要不回来还操那心干吗?

可是他接下来的话却有些味道了:“等你们打下武昌,区区二十万两银子当然不会放在眼里了。”

他判断我们要打武汉三镇?我眼睛盯着何舟,表情似乎受了王平的传染:“何先生怎么知道我们要打武昌?”

“这还用猜。目前湘勇攻击皖省甚急,而武昌是他们的后方根本之地,这围魏救赵的计策你们英王、忠王自然是用熟了的。”

嗯,记得历史上好像为解安庆之围,陈、李二人曾进行过合击武昌的军事行动,但以失败告终的。只是时间记不太清了,应该是在三河镇战役以后吧。

见我不语,那何舟又说道:“既然贵军念及交情,愿向我方高利借钱,条件确实也够优厚,但是二十万两银子,我们实在拿不出。这样如何,我这里替苗大人做主借给贵军十万两白银以解贵军燃眉之急,待贵军攻破武汉三镇之后,归还我方借款,另外帮衬我方五百支洋枪、二十门洋炮,外加炮弹二千发、枪弹五万发。将军您看如何?友军之间互相支援是应当的,偶尔误会,不值一提,至于苗九大人,自小很少离家,我家大人甚是思念,而且留在贵军并无助益,还望贵军早日送还。”

纳闷,难道他真的相信了王平借钱给利息的鬼话?嗯,这利息要的还真是100%以上的呢。这年头的洋枪、洋炮贵着呢,而且有钱也不一定有地方买。我回忆着记忆中书本上对苗沛霖的评价:反复无常,嗯就是这几个字,那就是个机会主义者了,也许是要在我们身上赌一把?

我平淡地说道:“何先生难道能确定我们一定能攻下武昌?不怕我们失败了,你们的钱血本无归?”

“哪里,将军说笑了,贵军千里行军却不留痕迹,万人部队隐于山中丝毫不露形迹,而且贵军统帅和兵丁同甘苦,犹如当年吴起将兵,加上贵军数千支以上的连珠洋枪和几十门威力巨大的新式洋炮。这些姑且不论,就是你们那十几辆装有洋炮、洋枪的古今未见的冲城战车就足以摧垮任何城池。这种旱地行走的炮舰,大概是洋人的最新发明了,如此可见贵军得到洋人的外援,攻击汉口、武昌时,那洋人的舰队也许还要与贵军呼应助战,怎能不一鼓而下?”操,原来谢武他们回去果然是虚报敌情,为自己的失败开脱。而这个自以为聪敏有见多识广的何舟竟然做出了这种判断,我此刻觉得刚才要延揽此人的想法确实有些幼稚了。

“好,那就十万两好了,相关的条款我们可以立字据为证,为了表示我们的对友军诚意,到时候不仅苗九将军,还有贵军被俘的其他二、三百人员我们也一并放回。”

“多谢徐将军。”

王平与何舟就交钱、放人的时间、具体细节作了商定。何舟三人连同他们的坐骑被送出了我们的防区。哈哈,这下不仅筹到十万两银子,而且释放俘虏的路费也省下了。

正文 第三十章 剿匪(1)

  雨,哗哗不停。那条流向山外的小溪此时已经变成了奔腾咆哮的河流,河水覆盖了那个河谷。山腰一个岩洞里,董大海再用电话与西边的哨所联系:“喂,我是董大海,刚才你们那边的枪声是怎么回事?”

“嗯,知道了,我们这边有伤亡没有?只有一个轻伤?怎么搞得?几个土匪蟊贼的偷袭都应付不了?加强警械,千万不要因为下雨就麻痹松懈,出了问题我要你们的好看!”

陈浩的伤也好的差不多了,可是赶上连续的暴雨天气不能到处走走,应该够郁闷的了,此时见董大海电话里训人,问:“大海,怎么回事?”

“土匪袭击西面的哨位,我们隐蔽的暗哨开枪击毙、击伤各一名敌人,被袭击的哨兵受轻伤后抓住了那个袭击者。”

我一听来了兴趣:“让他们把俘虏送过来。”

俘虏的初步教育已经完成,最后有七百多名俘虏留了下来。那些不愿意留下的大多是老家在寿州的。中华军第一师总算初步编成了,双方原来的人员大部分充实到部队中担任了各级军官,下一步就是训练了。原本我们还担心苗军会再给我们添麻烦,出乎意料,那何舟三天后就带着十万两银子来到了约定的交接地点,护送银子的部队也远远地停留在了山外,苗九和那些不愿留下的俘虏都让何舟带了回去,这些人又惊又喜。凭空得了一大笔银子,王平高兴坏了,在何舟带来的协议上爽快地签字画押。后来董大海问他:“你这样没有信义,就不怕坏了我们中华军的名头?”

“怎么会?我又不是用中华军名义签的。”

“那你王平老弟的名头呢?”董大海不依不饶。

“自然也不会受损〉”

“哦?如此无信无义还有什么说的?”

“谁没有信义了?那协议上说打下武昌才还钱给武器的,我们又没有说什么时候去打武昌。”

“嗯,倒是刘备借荆州的套路。可是,将来我们真要有一天打下武昌呢,你打算还钱了。”董大海非要刨根问底。

“那要看情况,总之不会让我背上你给安上的那个罪名。”

“怎么是我给安上的?你就说到时还不还钱?”

“到时候如果苗军还在清军的序列中,他们有胆子公布这个协议吗?如果到时候他们已经变成了我军的一部分,那装备自己的部队是我这个管后勤的应该的分内之事。总之于本人的名声无碍。”

“你这个奸商。”

降雨打断了正常的训练,幸亏我们对此早有准备,部队现在都在山上的窝棚和帐中进行政治学习,严学文现在最为忙乎。而崔明贵可能是全军最清闲的人了。雨季到来之前,我们已将安排人开辟出了一小段盘山道路,那坦克现在也转移到了高处,可惜时间仓促,那路只是一截断头路,那坦克只能停在半山腰避难了。

本来这样的天气应该不会有什么情况的,估计苗沛霖的部队至少要撤退到六安,这时候上又没有水库,呆在野外,洪水无情。我们正研究雨停之后的行动方案,西面响起了几声枪响,李右的土匪竟然趁着下雨天来找麻烦了。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剿匪(2)

  原本计划在成军后打一仗锻炼队伍的,这个李右本来就是一个练兵的很好的靶子,实力不算太强,又挡在我们西去的路上。现在竟然敢找上门来了。哼哼。

俘虏带过来了,原来今天被袭击的哨位是李二猛的防区,这李二猛现在已经是连长了。李二猛亲自押送俘虏来到充当指挥部的岩洞,据他说那个负伤的俘虏因为伤重已经死了。在他说这话的时候,那个送来的俘虏一脸惊恐。

顾不上追究李二猛是否玩了猫腻,现在我们需要从俘虏嘴里了解李右的情况,有这一个活的也行了。

俘虏被捆得结结实实,虽然面带惊恐,却没有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