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火中原-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可是当时国军中任人唯亲盛行,由于指挥机关待遇高,远离战场,离长官近,而且掌握着各种权利,结果是各级指挥机关中充斥着滥竽充数的“皇亲国戚”,不但业务水平低下,而且平时对下面部队吃拿卡要,作威作福,使得总部机关在一线战斗部队中并没有多少好感。在世界各国中,德国军队指挥机关中的参谋军官是素质最高的,从普鲁士时代开始,他们就对选拔指挥机关工作人员极为重视,指挥机关的参谋军官的任职条件极为严苛,培养出了一支十分专业的优秀的参谋军官队伍,指挥机关在一线部队中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

再说蒋鼎文此时的指挥部已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战场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命令也不能及时下达,首脑机关如此状况,使得整个部队犹如得了“半身不遂”。其实蒋鼎文此时应该当机立断,命令由他选定的某一个集团军司令全权代理他行使前敌指挥权。可是蒋鼎文偏偏是个揽权的人,又极其自以为是,和汤恩伯争权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此时岂肯放弃指挥权?

5月7日,蒋鼎文下令15军和14军94师固守洛阳,任命15军军长武庭麟为洛阳警备司令。5月8日,蒋鼎文在奔逃间隙接到西平失守,鬼子南北部队会师的消息,此时,在豫西的日军已经占领洛阳西南伊川、宜阳、嵩县诸城,蒋鼎文感到北面黄河防线上的大部队面临被包围的危险,于是电令河防各部即日自行择路向西或西南方向突围转进。命令极其简单,既未通报敌情,也未作任何具体部署,大概他也没办法部署。与当年南京失守前的撤退令依稀相仿。

原本凭险据守的河防部队此时变成了背水结寨,两面受敌,指挥机关又常常联系不上,群龙无首又敌情不明。接到蒋鼎文语焉不详的突围令后,不可能不陷入混乱。

冈村宁次又立即抓住了战机,5月9日,敌69师团主力和独立第三混成旅一部从山西垣曲向南强渡黄河,当日就攻占了渑池,从洛阳西面截断了陇海铁路。接着该路敌军分东西两路,分别沿陇海铁路向洛阳和陕县攻击前进。其实这一路日军总兵力仅有8个大队,但是此时一战区部队已是兵败如山倒,也搞不清敌人有多少部队,只是争相夺路奔逃。

巩东的何武庭部9日开始随第四集团军后撤。第四集团军从偃师县南部渡过伊洛河后立即炸毁了浮桥,派部队阻挡尾随而来的日军110师团部队。空军派出战机竭力掩护这支防守巩东防线的部队后撤。第四集团军经孟津安然西撤。随第四集团军行动的暂九师未伤亡人员只剩下1千多人。

敌110师团终于越过了巩东防线,11日占领偃师,12日进占孟津,13日渑池东进敌军与从龙门南来的敌军以及110师团西犯部队会师于洛阳近郊磁涧。孤城洛阳陷于敌军重兵集团的彻底包围。

此时日军63师团也从洛阳东边的巩县黑石关渡过黄河参加围攻洛阳。

应该说,此次豫中会战,冈村宁次的指挥的确可以说无懈可击。攻坚则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寻求迅速突破,追击时则大胆分兵以坚决迅速的行动打乱国军建制,造成国军的混乱以取得最大的战果。洛阳攻坚前,以一部兵力向西猛追国军西撤部队,彻底孤立洛阳,而围攻洛阳时则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参加攻击洛阳的部队有62师团、63师团、37师团、69师团、110师团、装甲第3师团以及第12野战补充队,参加此次战役的日军主力大部集中到了洛阳外围。洛阳城内的守军仅有15军64师、65师和14军94师,共有7个团约1。8万人。

当初鬼子刚从南面逼近洛阳的时候,蒋鼎文曾考虑让汤恩伯坐镇洛阳守城,曾电召汤恩伯到洛阳会商,汤恩伯到洛阳后听说是想让他干这事,一口拒绝,两人大吵一架,汤恩伯拂袖而去。蒋鼎文无奈也随后撤出洛阳向西南转移。5月7日任命15军军长武庭麟为洛阳警备司令负责洛阳的守卫任务。武军长原是镇嵩军刘镇华的部下,手下两个师大多是豫西子弟,其实就是民团武装改编的地方部队,装备很差。

武庭麟接到守城命令,对姚副军长苦笑道:“都走了,这洛阳城也只好由咱们来守了,谁让咱们都是洛阳人呢,就算明知是死,也没啥可说的,只是94师的那些川军弟兄也跟咱们一起守这座孤城,冤枉了点。”

姚北辰说道:“94师的弟兄们倒也没说二话,我听见他们有人说‘格老子的,老子们当初出川抗日就没想活着回去,比起王铭章师长还多活了好些年,够本!’”

“有种!看看那些个美式装备的中央军,比起这些川军和咱们这些杂牌,也不知道还知道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羞愧二字。”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洛阳之痛

  洛阳重镇,中国统帅部并不想轻易放弃。为了给守军打气,蒋介石又是给武庭麟发电报,又是派空军到洛阳空投亲笔信,许诺只要坚守一周;解围的援兵一定到达。蒋委员长作风一贯如此许诺,但是却从来没有兑现过,到后来抗战胜利与共产党的内战中,不知有多少国军高级将领被这种许诺送进了俘虏营。并非委员长不想兑现承诺,只是每次都有“具体情况”,此次蒋委员长一边严令蒋鼎文、汤恩伯收拢部队组织反击,一边命令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派部队出潼关东援。这胡宗南又是一个以副司令长官身份总揽战区大权的蒋介石的得意门徒。如此副职专权的事情在国军中已经见怪不怪了。比如后来杜聿铭在东北和淮海都是“剿总”的副司令长官,却拥有实际指挥权。这样的安排或许对蒋控制下属有利,但是对于战争的胜败却是百害无一利。

胡宗南部出潼关在灵宝一带布防;趁机收编西撤的一战区部队,扩充实力,如后来在第一野战军保卫延安过程中在榆林被击毙的刘勘,其部队就是此时归入胡宗南系统的。至于增援洛阳的赔本生意,精明的胡宗南是不会做的。豫西的国军做出了有限的反击,仅仅使得日军略略后退,确保关中不受日军威胁而已,日军本来的战役目标也没有攻略陕西的内容。

西面指望不上,南面却出现了一丝转机。首先取得战果的部队出人意料竟是五战区的杂牌部队豫南挺进军,该部队在豫南信阳一带与敌独立11旅团纠缠多年,结下了深仇,此次信阳地区日军北进,豫南挺进军一直在尾随袭扰,敌军主力西调洛阳一带,5战区也接到蒋介石要求反攻的命令,豫南挺进军兵分两路,趁虚同时攻占上蔡、漯河两城,再次切断了平汉铁路。在豫中战场一败涂地的情形下,此举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士气。以至到后来日本投降后,漯河、郾城都被划入了五战区的受降区域。受占领漯河之胜的鼓舞。五战区其他部队也奋勇出击,连克确山、遂平、西平等平汉铁路沿线各要点。退入五战区的汤恩伯主力部队在五战区的支援下也开始反攻,毕竟这些老部队还是有些战斗力的。78、89两军从南召向东北方向反攻,连克鲁山、宝丰两城。31集团军主力13军从方城出击收复了叶县和舞阳。

面对国军的反攻,狡猾的冈村宁次竟然不派部队向南增援,以打通平汉铁路为目的战役此时却将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河南境内的陇海铁路沿线,一边从洛阳西工和东关东西对进猛攻,一边继续沿陇海铁路向西扩大战果。21日,国军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将军在陕县秦家坡战死沙场。豫西日军空前嚣张,大有进逼潼关,威胁关中之势,这为胡宗南采取守势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在豫中、豫南日军暂取守势,豫中日军退到许昌防守,豫南日军则退回了信阳,基本恢复了战前的态势。但,这仅仅是国军在豫中战役中的回光返照罢了,冈村宁次此时的重点极其明确,那就是:攻占洛阳。5月25日,古城洛阳终于不守。1万8千守军只有2千来人成功突围进入豫西山区。自5月3日敌军兵临城下,到13日敌军三路会师,再到25日城破,冈村宁次动用了包括装甲第三师团在内的几乎所有主力攻城和阻援,而以豫西民团改编的15军加上川军94师竟然孤军坚守了3周之久,最后重要将领还突围而去,让冈村宁次颇为意外。后来接替冈村宁次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部直三郎大将到洛阳巡视,望着飘扬的太阳旗沉思许久,他想些什么?可曾追思到当年的遣唐使到达这座当年名副其实的东京时的感受?不知道。不过他觉得洛阳这个名字对于他们的“太阳旗之国”真是太不吉利了,到此之后怎能“武运长久”?于是下令把自古以来一直注视着天下兴亡的洛阳改名为“福阳”,这种荒唐可笑的行为当然改变不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却说当时冈村宁次攻占洛阳后,经过休整、补充,开始部署兵力要沿平汉铁路南北对进,再次打通平汉铁路,实现战役的根本目标。就在这个间隙,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支共产党的小部队乘乱越过了平汉铁路。

这就是徐亮率领的西进部队。

附:日军在豫西的部分暴行

豫西沦陷后,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向豫西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兹举要如下:

1、改“洛阳”为“福阳”,强奸妇女数百人,强迫商店开门,若不从,诛其全家。滥发伪钞,小麦每市斗700元、食盐每市斤650元(沦陷前不足5角),洛阳民众过了一年多未吃盐的日子,更有大批民众逃亡戓饿死。

2、偃师:每日强征民夫5000人修铁路,不少民众以“怠工”被处死。

3、宜阳:仅1944年5月一个内,日本制造了石陵大屠杀、水沟庙大屠杀、穆册大屠杀、漫流村大屠杀等12次大屠杀,杀死无辜村民1580人,强奸妇女257人,被奸杀的女子最小仅11岁,她在鱼泉被35个日本兵轮奸而死,被强奸的女子最小的是三乡一董姓女孩,她被十几个日本兵沦奸致残!

4、潭头大屠杀:1944年5月,日寇攻打在栾川潭头的河南大学,将一百多名未来得及逃走的师生集体枪杀,其中包括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李某等十多个女生被奸杀。

  5、洛宁:《新华日报》1944年6月20日《豫西的班班血债:一个虎口逃生的人谈敌寇集体屠杀我同胞的目击情形》记载:当年四月日寇飞机对洛宁逐村轰炸,其中将范蠡镇炸成平地,无一人幸免。文章的作者在卢氏东张村,见到东张大屠杀后近千具尸体横陈于山坡的情形。

6、嵩县:日酋梅津、左子木每日捉拿村民作耙子练刺刀,死于其手下者不计其数,每日掠夺妇女轮奸,农民张光之妻等,因为有些容貌被捉去做慰安妇。

……

以耿谆为代表的在1944年在洛阳保卫战中被日军俘虏的战俘,竟被日军运回本土充当苦力,大多客死他乡。

正文 第八十三章 西进支队

  张林道:“老韩,真有你们的,就算我们是国军,你们三十多人就敢来缴一百多人的枪?”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计划在发动前,就被中共方面侦知,据说国军方面的情报人员事先也获得了这个重要的情报。这背后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谍报战不在本书之述。

中共高层经过认真分析,十分准确地预见到了国军的溃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此时如果豫、湘、桂大片国土被日寇占领并且巩固,将给未来我国的军事反攻带来极大的困难,人民的牺牲也会大大增加。当然,此时谁也预料不到一年后出现在广岛的原子弹和东北的苏联红军,大家都预想的是像在缅甸那样的反攻。

豫、湘、桂不会出现抗战初期沦陷区大批上层分子投敌参加傀儡政权的现象,但是国军一撤退,党政军和各种与政权有联系的机构乃至富户、乡绅全部奔逃的情形是难以改变的。会留下大片的“真空地带”。而下层的地痞无赖才不管什么国际形势,有奶便是娘,很容易被包括日寇在内的任何一种势力招诱,如果日寇以这些人组成傀儡政权巩固占领区,对我抗日力量的杀伤力会更大。因此,中共决定,派出南下部队尾随日军进攻部队,一边在敌后袭扰,一边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填补国民党撤退后留下的“真空地带”,阻止日寇巩固占领区,以战养战。为此,中共动员了相当一部分的南下部队,连拱卫延安的359旅也被派出为南下支队。后来一些国民党顽固派一再质问“是谁给了十八集团军扩充的权利”,说来实在荒谬可笑,这是中华民族利益的需要,是抗战的需要,如果八路军不来占领这些地区,牵制日军,难道让日寇在这里组织傀儡政权,利用这里的人力、物力来屠杀中国人民,将法西斯战争多顽抗几年吗?可见当时的国民党政权不仅腐化堕落,而且思想僵化保守到了何等的地步!

徐亮部进入豫东后,与汤恩伯的豫东游杂部队数次交锋,这些游杂部队闻风丧胆,纷纷逃离我根据地,根据地迅速恢复、壮大,地方武装也迅速得以扩大,抗日政权得到巩固。日寇当然不会坐视,此后,徐亮部队与日寇特别是骑兵第四旅团的战斗成了一个时期的重点。开始,日寇的骑兵对徐亮部队的外出活动的小股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些小部队在野外和一些村落遭遇敌人骑兵时,往往全体战死殉国。后来,徐亮组织起主力依托村落等地形对鬼子骑兵部队进行了几次伏击战,狠狠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由于皖北、豫东一带还有新四军和国民党的骑兵部队活动,鬼子的骑四旅也无法全力对付徐亮。一来二去,徐亮利用缴获的敌人战马和少部分采购的马匹也组成了一个骑兵连。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应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派来了骑兵教官还支援了一批装具。这一来水东区更加壮大,而且越过黄泛区发展了部分水西区域。

鬼子发动“1号作战”前夕,第四骑兵旅团驻淮阳的一个联队向陇海铁路沿线集结。我抗日根据地趁机迅速扩大,临近根据地的日伪据点相继被拔除。水东根据地几乎要与豫皖苏根据地连成了一体。

日军开始向豫中进攻后,20日徐亮根据党组织向西发展的指示,亲自率领38团最精锐的直属连和骑兵连向西渡过了黄泛区。此时西岸的国军游杂部队刚刚溃败,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